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遠(張漢卿(抗戰時期革命英烈))

余志遠(抗戰時期革命英烈)

張漢卿(抗戰時期革命英烈)一般指本詞條

余志遠(1917年-1943年) 原名張漢卿,曾用名於志遠,山東樂陵縣(現為市)黃夾鎮邸家村人。10歲入學,聰明伶俐,學習刻苦,成績優良。1931年,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縣立高級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志遠
  • 別名張漢卿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樂陵縣(現為市)黃夾鎮邸家村
生平,成績,人物評價,人物事跡,

生平

1936年6月,畢業於樂陵縣師範附設班,後到黃夾鎮西北的張牌家縣立初級國小任校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投筆從戎,參加了杜步舟的抗日救國軍第六團,轉戰於鹽山、慶雲、海興、陽信等地。1938年夏,任樂陵縣第七區(黃夾區)民眾動員委員會主任。193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10月,主持召開“第七區抗日自衛隊聯合行動誓師大會”。為了加強抗日根據地建設,粉碎日軍的“掃蕩”,他起早貪黑,走村串戶,宣傳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幫助各村組建抗日自衛隊。同年11月中旬,任七區區長兼動員委員會主任。後為了安全,改名於志遠,在五區繼續堅持抗日鬥爭。1940年,任縣政府財政科長。同年冬,又兼任了縣政府秘書。

成績

1941年1月,任樂陵縣縣長兼縣大隊隊長、縣獨立營營長。24歲的他,肩負著全縣抗日鬥爭的重任。為了保存實力,打持久戰,他率領縣機關和縣大隊,到樂陵、寧津邊境一帶開展游擊活動。他經常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教育幹部和民眾,並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帶領大家密切同民眾的關係。人們讚揚他是民眾的貼心人,是幹部、戰士的帶頭人。1942年底,被行署評為“模範縣長”。
1943年2月,日軍採用遠地奔襲戰術,對樂陵縣進行空前規模的“掃蕩”。他指揮縣大隊,利用縱橫相連的道溝作掩護,巧妙地迂迴到敵人包圍圈外面,部隊沒有受到大的損失。他帶領大家轉移到大孫以北,很快把被衝散的人員重新組織起來。同年4月,在一次激烈的反“掃蕩”戰鬥中,為掩護縣大隊和縣政府機關人員突圍,他被敵人包圍在邢官莊一個院落的北屋內。他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隱蔽,並利用民房進行巷戰。他頑強堅持著,打退了敵人的幾次衝鋒。他知道突圍無望,便燒毀攜帶的檔案與筆記本,並接連擊斃3名敵人。最後,敵人扒開屋頂,舉著手榴彈威逼他投降,毅然舉槍自戕殉國。時年26歲。犧牲後,人們發現其於壁上用鮮血寫下的詩句“生前不能孝父母,死後鮮血為國流。囑我抗日眾同志,踏我血跡報國讎!”。
1943年4月,余志遠領導的300多名縣大隊隊員被敵人包圍在邢官莊一片棗林里。他為了分散鬼子漢奸的注意力,掩護縣大隊和縣政府機關人員突圍,故意暴露目標,隻身一人把敵人引到棗林深處的一座土房子裡。余志遠知道突圍無望,便燒毀攜帶的檔案與筆記本,並接連擊斃3名敵人。最後,余志遠咬破中指,在牆壁上寫下了“生前不能孝父母,死後鮮血為國流。囑我抗日眾同志,踏我血跡報國讎!”的壯麗詩篇,然後毅然舉槍自戕殉國,年僅26歲。

人物評價

余志遠犧牲後,他的事跡在棗鄉大地上廣為傳頌。也許是出於對英雄的一種懷念,也許是人們希望英雄是永生不滅的,反正傳到後來,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說法:余志遠是上天派下來專門殺日本鬼子的,他根本沒有死。那天他被鬼子圍困在棗林深處的房子裡,鬼子在死傷多人以後,終於破門而入,結果屋裡空無一人,房頂上卻有一個大窟窿,余志遠從房頂飛出去了……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玄乎。後來甚至有人說親眼見到過余志遠,就在邢官莊的那片棗林里,天一黑就出現,帶領著很多游擊隊員一宿一宿地操練。
這事傳到縣城鬼子司令部一個歪鼻子的鬼子少佐耳朵里。這傢伙名叫龜原次郎,本來就迷信鬼神之說。為了探究此事的真假虛實,他就派出了幾個貼心的漢奸,去邢官莊棗林里察看情況。這幾個漢奸領命出了縣城,悄悄地往邢官莊一帶進發。彼時,正是棗樹開花的季節,棗林里到處是飛來飛去的蜜蜂。幾個漢奸端著大槍走進了棗林,直奔棗林深處的那座土房子而去……
在棗林外圍的農田裡幹活的幾個村民,親眼看見幾個漢奸走進棗林,但始終沒有見到那幾個漢奸走出來。
就這樣,龜原次郎派來打探情況的漢奸無聲無息地失蹤了。
邢官莊村的人們都說,漢奸是被余志遠消滅在棗林里了。乾農活的那幾個人還說,漢奸進去後,隱約聽到了幾聲槍響。
人們壯著膽子進到棗林里尋找,既沒發現活的漢奸,也沒發現漢奸的屍體,當然,也沒看見余志遠的蹤跡。但人們相信,余縣長就隱藏在棗林里,余縣長不是凡胎肉體,他們怎么能夠隨便看見呢?
這事傳回龜原次郎耳朵里,他感到惶恐不安,又派了幾十名鬼子漢奸,第二次去邢官莊棗林里去探尋虛實。
結果,第二撥兒鬼子漢奸的遭遇和第一撥兒如出一轍,也是鑽進那片棗林後,就再也沒見出來,像突然間蒸發了一樣,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龜原次郎沒法淡定了,看來余志遠沒有死的說法不是空穴來風。他找來大漢奸何樹茂,問他對這事怎么看。
何樹茂知道龜原次郎兩次派人去探尋傳聞的虛實,於是煞有介事地說:“我們中國一句俗語,叫無風不起浪,這事既然能在坊間這樣廣為傳播,定有它的道理。其實余志遠死亡那天我在現場,余志遠確實是中槍倒地了,但我注意到一個細節,他的身體死而不僵,面頰微紅,雙目圓睜,嘴角掛著一絲微笑,似乎隨時都有站起來的可能……”
何樹茂一番添枝加葉地描述,說得龜原次郎頭皮一乍一乍的。他決定親自去一趟邢官莊,看一看到底有沒有人們傳說的事情存在。

人物事跡

龜原次郎帶著漢奸何樹茂和一支鬼子小分隊,出了北城門,向邢官莊進發。龜原次郎和何樹茂做了簡單地化妝,打扮成下鄉收賬的樣子,並讓鬼子分隊和他們拉開一段距離。
路上,龜原次郎再次向何樹茂詢問樂陵民間關於鬼神的說法。何樹茂說:“想當年,樂陵大地上興起過‘義和團’、‘紅燈照’,那些人不但習武練拳,還精通請神掬鬼術,設下神壇便可請來鬼神附體,然後個個變成刀槍不入的神勇之士,焚燒英國人的教堂,驅逐外國毒販,要他們的小命就像玩似的。現在的余志遠沒死之說,像極了那時的‘義和團’和‘紅燈照’,太君,我們還是多加小心吧。”
龜原次郎聽得心裡發緊,身上發顫,但既然出來了,也只得硬著頭皮往前走。這時候,忽然下起霧來。一開始比較稀薄,後來越下越濃,天地一片混沌,讓人分不清東西南北。
龜原次郎和何樹茂跌跌撞撞地往前走,越過一條幹涸的小河,又穿過一片柿子林,終於看到了邢官莊附近的那片棗林。
何樹茂說:“太君,前面就是那片棗林了,我們得加快步伐。”
透過縈繞的霧靄,前面影影綽綽出現了一座土房子。何樹茂說:“太君看見沒,余志遠就是死在了這間房子裡,不,是從這間房子的屋頂上逃出去的。”
龜原次郎喝道:“八嘎,余志遠到底是死了,還是逃走了?”
“有人說死了,有人說逃走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怎樣了。”何樹茂說,“我們去看看,不就清楚了嗎?”
兩人走到土房子跟前,大聲問:“裡面有人嗎?”
屋裡傳來一聲乾咳:“誰呀?”
何樹茂說:“我們是城裡同濟堂藥房收賬的,讓大霧鬧得迷失了方向,來問路的。”
房門“吱扭”一聲開了,從屋裡走出一個面容清瘦的老人。老人打量了一下二人,面無表情地說:“進來吧。”
兩人一前一後進了屋,屋裡沒有什麼擺設,屋子中間只有一個長條桌子,桌子上鋪著黑色的桌布,桌布很大,一直垂到地上。桌子四周擺著一些板凳。
老人坐在靠裡面的凳子上,然後示意龜原次郎和何樹茂坐到桌前的板凳上。
何樹茂問:“這裡可是邢官莊?”
“廢話,”老人硬生生地甩出一句,“祖祖輩輩的村莊,還會有錯?”
何樹茂環顧了一下空空如也的屋子,裝作同情地說:“老人家,看來你的日子不是很好過啊。”
老人悻悻地說:“日子不好過,還不都是叫日本鬼子鬧的?這些吃人肉不吐骨頭的惡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的日子就沒一天消停過,上哪裡好過去?”
老人一番話噎得何樹茂說不出話來。龜原次郎問:“老人家,你們這裡一共打過幾次仗?”
老人怒氣不消:“仗打得可多啦!鬼子漢奸三天兩頭來鬧事,但是他們能有幾個活著回去的?”
龜原次郎一聽脖頸子直冒涼氣,戰戰兢兢地問:“他們都是被誰殺掉的呢?”
老人哈哈一笑說:“還能有誰,余縣長領導的縣大隊唄!”
龜原次郎結結巴巴地說:“余、余志遠不是死了嗎?”
老人厲聲道:“誰說余縣長死了,他一直在這裡住著呢。”說著話,老人伸手把面前的桌布一把扯掉了。啊!下面哪裡是桌子,原來是一口棺材。棺材的正前面上寫著三個大字:余志遠。
龜原次郎和何樹茂嚇得魂飛魄散,抹頭就想跑,可是房門被從外面反鎖上了,怎么也拉不開。回頭再找那個老人,已不見了蹤影。兩人大喊一聲:“有鬼啊!”就癱軟在棺材跟前……
不知過了多久,周圍傳來嘰哩哇啦地喊叫聲。兩人睜開眼一看,跟隨而來的鬼子小分隊站在面前,疑惑地看著他們。
龜原次郎和何樹茂從地上爬起來,四下一看,房子、老人、棺材都不見了,他們剛才只是躺在棗林間的坷垃地里呢。
一個不識趣兒的鬼子還問呢:“太君,你們剛才躺在這裡乾什麼?”
龜原次郎沒好氣地說:“困了!”
那鬼子繼續問:“那我們現在怎么辦?”
龜原次郎說:“回城!”
那鬼子又說:“可是,我們到這裡什麼也沒幹啊?”
“八嘎!”龜原次郎上去扇了他一個嘴巴,“你的話太多了。”然後一揮手,帶著鬼子小分隊狼狽逃竄。
此時,大霧還沒散盡,棗林中到處樹動枝搖,唰唰亂響,似有千軍萬馬在操練……
當然,關於余縣長沒有死的說法,只是人們出於對英雄的懷念,而在心裡產生的美好願望,希望英雄能夠起死回生,繼續抗擊日軍,保一方百姓平安。至於龜原次郎和何樹茂在棗林中的遭遇,也是他們自己做賊心虛,心理使然而出現的幻覺而已。
不過,你現在去邢官莊問起抗日英雄余縣長的事,那裡的人們還會告訴你:余縣長沒有死,他一直活在我們心中。
(本文根據時任中共北方局赴冀魯邊區巡視團成員、建國後任浙江省計委副主任曹戎同志口述資料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