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林,字雨龍,1964年6月生,江西九江都昌人。1996年定居北京,琉璃廠文化街有專業工作室。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濟南陽關書畫院副院長、日本東京大學客座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訪問學者、北京瀚瑞軒書畫院副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立林
- 出生地:江西九江都昌
- 出生日期:1964年6月
- 職業:書法家
- 字號:字雨龍
人物經歷,代表作品,
人物經歷
1964年,張立林先生出生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一個貧苦人家,據張先生說,他出生前一天晚上,母親夢到自己家的房間裡長出一棵樹,穿透了屋頂長成了參天大樹。第二天,家裡人知道此夢後,一致決定給即將出生的寶寶取名為張立林。出生於書香門第,雖家境貧寒,但父親與祖父都自小讀過私塾,受家庭影響,張立林自5歲起便讀書習字。談到習字,張先生給記者說起了一件童年趣事,那一年他才八歲,小小年紀的他靠自己寫的春聯獲得了鄰居的好評,鄰居拿了兩個雞蛋和他換春聯,他著實發現,寫字好還有這樣的好處,甚是欣喜。從此習字的興趣愈加濃厚了。在故鄉的鄉間街角總是坐著一位拉二胡的叔叔,每每走過,便都會被那宛轉悠揚的聲音所吸引,仿佛流進血液里,由此二胡也成為了他的喜愛,奠定了他的在藝術道路上兩個共同愛好。青少年間,張立林先生拜林散之,沙孟海先生為師,初學“顏筋柳骨”,打下了紮實的楷書基本功,十多歲時即引譽鄉鄰。書法與二胡,兩個相通的藝術愛好,在多年的堅持下最終把他引入到藝術之路。因為家境的原因,1983年高考,張立林先生選報了金融專業,並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然而,在業餘時間裡,他總是帶上饅頭和水步行至“八大山人書畫研究院”潛心研習八大山人筆墨,在大學期間頗有收穫。畢業後,張立林先生被順利地分配到國家銀行工作,在那個年代甭提多被別人羨慕。然而,數年後,從不間斷追求藝術學習的他,卻感覺銀行的工作束縛了他對藝術嚮往的自由,毅然辭去了這份在當時相當於國家公務員的職位,於1996年9月8日背上二胡,文房四寶,帶著八百元隻身乘坐剛剛開通的京九線離開家鄉南昌來到北京,踏上藝術征途。十多年間,他遍尋名家為師,先後是師從崔子祟、楊辛功、啟功、劉炳森等大師。每日習貼5-6小時,面壁苦修,不曾間斷,融合南北書法藝術之精華,書藝漸入佳境,尤以隸、小楷、行書見長,而歐體與魏碑的結合使其書氣有錚錚之風。他極注重字外功的修養,學貫中西。習字之餘,再將洋文與中文融會貫通,外國友人曰:“中國文化的傳播使者”。演奏二胡已具專業水準。如今,他以自己開辦的雨龍書畫藝術培訓中心為依託,繼續著他曾經第三階段的人生規劃,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銘記“文化興國”這一硬道理,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在這裡傳承中國的書畫藝術。今天的他,已經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理事,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日本東京大學客座教授。然而他卻一日都不願停下自己的腳步,正如他在結束採訪時對記者所說:學無止境、精益求精,在藝術的道路上永遠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