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網友孔曲波發於2010年2月的老帖被翻了出來,帖子將質疑學歷造假的矛頭直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教授張維迎。此貼很快被廣泛轉載,引起網友的質疑和猜測。2010年8月1日,針對在網路上被質疑“簡歷造假”的事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通過其在各大入口網站的部落格發表個人聲明,對質疑進行澄清。張維迎在聲明中對被質疑的學歷問題、獲獎情況,以及《中國經濟轉軌》一書的出版情況分別進行了澄清說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維迎學歷造假門
- 外文名:無
事件概述,事件人物,澄清內容,網友評論,
事件概述
張維迎學歷造假門
2010年7月,網友孔曲波發於2010年2月的老帖被翻了出來,帖子將質疑學歷造假的矛頭直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教授張維迎。貼中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簡歷造假:1獲得牛津大學碩士學位時間造假;2獲獎資訊造假;3編造不存在的書作為自己的著作;4盜取他人貢獻……”此貼很快被廣泛轉載,引起很多網友的質疑和猜測。
事件人物
7月28日,張維迎發給媒體記者的
<博弈聖經>著作人在他的另一部《貨幣的威力》一書中寫到:郵件中有一份附屬檔案,這份附屬檔案中只有一張圖片,卻相當能說明問題。
"懷疑論者是"人格宗教",孤立成神,他永遠向實體戰略宣戰."
附屬檔案中是1992年6月22日由牛津大學Macallister女士發給張維迎的通知。裡面寫道:很高興地通知你和Robert Shimer一起獲得了牛津大學經濟學研究生最佳論文獎,獎金有200英鎊,你將獲得其中的100英鎊。
這封簡單的郵件卻能回答網友的兩項質疑,首先,張維迎的碩士論文是在1992年完成並獲獎的,其次當年有兩個獲獎者,分別是張維迎和Robert Shimer。至於第三個問題,張維迎在郵件中並沒有回覆。
2010年8月1日,針對在網路上被質疑“簡歷造假”的事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通過其在各大入口網站的部落格發表個人聲明,對質疑進行澄清。張維迎在聲明中對被質疑的學歷問題、獲獎情況,以及《中國經濟轉軌》一書的出版情況分別進行了澄清說明。張維迎特別聲明:出自本人的每個階段的簡歷,其所有文字都是準確無誤的,經得起任何形式的審查。
澄清內容
1, 關於學歷問題。
本人1987年10月至1988年12月在牛津大學作訪問學生(visiting student),1990年10月開始在牛津大學讀學位,1992年6月完成經濟學碩士學位(M. Phil), 1994年6月完成博士學位(D. Phil),1994年8月回國到北京大學工作。
本人1990年去牛津大學讀書由世界銀行獎學金資助,目的是讀博士學位,而非碩士學位。牛津大學有兩種方式可以獲得攻讀經濟學博士的資格,一種是by research, 另一種是by course。By course方式是先讀兩年碩士學位,只有完成碩士課程,通過統一考試,圓滿完成碩士學業之後才有資格申請博士學位候選人,並且可以在碩士論文的基礎上完成博士論文(選擇不繼續讀博士的人可以不寫碩士論文,但要增加一門書面考試)。本人選擇的是by course, 於1992年6月成功完成碩士學業,之後從New College 轉入Nuffield College開始博士論文寫作,1994年6月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熟悉牛津的人都知道,Nuffield學院是牛津大學經濟學的“貴族”學院,每個研究生都有獨立的辦公室,只有少數碩士階段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才有希望轉到Nuffield讀博士。
按照慣例,牛津大學沒有為應屆畢業生的畢業典禮,但每年有9場固定時間的學位授予儀式(degree days)。完成相應學位學習的學生,什麼時間參加學位授予儀式是個人的選擇,學校沒有期限;也可以申請“缺席授予”。如果申請缺席授予,以後就不能參加學位授予儀式。如果參加學位授予儀式,學位證書上標註的日期就是參加學位授予那天。比如說,一個人1992年6月完成學業,就可以離開學校,如果2000年11月30回去參加學位授予儀式,學位證書上的授予日期就是2000年11月30日。但學位證書上會表明完成學業的年份和學期。完成學業並在同一學期參加授予儀式的學位證書上是duly,而過後參加學位授予儀式的學位證書上會用formally一詞。
本人於1992年6月完成碩士學位學業後,即得到批准繼續讀博士學位,考慮到參加繁瑣的碩士學位授予儀式對我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就沒有參加當年的碩士學位授予儀式;但想著以後參加一下,留個紀念,也就沒有申請“缺席授予”。到1994年6月完成博士學位,本人於1994年7月30日下午一併先後參加了碩士和博士兩個學位授予儀式(中間要換一下服裝)。所以,博士學位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上的發證日期都是1994年7月30日,但碩士學位證書上也明確寫著本人是1992年Trinity 學期(4月至6月)完成所有碩士學業和考試的(原文:This is to certify that it appears by the Registers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that Weiying Zhang, Nuffield College, in Trinity term 1992 satisfied the Examiners in Economics in the Examin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and hav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utes of the Unversity, kept the prescribed residence and passed all necessary examinations, was on 30 July 1994 formally admitted to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按照慣例,獲得牛津大學學位的學生簡歷中的獲得學位時間都是完成所有學位考試和通過論文答辯的年月份,而不是參加學位授予儀式的時間。有些人讀完學位後,由於種種原因(如想等待父母親人一起參加,或工作安排不開),過了好幾年才回去參加學位儀式;有些人一開始計畫參加,但後來實在沒有辦法去,就再申請一個“缺席授予”,此時他學位證書上的發證時間就是申請“缺席授予”時的日期。
有些網友質疑本人“學歷造假”,可能是因為不了解牛津大學的學位授予制度而產生的誤解。如果本人真是1994年7月讀完碩士,不可能在同一時間讀完博士,因為牛津的制度規定,完成碩士(M.Phil)之後,至少需要一年的住校學習才能申請博士(D.Phil)論文答辯。這些在牛津大學的規章制度里寫得很清楚,任何人可以在網上查詢到。本人1992年完成的碩士論文和1994年博士論文也都收藏在牛津大學的圖書館,也可以查到。牛津大學和各學院也都保留著所有讀過學位的學生的學歷記錄。本人在牛津讀書期間有300多位中國學生在讀或做博士後研究工作,其中有不少已經回國工作,與我同時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的還有兩位中國學生,其中一位現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另一位在一家投資銀行工作。
2, 關於獲獎問題。
牛津大學為經濟學碩士研究生設兩個獎,一個是最佳論文獎,一個是考試綜合成績最優獎。這些在研究生手冊里都寫得很清楚。現在牛津大學官方網站的介紹是:George Webb Medley Prizes for the M.Phil in Economics:Two prizes, each of the value of ?300, will be award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M.Phil examination in Economics, one for the best thesis, and one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the written papers.
這項獎的英文表述很清楚,論文獎和考試獎是單數,而非複數。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每個獎的得主是一人。但在考試委員會難以在兩人之間比出高下的情況下,也有兩人分享的時候(未曾查到有3人分享的情況)。考試委員會也是這么解釋的。但如果兩人獲獎,獲獎信會用shared, divided,或 jointly with這樣的用詞(都可翻譯為“分享”)。每年的獲獎情況都刊登在牛津大學通訊(University Gazette)上,1993年後的大學通訊在網上也有電子版,任何人都可以在牛津大學的官方網站上查到。比如,從網站上可以查到,1996年的最佳論文獎獲獎者是Jonathan Levin (The Prize for the best thesis has been awarded to jonathan levin, Nuffield College),1999年的獲獎者是 SIMON A. BOARD (The Prize for the best thesis has been awarded to SIMON A. BOARD, Nuffield College),每年均為一人;但1997年的最佳論文獎由Magdalen 學院的MISS AMY FINKELSTEIN和 Nuffield 學院的 PIETRO STELLA分享(The Prize for the best thesis has been divided between MISS AMY FINKELSTEIN, Magdalen College, and PIETRO STELLA, Nuffield College).
本人很榮幸,與英國學生Robert Shimer分享了1992年度最佳論文獎George Webb Medley Prize for the best thesis。在本人的記憶中Robert Shimer先生還同時獲得了最佳考試獎(George Webb Medley Prize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the written papers)。因為本人是第一個獲得此獎的中國人,獲獎後在牛津的不少中國同學對本人表示祝賀,至今記憶猶新。接著,本人又獲得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頒發的Lionel Robbins紀念獎學金(The Lionel Robbins Memorial Scholarship),該獎學金是為紀念倫敦政治經濟學前校長Lionel Robbins而設立的,是當時全英國金額最高的獎學金,面向全英國大學的人文社科類研究生,每年授予一名,為期兩年。
3, 關於《中國經濟轉軌》的出版情況。
1993年6月底7月初,由中國(海南)發展與改革研究院、留美經濟學會、留英經濟學會三家聯合,在海口舉辦了一次經濟改革的國際研討會,由遲福林(海南研究院執行院長)、易綱(留美經濟學會會長)和本人(留英經濟學會副會長)負責組織工作,參會嘉賓來自國內和國外(主要是美國和英國),包括一些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家,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會議之前我們已約定分別出版中文版和英文版的論文集,由我們三人共同擔任主編。英文版計畫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並且與出版社簽訂了出版協定(易綱負責與出版社編輯聯繫)。本人和易綱還合作寫了China’s Economic Refor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中國漸進式改革的歷史視角》,計畫作為該書的導論章(後在其他英文書中發表,最近收入本人的《市場的邏輯》一書)。 但編輯工作非常漫長,遠比我們預期的困難,特別是國內作者的論文,翻譯和修改起來難度非常大。大約到1995年下半年的時候,仍然有好幾位作者的論文沒有修改完成,此時出版社編輯也擔心時過境遷,出版後銷量不好(國外出書定稿之後還得很長時間),不太願意出版。在此情況下,雙方商定停止出版這本書。之後,我們還專門為已提交論文的作者(特別是海外經濟學家)寫了致歉信。
有關這本書英文版出版情況就是這樣。本人在1995年5月之前的一個英文簡歷上曾列過這本書,但明確註明是“待出”(forthcoming)。在決定中止出版這本書後,個人簡歷和任何學術成果介紹中再未列過此書。
網友評論
從唐駿的“學歷造假門”東窗事發之後,至少上百位名人的詞條都在近日有不同程度的修改更新,其中很多涉及的正是學歷、履歷信息,而這些名人來自娛樂圈、商界、學術機構等多個領域。 就在誰是下一個“學歷造假門”主角的猜想中,質疑的矛頭竟然指向經濟界知名專家,這是誰也意想不到的事情。然而,隨著更多名人學歷造假事件的曝光,導致網友對名人不信任也是順理成章的。從明星、商界精英到專家,這種質疑折射出大眾對名人的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