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新,男,1976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2000年7月畢業於中國科大少年班,2005年7月獲工學博士學位,2005年11月被破格評為副研究員。
現任中科院計算所碩士生導師,兼任江蘇夢蘭龍芯產業化基地研發中心主任和江蘇中科龍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福新是我國第一款通用CPU龍芯1號和高性能通用CPU龍芯2號的核心研究骨幹之一。
張福新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劉永齡特等獎學金”、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等榮譽。他是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青聯委員中國科學院第九屆傑出青年,江蘇省十佳傑出青年,江蘇省首屆“雙創引進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福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福建永定
- 出生日期:1976年6月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主要成就:第九屆中科院傑出青年獎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研究突破,獲獎榮譽,代表論著,人物故事,
人物簡介
張福新,男,1976年6月出生在福建,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現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正研級高工,碩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 江蘇夢蘭龍芯產業化基地研發中心主任。
張福新是我國第一款通用CPU龍芯1號和高性能通用CPU龍芯2號的核心研究骨幹之一。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多篇,其中4篇被SCI索引、7篇被EI索引,並獲得2項微處理結構設計方面的發明專利。張福新團隊研製成功龍芯稅控機、龍芯迷你電腦等產品,為龍芯產業化打開了局面。2006年11月,他申請承擔的科技部重大專項“低成本先進計算機”項目成功獲得1600萬元的直接資助,並獲得江蘇省科技廳4000萬元的匹配資金。此外,張福新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劉永齡特等獎學金”、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中國計算機學會王選獎等榮譽。
人物生平
2000年7月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2005年7月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5年11月被破格評為副研究員。
現任中科院計算所碩士生導師,兼任江蘇夢蘭龍芯產業化基地研發中心主任和江蘇中科龍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微處理器結構設計、性能分析、作業系統、軟體共享存儲系統等方面
科研成果
龍芯1號、2號處理器(主要結構設計者之一)
龍芯2號結構級模擬器sim-godson
支持檢查點的軟體共享存儲系統JIACKPT
支持64位處理器的JIAJIA64
Linux核心中的軟體DSM系統KJIAJIA
研究突破
早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張福新博士便是是我國第一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通用CPU龍芯1號、龍芯2號以及龍芯2號增強型的核心研究骨幹,參與了國家863重點項目“高性能通用CPU晶片全定製實現及系統集成(2002AA110010)”,“龍芯2號增強型處理器晶片設計(2005AA110010)”, “中法合作90納米工藝龍芯CPU設計(2005AA119020)”等課題,全程參與了龍芯1號和龍芯2號的研發過程。他的工作為龍芯2號的結構設計、性能分析和最佳化做出了關鍵的貢獻,使得龍芯2號的性能提高了30%以上,先後發表數十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其中3篇別SCI索引,6篇被EI索引,並獲得2項發明專利。
張福新憑藉其優異的研發表現相繼獲得“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優秀獎”,“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特別獎”,中國科學院劉永齡獎學金特等獎等榮譽。並在博士畢業短短半年時間內被破格聘任為副研究員和碩士生導師。
龍芯1號的研製成功實現了我國高性能通用CPU零的突破,龍芯研發團隊為此獲得了2003年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由於張福新同志的突出貢獻,他成為獲獎團隊中唯一的一名在讀學生。龍芯2E於2006年9月通過中科院組織的鑑定,科技部徐冠華部長親自參見了鑑定會,鑑定委員會認為:龍芯2E高性能通用CPU晶片在單處理器設計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居國內通用CPU研製領先水平。
通用CPU是計算機系統及各類電子設備的核心,其設計和製造是技術實力的象徵。龍芯處理器的研發成功標誌著我國掌握了高性能通用CPU的核心技術,我國信息產業有了騰飛的基礎、信息安全有了基本保障。
進入龍芯產業化基地後,作為江蘇夢蘭集團從中科院計算所引進的創新團隊領軍人物,他帶領了一支龍芯核心團隊在江蘇夢蘭龍芯產業化基地研發中心從事國產自主龍芯CPU的產業化工作帶領團隊,著力打通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市場行銷等產業鏈各個環節。
龍芯的戰略作用與張福新創新創業團隊的銳意進取,使得龍芯產業化工作得到國家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和江蘇省各部門的高度重視。以其為項目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先後承擔了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重大項目(BA2004029)、國家發改委高技術項目(發改辦高技[2005]2139號)、國家863重點項目課題(2006AA010201)、2008年江蘇省軟體與積體電路重大項目、2009中央拉動內需儲備項目、2009年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核高基”等一大批重點項目。
作為技術的頂樑柱,張福新博士組織領導和親自參與了產品各項科技攻關,研發生產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市場競爭力較強、國內領先、技術含量高的高新產品:包括龍芯一體式計算機、龍芯攜帶型計算機、龍芯迷你計算機、龍芯稅控SoC晶片/稅控機以及龍芯平台基礎軟體。
其優秀的組織管理能力,使龍芯產業化基地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積聚了一支包括4位博士、20餘位碩士在內的兩百餘人高素質人才隊伍;制度建設方面,規範了研發和生產流程,使得公司成功通過ISO9001:2008的新版認證;市場行銷方面,龍芯低成本電腦的規模化推廣已獲得了國家和江蘇省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2009年常熟市政府首購龍芯電腦1萬台套、江蘇省政府首購龍芯電腦15萬台套,同年國務院9號檔案把該產品的150萬台推廣套用列入“國家改善民生、拉動內需。
獲獎榮譽
張福新博士為龍芯產業化的起步和發展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為加快江蘇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建立自主可控信息技術體系,建設創新型江蘇做出了突出貢獻,現已先後獲得“江蘇省十佳傑出青年”、“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江蘇省雙創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等殊榮。
1. 2003年獲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2. 2003年獲計算所所長獎學金優秀獎
3. 2004年獲計算所所長獎學金特等獎
4. 2005年獲中科院劉永齡獎學金特等獎
5. 2005年獲常熟市十大傑出青年
6.2007年獲“第九屆中科院傑出青年獎”。
代表論著
1、Microarchitecture of the Godson-2 processor. Weiwei Hu, Fuxin Zhang, Zusong Li.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2.
2、可恢復的軟體DSM系統JIACKPT。張福新,章隆兵,胡偉武,唐志敏。《軟體學報》,2005.2。
3、基於鎖集合的動態數據競爭檢測方法。章隆兵、張福新、吳少剛、陳意雲。2003《計算機學報》,2003.10。
4、軟體DSM機群上並行大規模地理圖像處理系統ParGIP。史 崗、張福新、胡偉武、韓承德。《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3.1。
5、章隆兵,張福新,陳意雲,軟體DSM系統的重放,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4(3):2003.3
6、Comparing JIAJIA with MPI on PC Cluster. Hu Mingchang,Shi Gang,Hu Weiwu,Tang Zhimin, Zhang Fuxin. Journal of Software, v14,n 7, July 2003,
人物故事
興趣、責任心和堅持,是做好事情的三大利器。
貴州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海拉鄉紅輝國小,2008年前就有了“龍芯·紅旗電腦教室”。在這所貴州海拔最高的鄉村國小里,孩子們用上了由我國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製造的低成本電腦。作為我國第一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通用CPU龍芯1號、龍芯2號以及龍芯2號增強型的核心研究骨幹,張福新至今仍記得1700多名孩子敲擊鍵盤時興奮的模樣。
12年前,當張福新攻讀碩士研究生時,中科院計算所成立龍芯CPU課題組,開始研發中國人自己的晶片。這個“最享受寫代碼”的年輕人,為龍芯1號、2號的研製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從來就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從小就被別人夸書念得好,其實都是靠興趣驅動”。因為感興趣,張福新在中科大少年班一直名列前茅。大學時的一次實習,讓他結識了導師胡偉武。
本科畢業前夕,張福新前往中科院計算所實習,指導老師胡偉武見他又努力又勤奮,便推薦張福新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2000年,所里籌備CPU設計項目,研究員胡偉武主動請纓組建CPU設計隊伍,他想到了自己的研究生張福新。
跟隨導師做課題,22歲的張福新對於研究現狀並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研究課題在國內尚屬首例,頗有挑戰性。“我覺得很興奮,求知的欲望也就特彆強烈。”正是這樣的求知慾,讓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張福新騎著腳踏車往返於玉泉路和中關村,在實驗室和學校之間兩頭奔波。
2000年,在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CPU晶片市場上,以Intel為代表的CPU技術占據強勢地位。在龍芯課題組,張福新就懷有這樣一個製造“中國芯”的夢想,解決我國計算機產業的這一“芯”病。12個月後,我國首枚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通用高性能微處理晶片——龍芯1號誕生。
張福新博士畢業那一年,龍芯2號研發完成。從龍芯1號的邏輯設計、驗證、系統軟體研製,到龍芯2號的結構設計、性能分析和最佳化,他埋頭研究,隨著龍芯一起成長,而他心中的那箇中國夢,也越發清晰。
“做晶片本身的技術研發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要把晶片變成可賣的產品。”2006年,中科院計算所與江蘇夢蘭集團合作成立江蘇中科龍夢科技有限公司,讓龍芯的價值得到真正的體現,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放棄高薪的工作、捨棄留在北京發展的機會,張福新前往蘇州常熟夢蘭龍芯產業基地任研發部主任。“收入高的工作不一定就好,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比短期收入更重要”。面對這樣一個轉變,張福新沒有太多猶豫,“只是工作地點換了,我熱愛的事業依然在。”
張福新的身份從研究員變成了管理者,在他看來頗有“趕鴨子上架”的意味。“我不屬於特別外向的人,是標準的技術化性格。但是領導覺得,我能把研發弄明白,管理上面的事情肯定一通百通。”把龍芯從實驗室帶到市場上,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張福新依然像他在實驗室做研究、寫代碼一樣,他的一天通常在凌晨兩點結束。
在這樣一枚小小的晶片研發出來之前,由於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PU晶片,我國每年數以億計的微處理晶片全部依賴進口,中國企業及消費者為之付出了高昂的著作權費。而張福新和他的團隊一起,通過自主創新、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製造等環節,基於龍芯處理器設計低成本的電腦,價格控制在千元左右。
在張福新身上,中國夢變成了一個最具體的夢想——“讓大多數中國人能買得起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