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磁場作用下金屬與合金的固態擴散理論》是依託東北大學,由劉曉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強磁場作用下金屬與合金的固態擴散理論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曉濤
- 依託單位:東北大學
- 批准號:50401006
- 申請代碼:E0101
- 負責人職稱:副教授
- 研究期限:2005-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經費:24(萬元)
《強磁場作用下金屬與合金的固態擴散理論》是依託東北大學,由劉曉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強磁場作用下金屬與合金的固態擴散理論》是依託東北大學,由劉曉濤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中文摘要研究強磁場作用下Al-Cu、Al-Mg、Al-Zn、Al-Fe二元擴散偶界面中間相層或擴散層的成長規律,測定強磁場...
從微觀層次對強磁場作用下與碳的擴散行為密切相關的擴散型固態相變現象進行相應的理論解析並構建物理模型,闡明強磁場對Fe-C合金中碳的擴散行為的影響規律和作用機理,豐富強磁場作用下金屬材料固態相變理論,為強磁場在金屬材料擴散型固態相變中的套用奠定理論基礎。
在擴散界面與磁場呈不同方向上的擴散過程,闡明均恆強磁場和梯度強磁場對擴散的影響機制,建立在均恆強磁場和梯度強磁場下的擴散模型。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建立和豐富強磁場材料科學理論,而且對強磁場下金屬材料的各種冶金現象提供理論指導,對於研究強磁場對材料的作用機理及強磁場下材料的開發具有積極意義。
關於強磁場對空位擴散的影響,已有結果比較混亂。從影響結果上來看,已有的試驗結果均顯示強磁場對鐵磁性金屬中溶質原子的間隙擴散起抑制作用,至於空位擴散,對於順磁一抗磁合金系有抑制作用,對於順磁一順磁合金系,如若有Ti的存在,結果總是沒有影響,除此之外為抑制作用;從影響機制上來看,二者均沒有完善的理論定量...
《固態金屬及合金中的相變》是2016年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偉強。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關金屬及合金固態相變理論的專著,除了經典的相變理論之外,還著重通過相變研究的最新成果來介紹該研究領域內的最新進展。本書首先介紹了金屬材料中固態相變的一般性規律;然後針對金屬中常見的固態相變類型,介紹脫溶與Spi....
然後對本書所涉及的磁學和磁流體力學的基本理論進行闡述,並介紹國內外強磁場技術的發展和現狀。在此基礎上,對均恆與梯度強磁場單獨作用下、強磁場和其他電磁場耦合作用下,金屬材料在凝固和固態相變過程中的組織演化與控制進行重點闡述。內容包括強磁場作用下合金凝固過程中的熱力學與動力學、流體流動與溶質擴散、顆粒...
深入的有關理論知識,著重闡明了有關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模 型,儘可能減少了數學推導。全書共分四章,包括兩大部分,第一、二章為第一部分,論述了固態金屬相變中的一般性問 題,即金屬中的擴散以及固態金屬相變中的形核、長大、粗 化等問題。第三、四章為第二部分,討論了與金屬材料生產 實際有關的各種具體相變...
理論分析表明,它代表有不同數目的近鄰碳原子對Fe原子核的貢獻。該合金室溫時效12天后,奧氏體峰未有變化,馬氏體的小峰高低改變,表明馬氏體中碳原子在不同間隙位置發生再分布,這些是X射線分析與電子顯微鏡觀測中不能提供的信息。正電子湮滅技術 正電子 (e)是電子(e)的反粒子。當正電子與電子相遇時,這兩個...
第1章固態相變導論1 1 1金屬及合金整合系統1 1 1 1複雜系統1 1 1 2整合系統2 1 1 3固態相變的複雜性及自組織現象2 1 1 4多形性是固態相變的根源3 1 2固態相變中原子的遷移4 1 2 1擴散理論概要4 1 2 2原子遷移的熱力學分析9 1 2 3實際金屬中的擴散9 1 2 4過冷奧氏體相變過程中原子的遷移...
《稀有金屬手冊》分上、下冊出版。上冊從橫的方面系統地介紹稀有金屬生產和科研中的有關共性知識,即以提取冶金和材料加工為重點,闡述過程的理論、方法、設備、分析測試及材料的套用等;下冊則從縱的方面對每種稀有金屬逐個進行全面介紹。本書為上冊,包括總論及元素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稀有金屬礦產地質,礦山開採,...
5.6 簡單理論的修正 147 5.6.1 接觸電勢對載流子注入的影響 148 5.6.2 耗盡層中載流子的複合和產生 149 5.6.3 歐姆損耗 151 5.6.4 緩變結 152 5.7 金屬半導體結 153 5.7.1 肖特基勢壘 154 5.7.2 整流接觸 155 5.7.3 歐姆接觸 156 5.7.4 典型的肖特基勢壘 157 5.8 ...
此電流與磁場相互作用,產生洛倫茲力,從而改變流體的運動,同時此電流又導致電磁場的改變。對這類問題進行理論探討,必須既考慮其力學效應,又考慮其電磁效應。磁流體力學包括磁流體靜力學和磁流體動力學。磁流體靜力學研究導電流體在電磁力作用下的靜平衡問題,如太陽黑子理論、受控熱核聚變的磁約束機制等。磁流體...
有鑒於此,研究塊狀非晶平面變壓器,採用混合熱與工藝試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塊狀非晶合金體系磁芯的研究;根據電場能與磁場能理論,研究平面變壓器的漏感,分布電容,絕緣材料厚度,銅填充係數與視窗利用率;採用面積乘積法來確定鐵芯視窗大小;採用交叉換位設計繞組繞制方式。並探討用模組化設計解決平面變壓器繞組的重現化...
所有的強相互作用粒子即強子,都是由夸克、反夸克和膠子構成的。迄今為止,不論在自然界,或通過實驗手段都沒有找到自由存在的夸克和膠子。然而,描述強相互作用的規範場理論預言,在超過一定的臨界能量密度時,夸克、反夸克和膠子可能衝破單個強子口袋的禁閉,而在一個大得多的空間範圍內自由運動,形成夸克膠子等離子...
多年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氣體狀態下都是一個理論上的預測而已。最後,由克特勒、康奈爾及威曼所領導的團隊,在1995年首先透過實驗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比固態時更冷。當原子有非常接近或者一致的量子等級和溫度非常接近絕對零度(-273℃)時便會出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對於遵從玻色...
本書主要介紹相變的基本原理及現代進展.本書前三章為普及性內容,介紹相變的一般原理:第四至七章為本書的核心部分,闡述形核理論、擴散長大、相變動力學及相變晶體學;第八至十章提供出研究相變的現代數理方法,介紹了物理冶金與理論物理對相變研究的影響及作用。本書可供從事材料科學、金屬學、金屬物理學等方面...
金屬、非金屬及高分子聚合物中還有許多內耗峰,不一一列舉。內耗的理論意義和套用 內耗對材料微觀結構極為敏感,它與金屬中溶質原子微擴散、晶界粘滯性和位錯運動等直接有關,因此,內耗與超聲衰減被廣泛用於研究晶體缺陷、界面、金屬中的擴散、固態相變、超導、疲勞、輻照損傷、薄膜結構等。例如,研究低溫下金屬和合金...
地核由固體金屬構成,它包括一個大小與月球相當的直徑為2400公里的固態核心,和直徑為7000公里的液態外核。科學家們認為,核心在產生地球磁場的地球動力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來自地球動力學的電磁轉矩導致核心相對於地幔和地殼旋轉。運動速度 早在1996年,宋曉東和保羅·理察還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
主要理論貢獻有:建立了熱強鋼焊接接頭非均勻結構的主要巨觀力學性能與介微觀組織-物理冶金的對應關係:掌握了固-液界面溶質分配行為、自由能隨溫度變化引起結晶形貌差異的規律;掌握了溶質元素固態相變中的重新分配行為、擴散及切變型相變產物的比例及分布規律;掌握了熱處理及長期服役過程中間隙原子擴散、脫溶及金屬間...
1920年左右,真空感應爐開始用於熔煉鎳鉻合金。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真空技術的進步,使真空熔煉真正開始發展起來。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是真空熔煉發展最迅速的時期,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設備的容量、結構形式及產品種類都有很大發展,達到了高度工業化水平。真空感應爐最大容量已達60t;真空電弧重熔錠重達52t;...
按幾何光學理論,當正負離焦平面與焊接平面距離相等時,所對應平面上功率密度近似相同,但實際上所獲得的熔池形狀不同。負離焦時,可獲得更大的熔深,這與熔池的形成過程有關。實驗表明,雷射加熱50~200us材料開始熔化,形成液相金屬並出現問分汽化,形成市壓蒸汽,並以極高的速度噴射,發出耀眼的白光。與此同時,高...
本手冊系統地介紹了有關的最新國家標準、最必要的基礎知識、最實用的產品資料、最有效的維護技術等內容,具有公式數據可靠、技術資料翔實、理論方法實用的特點。全書共分9個章節,具體內容包括焊接基礎知識;焊接設備及調試;焊接材料;常用焊接技術;常用金屬材料的焊接;異種金屬材料的焊接等。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
第6節 合金液的淨化 1合金液淨化的主要方法 2合金液過濾處理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泡沫陶瓷過濾片型內過濾的工藝設計 第7節 半固態金屬的特性及半固態鑄造 1半固態金屬的特性 2連續攪拌對半固態金屬凝固的影響 3半固態鑄造 第8節 部分凝固提純技術 參考文獻 第5章 定向凝固與單晶生長 第1節 定向凝固的理論基礎 ...
量子尺寸效應作用下的金屬薄膜表面催化研究 可放大自旋極化電晶體 電晶體會停止發展嗎?金屬與合金的中溫脆性 介觀環中的持續電流的實驗觀測值與理論值有較大差距的疑難 交換偏置 固體材料的軌道磁性 高溫超導體中的渦旋玻璃相 高溫超導體的配對機制是什麼?高溫超導隧道結的製備技術 高溫超導電性機理 高溫超導材料中...
按幾何光學理論,當正負離焦平面與焊接平面距離相等時,所對應平面上功率密度近似相同,但實際上所獲得的熔池形狀不同。負離焦時,可獲得更大的熔深,這與熔池的形成過程有關。實驗表明,雷射加熱50~200us材料開始熔化,形成液相金屬並出現部分汽化,形成高壓蒸汽,並以極高的速度噴射,發出耀眼的白光。與此同時,高...
”欒偉玲副教授說,正是這三個效應,奠定了熱力學中熱電理論的基礎,也為熱電轉換材料的實際套用展示了廣闊前景。其中,Seebeck效應是溫差發電的基礎。1821年,德國人Seebeck發現,在兩種不同金屬(銻與銅)構成的迴路中,如果兩個接頭處存在溫度差,其周圍就會出現磁場,又通過進一步實驗發現迴路中存在電動勢。這一效應...
這三種不同的作用方式適應晶體學中不同方面的研究。基本理論 普通顯微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學透鏡組匯聚來自待觀測的物體的可見光,進行多次成像放大。然而,可見光的波長通常要遠大於固體中化學鍵的鍵長和原子尺度,難以與之發生物理光學作用,因此晶體學觀測學要選擇波長更短的輻射源,如X射線。但一旦使用短波長輻射源...
(4)基礎理論研究的發展。基礎理論的深入研究會為等離子堆焊技術的更廣泛套用提供理論依據。近年來主要的研究熱點有:堆焊材料在等離子弧柱中的熱行為分析;新型堆焊材料所形成的堆焊層的組織、性能特點及變化規律;工藝與性能的相互關係。目前,國外的等離子堆焊設備、材料及相關產品的價格昂貴,技術附加值很高。我國應...
2003年“大洋一號”開展了中國首次專門的海底熱液硫化物調查,拉開了進軍大洋海底多金屬硫化物領域的序幕。經過長期不懈的“追蹤”,終於發現了完整的古海底“黑煙囪”,它們的地質年齡初步判斷為14.3億“歲”。此前,這不僅進一步了解了大洋深處海底熱液多金屬硫化物的分布情況和資源狀況,也為地球科學從理論上有一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