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徵

張瑞徵,山東萊陽人。字卿旦,號華平,張嗣謨次子。著名雙山家族張夢鯉孫子。《萊陽縣誌》序作者,著有《滋樹館稿》、《足余居詩草》、《玉署集》(各一卷)和“萊陽八景詩鈔”等部分詩文,迄今仍流傳於世。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瑞徵
  • 字號:華平
  • 所處時代:清代官員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山東萊陽
  • 出生時間:1583
  • 去世時間:1682
  • 主要作品:足余居詩草》、《玉署集》
  • 主要成就:為《萊陽縣誌》編纂做出貢獻
生平,傳記,譯文,《文選》,

生平

張瑞徵,山東萊陽人。字卿旦,號華平,著名雙山家族張夢鯉孫子。《萊陽縣誌》序作者,生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卒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進士,考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宏文院編修、浙江典試正主考、詹事府詹事、左春坊、左中允,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汝南道。康熙己未(1715)舉博學鴻儒,書法直逼晉人,亦精繪事,尤工山水小繪。著有《滋樹館稿》、《足余居詩草》、《玉署集》(各一卷)和“萊陽八景詩鈔”等部分詩文,迄今仍流傳於世;在本市屬於雙山張氏第十一世,九世祖夢鯉為明代大理寺卿,家族世代簪纓。

傳記

順治壬辰進士,選庶常,洊歷宮允,出為汝南道,汝南水旱頻仍,荊榛滿路,瑞徵下車,即修葺城垣,捐資賑濟,地方漸有生人之樂,其折獄明敏,辨冤析枉,尤表表一時。光州賊襲商城,會剿擒戮,瑞徵之力居多。其典試兩浙,所拔皆知名寒士。至居鄉訓子孫,惟務忠厚,戚黨待舉火者甚眾,後以壽考,卒於家,祀鄉賢。

譯文

張瑞徵在1652年中進士,大考第3名選庶吉士,翰林庶吉士大考第7名授翰林院檢討。歷任詹事府右春坊中允(俗稱宮允,在清代都是文官循資遷轉之階,名義是東宮官職但並無實際)。任命為汝南道台,汝南地區水旱災害頻繁,荒蕪難治,張公一到此地,就修葺城牆,捐出自己的俸祿賑濟災民,汝南才有了生機活力。張公斷案子明察聰敏,辨別冤案,尤其是表現卓異。光州的賊寇襲擊商城,官兵集中力量進行剿滅,張公出力最多。擔任兩浙地區的主考官,所選拔都是地方有名的貧寒名士,不因為兩浙地區的富室夤緣攀附而有所偏心,官至河南省按察司副使。致仕返回家鄉,以忠厚的思想教育子孫,親戚鄉黨們生活常常需要靠他的接濟,後來安樂而壽終於家中,入祀鄉賢祠。

《文選》

御製《大清會典》擬序
朕以藐躬誕膺帝眷(我以才德不足繼承天帝的旨意得到上蒼眷顧),纘(zuan)承祖宗洪緒,永清四海,丕增式廓,九年於茲矣。今親覽萬幾,宵旰靡遑。思開萬世之模,爰定一代之制,因念二帝三王之法於道,二帝三王之道本於心,法以心運,道以法彰,在天下不可一日廢法,在君心不可一日忘道。然道必有所寄,而法必有所存,譬諸衡量,既懸,斯難欺以輕重(過稱之後就輕重清楚不可欺騙),惟其平也,繩墨既陳(工匠所用取直線的繩墨鋪設物體上使用),斯難欺以曲直,惟其公也。規矩既設,斯難欺以方圓,惟其正也;夫持之以平,則無偏;出之以公,則無私。人住操法以治天下,而苟弘綱雖舉,眾目未張,其何以昭示群工,垂諸永永乎??用是(因此),兢兢夙夜,罔敢荒寧,思紹休烈於無疆,毖丕基而式固,特命諸曹纂輯舊章,經,以本朝之訏謨(大計宏謀遠略),緯,以往代之良法,務期稽古而不泥於跡,靡不纖曲委備,盡制盡倫。
書成若干卷,名曰《大清會典》。朕於朝夕省覽之暇,益有私焉。典,以言乎其常,必經常以達變斯之謂“典”,會,又統乎其約,必宗約以該慱(tuan,憂慮,亦通“團”)斯之謂“會”,行於當世。為國家之弘訓弘謨,傳諸萬年,即帝王之大經大法。庶幾古今綱紀備載斯編而中外奉行,得以信從而寡過已。抑從來言治者,不過創守二字。顧開始則創為難,圖終則守為難。若創之始則逆計夫守,守之會適並勞乎創。則以創兼守更謂難,故智者創法,愚者守焉;愚者守法(遵守舊有法度不會權變),智者神焉,將見法臻畫,道有淵源,必嚴法而後可以變法。雖變法亦不至於無法,昭茲來許,是訓是行,所賴今日之修明者豈淺鮮哉!
《書》(指《尚書》)曰:監於先王成憲,則罔所愆。《詩》曰: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各種典章我都效法文王,早日平定四方)。繹思古訓,蓋此物志也,由是鏤之簡冊,燦若日星,藏之東序,凜如金石,我子孫其敬念之,我二三臣工(諸位臣子)其敬念之,尚亦贊贊孜孜,襄朕至治(諸位孜孜不倦地幫助我,使得天下大治)。以登進於二帝三王之道乎?故序。
第三名授翰林庶吉士張瑞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