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學個體(physical individual)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形態學個體
- 外文名:physical individual
- 所屬學科:植物學
- 公布時間:2019年
形態學個體(physical individual)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
形態學個體(physical individual)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定義任何潛在或現實的形態上獨立的生命單元。出處《植物學名詞》第二版。1...
廣義地來說,它包括研究細胞階段形態的細胞學的大部分,以及探討個體發生過程的發生學。狹義的形態學主要是研究生物的成年個體的外形和器官構造(解剖學、組織學和器官學)。從方法論上來講,它分為重視器官和機能關係的生理形態學,以及重點放在比較研究上的比較形態學以至系統形態學和實驗形態學或因果形態學(Causal ...
植物形態學是研究植物體內外形態和結構,器官的形成和發育,細胞、組織、器官在不同環境中以及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過程中的變化規律的科學,它是植物學的基礎學科之一。簡介 植物形態學研究植物的發育、形態與結構,並根據其個體發育與系統發育來解釋現存各種植物的形態與結構變化的植物學分支學科。植物形態學是植物分類學...
生物形態學法是研究生物整體及其組成部分的外形和結構的方法。根據顯示結構和觀察亞單位大小的方法不同,通常把解剖學再分成若干部分,大體解剖是指通過解剖和肉眼觀察即可見到全部結構特徵;而顯微解剖(組織學)的研究內容則包括肉眼所不能觀察到的細微結構部分(見組織學法、細胞學法)。此處專論對動、植物、真菌的個體...
《晚侏羅世角鼻龍類難逃泥潭龍骨骼形態及個體發育研究》是依託首都師範大學,由王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侏羅紀角鼻龍類難逃泥潭龍(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 是迄今角鼻龍類在亞洲的唯一代表。目前已經發現的19件標本代表了從孵化不久(小於1歲)到成年(≈10歲)的連續的個體發育序列。...
《鳥類個體發育過程中骨骼外部形態與內部構造的變化》是依託首都師範大學,由張子慧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骨骼的外部形態是鳥類分類、系統發育的重要依據;內部構造與骨骼的力學性能密切相關,對探討動物的習性及運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擬通過組織學、幾何形態測量以及顯微CT等技術方方法,對現生鳥類...
種子植物形態學 種子植物形態學(seed plant morphology )是2019年公布的植物學名詞。定義 研究種子植物發育、形態和結構,並依據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規律解釋其形態和結構變化的學科。出處 《植物學名詞》第二版。
農業院校和有關大專院校教學及科學研究參考.圖書目錄 前言 目錄 1.引論 2.種子和幼苗 3. 大白菜的根和根系 4.大白菜的個體發育形態學 5.大白菜的苗端結構 6.葉球——結球大白菜 7.莖和葉的構造 8.大白菜的生殖生長階段形態學 9.生殖過程 10.大白菜的起源與分類 參考文獻 索引 圖版及其說明 ...
《動物形態學實驗指導》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動物生物學實驗指導,下篇為動物解剖學實驗指導。動物生物學實驗按照動物進化的主線選擇各主要門類的代表動物,通過對它們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比較分析,理解動物體結構與功能、環境相統一,同時又受系統發育和個體發育限制的基本現象,進一步理解和鞏固進化理論。下篇為...
VBM方法是一種以體素為單位的形態測量學方法,可以定量檢測出腦組織各組分的密度和體積,從而能夠檢測出局部腦區的特徵和腦組織成分的差異。VBM方法首先需要把被研究的所有個體的腦MRI梯度回波T1加權像在空間上標準化到一個完全相同的立體空間中,然後對該高分辨力、高清晰度、高灰白質對比的腦結構圖像進行解剖分割,...
形態標記是遺傳標記的一種,指肉眼可見的或儀器測量動物的外部特徵(如毛色、體型、外形、皮膚結構等),以這種形態性狀、生理性狀及生態地理分布等特徵為遺傳標記,研究物種間的關係、分類和鑑定。形態學標記研究物種是基於個體性狀描述,得到的結論往往不夠完善,且數量性狀很難剔除環境的影響,需生物統計學知識進行嚴密...
微形態 前面所述的土壤形態可稱為土壤大形態,而土壤微形態是土壤形態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土壤微形態學是指通過光學或電子學放大的方法觀察土壤內部細微形象的科學。土壤微形態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土壤微壘結或稱土壤微構造。土壤基體 是由骨骼顆粒(skeletongrains)、細粒物質(plasma)和孔隙(voids)組成的。(骨骼顆粒...
生理多態性指同在一個生物群體,各個體之間存在的形態學、生理學和生化學的差異,並非所有多態性都是可以遺傳的。定義 多態性是廣義的多態性指多種表現形式。“多態性” 一詞最早用於 生物學,生物群體中,同基因組存在2個或2個以上等位基 因(頻率>0.01)的現象稱為遺傳多態性。遺傳多態性的形成機制是基因突變...
“多態性” 一詞最早用於生物學,指同在一個生物群體,各個體之間存在的形態學、生理學和生化學的差異,並非所有多態性都是可以遺傳的。生物群體中,同基因組存在2個或2個以上等位基因(頻率>0.01)的現象稱為遺傳多態性。遺傳多態性的形成機制是基因突變。遺傳多態性類型很多,從個體的整體到細胞、再到蛋白質、...
體質理論,是指強調個體的先天因素,尤其是機體、遺傳、相當穩定因素,以及與心理特徵和行為特徵有關重量學和形態學的屬性理論總稱。有三種代表理論:(1)蓋倫氣質理論,將氣質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2)克雷奇默爾的體型說,將體型分為四種類型:粗壯型、虛弱(瘦長)型、運動(健壯)型...
海克爾的生物發生律,從以個體發生的研究而掌握生物系統的這一觀點,大大促進了十九世紀後期的胚胎學,特別是無脊椎動物比較胚胎學的研究。另外在植物方面,對生物發生律也有所探索。然而生物發生律以個體發生的種種變化去詳細研究系統發生過程,似乎受到了許多批判。規律內容 生物發生基本律 海克爾在《有機體普通形態學...
二連龍是一種發現於中國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屬於鐮刀龍類。該屬下目前僅有一種,即模式種美掌二連龍。二連龍的正型標本是一件未成年的個體,估計其成體體長在2.6至4米之間。二連龍的定種描述文獻中沒有使用定量的系統發育分析方法,只是根據形態學對比認為它的系統發育位置較原始的鐮刀龍類更為進步,但是比鐮刀龍...
達科他盜龍的標本顯示這一物種的不同個體可分為粗壯形和纖細形,這可能代表了兩性之間的差異。 命名由來 達科他盜龍的屬名以它的發現地(Dakota)命名,後綴“raptor”意為“劫掠者”(plunderer),種名則是為了紀念古生物學家沃爾特·斯坦(Walter W. Stein)。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達科他盜龍的標本主要包括一件...
奧卡龍的頭骨有很嚴重的損傷,因此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這隻個體在死亡前曾經歷過非常激烈的打鬥。命名由來 奧卡龍的屬名以發現地奧卡馬韋渥命名,種名紀念發現正模標本的亞伯托·加里多先生。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目前僅有一件奧卡龍的標本被報導,即正型標本MCF-PVPH-236,保存了從頭骨一直到第13尾椎的關聯的骨骼。
酵母菌鑑定法是依據其形態學和生理學特徵並按照一定程式確定酵母菌種歸屬的方法。酵母是指以芽殖為主,個體形態和結構較為簡單的一類真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酵母菌鑑定主要根據其形態學特徵,如細胞特徵、培養特徵、能否產生子囊孢子、擲孢子以及形成假菌絲等,並結合其生理學特徵進行鑑定,如:①糖的發酵,②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