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求學經歷 1978年,在沒有讀過高中的情況下,15歲的張首晟直接考入
復旦大學 物理系。
1987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科研經歷 1987年,進入
加州大學 的SantaBarbara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
1989年底,結束博士後研究,與妻子余曉帆一起到了SanJose的IBM繼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1993年,被評為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95年,年僅32歲的張首晟被聘為
史丹福大學 物理系教授,成為史丹福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2015年,入選美國科學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
創業經歷 1999年,張首晟聯合
矽谷 企業家們共同創辦了華源科技協會,並在他家後院開了首次會議。現在華源已成為矽谷最大的華人科技創業社團,會員多為中美之間的技術領導者、投資者和企業家,福布斯40名40歲以下CEO榜單中也屢屢出現會員的身影。此外,他在史丹福大學任創業導師,幫助多位學生創辦公司,並作為天使投資人,成功的投資了VMware(NYSE:VMW)。5年後,VMWare被EMC收購,後來又在紐交所上市,如今市值已達440億美元。這筆投資給張首晟帶來了上百倍的回報。
張首晟 2013年張首晟教授與他斯坦福的學生谷安佳博士聯合創立丹華資本,意在以史丹福大學為核心,專注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及商業模式,連線美國的創新與中國市場。“丹”既代表斯坦福(又譯為史丹福),又有“赤子丹心”之意,“華”取自中華。
丹華資本目前規模已經達到9000萬美元,並且已經投資了12家公司。
曾任丹華資本創始董事長。
研究領域 主要貢獻包括對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的研究。
主要成就 學術貢獻 張首晟的代表性工作為高溫超導的SO(5) 理論、4維量子霍爾效應、室溫無耗散自旋流等等,在國際相關研究領域裡有較大的影響,迄今為止,他在
Science 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8篇,在Phys. Rev. Lett. 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論文被他人引用15000 多次。
張首晟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6年提出了“
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將其基於晶片業未來提出的新構想——通過控制電子的自旋運動來降低能耗——在理論上完成了預言。2007年,這一理論預言被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 實驗小組通過實驗證實。同年,張首晟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
科學 》雜誌評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這項研究計畫獲得
美國能源部 與國家科學基金會基金支持,因為是華人,張首晟也多了與亞洲的聯繫。他透露,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是新科技研究方向,未來將有機會與中國大陸、台灣與香港地區的學術機構合作發展。
概括:
1、開創了全新的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
2、2006年理論預言“量子自旋霍爾效應”;2007年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進行實驗驗證研究,被評為2007年十大科學進展(Science雜誌);
3、2008年理論預言“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4、2013年與中國科學家合作,進行實驗驗證研究。
2017年7月21日凌晨,張首晟及其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在整個物理學界歷經80年的探索之後,他們終於發現了手性Majorana費米子的存在。
這一發現,驗證了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Ettore Majorana在80年前提出的預測——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同時也證明了存在一種比量子還小的單位,這將對現在的量子理論帶來巨大的改變。
張首晟將這一新發現稱為“天使粒子”。普通民眾可能暫時難以理解這一發現,但是對基礎物理界來說,這或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所獲榮譽 1992年,獲全球華人物理學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
1993年,獲IBM研究部傑出創新獎。
2009年,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2010年7月,榮獲德國“古登堡研究獎”。
2010年9月,因在“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理論預言和實驗觀測領域的開創性貢獻,獲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
歐洲物理獎 ,成為獲得該獎項的首位華人科學家。
2011年,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院士。
2012年,榮獲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凝聚態物理最高獎--
奧利弗·巴克 利獎(OliverBuckley獎)
2012年8月,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
狄拉克獎 ”(國際理論物理學領域最高獎)。
2013年3月,因在
拓撲絕緣體 方面的研究獲得尤里基礎物理學獎前沿獎。
2014年11月3日,因在拓撲絕緣體研究領域的開創性貢獻,與兩位科學家Kane和Mele一起分享了該年度富蘭克林物理獎。
2016年12月13日,十大“2016年度華人經濟人物”。
2017年3月31日,2016-2017年“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獲得者。
2017年12月21日,入選“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
家庭成員 張彝 ,張首晟的祖父。張彝,字則民,江蘇
高郵 人。1906年考入復旦公學,是復旦建校後的第二屆學生,1909年畢業,同時畢業的共16人。文憑上清晰地記錄著張彝先生的國文、法文、倫理、化學、三角、體操等12門功課的畢業考試成績,總平均分為80分8厘,在校三年他的總平均分達到77分7厘。監督(校長)
高鳳謙 和教務長
李登輝 簽發了該證書。
2004年冬,張首晟先生來復旦講學時透露,伯父在清理祖父遺物時,發現了這張最早的復旦文憑,2005年時值復旦百年華誕,張首晟先生把珍藏的“寶物”捐獻給了母校,目前已陳列於復旦大學校史陳列館。
已婚。妻子余曉帆,二人育有一子一女。
人物軼事 天才神童 張首晟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天才”——國中還沒畢業,就趕上恢復高考,父親拿給他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讀了一個暑假,“試了一下”,他就考上了。
在15歲那年,他“心安理得”地走進了復旦大學的課堂。16歲時,國家開始公派留學生出國,他被選中派去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接著,他來到美國投到楊振寧的門下攻讀物理學博士,32歲時,他被聘為史丹福大學正教授,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跳躍讀書 張首晟由著“性子”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讀書,“狂讀書”。他說話常常被身邊的人形容為“跳躍式”的,了解他讀書方法的人對此就見怪不怪了。他在國小時基本上把“對自己人生影響較大”的書都讀完了,但從來沒有從頭到尾讀完過一本書。在他看來,讀書是一個了解思維方式的過程,不是吸納所有信息,而是有針對性地進行篩選。
人物評價 對他來說,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他的導師楊振寧先生評價)
人物逝世 2018年12月1日(當地時間),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