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近通假,文字學術語。“古音通假”“同義通假”的對稱。指兩字因字形相近而通用。如清代吳承志《遜齋文集·古書假借舉例》云:“假借固主乎音,然亦有以形近假借者。如《說文》所舉‘屮’,古文以為‘艸’字;‘丂’,古文以為‘虧’字;‘疋’,古文以為‘足’字;‘鼎’,籀文以為‘貞’字。”其實吳氏所說,有的屬於古今字,如“屮”和“艸”,有的仍屬於古音通假,如“鼎”和“貞”,還有的可能是訛字,因此一般並不認可此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形近通假
- 屬性:文字學術語
形近通假,文字學術語。“古音通假”“同義通假”的對稱。指兩字因字形相近而通用。如清代吳承志《遜齋文集·古書假借舉例》云:“假借固主乎音,然亦有以形近假借者。如《說文》所舉‘屮’,古文以為‘艸’字;‘丂’,古文以為‘虧’字;‘疋’,古文以為‘足’字;‘鼎’,籀文以為‘貞’字。”其實吳氏所說,有的屬於古今字,如“屮”和“艸”,有的仍屬於古音通假,如“鼎”和“貞”,還有的可能是訛字,因此一般並不認可此說。
形近通假,文字學術語。“古音通假”“同義通假”的對稱。指兩字因字形相近而通用。如清代吳承志《遜齋文集·古書假借舉例》云:“假借固主乎音,然亦有以形近假借者。如《說文》所舉‘屮’,古文以為‘艸’字;‘丂’,古文以為‘虧’字...
別的,其餘,不分人與物。語出《國語·晉語四》:“民生安樂,誰知其他?”古漢語流行通假,形近和音同的字常通假,他、佗、它同音或形近,亦可寫作“其它”。用法 其餘,不分人與物 [other;else]表示“其餘”、另外的。這種用法...
釋義:音同形近的通假——六書中的形聲字,有一些字左邊是部首,代表義符,而右邊代表聲符。例如江河二字,左邊水為部首,是義符,右邊為聲符。宋人王聖美稱之為右文,即依字的形體右邊相似或基本相似,又是同音,可以假借。本字:通...
(一)雙聲通假 (二)疊韻通假 (三)同音通假 (四)形近通假 第二部分 文言詞語 文言實詞 一、古今異義 (一)古今詞義的發展變化 [古今異義的單音詞集錄][古今異義的雙音詞集錄](二)單音詞和複音詞 (三)偏義複詞 二、詞類的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