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鎮

張星鎮

張星鎮是2001年由原張星鎮和宋家鎮合併而來,位於山東省招遠市北部,南接招遠市區,北依龍口市,東臨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南山旅遊景區,西靠招遠市濱海新區,境內龍水路、黃水路、大德龍鐵路、608高速輔路、榮烏高速、龍青高速貫穿全境。

全鎮總面積16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8萬畝,山巒7.5萬畝,糧田5.8萬畝;轄91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常住人口52974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星鎮
  • 外文名稱:Zhangxi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招遠市
  • 下轄地區:91個行政村
  • 地理位置:招遠市北部
  • 面積:160.7平方公里
  • 人口:52974人(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人囗民族,經濟發展,交通情況,文化教育,特色產品,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張星鎮2001年由原張星鎮和宋家鎮兩鎮合併,鎮駐地設在原張星鎮駐地----張東村。
原張星鎮在明、清兩代屬黃山鄉張星、由基兩社,民國初年建區改社為鄉後,屬第三區。
民國二十年改屬第八區張星鄉。
1941年1月析招遠縣為招南縣和招北縣,其中招北縣駐地設在杜家村。
1950年招南、招北兩縣合併後屬金山區。
1958年設定光明、火箭兩處人民公社。
1959年合併為金山人民公社。
1981年改為張星人民公社。
1984年改設為張星鄉。1988年撤鄉設鎮為張星鎮。
宋家鎮自設招遠置縣以來,即為招屬,歷數百年而不變;境內區鄉歷代均有設定,駐地不穩,撤併時有。
清屬黃山鄉王曹、大里、川里、阜陰4社,民國初年屬第二區,1928年改屬第九區。
1958年5月撤區建鄉,設為大里鄉、宋家鄉,10月改置超美、躍進兩處人民公社,11月並為宋家基層公社,1959年5月改稱紀山人民公社。
1966年10月將垛石口後析為徐家人民公社,1975年3月又併入紀山公社。
1984年3月撤銷人民公社改設宋家鄉。1988年11月,撤鄉設宋家鎮。
2001年1月撤消宋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張星鎮。

行政區劃

張星鎮轄91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張星東村、張星西村、石對頭村、北坡子村、前欒家村、付家村、後欒家村、黃莊子村、東石家村、大郝家村、盛家莊村、小疃村、圈子村、蓋嶺村、小郝家村、於家嵐村、曲家村、北孫家莊村、小賈家村、河埃村、歐家村、沙溝馬家村、山前季家村、槐樹莊村、北石家村、小高家村、山西孫家村、圈裡楊家村、北崔家村、黃家村、北窪子村、館前姜家村、館前劉家村、館前張家村、館前王家村、蔡家村、山西欒家村、杜家東村、杜家北村、杜家西村、抬頭趙家村、地北頭王家村、小劉家村、年頭宋家村、紀山紀家村、臥龍宋家村、趙家村、唐埠曲家村、南於家莊子村、北馬家村、北里莊村、前大里村、後大里村、上院村、下院村、羊家村、棗林姜家村、英里村、北於家莊子村、苑家村、豐家村、埠南張家村、蔣家村、靈山郭家村、叢家村、段家窪村、新林家村、欒家莊村、東戰家村、西戰家村、北曹家莊村、三姓莊村、高家村、溝子村、北欒家河村、大嵐村、狗山李家村、大李家村、廟頭郭家村、馬格莊村、虎龍斗村、口後王家村、口後韓家村、徐家村、宅科村、石棚村、界溝姜家村、川里林家村、倉口陳家村、東北沖村、奶子場村。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地勢東高西平,東部群山起伏、層巒疊嶂,石城山海拔752米,常有遊人登山玩賞。垛石口後所出“龍子澗”山泉,遍銷招遠、龍口兩市;西部地勢平坦為“張星大窪”,有界河穿鎮注入渤海,是招遠市主要產糧區之一。全鎮物產豐富,以果品為最,有果園面積2萬畝,以盛產“金鮮牌”大櫻桃(綠色食品)、口後柿子、金豐板栗、“綠寶石”水晶梨和“金太陽”大杏等優質果品聞名。

人囗民族

常住人口52974人(2017年)。民族以漢族為主。

經濟發展

近年來,張星鎮黨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建設“機械強鎮、冬粉重鎮、生態名鎮”的思路,以實施北部經濟隆起帶開發戰略為契機,突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園區聚商三條主線,鎮域經濟取得了全面、健康、持續發展。2014年,全鎮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6286.3萬元,同比增長20%。
冬粉之鄉
張星鎮是“龍口冬粉”的原產地和主產地,享有“龍口冬粉天下第一鎮”之譽。張星鎮的龍口冬粉是擁有150年歷史的老品牌,曾在世界上獲得國際食品最高獎“金桂”獎。
明末清初,張星鎮開始生產綠豆冬粉。清嘉慶五年(1800年),該鎮北里莊村開設專以綠豆為原料的冬粉作坊。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該鎮徐家村徐登鏞與人在招城經營“福聚號”店鋪,後其族人先後開設聚泰福、洪泰福等粉莊,收購冬粉運往煙臺。清鹹豐十年(1860年),徐氏四大粉莊在香港合設“洪泰”經銷店,收購招遠產綠豆冬粉,由龍口裝船,經香港銷往南洋、西歐,將包裝物上標以“龍口冬粉”字樣,自此綠豆冬粉始有“龍口冬粉”之稱。龍口冬粉因絲條細勻、光純透明、質地韌柔、食用爽口、具有清熱消暑的功效,被國內外市場譽為“冬粉之王”。
龍口開埠後,招遠人紛紛在龍口設立粉莊,加大外銷,使龍口冬粉逐漸享譽海內外,1920~1930年代,招遠冬粉生產和銷售達到鼎盛時期。時招遠冬粉生產數量,相當于山東其它各縣生產的總和,其中大多為張星境內冬粉戶生產。1970年代初,冬粉生產由作坊向專業廠家發展。1980年代實現了手工加工到機械加工的飛躍。
進入21世紀,冬粉加工設備由機械化向現代化、自動化轉變,發展了即食冬粉、直條冬粉等新產品,培育了“冠珠”“帝珠”等著名品牌。2002年9月,招遠市被中國農業學會授予“中國冬粉之都”稱號。2005年,全鎮共有冬粉生產加工企業74個,主要產品為龍口冬粉、雜糧冬粉及豆類蛋白。2005年,全鎮冬粉產量15萬噸,豆類蛋白6萬噸,出口創匯2300萬美元。
石材重鎮
張星鎮盛產"G3783"石材。石材存儲量20億立方米。石材工業園始建於1998年,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擁有石材加工企業300家,採石場102家,95%以上為個體私營企業,現板材生產能力達到1,500萬平方米,年產花崗石荒料50萬立方米,規格石、亂石20萬立方米。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8,500萬元,被山東省建設廳、中小企業辦授予"省級民營經濟示範園區"。
機械強鎮
張星鎮機械加工業發端於人民公社化時期,現有東北特鋼集團山東鷹輪機械有限公司、招遠市遠星機械有限公司、煙臺珍珠機械有限公司、招遠宏昌機械有限公司等四大集團為代表的骨幹企業35家,主要產品有一字牌內燃機冷卻水泵、鷹牌齒輪、珍珠牌齒輪和塔吊迴轉支承等三大系列200多個品種,其中22個產品獲省、部優質產品稱號,年產值8億,是全鎮重要的經濟支柱。

交通情況

206國道橫貫東西,大萊龍鐵路和煙濰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並在辛莊設有中轉站。辛莊東與龍口港、南與煙臺青島飛機場、西與濰坊、濟南相連,水陸空交通極為便利,四通八達。

文化教育

張星鎮重視人文教育由來已久。從1931年在叢家村竹林寺辦起境內第一處區立高等國小時起,如今轄區內已建成自國小到國中初等教育體系,在職教職員工600多人,在校學生達到5000多人。同時,鎮裡還成立了成人教育學校,對農村幹部培訓人數達1500多人。

特色產品

冬粉、紅富士、蘋果、長把梨、果品、櫻桃、珍珠、野菜。

地圖信息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招遠市張星鎮委(珍珠路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