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人格障礙影響SSRI抗強迫療效的神經機制

強迫性人格障礙影響SSRI抗強迫療效的神經機制

《強迫性人格障礙影響SSRI抗強迫療效的神經機制》是依託華南師範大學,由鐘明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強迫性人格障礙影響SSRI抗強迫療效的神經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鐘明天
  • 依託單位:華南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強迫性人格障礙影響強迫症的臨床症狀和治療效果,但其中的神經機制尚不明確。本項目採用自評與臨床晤談相結合的方式篩選出強迫症伴強迫性人格障礙、強迫症不伴強迫性人格障礙、強迫性人格障礙和普通個體共四組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反映執行功能子成分的多個任務(包括反映行為抑制功能的停止信號任務,反映認知抑制功能的Stroop任務,反映刷新功能的n-back任務以及反映轉換功能的線索任務轉換範式),對受試完成任務時的行為學數據、事件相關電位(ERPs)與功能磁共振(fMRI)進行採集。並追蹤測查所有強迫症在10周的SSRI類藥物治療後心理測驗、執行功能任務行為學、ERPs及fMRI的變化。對所收集數據運用動態因果模型和獨立成分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處理,整合構建出強迫症、強迫性人格障礙執行功能受損的腦神經網路模型,全面揭示強迫性人格障礙影響強迫症發生、發展、預後的神經機制。

結題摘要

強迫性人格障礙影響強迫症的臨床症狀和治療效果,但其中的神經機制尚不明確。本項目採用自評與臨床晤談相結合的方式篩選出強迫症伴強迫性人格障礙、強迫症不伴強迫性人格障礙、強迫性人格障礙和普通個體共四組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反映執行功能子成分的多個任務(停止信號任務、stroop任務、n-back任務,go-nogo任務,以及線索任務轉換範式),對受試完成任務時的行為學數據、事件相關電位(ERPs)與功能磁共振(fMRI)進行採集。追蹤測查強迫症在8-12周的SSRI類藥物治療後臨床症狀、人格特質、執行功能任務行為學、事件相關電位及腦功能磁共振數據的特徵及變化。對所收集數據運用動態因果模型和獨立成分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處理,整合構建出強迫症、強迫性人格障礙執行功能受損的腦神經網路模型,揭示強迫性人格障礙影響強迫症的神經機制。本課題小組按照課題計畫書,嚴格實施,已按計畫完成了樣本數據採集工作,對所獲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目前,已發表了相關學術論文13篇,國際會議論文3篇,其中標註基金資助的SCI為9篇,主要為《Biological Psychology》、《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Translational Psychia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gy》等國際雜誌,總影響因子為33。共有16名研究生直接參與到本課題,周琦等人的學位論文是本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就本課題結果已與國際專家進行密切學術交流,如到美國大學哈佛大學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精神神經影像實驗室(Psychiatry Neuroimaging Laboratory)訪問學習與學術交流,參加2016年在國際心理學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 2016)和2017年參加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的人類腦成像組織年度會議 (Organization of Human Brain Mapping,OHBM)年會。總的來講,本課題已按計畫完成,在未來兩年,將繼續深入挖掘數據,撰寫論文投稿並發表,向國內外同行繼續展現本課題的研究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