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河南泌陽縣古城街道辦事處新興居委會居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物故事,人物榮譽,

人物故事

張海燕,1967年2 月生,河南省泌陽縣古城街道辦事處新興居委會居民。
賣掉珠寶行和房子建起養老院
張海燕自幼喪母,他是在街坊鄰居幫助下長大的,後來,家中又出現重大變故,父親也離他而去,還是街坊鄰居的熱心接濟幫他挺過難關,也因此,他從那時起就在心裡萌發了回報社會的想法。
最初創業,張海燕和妻子馬雲雪在泌陽縣縣城經營珠寶行,靠著良好的信譽,他們的生意做的是紅紅火火,還在城裡購買了兩套房子。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後,張海燕準備還了自己回報社會的心愿。2013年,偶然一次機會,他了解到當地有不少老人養老成了問題,為了幫助這些留守獨居老人和孤寡老人,緩解當地老年人老有所養的社會問題,張海燕和妻子轉讓了珠寶行,並忍痛賣掉了兩套新房,籌措資金100多萬元,成立了泌陽縣花園養老康復中心。
把孤寡老人當成自己最親的人
在康復中心,讓每一位入住老人都得到精心的照料,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張海燕唯一的追求。
“等倆月,在外工作的兒子就來接我回去了,其實我電話里和他說了,工作忙就不用接我回去了。我在這每星期吃4回肉,3個月就給我們免費體檢1次,院子裡有好多健身器材,屋裡還有空調、電視、衛生間,還有這么多伴兒,我在這裡吃的好睡的好心情也好,環境又好,比家裡還熱鬧。院長對待老人就像自家的親人一樣。”剛在這裡過了半年養老院生活的趙大爺已經“樂不思蜀”了。
盤古鄉柴莊村88歲的寇自順是個全身癱瘓、不會說話的中風病人,張海燕一有空就親自給老人煎藥餵飯,打掃衛生。家住賒灣鎮劉崗村76歲的偏癱老人焦秀花,由於兩個兒子都在服刑,老太太入住6年,家屬也沒結算一伙食費和護理費,但張海燕一如既往的精心照護老太太飲食起居。焦秀花感激地說:“海燕待我真的比我親兒子還要親。”
84歲老太太李富芹,高店鄉王崗村人,留下偏癱後遺症,初到養老院時生活不能自理,張院長每天陪她聊天,進行肌肉按摩,同時在護理人員的精心照料下慢慢的能自行下床,李富芹自己說:“想都不敢想我還能站起來。”
83歲的孤寡老人劉仁啟,家住花園街道財神廟居委。2018年9月張海燕去家裡接他時癱瘓在床,吃喝拉撒需要專人照料。張海燕把他接到養老院後,每天從2樓背到樓下,攙扶他進行活動,利用活動器材進行鍛鍊。在老人恢復一些身體機能時,張海燕每天教他打牌鍛鍊,3個月後,老人在他的照料下竟然奇蹟般的站起來了。如今,劉仁啟老人一個人在家生活,沒事兒時就開著三輪車到養老院去玩兒。他逢人便誇張海燕的好:“我能夠重新站起來走路,多虧了海燕呀。”
養老院持續虧損但一直堅守
由於大部分老人入住時間較長,且家庭確實困難,張海燕也不忍心提高收費標準,多出的費用他就自己掏腰包墊上。一名入住半年的老人,交了1個月護理費,兒女們再也沒有來交過錢,但是張海燕依然把她當做親人一樣照料。
經營6年來雖然賠錢虧損,張海燕他還是選擇了堅持。泌陽縣相關部門得知了他的難處後,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特別是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也隔三差五地送衣物、送米麵肉,陪老人們聊聊天,給他們洗洗頭、洗洗腳,大家的對他工作的支持也給了他堅守下去的動力。
對民營養老院來說,降低人力成本是必需的,除了在一線的護理人員數量要保證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動手。當員工還忙著給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的時候,忙碌的張海燕又開始了打雜、盛飯、端飯……
一年365天,張海燕和妻子馬雲雪都堅守在養老院,悉心照料著院裡的老人。白天為老人們做飯、打飯、洗衣服。晚上,他倆得起來好幾次,到各個房間查看老年人,看看他們是否睡了,屋裡的電視、空調、門窗是否關了,每次檢查完畢回到房間就已經半夜了。
在辦好養老院的同時,張海燕還關注著弱勢群體。彭先朝家住馬谷田鎮王沖村的大山里,妻子李秀菊身患白血病十幾年,家中一貧如洗。張海燕聽說後,當即在養老院騰出一間房子,添置了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把彭先朝夫婦接到了養老院生活,並經常給他們買營養品補身體。
“替天下兒女盡孝,幫世上老人解難,是我創辦養老院的宗旨。”張海燕說,“由於養老院位於縣城郊區,距市區較遠,如果老人發病,送老人及時到達醫院就診面臨困難。為了解決老人就醫的問題,我準備實行醫養結合,籌備辦醫院,擴大養老院規模,辦成家庭式養老模式。”談到今後的發展,張海燕說。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跡,卻在默默付出的點點滴滴中造就了許多不平凡、這些點點滴滴的感動匯聚成一個個文明、和諧、溫馨的音符,奏響了社會文明、和諧、愛老敬老的新篇章。張海燕傾心敬老愛老的先進事跡,贏得了黨和政府的肯定以及人民民眾的廣泛讚揚,張海燕先後榮獲首屆泌陽好人、駐馬店好人等稱號。

人物榮譽

2019年7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