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明(阜陽太和縣肖口鎮田莊村任莊自然村村民)

張春明(阜陽太和縣肖口鎮田莊村任莊自然村村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春明,男,1975年12月生,中共黨員,阜陽太和縣肖口鎮田莊村任莊自然村村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春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75年12月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2008年張春明創業失敗,欠下三十餘萬元外債,他不逃不賴,信守承諾,與妻子外出打工,三年還清欠款。2020年底兒子查出尿毒症,他割腎救子,借債七萬餘元,術後不到兩個月,隻身再返溫州,繼續從事計程車生意,掙錢還債。2021年9月,拾到乘客遺落在自己車上的十三萬元現金,身欠外債的他毫不動心,立即與乘客聯繫,毅然歸還。其事跡經人民資訊、騰訊網、阜陽日報等媒體報導後,獲民眾廣泛讚譽。
生意受挫信守承諾打工還錢
1991年夏天,剛剛國中畢業的張春明,由於家境貧寒,便在親友的帶領下前往北京打工。因為沒有文化,所以只能到快餐店當服務員。每天起早貪黑,雖然掙得並不多,但張春明勤勞能幹,機靈敏捷,很快就在餐館裡站穩了腳,幾年時間,就成為快餐店分店店長,手裡也開始有點積蓄。
2006年,張春明聽說不少同鄉回老家創業,便有了回家投資做生意的想法。他與弟弟合夥,向親友借錢,再加上在北京打拚10年來的積蓄,回到家鄉太和縣,開始投資鉛產品的收購與出售生意。由於經營不善,2008年張春明的生意遭遇失敗,欠款達三十餘萬元。
欠下巨額債款,一時間家徒四壁,這對張春明而言是個不小的打擊。困境面前,是選擇逃避現實,還是選擇誠信做人,從頭開始?張春明毫不遲疑選擇了後者。他決定與妻子外出打工,一點點還清欠賬,讓自己活得堂堂正正,對得起別人。
於是,2009年張春明和妻子前往溫州,開始了打工還債的日子。張春明從事計程車運營,他的妻子則從事保潔工作。每天天不亮,張春明便在寒風中出門跑出租,只為多拉一位顧客、多掙一單錢,一直忙到後半夜,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他把欠的每一筆錢,都寫在牆上,每還一點就用筆划去一筆。“腦子裡再也沒有想別的東西,只想著努力掙錢,堅持還債。”張春明說。
三年的時間,夫妻二人夜以繼日地勞作、節衣縮食,每個月生活費最低時只有不到一千元,像春燕銜泥一樣,一點一點地攢,一筆一筆地還。終於在2012年將所欠的三十餘萬元外債還清。那一夜,夫妻二人相對雙目淚濕,“幾年了,我從沒有如此輕鬆過。”張春明每每想到這段事總是這樣說。
為子割腎債台再次高築
2020年底,命運再次和他開了個玩笑。大兒子張宇被診斷查出患有尿毒症,高昂的治療費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來。醫生告訴張春明,要想治好病必須換腎。換腎,不僅需要大筆費用,還要有合適的腎源。一夜之間,張春明蒼老了許多。
“兒子還年輕啊,必須想辦法解決。”得知與兒子配型成功後,張春明決定把自己的腎給兒子,“自己給了兒子第一次生命,必須對他今後的生活負責”。2021年6月,他們在安徽省立醫院進行了手術,手術很成功。一家人欣喜之餘,也為手術所欠下的七萬餘元費用憂愁。但這些都難不住要強的張春明,“只要孩子能康復,怎么著都值。”兒子術後,他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自己出去掙錢,由妻子、兒媳在家照顧仍在修養恢復的兒子和家庭。休息不到兩個月,張春明就再一次外出掙錢,剛做了取腎手術的他,白天從事營運,夜間休息養病。張春明儼然成了“拚命三郎”,而他卻總是微笑著面對。
拾金不昧獲民眾點讚
2021年9月7日下午五點左右,他像往常一樣接送乘客,在一名乘客下車後,張春明發現,車輛副駕駛腳踏處有一個黑色塑膠袋,他立即明白是剛才乘客遺落的。
打開塑膠袋一看,竟是一沓沓的百元大鈔,足足有十三捆,看樣子是剛從銀行取出來的。“怎么辦?失主肯定急壞了!”張春明立刻把這一信息發到工作群里,希望儘快找到失主。正當張春明思量著,是等車子交班後將錢交給管理中心還是到公安部門時,遺失物品的乘客通過支付微信發來簡訊,張春明立即與乘客取得了聯繫,並約定見面地點,把巨款還給了對方。
“說不缺錢,那是假的。當時為了給兒子治病,我還欠親戚朋友好幾萬塊錢,兒子手術後每周都要檢查,非常需要錢。”張春明說,“但是,我不能貪下這筆錢,沒錢我可以掙,撿到別人的東西無論是什麼都理應還給人家。”
張春明拾金不昧的故事為周圍人所知後,他曾經信守承諾打工還債的往事也漸漸被大家知曉,大家紛紛稱他是“信義的哥”。

所獲榮譽

他先後榮獲“太和好人”“阜陽好人”稱號。
2022年3月,入選2022年一季度“安徽好人”公示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