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德院副院長,官名。宣統三年(1911) 設定,額置一人,由特簡大臣兼任,佐助院長掌理全院行政事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弼德院副院長
- 設定時間:宣統三年(1911)
弼德院副院長,官名。宣統三年(1911) 設定,額置一人,由特簡大臣兼任,佐助院長掌理全院行政事權。
弼德院副院長,官名。宣統三年(1911) 設定,額置一人,由特簡大臣兼任,佐助院長掌理全院行政事權。...
《謝恩弼德院副院長折》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新授弼德院副院長臣康跪奏,為恭折叩謝天恩,仰祈聖鑒事:竊臣海濱鄙人,行能無算。伏遇德宗景皇帝聖武救國,發憤維新,擢臣於散吏...
副院長 副院長,古代官職名稱。清末新設內閣法制院及弼德院之副長官。沿革 詳“法制院副院長”、“弼德院副院長”。職責 佐院長掌院務。
弼德院,清官署名,在宣統三年(1911年)5月設立,清末仿日本樞密院新設立的國務顧問機關。宣統三年(1911年)5月,清廷在成立“皇族內閣”的同時,在北京設立該院。其“許可權與內閣相為維繫”,“用備顧問”。設院長、副院長各1人,...
康有為被封為“弼德院”副院長。張勛復辟是指由張勛一手策劃,於1917年(民國六年)7月擁護清朝廢帝溥儀在北京復辟的政變,前後歷時共十二天。因發生在丁巳年,亦稱丁巳復辟。復辟訊息傳出後,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討逆宣言》,段祺瑞在...
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為任弼德院副院長,張勛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張勛還通電各省,宣布已“奏請皇上復辟”,要求各省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史稱“丁巳...
弼德院 院長:陸潤庠(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解職)、榮慶(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任)副院長:榮慶(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改院長)、鄒嘉來(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任)典禮院掌院學士:李殿林(六月...
《清季職官表》以清季職官為經,歷任官員為緯,依時代前後為序,填寫官員人名及其上任、離任時間。“清季”指乾隆後期至宣統間。官職系指中央職官侍郎、正卿以上,弼德院正副院長,京外的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將軍、正副...
弼德院 院長:陸潤庠(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解職)、榮慶(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任)副院長:榮慶(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改院長)、鄒嘉來(六月十五日(1911年7月10日)任)典禮院 掌院學士:李殿林(六月...
1917年,清廢帝溥儀被張勛的“辮子軍”重新擁上皇帝寶座,宣布改中華民國六年為宣統九年,恢復舊制,康有為被授任為弼德院副院長兼太傅,不久復辟失敗旋又下台。1927年,因病逝於青島。終年七十歲整。文學才華 康有為一生致力於用文學...
弼德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顧問大臣32人,參議10人,秘書廳秘書長一人。陸潤庠出任弼德院院長,還充任毓慶宮授讀,教宣統皇帝讀書。在此期間,陸潤庠就軍國大政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曲阜新建"曲阜學堂",他上疏說;“曲阜是聖地...
副都尉 副都尉,古代官職名稱。清末新設內閣法制院及弼德院之副長官。沿革 副都尉,古代官職名稱。清末新設內閣法制院及弼德院之副長官。詳“法制院副院長”、“弼德院副院長”。職責 佐院長掌院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