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楚漢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梅縣
- 出生日期:1933年10月
- 職業:中國科學院院士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
- 主要成就:水利水電結構工程與抗震
- 學歷:碩士
人物經歷,社會任職,主要成就,獲獎記錄,研究成果,論文著作,外界評價,
人物經歷
1933年10月張楚漢出生於廣東梅縣城東鎮金盤橋。
1978年年底,首批赴美訪問學者52人之一的張楚漢和他的同學們歷經輾轉到達美國。
1981年6月,張楚漢回中國後正趕上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浪潮,各行各業都在大發展,水利水電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大發展之中。
1983年起,參加國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研究中,重點結合中國高壩建設任務對高拱壩抗震安全分析的理論、方法開展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社會任職
張楚漢是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會員,加拿大Concordia大學兼職客座教授,中國力學學會榮譽會員,中國水利學會名譽理事,南華大學兼職教授,水利部科技委委員,國家科技獎評審委員,國際刊物《Earthauqake and Tsunami》、《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等編委。
主要成就
獲獎記錄
張楚漢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科技大會獎、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3項。
研究成果
40多年來,張楚漢緊密結合中國水利水電高壩工程實踐開展研究,提出了高壩-地基-庫水系統非線性動力損傷開裂分析模型,可以綜合考慮無限地基輻射阻尼、橫縫幾何非線性、混凝土材料損傷開裂、壩體抗震鋼筋等關鍵影響因素;提出了高壩動靜力超載破壞的非連續全過程仿真分析模型,實現了高壩結構在動靜力荷載作用下連續-斷裂-非連續-破壞的全過程仿真;提出預測新建高壩安全性態的工程類比法以及三級承載評價指標,建立了科學性與工程實用性相結合的高壩安全評價體系。工程實踐方面,完成了三峽、二灘、小灣、溪洛渡、錦屏等30多項高壩工程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安全評價。在國家重大水利水電工程項目諮詢活動中,參與或主持了如南水北調、西南大水電站群開發、怒江保護與開發、唐家山堰塞湖整治與北川地震遺址保護等項目。
張楚漢研究不規則無限域模擬,提出無限邊界單元和拱壩-地基-庫水動力相互作用的時域模型,將該模型與拱壩橫縫非線性結構耦合,得到了地基輻射阻尼可比傳統方法降低拱壩地震回響25%~30%的重要結論,已套用於我國300米級高拱壩抗震設計中。
張楚漢運用動力邊界元法與斷裂力學原理,提出重力壩地震斷裂與拱壩裂縫擴展模型,將這一模型發展到各向異性介質與非線性混凝土材料,進行了動力斷裂試驗驗證,套用於多座混凝土壩抗震設計。提出時域動力邊界元與離散元耦合模型,套用於大型地下廠房以及三峽船閘高邊坡變形穩定預報。
張楚漢所作的研究緊密結合我國水利水電高壩工程實踐,完成了三峽、二灘、小灣、溪落渡等20多項高壩工程結構抗震等關鍵技術研究。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0餘篇,SCI收錄30餘篇。
論文著作
研究成果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00餘篇,撰寫《Nonlinear Behavior and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of Concrete Dams》、《Numerical Modeling of Concrete Dam - Foundation - Reservoir Systems》、《岩石和混凝土離散-接觸-斷裂分析》等學術專著,主編《水工建築學》、《水利水電工程科學前沿》、《Dynamic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等教材和學術專著。
外界評價
清華大學有句口號是“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算起來,張楚漢早已超額完成任務了。但是,他仍然在他熱愛並為之奮鬥多年的水利水電工程和大壩抗震的崗位上堅守著,不斷地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新的貢獻。(中國科學院評論)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丹江口大壩興建,祖籍廣東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楚漢和南陽城、南陽人有過數次交集。作為國內水利水電工程領域數一數二的專家,對舉國矚目的南水北調工程,張楚漢傾注了大量心血。而對作出巨大貢獻的16.5萬南陽移民,張楚漢更是念念不忘。(新浪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