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皞如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北省鹽山縣大許孝子村
- 出生日期:1878年
- 逝世日期:1934年
個人經歷,艱苦興學,任教南開,支持學運,個人生平,
個人經歷
艱苦興學
如先生從小天資聰慧,穎悟過人。青年時應童子試考中秀才。此時先生看到清皇室昏聵,喪權辱國,對列強屈膝投降,賠款割地;深感非維新不能救國,欲圖強必須維新;遂確立“讀書救國,學以致用”的目標。又感到當時的教育腐朽陳舊,八股文束縛人的思想,先生決意不再走靠科舉取功名的道路,於是改學新學,1905年離家赴保定深造。因為先生進取心強,刻苦攻讀,成績優異,不僅受到同學們的推崇,而且受到美籍英語教師邁迦利先生的器重。1907年學習期滿,先生即離保定回到原籍。
先生以為要使國家富強,必喚起民眾,欲喚起民眾,必辦教育,於是先生首先創辦了全縣的“勸學所”,自任所長,後又創辦了許孝子高等學校。許孝子高等學校是在與舊思想,舊勢力的艱苦鬥爭中誕生的。學校校址選在大、小許孝子兩村之間的一座藥王廟裡。當時農民迷信思想十分嚴重,廟中香火常年不斷,對於毀廟興學,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自然阻力非常之大。 如先生便向當地農民耐心宣傳興辦學校,接受教育的好處,終於打通了當地民眾的思想,順利地完成毀廟建校的壯舉。許孝子高等學校創立後, 如先生自任校長,接著,先生又聘請縣裡博學多才之士到校任教,我祖父李煥卿剛中秀才,便被 如先生聘去任教。
為了學校的經費,先生費了不少心血,四處登門募款。他不但一年未領自己的薪水,還把夫人竇雙茹女士的私房積蓄也拿出來,捐獻給學校,就這樣東拼西湊,維持著學校的各項開支,給學校添置了圖書儀器,實驗用品,體育器材等等,使學校日臻完善。在 如先生這種精神的感召下,不少教師拒絕了別處的高薪聘請,而自願在這艱苦的農村學校任教。
由於先生艱苦興學,且治校有方,先生的聲譽越來越高,1916年,直隸(河北)省成立省參議會時,先生被選為第一屆省議會議員。
任教南開
南開老校長張伯苓先生留美回國後,曾在保定大學任課,經美籍教授麥迦利介紹,張伯苓得識張 皞如先生的才華和學識。張伯苓先生創辦南開學校,並主持校務,這時恰逢張皞如先生被選為省參議員,張伯苓便聘請張皞如先生到南開學校任語文教師,如先生欣然接受聘請,來到南開學校任教。當時,周恩來正在南開學校讀書,張皞如先生和周恩來從此建立起深厚的師生友誼,周恩來的良好的品德和優秀的學業很得 如先生的賞識。先生平易近人,講課內容豐富多彩,很受學生的歡迎。有不少學生常於周末或假日等課餘時間,結伴去先生寓所請教。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存世的唯一一張師生合影是1916年 如先生和周恩來等幾位優秀作文獲獎者的合影。他積極支持學生的進步社團運動,他還應周恩來同志主持的“敬業樂群會”邀請,欣然加入該會的詩團。
1916年,張勛為了打擊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處心積慮地拉攏勾結各地軍閥,在徐州陰謀訂立臭名昭著的北洋七省軍事攻守同盟。當 如從報紙上看到徐州會盟的訊息時,先生十分氣憤,就寫了《傷時事》一詩。周恩來讀了這首詩後,當即用原韻和詩一首,共同發表在1916年出版的《敬業》第五期上。
如先生的詩如下:
九月二十八日閱報,見徐州會盟,禍已近眉睫,政府猶用敷衍主意。國命運已斷送於數人之手矣;不禁擲書流涕,遂成口號。
太平希望付煙雲,誤國人才何足雲;孤客天涯空涕淚,傷心最怕讀新聞。
周恩來的詩為:次皞如夫子傷時事原韻茫茫大陸起風雲,舉國昏沉豈足雲;最是傷心秋又到,蟲聲唧唧不堪聞。
周恩來和詩的開篇,從軍閥重開戰的風雲突變寫起,明確地指出,由反動軍閥所造成的“舉國昏沉”的黑暗局面,是不足道的。表現出敢於蔑視強暴和立志變革現實的革命精神。詩歌的後兩句,借用草木搖落的秋天和淒切哀婉的蟲鳴,表達了對反動當局的嚴重不滿和深切失望,並暗示出封建軍閥張勛之輩復辟倒退的喧囂正如秋蟲一樣,不過是死亡前絕望的哀鳴而已!
從以上僅存的這兩首師生唱和的詩,我們可以看出師生共有的憂國憂民思想。
支持學運
張皞如先生雖然是封建社會科舉出身的舊知識分子,但經過辛亥革命,尤其後來去保定深造,改學新學,接受了不少民主思想。1919年,北京爆發“五四”學生運動,很快波及全國。先生積極支持和聲援北京的學生運動,他給家鄉的許孝子高小寫信,通報中國被列強瓜分的慘狀,北洋政府喪權辱國的罪行,以及京津學生運動的形勢,在皞如先生信件的激勵下,許孝子高小師生宣布罷課三天,聲援京津的學生運動。
在“五四”運動中,周恩來領導了天津的學生運動,他組織和領導的“天津各界聯合會”和“天津學生聯合會”是運動的核心力量。他們積極聲援北京的學生,舉行罷課、罷市、示威遊行。1920年1月25日在向直隸省公署請願時,遭到軍警的打擊和鎮壓,20多名代表被逮捕,“天津各界聯合會”和“天津學生聯合會”也被當局查封。1月29日,周恩來同志領導天津各界民眾包圍了直隸省公署,強烈要求啟封1月25日被他們查封的“天津各界聯合會”和“天津學生聯合會”,要求釋放在省公署請願時被逮捕的24名代表。周恩來和另外3名代表,也被反動軍警逮捕,押送到警務處。皞如先生聽到這個訊息後,義憤填膺,立即聯合各界進步人士,發電報,制傳單,向各方面呼籲營救;並發動學生,讓學生們聯合工人、市民等各界,舉行罷工、罷市,繼續向省政府請願。當時皞如先生寓居天津河北天緯路同春里,先生的好友怕他的行為引起當局的嫉恨和報復,勸先生暫避一時,但先生不但不隱蔽,而且義正嚴詞地說道:“只有國恥得雪,正義得伸,代表獲釋才是當務之急,至於個人安危,在所不計!”不久,由於天津各界的營救和壓力,以及周恩來在監獄中團結難友進行了各種鬥爭,最後當局被迫無條件地釋放了被捕的學生和代表。
後來,張伯苓先生在南開中學的基礎上,創辦南開大學,張皞如先生又到南開大學任教,南開敬皞如先生,皞如先生愛南開,在南開這段時間是皞如先生一生中最為愉快的時光,後來他常常向他的親朋好友愉快地回憶這段經歷。
個人生平
1923年,皞如先生曾被特約擔任《華北日報》社論主筆。先生針對當時的社會時事,寫過許多論述的文章。這些文章最能代表先生的思想。後來這些文章匯集起來,以《心聲集》刊行於世。
1925年後,張皞如先生一度從政,任河北省永年縣縣長,但沒有多久,便以母憂居喪,卸任歸故里;其後,曾在天津任特二區警務主任,數月之後,又因政局動盪而去職。皞如先生這兩次任職雖時間都不長,但他廉潔奉公,勤於職守,頗有政聲。
1928年北伐成功,天津改為特別市,市下設土地局,先生曾被聘為該局秘書,並仍在大專院校兼課。
1932年,皞如先生的原配夫人竇雙茹病逝,伉儷情篤,先生悲傷至極。翌年,先生不願再孤身居住在天津,以免睹物思人,應朋友之邀南下,到安徽就任省財政廳秘書長。任職僅一年左右的時間,先生面部生一毒癤,多次醫治無效,於1934年春,張皞如先生僅以56歲之齡與世長辭。先生的靈柩隨即運回家鄉大許孝子安葬。
張皞如先生無子嗣,過繼其侄孫為嗣孫。先生無論是從教,還是從政,均靠微薄的薪俸維持生活,清貧一生,沒有積蓄。在他彌留之際,向其續配夫人王學茹女士諄諄叮囑:將一生所積存的圖書文物若干箱,全部捐贈給先生創辦的許孝子高級國小,充實“皞如圖書館”,作為他身後鼓勵後學的一點心意。(李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