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印,河南省濬縣黎陽鎮後嘴頭村人,中共黨員。。張金印於2003年9月1日(農曆8月5日)去世,終年8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金印
- 性別:男
- 民族:漢
- 地點:河南省濬縣黎陽鎮
個人事跡,家庭情況,
個人事跡
1995年1月27日,《中國國防報》頭版顯要位置刊發了一篇題為《一個房東老弟和一個八路老哥的故事》的長篇通訊,作者以飽含激情的文筆展示了張金印對一位老八路兄弟般的“半個世紀的人間親情”,讚頌了張金印用人間真情譜寫的“盪氣迴腸的擁軍壯歌”。
張金印(1921-2003),他懷著至深的愛黨愛國愛軍之情,離家別子,25年如一日,義務照顧河北省肥鄉縣翟固鄉埔上村傷殘軍人“老八路”盧香林,同時,還先後把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孫子送到部隊報效祖國。
張金印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也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政黨和軍隊,他對親人的愛,對敵人的恨,同時刻骨銘心。
1945年,我冀魯豫軍區某部經過三天三夜激戰解放了濬縣城。部隊休整時,張金印主動要求把5名傷員安排在自己家中,前來照料傷員的是一位河北邯鄲籍八路軍戰士盧香林。他在張金印家護理傷員時和張金印坐在一起講八路軍為解放窮人打天下的故事。從此,張金印和盧香林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兩個月後,盧香林所在的部隊離開了濬縣。
全國解放後,1968年,張金印靠出外修秤餬口,在河北省肥鄉縣埔上村找到了盧香林。原來,盧香林離開濬縣後隨部隊轉戰南北,1946年在解放湖北路城時被彈片炸傷,建國前夕作為傷殘軍人退伍還鄉。這時,他的妻子已經病逝,留下一個呆傻的女兒。由於戰爭年代飽受風寒,後來又患了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日子過得相當艱難。看著眼前的情況,張金印思前想後,總覺得讓一個為國家、為百姓流過血出過力的人遭受疾病和困難的折磨,心理不是個滋味。於是,張金印便確定留下來照顧盧香林。
在照顧盧香林的日子裡,張金印靠走村串巷修秤掙的幾個錢,不是為盧香林買藥就是為他買好吃的。20多年間,張金印究竟掙了多少錢,他自己也說不清,但盧香林能在村里來回走動,人們清楚:盧香林走動的是一雙腿,而支撐他那殘軀的卻是兩顆心。
家庭情況
張金印有4個兒女,他們為了表達對兩位老人的孝心,每年的春節前,都要把二位老人由河北接到河南與家人團圓,在河南住上一段時間,待到三、四月份天氣暖和了再回去。盧香林來到河南張金印家,張金印家裡人都把盧香林當親人一樣看待。家裡人給老人縫衣做鞋,一做就是兩套,有張金印的一份,也有盧香林的一份。
1991年農曆10月15日,盧香林的病又犯了,整日時醒時迷。張金印一面請醫生治療,一面精心照料。後來,盧香林的病情繼續惡化,不能吃東西,張金印就做點稀湯一勺勺地餵。盧香林大小便失禁,張金印就端了屎盆換尿盆。怕他躺得時間長了生褥瘡,家中又沒有多餘的布片,張金印就把自己的衣服鋪在盧香林身下,濕一件換一件。最後,屋裡的氣味已經嗆得站不住人了,可是平時愛乾淨的張金印,竟一刻也沒有離開那間破土屋。
1991年,農曆臘月18日黎明,盧香林永遠閉上了雙眼,八十一歲的“八路老哥”盧香林走完了他的人生歷程。
盧香林去世後,由河北省肥鄉縣民政局、翟固鄉政府和埔上村三級的幹部用專車把張金印送到河南濬縣老家。晚上,在歡送張金印專場電影晚會上,介紹了張金印幾十年來的經歷,贏得了在場人民民眾的陣陣熱烈掌聲。
張金印25年,義務照顧革命傷殘軍人盧香林,愛國擁軍,無私奉獻,受到了黨和政府及軍隊的表彰,張金印先後被河北省邯鄲地區國防教育領導小組、軍分區等6單位評為“國防教育模範個人”,濬縣人民政府、濬縣人民武裝部授予他“愛國擁軍模範”,鶴壁市委、市政府、軍分區及河南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授予他“愛國擁軍模範”榮譽稱號。
張金印於2003年9月1日(農曆8月5日)去世,終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