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詞語是指能以形象色彩直接作用於人們的感官,並產生心理印象的詞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形象詞語
- 出處:《寫作大辭典》
形象詞語是指能以形象色彩直接作用於人們的感官,並產生心理印象的詞語。
形象詞語是指能以形象色彩直接作用於人們的感官,並產生心理印象的詞語。其效果在於能使人由此而產生對所描繪客觀事物的聯想,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形象感覺。...
栩栩如生(拼音:xǔ xǔ rú shēng)是一個成語,相關典故最早出自《莊子·齊物論》。栩栩如生(栩栩:生動活潑的樣子。)通常形容生動逼真,就像活的一樣,多指文學、藝術形象塑造得生動傳神。在句中可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成語出處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同“蝴蝶”,昆蟲...
貌像,漢語詞語,讀音mào xiàng,意思是形象;相貌。解釋 形象;相貌。出處 《莊子·達生》:“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按,《列子·黃帝》“象”作“像”。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高宗幸太學》:“高宗祇謁先聖……視貌像翼翼欽慕。”元·劉壎《隱居通議·鬼神》:“光中見三仙,冠服貌像,隱隱可辨...
貌象,漢語詞語,讀音是mào xiàng,意思指形象;相貌。解釋 亦作“貌像”。形象;相貌。出處 《莊子·達生》:“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按,《列子·黃帝》“象”作“像”。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高宗幸太學》:“高宗祇謁先聖……視貌像翼翼欽慕。”元·劉壎《隱居通議·鬼神》:“光中見三仙,...
形態:形象詞,形式或狀態。指事物存在的樣貌,或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形態”是可以把握的,是可以感知的,或者,是可以理解的。如,姑娘像花一樣;如,人如花、花似人;如,橄欖型社會、球形社會;如,貨幣形態、經濟形態、社會形態、意識形態;如,方形(態)、球形(態)、波形(態)、波粒二象性(態...
形象,讀音xíng xiàng,漢語詞語,意思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動的具體形態或姿態。形象在文學理論中指語言形象,即以語言為手段而形成的藝術形象,亦稱文學形象。它是文學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特殊形態。也是作家的美學觀念在文學作品中的創造性體現。詞語辨析 反義詞:抽象。近義詞:生動/外貌。解釋 用有效和生動的...
群像 群像,讀音是qún xiàng。亦作群像。意思是文學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一群人物的形象。解釋 文學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一群人物的形象。出處 魯迅 《書信集·致段乾青》:“試看凡有木刻的人物,即使是群像,也都是極簡單的。”
文化形象 文化形象是一個漢語辭彙,意思是表達有關基本文化與哲理的含義。在物流企業中,形象也用來表示組織的共同信念、價值與理想。(來源:中國物流與採購網)在公關形象的塑造中,文化形象是構成組織總體形象的要素之一,也是組織形象的精髓所在。
形容,拼音xíng róng,漢語辭彙,指形體容貌;對事物的形象或性質加以描述。拼音 xíng róng 解釋 1.傳達一種觀念、印象或對某些無形事物之性質及特色的了解。例:他高興的心情是無法~的。2.形體容貌。例:~憔悴;他吃不下飯,日益消沉,形容憔悴,令人擔心。3.描述。例:他幾個月的努力,讓考試成績突飛猛進...
造像,謂塑造物體形象。用泥塑成或用石頭、木頭、金屬等雕成的形象。也指相片;照片。語出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規圓景以定環,攄神思而造象。” 清 張之洞 《哀六朝》詩:“《玉台》陋語紈袴鬭,造象別字石工雕。” 徐特立 《研究歷史的目的與方法》:“藝術家的造像便不同:我們……可以從它的膚色...
幻相 幻相,讀音是huàn xiàng。意思是虛幻的形象或現象。解釋 虛幻的形象或現象。出處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釋氏卻要盡絶事物,把心看做幻相。”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下》:“若夫曲之爲言,自成一家,著一世之真詮,極喧之幻相。”
老子在說到"道"的至高至極境界時,引用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說法,意思是:"最白的東西好象是污濁的,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稜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較晚,宏大的音律聽上去往往聲響稀薄,宏大的氣勢景象似乎沒有一定之形"。"大象無形"可以理解為:...
幻象 幻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 huàn xiàng,是指幻想、幻覺或夢境中產生的形象。幻象 釋義:(名)幻想出來的或由幻覺產生的形象。眼前漂渺的~似曾相識。(作主語)
(2) 人的形體的表現(如在素描、油畫、模型、雕塑、刺繡中),特指人體形象,尤指裸體人像的表現。(3) 刻畫人體或相貌的繪畫、雕塑、攝影、泥塑等藝術品。(4)想像影像在硬質材料(如木板亞克力、瓷磚、不鏽鋼板等)上直接就能輸出各種攝影作品人像。分類 低調人像 低調照片與高調照片, 在影調配置上相反。低調照片...
塑造,漢語詞語,拼音是sù zào,指用語言文字等藝術手段描寫人物形象;亦指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釋義 指用語言文字等藝術手段描寫人物形象;亦指用石膏、黏土等做成人或物的形象。出處 秦牧 《藝海拾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達這種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並不是唯一的手段。”艾蕪 《談短篇...
畫虎,漢語詞語,泛指描繪虎的形象,出自《風俗通·祀典·桃梗葦茭畫虎》。詞語釋義 (1).古代的一種風俗。繪虎於門以御凶息癘。 (2).泛指描繪虎的形象。(3).“畫虎類狗”的縮語。(4).指繪繡的猛虎圖像。比喻好高騖遠,終無成就,反貽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詞語出處 漢 應劭 《...
成象,chéng xiàng,成為感官可以覺知的形象或現象。成象 chéng xiàng 成為感官可以覺知的形象或現象。具體內容視所指不同而異。《易·繫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韓康伯 註:“象況日月星辰。” 孔穎達疏:“象謂懸象,日月星辰也。”《荀子·樂論》:“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
造型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zào xíng,指塑造物體特有形象,也指創造出的物體形象。李健吾《雨中登泰山》等均有相關記載。解釋 1. 塑造立體空間構型 造型的訣竅 2. 創造出來的物體形象 造型美觀的家具 3. [mold]∶製造砂型 4. 運用藝術手法,表現實體物質。出處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一般廟宇的塑像,往往不...
圖畫,漢語詞語,拼音tú huà,指用線條、色彩描繪出來的形象或肖像;指繪畫;指謀劃;指地圖;比喻壯麗的河山。解釋 1.指用線條、色彩描繪出來的形象或肖像。2.指繪畫。《漢書·蘇武傳》:“圖畫其人於麒麟閣。”3.指謀劃。《漢書·東方朔傳》:“圖畫安危,揆度得失。”4.指地圖。5.比喻壯麗的河山。出處 ...
外貌,讀音:wài mào,漢語辭彙,最常用於描述人的外表,容貌,也形容空間以及物體的外觀結構,容貌,出自《禮記·祭義》。釋義 [appearance;looks;outward appearance;external appearance] 外表形象 這是個外貌並不引人注目,卻相當能幹的人 出處 《禮記·祭義》:“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須...
圖象,讀音tú xiàng,漢語詞語,意思是畫成,攝製或印製的形象。解釋 1.畫成,攝製或印製的形象。2.畫像;描繪。3.畫成的人物形象;肖像。出處 漢·王充《論衡·雷虛》:“如無形,不得為之圖象。”《後漢書·列女傳·叔先雄》:“為雄立碑,圖象其形焉。”《三國志·魏志·臧洪傳》:“故身著圖象,...
真形,拼音:zhēn xíng,漢語詞語,意思是本來的形象;真實的形體或形象。釋義 本來的形象;真實的形體或形象。出處 唐 劉禹錫 《摩鏡篇》詩 例句 唐 劉禹錫 《摩鏡篇》詩:“山神祅氣沮,野魅真形出。” 宋 蘇軾 《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後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韻以自解雲》:“...
象貌,讀音是xiàng mào。意思是①像事物的容貌。②形象;容貌。解釋 ①像事物的容貌。②形象;容貌。出處 ①像事物的容貌。《詩·周頌·清廟序》“《清廟》,祀 文王 也”漢 鄭玄 箋:“廟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見,但以生時之居立宮室象貌爲之耳。”孔穎達 疏:“立宮室象貌而爲之者,言死者之...
形景,拼音xíng jǐng,漢語詞語,釋義:1、身體和影子。2、形象,樣子。3、情形;情狀。釋義 1、身體和影子。2、形象,樣子。3、情形;情狀。出處 三國·魏·曹植 《雜詩》之一 例句 1、身體和影子。三國·魏·曹植 《雜詩》之一:“翹思慕遠人,願欲托遺音。形景忽不見,翩翩傷我心。”2、形象,樣子...
肖像是漢語詞語,從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理解。美術意義(或攝影)上的肖像,是指通過繪畫、攝影、文字等藝術手段,使肖像權人的人物形象在物質載體下再現的一種觀賞造型作品。肖像不僅局限於面部特徵,包括局部特寫、體貌、背影,只要能和特定的人產生對應關係,具有“可識別性”,就可以被認定為肖像。法律特徵 法律...
《木蘭詞》被列入中國小課本,被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所誦頌;多年來,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蘭從軍》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在保衛國家的戰鬥中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壯舉。而且由於美國迪斯尼公司耗巨資製作的卡通片《花木蘭》的巨大影響,她的美名已傳遍了全球。美國新聞媒體賦詩稱讚“...
追逐針對酷與帥的時尚形象,出眾的服裝外表,自由叛逆的年輕思想,迅速的理解接受力,專注的執著。型男只追求的是自我內心的想法,按自己的意識行動,做自己的風格。他們按照自己的思維和線路,走在時尚最前沿,型男最重要的是內涵,明確生命中追求的是什麼。特別是男的過了18歲,成為男性魅力積累最黃金的時期。詞語...
1、佛三身之一。指佛、菩薩為化度眾生,在世上現身說法時變化的種種形象。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十九:“佛隨眾生現種種形,或人或天或龍或鬼,如是一切,同世色像,不為佛形,名為化身。”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讀壇經》:“近讀六祖《壇經》,指說法、報、化三身,使人心開目明。然尚少一喻,...
漢語詞語 基本解釋 1、[type]∶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抓典型。2、[quintessence]∶最典型的例子或代表。驕傲的典型。3、[model] 指文學藝術作品中創造出來的既有鮮明的個性又能表現出人的某種社會特徵的藝術形象。[typical] 充分顯現出其個性特徵的。典型的身體損傷。引證解釋 1. 亦作“典刑”。謂舊法,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