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古詩四帖卷

張旭古詩四帖卷,唐代書法,遼寧省博物館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旭古詩四帖卷
  • 館藏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書心縱29.1,橫195.2厘米,五色彩箋,狂草。前兩帖書北周庾信《步虛詞》,後兩帖書南朝·宋謝靈運《王子晉贊》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均載入徐堅《初學記》內。張旭,字伯高,號季明,江蘇蘇州人,活動在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是盛唐傑出的草書大家,他的草書和李白的詩及裴旻的劍,合稱“三絕”。因他性情放蕩,喜歡喝酒,往往喝得酩酊大醉時,大呼狂走才提筆疾書,所寫草書狂放不羈,故有“張顛”之稱。他曾出任常熟尉,右率府金吾長史之職。又有“張長史”之稱。他的字雖如風回電馳,但卻極有法度,特點是圓筆逆入,講究筆鋒藏在劃中,外面不露痕跡。蘇東坡評張旭書法:“長史草書,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稱讚他的字達到神逸莫測的境界。顏真卿、懷素均受其影響,五代楊凝式及北宋黃庭堅傳其衣缽,無論在當時或後代都贏得了極高的讚譽,不愧是我國書法的開派大家。此卷通篇連綿迴繞,跌宕流通,如錐劃沙,剛勁雄健。在結構上,將上下字的筆劃緊密地連線在一起,有的兩個字看起來像一個字,又有的一個字看起來像兩個字,字與字之間疏密懸殊,富於變化;在用筆上直立筆端,逆折地使筆鋒埋在筆劃之中,波闊不平的提按,抑揚頓挫的轉折,導致結體的動盪多變,字裡行間,見到腕的運轉,疾徐有節,如垂天大翼在乘風迴翔。關於這件墨跡的作者,早在北宋初期就被誤定為是東晉謝靈運所書,歷經《宣和書譜》、元明時《雲煙過眼錄》、《珊瑚網書跋》及《平生壯觀》諸書都沿襲此說,傳至明代中期,豐坊曾提出疑問,直到董其昌開始確認是張旭所書,他根據詩韻演變揭示原說破綻,並據草法,所持論點是“狂草始於張旭,生於東晉的謝靈運,是不能寫出這種草書的”,並提出《古詩四帖》與傳世張旭所書《煙條詩》、《宛溪詩》的筆勢是一致的,所以肯定為張旭之作,唯清《石渠寶笈》初編,仍誤定為贗本,二、三百年一直默默無聞。拖尾有明人豐坊二跋,董其昌一跋。此墨跡經北宋內府珍藏,“靖康之亂”後,散佚民間,南宋後期為權貴賈似道所藏,後又轉入宗室趙與懃家,明代歸華夏真賞齋庋藏,其後歸項元汴家藏,後入清宮內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