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慶

張萬慶

張萬慶,1938年出生於河南,河南省中國畫院院長、全國首屆“百傑書法家”、“德藝雙馨藝術家”張萬慶先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萬慶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南
  • 出生日期:1938年
  • 性別:男
人物軼事,拜師學藝,提出概念,

人物軼事

“固化藝術”的執著探路人
——記陶瓷書法第一人張萬慶苗寶今 王慧玲 李同昌
張萬慶
有一位古稀老人,他放棄了優裕的生活,十年來行程萬餘公里,花掉了自己一生積蓄的幾十萬元,隱姓埋名,潛心研究,深入全國十大瓷都探索陶瓷書法,創作出了兩千多件陶瓷書法作品,提出了陶瓷書法新概念,被業界譽為“陶瓷書法第一人。”他就是河南省中國畫院院長、全國首屆“百傑書法家”、“德藝雙馨藝術家”張萬慶先生。
張萬慶1938年出生於河南省汝南縣天中山下。曾任博物館館長、文化局局長、宣傳部部長、藝術館館長、書畫院院長等職。出版過個人篆刻集、書法集。中央電視台“夕陽紅”三字即出自他的手筆,其書法代表作廣為國內外文博單位收藏。他的專利書法雙體“家”字,被東南亞許多國家以木雕、銅雕、漏網印刷製成多種藝術品,廣為傳播。
陶瓷和書法作為中華文化兩大國粹
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熱愛。陶瓷製作工藝複雜,既要求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又要精通燒制技術和造型能力,自古就有“土與火的藝術”之稱,難度較大,成功率低;書法在宣紙上用墨書寫,難度較小,成功率高。但紙質作品年代久遠極易破損、霉變,不易保存,而陶瓷一旦留存下來,雖經千萬年而色澤韻味依然。
張萬慶先生把兩個國粹自然融合,互相映襯,使其成為了中國固化的藝術!
來到了江西景德鎮
陶藝品的陪襯
2000年春,張萬慶先生來到了江西景德鎮。青花瓷是我國十大陶瓷中除宜興紫砂陶外,唯一一個器物上有大量書畫、文字的瓷種。但青花瓷上的文字都是陶藝工匠以簡單手法為之,談不上書法韻味,更沒有書法家親自製作和書寫,文字只是作為陶藝品的陪襯。
從青花瓷入手探索陶瓷書法
他想,青花瓷技術嫻熟,產業興旺,若從青花瓷入手探索陶瓷書法,成功的幾率應該更大些。於是,張萬慶走街坊、串市場、觀展覽、蹲作坊、入灶間,從製作泥胎到作品入窯,每個環節都不放過。他不受傳統約束,博採眾家之長,嘗試在各種形狀器物上作多樣化的書寫。經過試驗,在宣紙上常用的墨在瓷器上是行不通的,因為在高達上千度的燒制中,墨會變成蒸氣煙消雲散,宣紙上筆墨的濃淡疏密、行雲流水,根本無法在陶瓷上得以表達。陶泥上只能用筆蘸釉色來寫,而釉色黏稠,沒有非常過硬的書寫功力很難達到書法藝術效果。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大字、小字、雙色疊加,他一遍遍地練,一遍遍地試。終於,當他精心創作的40多件陶瓷書法呈現在人們面前時,整個景德鎮轟動了!
陶瓷書法創作和實驗
隨後,他又到河南禹州、山東淄博、河北邯鄲等地,進行鈞瓷、汝瓷、淄博瓷、邯鄲瓷、德化瓷、唐三彩、黃河陶等十大陶瓷系列的陶瓷書法創作和實驗。因為這些瓷器上有的釉色厚重,有的釉色稀薄,有的本身就有花紋,要想達到書法與瓷器的花紋、色彩和諧完美的結合,必須分別採用刻、雕、塑、堆、拼等多種創作技法。如鈞瓷釉料較厚,成品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美,但自古以來器物表面從沒有文字留下,只在底部刻有張、王、李、趙等簡單印號。而且制好的泥胎像“琉璃瓿子”不敢觸摸。張萬慶打破常規,採用金石篆刻中陰文技法在泥胎上刻字。為防止釉料在陰文里堆積太厚,造成陰文與瓷面層次色彩不清,他採取在刻好的陰文里塗石蠟的辦法,瓷器燒出後,字上的釉色自然均勻,層次清晰,效果很好。接著他又嘗試著在鈞瓷表層不上釉、不拋光,用堆雕刻字製作鈞陶,創作出的作品色質如紫砂,厚重而典雅,古色古香,令人喜愛。唐三彩釉色稀薄,寫上字後不易控制,他就在釉色中勾兌適量滑石粉,文字外再作一個美觀的飾框,有效防止了釉色鋪蓋書法。在山東博山,他用瓷板刻制巨幅書法作品,長達13米,重約700公斤,懸掛起來,凝重、大氣,有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2007年7月14日,河南博物院為紀念建院10周年,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慶典活動——“張萬慶先生書法與陶瓷書法展”。他的100幅書法和500件陶瓷書法作品同時亮相。氣勢恢弘的書法長卷、巨幅刻瓷和獨具韻味的鈞陶書法,令書法界和陶瓷界專業人士耳目一新。著名鈞瓷大師、《鈞瓷志》主編苗錫錦先生激動地說:“人們只知鈞瓷美,不知有了字更美。千百年來沒人敢越的雷池,張萬慶不僅越過了,而且創造出了奇蹟!”張萬慶陶瓷書法,也得到了全國多位陶瓷大師的認同和讚譽。

拜師學藝

艱難的路程
1999年2月4日晚,廣東佛山。六十一歲的張萬慶先生手提一個泥跡斑斑的手提袋,披著滿身窯灰,疲憊地從我國唯一一座保留最原始的陶瓷燒制基地——南風古灶廠走出來。寒風迎面,他下意識地裹緊了五個多月前從鄭州家裡穿來的一身秋裝。他想找個小飯店填填肚子,可路邊大小飯店都已關門,大紅的春聯告知他除夕到了。他加快腳步走向借宿的鄉村小旅店。因旅店偏遠住人少,春節臨近只剩下他一個人。他只好喝著涼開水,吃著早晨剩下的兩個冰圪塔似的粽子,將就著算是過了個年。
耳邊的鞭炮聲一陣高過一陣,而從窗縫門縫吹來的冷風使得他不得不和衣躲進冰涼的被窩。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正翹首等待著老人回家團圓……
從陶瓷技法的基礎入手
是啊,想想自己作為一個知名的書法家,無論是在任藝術館館長期間還是退休之後,家裡家外衣食無憂,登門求字者應接不暇。而如今,為了摸索出陶瓷書法的真諦,孤身一人,拜師學藝,隱姓埋名,自付資金,從陶瓷技法的基礎入手,甘當一名小學生,經歷的艱辛與失敗歷歷在目,他的眼淚也隨著思緒撲籟籟流了下來。就在幾天前,自己傾心製作的一個高140厘米、最大直徑30厘米的大瓷瓶,採取三種技法嵌入了自己精心書寫的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全詞。從買回泥胎到製作成型到嵌入書法到入窯、出窯的半個月裡,他像等待自己即將出世的嬰兒一樣,眼巴巴地盼啊盼,可開窯時盼到的卻是一堆不堪入目的廢瓷片,痛苦的淚水一下子溢滿了老人的雙眼。之後他請來陶瓷專家幫自己會審。他把專家的意見一點一滴記錄在本子上,深印在腦子裡。一回回的失敗,一次次的堅持,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真是不服老,他總是在與自己過不去。自古以來,陶瓷界與書法界各有其師,陶瓷與書法互不搭界。而他卻偏偏不信這個邪,又向傳統發起了挑戰。進行陶瓷書法的探索有意義嗎?有,非常有意義!他用被子緊緊地擁著自己,感到溫暖了許多,他擦去眼角的淚水……

提出概念

過去有“陶瓷繪畫”,但沒有“陶瓷書法”這個詞。經過張萬慶先生不懈的探索,是他首次提出了“陶瓷書法”新概念。他使書法藝術因陶瓷而固化,使陶瓷藝術因書法而放出異彩。
陶瓷書法是立體的書法。陶瓷書法中,陶瓷是書法藝術的載體,書法依然是主題。陶瓷書法不是書法從紙張到陶瓷的簡單轉移,而是藉助陶瓷工藝中特有的技法,來完美表現書法特有的韻味和意念,使書法在陶瓷上得到立體化、多維化體現。在這裡,書法美化了陶瓷,使陶瓷增添了樸實與端莊,陶瓷裝點了書法,升華了書法的立體美感,使書法更加生動秀美。
河南曾是歷史上汝、鈞、官、哥、定五大陶瓷中前三種瓷的固有地。如今,全國十大瓷都河南一個不占。張萬慶先生充滿憂患地提出一個問題:應儘快將陶瓷書法藝術作為一個嶄新的課題提出來,從鈞瓷、汝瓷、黃河陶和唐三彩入手,探索振興河南陶瓷、河南文化乃至河南經濟的一條途徑。赤子之心日月昭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