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道家宅

張老道家宅

張老道並非真正鬚髮道人,他當過長工,後轉為馬幫,繼而在日俄戰爭中打劫俄國軍隊的糧餉,並以此為其發跡的起點,逐漸成為名噪一時的鄉野豪紳。張老道家宅是典型的晚清“硬三室”建築,保存如此完整,在東三省範圍內已不多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老道家宅
  • 外文名:A sophisticated house
  • 屋子主人:張老道
  • 建築類型:硬三室
張老道並非真正鬚髮道人,他當過長工,後轉為馬幫,繼而在日俄戰爭中打劫俄國軍隊的糧餉,並以此為其發跡的起點,逐漸成為名噪一時的鄉野豪紳。後來其於道觀修行,之後他為村上辦過幾件積善修德的益事,經過鄉民代代演繹,使之有些神秘色彩。張老道作古後,百姓不忘其德,以至於用“張老道”取代他張國文的本名。
出於對老宅的保護,岳家村村委會就設在“張老道家宅”。門前一方上馬石經不起歲月曆練,深陷地下將與地面平行。大門兩側枕石各有石刻,一幅是“五福捧壽”,另一幅早在“破四舊”時被砸得面目全非了。兩扇厚重的木門“吱呀”著開啟,走進老宅,空曠的老宅瞬間迴響陣陣腳步,仿佛又聽到家丁傳喚、車水馬龍的喧囂。門廊盡頭一對燕尾不知去向,據看宅老者說,那是一對兒飛鳳,與門外一道鐵花柵欄相映成趣,雕工精美堪稱一絕。門廊兩側各有佛龕,龕依舊,佛已不見蹤影。張喜榮介紹說,面闊五間的“張老道家宅”是典型的晚清“硬三室”建築,保存如此完整,在東三省範圍內已不多見。後經測量,正房方位占子午向(正南正北),那個年代只有廟宇才可以選這個方位,由此留存至今的“張老道家宅”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正房屋脊上兩朵飛雲彰顯出些許檐牙高啄的氣勢,青磚黛瓦散發陣陣幽古芳香。整座房屋均為“磨磚對縫”,屋內巨株擎梁可以看出當時建築工藝樸實厚重。因而它歷經百年風雨而巋然不動。房垛各處為淺浮雕,有“榴開百子”、“花開富貴”等圖案。其中山牆之下的“棋琴書畫”最為精美,極富動感的綬帶形象逼真,反映出當時石匠的高超技藝。占地約1000平米的老宅被丈余高牆包裹著,牆上原有八面銅鐘,整坐宅院不失顯赫莊重,同時也能讓人感覺閉塞和壓抑。據說牆外原是綿延數里的七行楊柳,房屋主人暮年也有一番閒情逸緻,時而聆聽暮鼓晨鐘,自度曲律,輕敲檀板、慢攏絲弦,放眼滿目野花競發、彩蝶紛飛,有幾分世外高人的風範。
宅院中用以防衛和象徵權威的四角雙層炮樓早在建國之初就遭毀損,空餘殘垣斷壁。當年遼南一帶悍匪周宗申曾率領百餘嘍羅攻打張家宅院,卻被張家固守炮樓的三十多護院打得一敗塗地。三天后,久攻不下的周宗申單槍匹馬背向走進張家,給張國文下跪後連呼三聲“乾爹”,精疲力竭的張國文欣然收下義子,並以匣子槍和快馬相贈,從此張家與這些“動處為匪,靜時為民”的綠林人物結下淵源。
從與“張老道”同族老人張秀芝那裡,聽說不少關於“張老道家宅”主人的故事,“張老道”原名張國文,又名張雲華,1879年(清光緒五年)出生,初為長工,後主人家中頻遭劫掠,便入了馬幫。在日俄戰爭中張國文曾對俄國軍隊軍餉成功打劫,後逃亡北鎮醫巫閭山,與廟裡一位郎長老相識,郎年邁多病張卻對他十分敬重。郎道人去世之後,囑託張國文“代管”衣缽。後俄國戰敗,張國文復出,置下良田1200多畝,長工多達30餘人,護院30人,並在奉天城經營“老天合”商號,天津經營“老百貨”,生意興隆,隔月用馬隊運回金銀。
東隅已逝,桑榆未晚。業已邁入遲暮之年的張國文,開始厭倦商賈沉浮、戰亂苟且,對他的桑梓之邦流露別樣的顧。於是他大興土木,建起這座幅員近一平方公里的豪門宅第。1929年10月1日,張國文為其母嫂立先孝牌坊一座,請來的三位能工巧匠足足雕刻了三年零七個月。碑上刻有“志潔清芳”四個大字,為當時奉天省長白佩珩所題,僅此一項耗資大洋八萬多塊。文革一場浩劫,頃刻間讓這座三門四柱三層結構的牌坊毀於一旦,現在,村里隨處可見散落的漢白玉,不經意就能從碎片上看到雕工精湛的雲彩和枝蓮兩種紋飾,滄桑中流露著淒涼之美。老宅院中留有一根牌坊柱,上有“節比竹筠心如松柏”八字,字型娟秀行雲流水,可惜卻無落款。熱心的村民指引和幫助下,在百餘塊殘片中,終於找到了“遼陽白永貞”的落款。
老宅中一方青石“功德碑”,靜靜的沉睡近百年,湮沒在一片荒草叢之中,招呼幾名年壯村民將石碑掀起,用水沖洗後這才依稀辨認出上面的字跡。岳家村於順治龍飛三年九月廿七日創立煙戶,康熙年間造“九聖神祠”,供奉著火神、龍王、財神、馬王、土地等等九位神靈。戰火流離,“神祠”被夷為平地,張國文出資對其進行修繕。不難看出當時水深火熱之中的勞苦大眾,對安然度日追求和嚮往,崇尚行善積德的“張老道”也在為自己尋求神明庇佑。
1939年5月,張老道在其家中“羽化”,終年6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