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作為目前捷運車輛一公司堅守在司機崗位、工作在運營一線的唯一的高級工人技師,張曉雨在平凡中創造著奇蹟,在堅守中收穫了讚譽。在突破50萬、60萬、70萬、80萬公里無事故的新記錄後,張曉雨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而是一如既往地踏實工作,依然保持嚴謹的品行和樸實的作風,並將自己多年鑽研、總結、編寫出的經驗材料無私地傳授給其他同事們。現在,作為捷運員工學習的楷模,張曉雨同志“立足崗位忠於職守的敬業精神、心繫安全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熱情服務乘客至上的創優精神、鑽研業務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默默耕耘的奉獻精神”正激勵和鼓舞著廣大捷運員工,在各自的崗位中奮發努力,勤奮工作,共同為推動新捷運又好又快的發展貢獻著力量。
人物事跡
開車也能開出個“狀元”來
“乾一行就得愛一行,只要樸實做人,踏實做事,開車也能開出個‘狀元’來。”母親的這句囑託,從張曉雨19歲走上捷運司機崗位開始,就成為一直警醒、激勵他的目標。他知道,要“開出個狀元”,必須具備過硬的駕駛技術,熟悉列車的構造和性能。上個世紀70年代末生產的國產化列車,車上的元器件融合了全國802個廠家的產品,技術教材和圖紙嚴重匱乏。為了學習,張曉雨把廢舊的元器件找來,一有空就給它們“做手術”,漸漸地,他把“做手術”的範圍擴大到列車全身,做到把主要部件了如指掌。2000年8月,因工作需要,張曉雨調入四惠運用車間。四惠運用車間使用的是當時居世界領先水平的VVVF電動客車。對老同志而言,學習VVVF車的技術知識無異於從零開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古城、四惠兩個運用車間沒有人不佩服張曉雨的膽識和氣度——當時已44歲,安全運營60餘萬公里的他,像年輕同志一樣對新車型從頭學起,並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了上崗要求。憑著練就的真功夫,張曉雨在列車出現故障時大顯身手,多次化險為夷。一次,他駕車時,列車突然全列緊急制動。此時如果不能迅速判斷並處理故障,就要請求救援,用時少則20分鐘多則40分鐘,如此一來,正常運營秩序將被打亂。“一定是緊急電磁閥出了問題!”靠著對車型的了解,他當即做出正確判斷,拿起工具,跳下隧道,順序檢查每節車廂。當查到第三節車時,只晃動了一下插銷連線器,就聽見“咔嚓”一聲,列車恢復了正常。整個過程前後只用了不到6分鐘,基本沒有影響運營。靠孜孜不斷的學習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張曉雨熟練地掌握了各種車型的駕駛操作、應急故障處理和基本維修技能,成為了捷運司機中惟一的一名高級技師,被大家稱為捷運車輛的“活圖紙”。
確保乘客安全
“手柄輕四兩,責任重千斤。”32年來,張曉雨一直用這句話警示自己,只要坐在司機台前,就要為乘客安全負責。捷運列車在黑黢黢的隧道里行駛,洞內昏暗,線路複雜,工作中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事故。在這樣枯燥乏味的工作環境下,張曉雨開車時刻意採取不舒適的坐姿,以驅趕昏暗環境下產生的疲勞睏倦,保持清醒頭腦。從四惠東到蘋果園,共有23站,單程56分鐘。張曉雨每班要跑3圈,行駛上百公里,推拉牽引制動手柄200次,手指各種信號、道岔並進行呼喚確認600次,下車監護開關車門150次。每到一站,張曉雨從不馬虎,下車仔細檢24個車門。臨開車前,還要手指著監視屏數數,確認所有的車門都關好了,他才開車。有人說,張曉雨也太“較真兒”了。但正因為“較真兒”,張曉雨曾避免了一次嚴重事故。有一次張曉雨已關好車門,並按規定進行再次確認、監護。就在準備按下發車指令的一瞬間,突然發現站台上一名男子趔趔趄趄走向列車,一閃就不見了。張曉雨迅疾按下緊急按鈕並立即跑去查看。原來這名男子喝醉了誤將車廂連線處當成了車門,一腳踩空掉了下去。32年來,張曉雨一直在嚴守規章上“較真兒”。不為違章找任何藉口,這已成為他不變的準則。張曉雨“較真兒”,圖的是乘客安全,他說乘客平平安安的,他心裡才踏實。
把坐車的放在心上
“優質服務不是一句空話,最重要的是開車的一定要把坐車的放在心上。”張曉雨認為,保障安全只是做好運營工作的底線,作為首都服務行業的視窗,優質服務是做好工作的宗旨。張曉雨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開啟風扇,開關門,播放列車廣播。當車門發生故障,他及時進行處理,來不及處理就及時掛好“車門有故障”牌提醒乘客注意,防止因車門故障而影響乘客上下車;自動廣播出現故障,他就不厭其煩地進行人工報站,並編寫出人工廣播文明用語手冊,引導乘客正確的乘坐。這些繁瑣的小事,張曉雨不厭其煩地重複了32年。32年中,時刻從乘客角度著想,從捷運企業形象角度著想,細緻入微地做好服務工作。
是金子就要發揮它的價值
“黨把我提煉成一粒金子,我就必須充分發揮一粒金子的價值。” 長期工作在捷運運營第一線,張曉雨積累了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心得整理出來與人分享,多次參與了各種車輛教材的編寫和修訂,《乘務員學習手冊》、《電動客車應急故障處理》、《BD2型、VVVF車風路系統管路圖》、《 VVVF車理論知識題庫》、《VVVF車應急故障處理辦法》……一本本厚重的列車原理及使用說明,滲透了張曉雨同志32來的心血與汗水,為他人的技術學習提供了詳實的借鑑和參考。“別人會的,我要儘可能地學到手,凡是我會的,我就毫無保留地教給別人。”作為唯一一名還堅守在運營第一線的電客司機高級技師,張曉雨在實際工作中言傳身教,將掌握的技術和行車經驗傳授給年輕同志,“如果捷運司機個個都是技術尖子,北京捷運提高服務水平才更有保障。” 張曉雨根據運營工作的新變化、新要求,經過反覆論證和實地檢驗,編寫出了《VVVF電動列車制動作業操縱流程表》。按照該流程作業,不僅可以改善列車起制動不平穩的現象,而且在正常運營條件下,能保證列車定位停車,並明顯降低列車機械磨損和能源消耗。這個流程表為司機規範列車制動操縱起到很好的借鑑作用,對新司機駕駛技術的提高作用更為突出,受到普遍歡迎。
相關信息
中國捷運行業安全行車第一人
1975年,當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入尾聲的時候,19歲的張曉雨高中畢業被分配當一名捷運司機學徒工。他的命運從此就走入了那條軌道。
捷運司機在外人看來是一份枯燥而艱苦的工作:終日駕駛列車行駛在同一條軌道上,空氣流通差,噪音大,環境沉悶,工作時間不能交談……
張曉雨不僅克服這些困難堅持了30多年,還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安全行駛82萬公里的紀錄,相當於繞赤道20.5圈。“據我所知,全世界還沒有達到這么長的。”
張曉雨1956年出生在
北京,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在鐵道部工作的父親在張曉雨3歲時就去世了;母親是一名老紅軍。張曉雨的哥哥姐姐在文革中都被下放到
內蒙古,而他則幸運地留了下來,考上了鐵路一中。
“多虧了鄧小平,他在1973年復出後,主張恢復高中教育,”張曉雨說,“那時能上高中不容易,我們國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考上了。”
而分配到捷運系統工作就更加幸運了。當時捷運隸屬部隊管轄,還承擔接待外賓的任務,每月有16元的固定工資,是令人羨慕的好工作。因此招工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張曉雨1米82的挺拔身材,外形帥氣,加上他的“紅色”背景,完全符合要求。
1969年,北京第一條捷運線路完工投入使用,從
北京站到古城共設16個站點。但當時捷運的主要功能是售票參觀――北京人憑單位介紹信,花1毛錢可以買票乘坐捷運參觀。“當時捷運發車間隔有14分鐘,不可能將它作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而且大多數人都住在單位附近分配的宿舍,也不需要搭乘捷運。”張曉雨說。
他說,在那個特殊時期,北京捷運還承擔了戰備以及一些特殊的任務。“晚上9點之後,有一個特別司機小組繼續工作,執行特殊任務。當時出席黨代會的代表都是乘坐捷運被秘密送往會議地點的。”隨著國際國內政治環境的改變,這項功能早已經廢棄了。
當時的張曉雨離這些“秘密任務”還很遠。在當學徒的整整三年時間裡,他每天上午學習理論知識,下午洗車、拖地。直到三年後才被允許上車,在老司機的監督下,學習實際操作技能。24歲那年,他通過了考試,成為能夠獨立駕駛的正式司機。
張曉雨承認,捷運司機的壓力,尤其是心理壓力比較大,和他同批的28名司機,一半都轉行了。而張曉雨則牢記母親的話“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堅持了下來。
“我們那一代人的就業觀念和現在是完全不同的,都講究乾一行,愛一行。不會考慮興趣愛好,都是‘先結婚,後戀愛’。”
在學校成績並不拔尖的張曉雨學習駕駛時是最優秀的,他驕傲地說,這讓他對這份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可以背出列車的整個電路圖。”
當時的捷運列車採用
蘇聯20世紀30年代技術,是由國內802個廠“攢”出來的。出故障是家常便飯,經常開著開著突然就在黑漆漆的軌道中間停住了。因此對司機的“檢車”能力要求很高,必須能準確判斷哪裡出了什麼問題,並在最短時間內修理好。用張曉雨的話說就是:“甭管用什麼方法,讓車走就行。”
一次,張曉雨駕車行駛到古城彎道時,列車突然全列緊急制動。此時如果不能迅速判斷並處理故障,就要請求救援,要先將乘客清空,然後將車輛拖離運營正線,少則十幾分鐘,多則2、30分鐘,捷運的正常運營秩序將被打亂。
他先向調度匯報情況,然後自己快速做出判斷,迅速檢查每節列車,當查到第三節車廂時,只晃動了一下插銷連線器,列車緊急制動立即緩解。從發現故障到處理完畢,前後用了不到6分鐘。
所以,每一天的工作對張曉雨來說都充滿了新鮮感。而這,成了他愛上這份工作的最大動力――“每處理一個故障,我都很有成就感。”他一點也不覺得捷運司機工作“無聊”。
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很多人紛紛扔掉“鐵飯碗”,“下海”弄潮。張曉雨的妻子也放棄了公務員的工作,辦起了自己的塑膠包裝廠。
他選擇了堅守。“一方面,家裡已經有人離開體制,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萬一她創業失敗,還可以做她的後盾。”
“另外,我也幹不了別的。”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張曉雨說,這些年裡,只要他提出來,隨時都可以轉崗。事實上,他確實有過一次換崗的經歷。
當上司機3、4年左右時,因為工作需要,張曉雨被調到信號樓,負責監看大螢幕發信號。比起司機,這份工作輕鬆、乾淨,但他幹了3天就堅決要求調走,“沒法得到成就感。司機才是男人幹的活。”
北京捷運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已經有8條線路覆蓋198公里的路程,而列車也引進
日本最先進技術製造,全部電腦控制。2000年,張曉雨被分配到全部使用新車的四惠車輛段,這對他是個新的挑戰。
而他不僅很快掌握了新的操作方法,還經過半年的鑽研和積累,根據自己的實踐編寫出一套科學、實用的電動列車制動作業操縱流程表,實現了用最少的制動次數達到最精確停車位置的目標,並將這種方法向全體司機推廣。
事實上,要做到30年安全行車無事故,專業技能只是其中一部分,責任感和時刻保持的高度注意力非常重要。
張曉雨說,一名捷運司機每天要按圖行車近200公里,推拉牽引、制動手柄200次,手指各種信號、道岔並進行呼喚確認600次,下車開關車門、監護乘降150次。“哪一個環節違章作業,都有可能影響安全行車。”
他說,現在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但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們的責任心。在這裡幹得不好,出了問題,換個工作照樣做,他們不能專注於做好一個工作。這對提高捷運安全駕駛的發展是不利的。
而且隨著捷運的飛速發展,對司機的要求更高了。現在列車的最短停車間隔只有2分14秒,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發現故障,處理故障,更多考驗的是司機的心理素質。“現在招聘司機引入了心理素質測試,”張曉雨介紹說。
張曉雨獲得了很多榮譽,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北京市國企十大明星、200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2006年獲北京捷運首屆“金手柄獎”……
閒暇時候,張曉雨喜歡攝影。從小時候擺弄父親從蘇聯帶回來的一台老式照相機開始,攝影就成了他的愛好。他喜歡拍靜物、風景,單位開會宣傳部門工作人員忙不過來也請他去幫忙。會議照片有什麼意思?“我上攝影課,老師說過一句話,同樣的東西拍1000遍,出來的是1000張不同的照片。”
人們常常問張曉雨,什麼時候達到100萬公里啊?張曉雨說,“安全里程在我心裡是個特別神聖的東西,不能隨便說的。”
“因為捷運司機是個高風險的職業,安全里程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引自:張曉雨:軌道人生 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