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記場古城
- 地理位置:鹽池縣城西北15公里
城址在張記場自然村西1公里,鹽池——鄂托克前旗公路經此。古城坐落於荒漠之中,四周多丘陵沙跡。城址為矩形,350米見方,黃土夯築,基寬約為8米,殘高1-4米,門面向東,門東側原有一口水井,早年已毀。城內現為農田,從禾苗生長情況分析,原有東西向街道。城東有1平方公里的耕地,當地人稱之東關。古城和東關均散布著大量的漢代磚瓦和陶器殘片。生鐵塊也到處可見,因為在漢代人們已使用鐵制工具和農具。近年來曾出土過兩千多斤秦漢錢幣及大量的牲畜骨骼。此城在秦漢時是一座十分繁華的城鎮,是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諸侯爭霸,戰爭不息。各諸侯自立為王,因稱“東周列國”,列國戰爭中,位於西部的秦國日趨發展起來,成為強國。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用由余之計,遂稱霸西戎。因有“秦穆公得由余,七戎八國服於秦”的記載。當時寧夏境內居住著戎族部落,戎族又分為許多支,其中一支是煦衍戎,居住在鹽池境內,此時已臣服於秦。到了西漢劃分行政區屬,在原來煦衍戎耕牧的地方設立了煦衍縣,隸屬於北地郡。東漢時撤銷了煦衍縣行政建置,以其地仍隸屬於北地郡。因此《漢書·地理志》記載:“煦衍縣西漢有,東漢無。”據此,張記場古城應當是西漢時期所置的煦衍縣城址,眾多的考古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並且得到了自治區內外專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