彩扎(麒麟製作)

彩扎(麒麟製作)

彩扎(麒麟製作),流行於廣東省東莞市的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清溪麒麟製作保留了客家麒麟的傳統工藝風格,已有近150年歷史。其中,又以“高華麒麟”具代表性麒麟製作是一種用竹篾、布、薄紗等材料扎制麒麟舞道具——麒麟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伴隨著客家麒麟舞的產生和發展,廣泛分布於廣東東莞、惠州、佛山、廣州和粵東、粵北等地的客家人聚居地區。

2014年11月11日,彩扎(麒麟製作)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6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扎(麒麟製作)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申報地區:廣東省東莞市
  • 遺產編號:Ⅶ-66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遺產級別:國家級
歷史傳承,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傳承

麒麟製作始於清朝鹹豐年間,距今至少已有150年歷史。其技藝的流傳與當地民俗麒麟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清溪麒麟舞興起於明末清初,是客家人南遷至此,將南北文化相結合併逐步形成的一種圖騰舞蹈,因其有增福添壽、吉祥和平的象徵而被百姓所鐘愛,成為一種在清溪節慶活動中表演的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樣式。清溪麒麟製作具有濃郁的客家特色。清溪第一家製作麒麟紙紮店是“高華麒麟”。據高華麒麟傳人回憶,最初,清溪麒麟都是村民到廣州、佛山、惠陽等地採購。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清溪人黃嬌只身前往惠陽拜師,將麒麟製作帶到了清溪,並在利和墟開了清溪第一家紙紮制坊“高華麒麟”,但由於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經營狀況並不樂觀。“高華麒麟”傳至黃留麻這一代,黃留麻在麒麟製作材料以及麒麟的臉譜、色彩和雙目角度等方面進行了改進,配製出獨有的專用櫻糊和薄紗,做出的麒麟不僅色彩艷麗,而且比同體積的麒麟輕0.5千克,由此,“高華麒麟”成為清溪有名的麒麟扎製作坊。同時期,清溪鎮鐵松、松崗等村也有麒麟製作。後來,因戰爭等特殊歷史原因,清溪麒麟舞受到重創,麒麟製作技藝也一度中斷。
20世紀80年代初,東莞重新組織起幾百支民間麒麟隊,停滯了30年的麒麟製作才得以恢復和發展。如今,清溪麒麟製作仍堅持全部流程以手工完成,工藝講究,注重構圖,彩繪精美,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因竹藝精、畫藝精、造型特別、色彩鮮艷而享譽全國並遠銷歐美、東南亞、中國港澳等地,其中一隻被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作為珍品收藏。

文化特徵

麒麟製作重在麒麟頭彩扎。清溪麒麟頭造型遵循麒麟的傳統形象特徵,以龍頭、狼額、獨角、短刺、鱗片、鬚毛為基本元素,其較大特點是體形靚麗。根據局部形狀和材質的區別,麒麟頭可分為圓角麒麟、尖角麒麟、直角麒麟、硬耳麒麟(兩耳固定)和軟耳麒麟(兩耳會擺動)。其高約75厘米,寬53厘米,縱深65厘米,標準重量只有1.25千克。製作時先用薄竹篾紮成麒麟頭骨架,頭背部受力少的地方用細竹篾,前額以及耳朵等部位用稍寬竹篾,竹子交叉的節點用膠布黏牢;然後用米糊糊上三層以上的白色薄紗;待風乾後,上一層底色(通常為白色或黃色),增加亮度,再繪上牡丹、桃花、菊花、蝴蝶等寓意吉祥的圖案,然後給圖案上色,最後塗一層油定色。麒麟頭製作完成後要用紅紙包住雙眼,用紅繩子綁住嘴巴,需經過隆重的“開光”儀式之後才能變成“仁獸”使用。麒麟頭各個部位有著不同的寓意。麒麟頭外形似龍頭,意為龍的兒子。五彩獨角象徵“獨占整頭”,頭角彎向前方喻為“頭角崢嶸、才華出眾”,麒麟頸椎上的塔形小圓彩燈象徵“麒麟送子、人丁興旺”,銅質圓鏡和星星代表“披星戴月、驅惡辟邪”,嘴邊一圈金線喻為“金口玉言”。

製作工序

麒麟製作是融手工、剪紙、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於一體的傳統手工藝,一般包括製作麒麟頭、麒麟被和麒麟尾三部分,佛山麒麟製作還包括鞋。麒麟製作以竹片、黃藤、薄紗、光油、反光貼紙、兔毛、花球、布料、襁糊、宣紙等為基本原材料,製作步驟包括扎架、糊紙、繪圖、上油、安裝等,製作工具主要有鋸、刀、鑽、尺、鐵鉗、剪刀和毛筆等。
麒麟被的製作方面。清溪麒麟被由披肩和身組成,呈“丁”字形,採用土布以傳統方法製作,長450厘米、寬150厘米,主要由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的布相連組成,象徵“金、木、水、火、土”五種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繪有牡丹圖案,繡有“風調雨順”四個字。東江麒麟被則繡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8個字。佛山和黃閣麒麟被順應新時代潮流,採用新型珠片布車縫,並加飾魚鱗配兔毛以示豪華;麒麟尾一般長約20厘米,用兔毛製作而成。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麒麟製作技藝純手工的特點,不僅要求藝人有過硬的扎制技藝,還要有較強的美術功底。當下清溪鎮掌握麒麟製作技藝以家族傳承為主,“高華麒麟”已傳承至第五代。同樣,位於東莞市的樟木頭鎮也曾經有過輝煌的麒麟頭紙紮工藝,後因沒有人願意學而失傳。直到2011年,劉金星、劉思運兩位麒麟迷製造的6隻麒麟頭問世,填補了樟木頭鎮在麒麟製作技藝上60多年的空白。
傳承人物
黃素明,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彩扎(麒麟製作),申報地區為廣東省東莞市。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東莞市清溪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獲得“彩扎(麒麟製作)”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東莞市清溪鎮文化服務中心(東莞市清溪鎮體育管理服務中心)獲得“彩扎(麒麟製作)”項目重新認定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10月19日上午,深圳市首屆非遺文化周“展麒麟風采傳非遺文化”2018龍崗區首屆祥瑞麒麟舞文化交流大會在龍崗區龍園龍頭廣場舉行,活動上展現了麒麟製作的道具。
2020年9月16日晚,“文化暢享·四季如歌”2020清溪森林麒麟動漫季系列活動之“風雲際會”麒麟舞交流展演活動在清溪麒麟廣場完成舉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