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野(1889~1974),安徽省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潛山縣嶺頭鄉黃嶺村人。
1889年出生。童年隨父張開甲在江西南昌度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考入江西講武堂,在講武堂與同學郝耕仁參加了孫中山、黃興創辦的“同盟會”。畢業後,任上海警察局閘北區公所小隊長。
民國9 年(1920 年)後,先後任安徽省督軍柏文蔚部交通部長、三十三軍袁子金部師參謀長。民國19 年去西北,在西安楊虎城參謀部任咨議員,後任甘肅省軍法處處長和靈台、涇川、禮縣、民勤等縣縣長。民國29 年後回安徽任潛山縣臨時參議會議長,並被省府聘為參議員。建國後,歷任省、市政協委員,合肥市民建、工商聯主委,合肥市副市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東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潛山縣嶺頭鄉黃嶺村
- 出生日期:1889
- 逝世日期:1974
- 畢業院校:上海中華法正學校
- 稱號:愛國民主人士
- 事跡:參與“同盟會”
社會經歷,
社會經歷
辛亥革命爆發,張在上海參加了陳其美起義部隊,因攻打製造局立了功,被委任憲兵大隊長。“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稱大總統,陳其美職務被解除,張東野遂轉入“文化救國”,與張恨水等人在湖南、湖北、上海等地演新戲,同時進行地下反袁活動。民國4 年(1915 年),因同黨志士張某(張東野同族長輩)暗殺袁世凱派往上海的大員,行動失敗遭捕,張東野也在英租界被捕,關押5 年之久。出獄後,一直在政界任職。民國29 年左右,經西安、界首回安徽老家,參與地方抗日活動。民國32 年,在故鄉潛山以縣參議員的身份營救共產黨幹部和新四軍戰士數十人。抗日戰爭勝利後,他由潛山遷到安慶,參加“安慶人民請願團”,到南京請願,揭露國民黨及其軍閥黑暗腐敗。民國38 年3 月,安慶解放前夕,他與沈子修、光明甫、房秩五、李湘若等對國民黨軍隊開展策反工作。這時,他參加了“民盟”地下活動。
安慶解放不久,懷寧縣石牌一帶出現了反動組織—— “大刀會”,橫行鄉里,活動猖獗,嚴重妨礙社會正常秩序。張東野受安慶黨政領導的委託,只身前往石牌,協助懷寧縣黨政領導分化瓦解了這一反動組織。
1950 年,皖北地區災情十分嚴重,為救濟災區民眾,皖北行署廣泛開展募捐活動。這年4 月,張東野前往香港進行募捐,做出了有益貢獻。此時香港有一家報紙假借張東野名義,造謠攻擊大陸“壯丁抽盡,糧食征盡,運往蘇聯”等等。張東野聞知,義憤填膺,立即致函香港報紙,鄭重指出:“安徽解放以來,根本未征過壯丁……征糧僅征官僚、惡霸、地主、富農各剝削階級,中農以下從未征過顆粒。至於運往蘇聯,更屬無稽之談”。張東野懷著一顆愛國之心,先後發表多篇文章,勸導台灣同胞為統一祖國之大業出力。1954 年,他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規勸國民黨“美珍號”軍艦艦長張苗禾(潛山油壩人)起義歸來,當時反響很大。
1957 年,張東野被錯劃為右派。1974 年含冤病逝。1978 年5 月,合肥市委統戰部宣布摘去他的右派分子帽子。1981 年,安徽省委組織部宣布給張東野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