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紀錄片《小留學生》中的主人公)

張素(紀錄片《小留學生》中的主人公)

張素是紀錄片《小留學生》的主人公,該紀錄片是現CCTV日本大富電視台社長張麗玲等人耗時數年、跟蹤拍攝數百名在日中國留學生、製作的大型系列紀錄片《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中的一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87年5月13日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代表作品:紀錄片《小留學生》
人物經歷,家庭成員,給胡錦濤獻花,生活現狀,

人物經歷

1996年,9歲的三年級小學生張素跟隨母親謝慶華遠赴日本和在日本工作的父親張煥然團聚。此後,開始了再日本兩年的留學生活。1998年日本經濟衰退,張素父親所在公司的情況也不好,最後父母商量後決定,讓母女倆先回北京,父親繼續留在日本創業。
《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攝製組的張煥奇正是張素的大伯,他九十年代初便去往日本留學。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攝製組希望能找到不同類型的中國留學生,特殊的“小留學生”張素便通過張煥奇進入了攝製組的視野。從張素在日本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攝製組一直跟蹤拍攝。他們在拍攝的途中完全不干涉張素的任何生活。
2000年,一部名叫《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紀錄片在中國與日本播出。在這部介紹了新一代海外遊子在日本求學與奮鬥故事的紀錄片中,小張素是主人公之一。
2001年5月5日,《小留學生》在富士電視台在黃金時段播出此片後,在日本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20.6%的高收視率創造了當年度同欄目的最高記錄。要求重播和發表感想的觀眾來信、傳真、電子郵件紛涌而至。該片獲得“放送文化基金獎”“電視紀錄片獎”。
在日本的兩年學習經歷讓張素說得一口流利的日語,說日語時張素不再受母語的干擾。1998年回國後,她的國中和高中都在北京的月壇中學就讀,這是北京唯一一所以日語為第一外語的公立完全中學。直到六年後考入復旦大學的國際政治專業就讀本科,張素才開始從零基礎學習英語。大三的時候,張素遠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專業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我在這裡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大學老師,也結識了許多有可能成為日本精英階層的一批人。這讓我受益匪淺。”張素說。

家庭成員

父親——張煥然,北京人,1983年大學畢業後赴日留學並留在日本工作,2012年返回中國,已獲得日本的永久居住權。
母親——謝慶華,北京人,和父親是大學同學,是一名會計。

給胡錦濤獻花

2008年5月18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大隈禮堂,正在訪日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準備開始演講,這時從講台側面走上來一名女學生,為胡主席獻上了一束鮮花。“謝謝。”可能是把她當成了日本人,胡主席用日語表示感謝。“我是在紀錄片中出現的小留學生張素。”女學生用中文自我介紹道。胡主席在講台上改用中文對她說:“你好。”
二十一歲的中國留學生張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仍然難掩心中激動。在下午胡主席演講前,她上台獻花,代表早大學子歡迎他在春暖花開的時節,來到學校發表演講。
張素說,在胡錦濤主席與福田首相簽署了中日第四份政治檔案後,兩國關係正走向暖春。在這樣的時刻,胡主席來到早大發表重要演講,不僅提出了兩國關係發展的大原則,還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如邀請一百名早大學生訪華,令自己受益匪淺。
九歲就曾來日本留學,這樣的經歷使她一直心繫中日友好。“當我把鮮花遞給胡主席的一剎那,我從他的眼裡看到了殷切的期許,我一定不辜負胡主席和兩國社會的期待,為中日世代友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張素對記者說。

生活現狀

2012年張素從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社會學系畢業後,進入中國新聞社,成為該社政文部助理記者,負責體育新聞方面的報導。已結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