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務(1932-1989),東至縣堯渡鎮人。1947年11月,張賢務在北京育英中學讀書時,參加中共地下外圍組織民主青年聯盟。1949年7月,張賢務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他畢業於哈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後從事對蘇經濟合作事務,多次參加我國和蘇聯專家組長定期業務會談和年度中蘇經濟合作事務。1970年代初,張賢務負責我國參加聯合國多邊經濟技術合作業務。1974年到1976年,他在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任參贊,回國後,任外經部第六局副局長。1984年,張賢務再度出任我國駐聯合國代表處代表。1986年7月,他受聘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任高級協調員。1989年6月27日,張賢務因病在維也納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賢務
- 出生日期:1932年
- 逝世日期:1989年
貢獻,評價,
貢獻
張賢務為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參加過起草我國著名的援外8 項原則,撰寫了論述援外8 項原則、援外具體方針政策以及總結對外經援實踐經驗的檔案和文章。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初,他就積極主張改變不接受國際援助的現狀,建議我國同聯合國的經濟技術合作實行有給有取的方針,接受聯合國援助,發展雙向全面工作。這一建議被採納後,使我國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領域更加廣闊。他領導制定了我國接受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技術援助的第一個國別方案,為我國接受聯合國技術援助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在開展經濟技術合作中,他勤於探索,勇於開拓,積極利用聯合國多邊渠道,為我國經濟發展爭取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為促進四化建設作出了一定貢獻。
評價
張賢務從70 年代初就活躍在聯合國外交舞台,他是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後,最早參加駐聯合國代表團的成員。特別是在聯合國發展業務系統各個機構的講壇上,為堅定而靈活地宣傳和貫徹政府在各個時期的外交政策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先後多次擔任中國代表團的副團長、團長,出席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工業發展大會、工業發展理事會、開發計畫署理事會、聯合國開發中國家技術合作會等重要國際會議。為貫徹我國外交政策,維護我國的權益,支持第三世界國家的正義主張和合理要求,促進國際平等合作而日夜操勞。他的勤奮獻身精神和卓越才能,贏得了許多友好國家朋友的讚譽。他長期在國外工作,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對同志熱情誠懇,在政治上、業務上、生活上注意給人以關心和幫助,並善於團結各方人員共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