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渥臨李公麟九歌圖卷》,元代繪畫,吉林省博物館藏。
紙本,墨筆,縱29、橫523.3厘米。此圖根據屈原《九歌》辭意所作。卷首繪屈原像,然後依次繪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全以白描法為之,線描流暢雋逸,人物造型準確生動,狀貌各異,神態細微逼真。尤其對屈原的描繪,筆墨不多,卻把屈原憂國憂民、憔悴枯槁的精神氣質再現出來。當時著名書家吳叡以篆書書寫《漁父篇》,以隸書書寫《九歌》歌辭,又以篆書題寫各段圖名。吳氏題識云:“至正六年歲次丙戌冬十月,淮南張渥叔厚臨李龍眠九歌圖,為言思齊作。吳叡孟思以隸古書其詞於左。”吳氏題識後,畫家以小行楷字署款“淮南張渥臨”。卷後有倪瓚題跋,跋云:“張叔厚畫法,吳孟思八分,俱有古人風流,今又何可得哉!壬子六月二十九日,觀于思齊西齋。”壬子,即明洪武五年(1372),張吳二人已作古,倪瓚已是七十二歲老人,兩年後倪也謝世。此圖鑑藏印記有元人言思奇、清人梁清標、安岐諸印以及乾隆、嘉慶、宣統諸璽印。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繆日藻《寓意編》、《石渠寶笈三編》、胡敬《西清札記》等書著錄。張渥,字叔厚,號貞期生。淮南人。生年不詳,約卒於元至正十六年(1356)後不久。博學多才藝,善畫人物,尤精白描。他繼承了宋代李公麟的畫法,被譽為“李龍眠後一人”。此圖作於至正六年(1346),為其傳世畫跡之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