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彈道測試
- 外文名:Ballistic test
- 彈道係數:是數學模式
- 彈道係數: 1.0
原理,歷史,
原理
根據這些特性進一步發展出“阻力數據表”(drag table),然後就可以對不同形狀和重量的彈頭在不同空氣狀況下的彈道做出近似的估計。“標準彈頭”的彈道係數是 1.0,如果有另一種彈頭的彈道係數是 0.5,表示它維持速度的能力只有“標準彈頭”的一半。決定彈道係數主要有兩個因素:截面密度(sectinoal density)和彈頭形狀(bullet shape)。一般來說截面密度越高,彈頭形狀越趨於尖形的,彈道係數越高。
歷史
彈道係數的發展要追溯到1881年,德國的克魯伯公司對一種鈍頭平底炮彈頭做了詳細的測試。俄國陸軍上校梅耶夫斯基(Mayevski)用克魯伯的數據發展出了一套數學模式來預測彈頭彈道,美國陸軍上校詹姆斯.英構司(James Ingalls) 然後就根據前二者的資料,印行了有關彈道的數據表。彈道係數的定義就是由英構司發明的。現代的彈道數據表已經修正了許多,也有新的數據表出現。但是目前最常用的 G1 模式,基本上還是根據當初的模式,而且在五百公尺距離內與市面上大部分的彈頭的特性還十分接近,因此還是一直沿用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