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十四五”樞紐型冷鏈物流體系發展規劃

《張掖市“十四五”樞紐型冷鏈物流體系發展規劃》已經張掖市政府同意,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2月22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掖市“十四五”樞紐型冷鏈物流體系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2月22日
  • 發布單位: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第一章  規劃背景
(一)區位概況
1.地理位置。張掖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南依祁連山脈與青海相連,北望巴丹吉林沙漠和內蒙古接壤,東靠武威、金昌,西至嘉峪關、酒泉,因“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美譽,是絲綢之路商賈重鎮和咽喉要道,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重要的商貿流通樞紐,以及甘肅省農副產品加工和能源基地(圖1-1)。
2.交通基礎。張掖地理位置“居中四向”,境內公路、鐵路、航空相互交織,東西、南北幹線交錯縱橫(圖1-2),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立體交通樞紐之一;是全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西菜東運、西糧東調的戰略通道和連線中亞市場的重要經濟通道;也是中東部地區向中東歐、中西亞開放的重要戰略通道、國家西部安全螢幕障、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的節點城市和新歐亞大陸橋的戰略要地(圖1-3)。
3.冷鏈物流支撐產業。張掖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農業資源豐富,市場優勢明顯,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瓜果蔬菜生產基地,是全世界公認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圖1-4)。全市農作物種植面積495萬畝,標準化生產面積達300萬畝以上;玉米制種業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產量約50萬噸,占到全國大田玉米供種量的50%,市本級和臨澤縣、高台縣、甘州區同時被國家列為玉米制種基地(圖1-5),“張掖玉米種子”是全國唯一獲得地理證明商標的種子產品;人均農產品占有量遠高全國、全省(圖1-6)。在非常豐富的秸稈和飼料支撐下,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肉牛飼養量達到70萬頭以上、肉羊飼養量500萬隻以上、生豬飼養量達到100萬頭以上、禽飼養量1000萬隻以上。高原夏菜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有機蔬菜,種植面積近60萬畝,80%以上向外運到東南亞、中西亞、華北、珠三角、長三角等地。以現代種業、肉牛奶牛、綠色蔬菜、設施農業、特色林果、馬鈴薯、食用菌等主要特色農產品迅速增長,已成為催生張掖冷鏈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內因,也是張掖冷鏈物流業發展的主要支撐。
(二)規劃意義
1.有利於加快張掖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堅持築牢守好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構建生態經濟體系”是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為張掖發展定的調、把的航。冷鏈物流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在國家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冷鏈物流發展將成為重要發力點。因此,建設張掖冷鏈物流體系、占領現代農業發展新高地是張掖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穩住張掖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穩住已有的菜品、肉牛國際暢銷市場,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2.有利於銜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近年來,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被列入國家振興產業,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聯合發文,明確提出“加強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建設,構建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的全程冷鏈物流體系”。2020年中央1號檔案更是重點提出“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可見,農產品冷鏈物流在農業流通和物流產業中的重要地位。發展現代農業是張掖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探索出來的一條適合本市發展的新路徑,發展冷鏈物流產業又是助推張掖農產品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保障,因此,規劃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是本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促進消費升級的迫切要求。
3.有利於充分發揮區位和物流節點城市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放大其區位優勢,是張掖錯位、差異化發展的主要途徑。以張掖綜合交通體系為依託,推動張掖樞紐型冷鏈物流的建設對其實施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構建節點物流體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將有力帶動張掖乃至西北區域物流網路體系構建。
4.有利於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短板。科學規劃冷鏈物流基地布局,補齊本市新冠肺炎疫情後冷鏈物流短板,將有助於提高冷鏈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路化水平,倒逼張掖加快冷鏈物流節點建設,打通冷鏈物流發展瓶頸,將國家冷鏈物流各項戰略部署真正落到實處。
(三)規劃範圍
1.規劃與研究範圍(圖1-7)。本次規劃研究範圍:覆蓋以張掖為中心半徑150公里周邊地區(含武威、西寧、酒泉、內蒙部分地區),縱向通道延伸至“一帶一路”主要口岸(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及東南沿海地區。
規劃範圍:包括張掖市所轄甘州區、臨澤縣、高台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6個縣區和中農發山丹馬場。
第二章  規劃基礎
(一)發展現狀
1.張掖冷鏈物流相關產業發展現狀
(1)綜合經濟實力穩步提升。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67.05億元,比上年增長3.6%,在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下,仍保持了正增長態勢;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62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86.99億元,增長4.1 %;第三產業增加值251.45億元,增長2.6 %。全市十大生態產業年增加值128.01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7.4%,比重比上年提升0.9個百分點。
(2)農業產業發展後勁強勢。2020年本市蔬菜種植面積41.98萬畝(不含複種),增加4.68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29.01萬畝,增加1.74萬畝。果園面積10.45萬畝,增加0.02萬畝。全年蔬菜產量298萬噸,比上年增長14.09 %。園林水果產量 6.57萬噸,中藥材產量10.96萬噸,增長6.44%;全年肉類產量12.6萬噸,比上年增長8.06%。牛奶產量8.07萬噸,增長15.95 %。
(3)現代物流業規模保持較快增長。2020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7.29億元,比上年增長0.9 %;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41.18億元,增長4.4 %;全年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22.6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3.8%;張掖市民航機場集團完成旅客吞吐量22.1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4%;貨郵吞吐量1.34萬噸,增長398.3%;快遞業務量343.73億件,增長54.24 %;快遞業務收入1.14億元,增長44.65 %。
(4)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進一步擴大。2020年全市進出口總額4.4億元,比上年增長33.0%。其中,出口4.2億元,增長40.0%;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3.4億元,比上年增長46.0%,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73.0%。其中,出口3.2億元,增長46.0%(圖2-1)。
2.張掖物流通道發展情況
“十三五”末,全市已基本形成由鐵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構成的開放型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實現了“東西暢通、南北貫通、互聯互通、立體交通”的目標。
(1)公路通道:形成以張掖市區為中心、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普通國省道為幹線、縣鄉道為分支的“四橫九縱十三聯”公路網,張掖“居中四向”的區位優勢得到顯著提升。
(2)鐵路通道:全市境內鐵路運營里程達496公里,縣區通鐵路率達83%,其中蘭新高鐵262公里,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建成後將形成連線金昌、武威、蘭州的東西向快速鐵路通道,舒緩蘭新高速鐵路壓力,鞏固張掖“絲綢之路”、新歐亞大陸橋重要樞紐節點城市的地位。
(3)民航運輸通道:張掖甘州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成都、西安、蘭州等全國10多個主要城市航線,累計運輸旅客80.2萬人次,旅客吞吐年均增長38.92%,貨郵721.1噸,年均增長38.75%,累計完成起降10415架次,年均增長17.94%。航空逐漸成為支撐張掖綜合運輸、旅遊及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4)樞紐場站:張掖西站綜合客運樞紐站、張掖客運中心站、丹霞景區客運站等建成運營,提高了出行服務能力和中轉換乘效率。張掖公路物流港、張掖現代城市後勤補配物流科技園2個大型物流園正在加速建設,逐漸形成集旅遊、客運、貨運、停車、商業服務於一體的綜合立體型樞紐,運輸服務水平及效率將大大提高。
3.“十三五”張掖冷鏈物流發展情況
(1)冷鏈物流體系構建勢頭良好。張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先後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導、推動本市冷鏈物流業,取得巨大進步。通過《張掖通道物流產業發展專項行動計畫落實方案》和《張掖市支持冷鏈物流企業發展行動計畫》的實施,市縣鄉農產品物流體系得到較大發展,張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張掖國際物流園區、綠洲現代物流園區、張掖玉米種子暨農產品交易中心、綠洲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等已成為河西走廊乃至全省冷鏈物流體系的重要基地;張掖農投、嘉禾、嘉信、發年、臨澤絲路綠洲等基地已成為我市農產品分揀、加工、包裝、運輸集散中心和冷鏈物流中轉站;與此同時,大宗農產品產銷對接體系建設有效推進,已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銷售檔口100多個,冷鏈外銷鮮活農產品200萬噸;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產業快速發展,2020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約43億元,其中網銷交易額約9.7億元,電商企業總數達712戶,網店總數達到4400多家,電商從業就業人數達16000多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體系已基本形成,通過淘寶、阿里巴巴、京東、工行融e購等國內大型電商在張掖開展網路行銷,國內主要重點城市均建有張掖農特產品直營店體驗店;全市農副產品收購、交易、冷藏、加工、運輸、配送能力顯著提升,特色優質農產品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口岸供貨量穩步提升。
(2)冷鏈物流需求規模不斷擴大。“十三五”期間,隨著張掖市高原夏菜、林果業、畜牧業快速發展,冷鏈物流產業已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2020年,張掖市蔬菜種植面積達41.98萬畝(不含複種),總產量298萬噸,總產值44.59億元,外運量約為250萬噸,並在廣州、上海、西安、重慶、武漢、新疆等地設立農產品展示及直銷視窗44個。部分蔬菜產品出口越南、新加坡、哈薩克斯坦等東南亞、中亞國家。甘州、臨澤等五縣(區)以高原夏菜為主,形成了39個萬畝以上蔬菜生產基地,其中高原夏菜60萬噸,蔬菜總產量占全省比重8%以上;全市肉奶牛、肉羊、生豬、蛋肉雞四大優勢產區已形成,對冷鏈物流的需求正在激增。
(3)冷鏈物流集聚效應顯現。“十三五”期間,張掖市通過支持張掖城區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有力地推動了樞紐物流園區、農產品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冷鏈信息平台、冷鏈物流集散中心等建設,張掖農投15萬噸冷鏈物流建設項目、甘州區祁連牧歌牛羊屠宰加工及冷鏈物流項目、柏楊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萬噸氣調保鮮庫項目、甘肅嘉信現代農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張掖市嘉宏農牧業3萬噸蔬菜恆溫庫建設項目等72個冷鏈物流項目建成啟用或正在加快建設,使得物流集聚區作用更加明顯;同時,積極引進深圳怡亞通、望家歡農副產品集團等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產出效益高的冷鏈物流項目和上下游配套企業,有力地推動了冷鏈物流綠色產業集群發展。
(4)冷鏈物流龍頭企業不斷擴大。先後湧現出張掖農投、嘉禾、嘉信、前進、祁連牧歌、綠涵、澤園、發年、新合作百惠、倚天生態等50家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幹企業。截至2020年底,張掖市有冷鏈物流企業120家,萬噸以上冷鏈物流企業33戶。部分物流企業已從只提供單一的運輸倉儲服務向提供全方位、多層次、一體化服務轉變,從簡單的承攬物流業務,向根據客戶需要開發專業物流服務轉變,從傳統的自營業態向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轉變。全市域內建成靜態庫容達144.55萬噸,擁有冷藏運輸車輛147輛(台),物流業實現增加值12.0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6.6%,對張掖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5)冷鏈物流信息水平大大提升。“十三五”期間,張掖市大力推進物流業公共信息平台建設,物流企業、製造企業、商貿企業的信息逐漸實現互通對接,推動了數據共享和業務聯動,初步實現了物流資源的整合和物流信息的共享,推動了物流效率提升。冷鏈物流企業,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冷鏈物流裝卸搬運、分揀包裝、加工配送、倉儲、跟蹤追溯等環節的套用,尤其是條碼技術、無線射頻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北斗導航系統、倉儲管理系統等的加速套用,有力地推動了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普及率和蔬菜檢測合格率,品牌效應顯現。全市61家單位或產品獲得了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張掖肉牛”“山丹羊肉”成功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三品一標”養殖規模占到全市總養殖規模的61.6%。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樞紐+通道+網路”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格局尚未形成。在已建成的市縣鄉(村)三級物流網路體系中,大部分冷鏈物流節點運作相對獨立,節點間信息聯通和業務銜接不足,幹線網路不健全,乾支銜接不順暢;已運營的一些冷鏈物流園區、冷鏈物流中心等基礎設施功能較為單一,信息化基礎薄弱,尚未實現網路化和組織化,未能形成物流樞紐聯動發展的格局。同時,全市尚未建成完善的物流網路體系。總體上尚未形成“樞紐+通道+網路”的發展格局,冷鏈物流樞紐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
2.區域冷鏈物流樞紐與綜合交通樞紐未能協同發展。近年來,張掖已初步建成以鐵路為主幹、高等級公路為骨架、低等級公路為補充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網路,但目前對外通道連通度不足、快遞網點和貨運樞紐網點空間布局不均衡。市縣區雖已實現高級公路互聯互通,但物流樞紐節點布局與綜合交通規劃缺乏系統銜接。區域冷鏈物流樞紐雖然在“十三五”期間已納入規劃,但由於缺乏統一建設規劃,仍未納入全省區域物流樞紐範圍,功能不齊全;已建成運營的大部分冷鏈物流樞紐節點缺乏集疏運設施整體性配套,乾支銜接能力和轉運分撥效率較低,存在微循環“最後一公里”梗阻,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物流體系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未能有效實現的順暢銜接、融合發展。
3.冷鏈物流樞紐和產業融合度不高。由於全市物流資源和物流要素集聚程度較低、物流資源利用率較低、物流信息服務平台不完善、物流樞紐資金流和人才流及技術流融合不夠,致使全市冷鏈物流樞紐與商貿服務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等重點產業融合度不高,冷鏈物流樞紐仍以簡單倉儲、運輸等配套服務為主,未能主動支撐產業發展,與產業融合形成商貿物流、農產品物流、冷鏈物流、工業物流等發展較為緩慢,無法有效滿足主要產業發展所需的冷鏈物流配套服務。
4.冷鏈物流樞紐的支撐項目建設進展緩慢。“十三五”期間,為加快構建張掖區域性冷鏈物流樞紐,全市謀劃了一些冷鏈物流樞紐支撐項目,並開展了前期規劃和產業項目策劃,但由於經濟大環境影響資金不足、建設用地落實緩慢等多種原因,導致一些冷鏈物流樞紐項目雖然開工很早,但是建設進展緩慢、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同時,全市實際運營的重點物流園區偏少,總體運行效果未達到預期目標,一些冷鏈物流項目布局還存在不均衡的問題,部分縣區缺乏功能完善的冷鏈物流基地,難以滿足本地生產生活冷鏈物流需求。
5.冷鏈流通率低,“斷鏈”現象仍普遍存在。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下流通,張掖市果蔬、肉類和奶蛋類的冷鏈流通率分別為75%、83%、79 %,冷鏈運輸率分別為39%、38%、30 %,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腐損率分別為30%、15%、1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標準化、系統化、一體化的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產後預冷環節與包裝不受重視,運輸環節溫控手段粗放,配送環節操作不規範,冷鏈物流各環節之間缺乏系統整合和協調運作,全程溫控系統和質量溯源系統尚未得到廣泛套用,“斷鏈”現象較為突出。
6.冷鏈物流企業集約化、專業化程度低。冷鏈物流樞紐的運營需要物流企業整合資源,並融入國家物流樞紐運營網路,才能發揮樞紐經濟效益。但全市現有冷鏈物流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資源分散,競爭力較弱,業務範圍較為單一,大多數物流企業仍採用傳統的運營模式,配套服務體系、專業服務能力、 技術裝備水平和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物流龍頭企業缺乏對全市物流樞紐的運營和發展形成了嚴重的制約, 亟須培養和引進一批大型龍頭物流企業,支撐冷鏈物流樞紐運營發展。
7.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滯後。發展樞紐型冷鏈物流,對於信息化的配置和運營人員的管理水平、應急處理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我市總體冷鏈的設施建設在“十三五”期間得到較大的發展,但整體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大多數企業仍依靠電話、郵件接單開展業務;與此同時,全市冷庫建設過於分散,對冷庫由規範化向信息化轉變意識不強,渠道不通,在信息化路線布局和設備密封性方面達不到要求,造成一系列的先天缺陷和安全隱患,導致全市冷庫信息化建設進程一直滯後。冷鏈物流信息平台、可溯源系統、電商終端等信息系統建設與冷鏈物流樞紐建設要求存在較大短板,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不夠,對推動產品創新數位化、運營管理智慧型化難度較大。
8.冷鏈物流技術力量薄弱。由於存在物流技術基礎研究力量薄弱、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使得全市冷鏈物流樞紐發展方式較為粗放,技術手段落後,科技利用率不高,技術型和管理型冷鏈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與此同時,人才供給與冷鏈物流樞紐信息化、自動化、智慧型化、專業化、集成化發展的現實需求不相匹配, 不僅制約了冷鏈物流樞紐的發展,也制約了全市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三)冷鏈物流發展預測
1.全國主要冷鏈產品人均消費量預測。根據農業部預測,2020年全國主要冷鏈產品人均消費水平將達355千克/年,2025年將達399千克/年,如表2-1所示。
2.甘肅省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冷鏈物流需求預測。根據甘肅經濟信息網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甘肅省蔬菜產量1478.51萬噸,比上年增長6.5%。中藥材產量123.22萬噸,增長8.9%。園林水果產量481.07萬噸,增長9.7%。豬牛羊禽肉產量108.9萬噸,比上年增長8.3%。牛奶產量57.5萬噸,增長30.4%。甘肅蔬菜面積和產量排在全國前15位,果蔬、肉類及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5%、15%和23%,冷藏運輸率分別達15%、30%和40%。
根據馬爾科夫模型預測,甘肅冷鏈物流需求年增幅率在5.6%,冷鏈物流規模增長迅速,為甘肅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張掖市冷鏈物流預測。2020年末,張掖市常住人口數量113萬人。據初步預測,到2025年張掖市常住人口數量將達到115萬人,流動人口將保持持續增加的勢頭,依據馬爾科夫模型和時間序列法預測,主要產品冷鏈物流需求量將達到274.8萬噸,如表2-2所示,冷鏈物流總需求量將超過300萬噸。
張掖市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冷鏈物流需求將大幅度增長。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67.05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62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86.99億元,增長4.1%;第三產業增加值251.45億元,增長2.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7.54:18.62:53.84。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9%。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6%,蔬菜產量132.13萬噸,比上年增長14.09%。肉類產量12.6萬噸,比上年增長8.06%。牛奶產量8.07萬噸,增長15.95%。冷鏈物流需求高於全省6.2個百分點,張掖市農業資源優勢十分明顯,冷鏈物流貫通一二三產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產業,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發力點。因此,可以預計冷鏈物流產業在未來5-10年內,仍然是張掖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和抓手。
第三章  發展機遇、挑戰與路徑
(一)面臨機遇
1.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為發展冷鏈物流創造了難得的外部環境。一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為西部省份破解區位限制瓶頸加快向西開放步伐、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加速技術進步、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帶來新契機。二是國家實施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為加快補齊發展短板、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等提供了良好條件。三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為張掖築牢守好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條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高質量建設與實施,為張掖融入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將大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總體規劃》,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將進一步強化西部內陸地區與東南亞地區的銜接,經濟帶動作用明顯。張掖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主通道的重要節點,將以此全面開啟與東南亞、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地區深化國際合作的新格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總之,多重機遇疊加和顯現,為張掖充分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黃金走廊與戰略支點作用、真正把資源優勢及區位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使之成為雙循環的重要戰略基地與區域冷鏈物流集散地創造了難得的發展環境。
2.新冠疫情倒逼冷鏈物流加快補齊短板,為物流樞紐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一邊是生鮮產品需求激增,一邊是農民“賣難”——農產品滯銷,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因運輸“斷鏈”導致的部分農產品供需失衡問題凸顯出來。為打通農產品進城“大通路”,助力“菜籃子”穩產保供,中央及各部委頻頻部署,不少電商和物流企業也在加碼發力;抗“疫”也將倒逼生鮮產業鏈大變革,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短板。尤其是物流樞紐建設對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甘肅省專門出台《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2020-2035 年)》,指導與推動甘肅省物流樞紐布局建設。近年來,張掖市全力打造物流、交通等樞紐,發展樞紐經濟,促進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各級政府對冷鏈物流樞紐建設的高度重視,為冷鏈物流樞紐的布局建設和運營發展帶來戰略性的重大機遇。
3.綜合交通網路的持續完善,為冷鏈物流樞紐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張扁高速作為我國西部地區北通新疆、內蒙古,南至青海、四川的南北省際快速大通道,以及河西走廊經濟區與成渝經濟區聯繫的重要紐帶,在國家高速公路網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2020年底建成通車後將使張掖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更加明顯。與此同時,蘭州至張掖鐵路三四線規劃正在有序推進,建成後將形成連線金昌、武威、蘭州的東西向快速鐵路通道。隨著張掖交通基礎設施穩步發展,由鐵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構成的開放型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形成和不斷完善,強化了張掖綜合運輸服務能力,為張掖冷鏈物流樞紐運營提供了可靠的交通保障和廣闊空間,有利於促進冷鏈物流樞紐健康向好發展。
4.物流產業集聚效應的顯現,為區域樞紐型冷鏈物流發展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張掖依託其區位及產業優勢,不斷拓展具有樞紐經濟特色的產業集群。目前,以商品市場、物流園區建設和“網際網路+”為抓手,推進物流信息化和內外貿融合發展, 商貿物流業呈現集聚趨勢;高台、臨澤等依託獨特的氣候資源優勢、豐富的特色林農資源以及多年積澱的綠色產業發展基礎,形成了新鮮果蔬、食用菌等高原特色農業的集聚趨勢;山丹、民樂等依託現有工業等產業基礎,形成工業區集聚。商貿物流、農產品物流、工業物流等物流產業集聚開始顯現,有利於延伸拓展冷鏈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加快冷鏈產業供應鏈形成,推動樞紐經濟發展,為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能。
5.“農超對接”等新模式迅速發展,為加速冷鏈物流產業升級帶來了新思路。冷鏈物流行業為生鮮等產品提供配送倉儲等服務,生鮮等產品的銷售模式的改變也會給冷鏈物流行業帶來改變。將現代流通方式引向廣闊農村,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台。消費升級帶動傳統零售企業加速轉型升級,盒馬鮮生、超級物種、蘇鮮生等“零售+餐飲+配送”“線上+線下”融合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新興商業模式不斷湧現,祁連牧歌、發年等本地企業積極探索新零售新模式,高頻效、高周轉效率、高生鮮率加速冷鏈產業升級。尤其是甘肅省將培育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廣中央廚房新模式打造一批中央廚房龍頭示範企業等措施,為我市套用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智慧型化移動式冷庫等新技術探索無人售貨超市、中央廚房、智慧型生鮮便利店等新商業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為張掖冷鏈物流產業網路化、標準化、規模化、多樣化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6.國家建設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為本市冷鏈物流帶來了發展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從2020年開始啟動以構建國家層面的骨幹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路為目標,以整合存量冷鏈物流資源為主線,重點面向高附加值生鮮農產品優勢產區和集散地,依託存量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群建設一批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張掖市作為國家確定的“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產業基礎較好,優勢明顯,申請建設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對張掖冷鏈物流發展意義重大,條件成熟。本市以申報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為契機,規劃建設張掖冷鏈物流基地,進一步夯實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整合冷鏈物流資源,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將整體提升本地區現代農業和冷鏈物流產業水平。
7.張掖未來發展目標,為本市發展冷鏈物流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末全市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以綠色蔬菜、奶牛肉牛、現代種業、現代設施農業為重點的“四個百億元”農業產業集群將形成,農畜產品加工、智慧型製造、清潔能源、新型材料“四個百億元”工業產業集群和“百億元”文旅康養產業集群將加快構建,尤其是清潔能源和新型材料“兩個千億元”產業集群的形成,將更具現代化產業競爭力。高原夏菜、反季節蔬菜、加工蔬菜和出口蔬菜四大優勢蔬菜,將形成面向中西亞、中東歐、東南亞和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養加銷”全產業鏈將快速發展,西部牛羊基地和優質乳源生產基地基本形成。規劃建設20萬畝現代設施農業,將極大推動現代設施農業產業集群。張掖“十四五”及遠景目標的規劃實施,將為構樞紐型冷鏈物流體系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和基礎保障。
(二)主要挑戰
1.冷鏈物流的供給水平亟待提升。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總額達6.1億元,同比增長27.08%。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1.97億噸,同比增長4.4%,未來一段時期,張掖及周邊城市冷鏈產品消費需求將超過300萬噸,目前張掖冷鏈物流業服務能力還不能充分滿足張掖當前50萬人口的生產消費需求,冷鏈物流需求與供給矛盾日益突出。設施供給方面,張掖市人均冷庫占有量不足0.1立方米,人均冷庫、人均冷藏車占有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設施與設備發展滯後,分布不均、結構不合理,亟待升級改造。冷鏈物流服務供給方面,冷鏈服務形式單一、技術水平較低,冷鏈物流還未形成社會化網路體系,條塊分割現象嚴重,張掖市規模較大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較少。
2.輻射周邊、產業聯動的支撐帶動作用亟待加強。張掖市特色農產品、肉類等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高質量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尚未配套形成,無縫銜接、高效運行的冷鏈網路體系尚未建立。農產品產地預冷、儲藏保鮮等初加工冷鏈設施覆蓋率不足10%,產業發展各項指標大多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同時,張掖市大多數冷鏈物流企業以服務本地客戶為主,通達300公里以上的城市物流網路覆蓋率低,全國集貨分撥能力亟待提高。冷鏈物流區域輻射和產業帶動整體能力較弱,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特色農業發展的瓶頸。一些冷庫技術落後,原有的設施設備陳舊,僅適合馬鈴薯、洋蔥、大白菜等儲存要求較低的農產品,無法為儲存要求高、標準高的農產品提供質量保障。許多田間預冷庫設備老舊、使用率低,冷庫結構不合理,肉類冷庫少,大型冷庫冷藏運輸設施嚴重不足,大中型標準化冷鏈運輸車輛缺乏,冷藏配送車輛僅有140多輛(且鮮奶冷藏運輸車居多,蔬菜運輸車輛僅有50多輛),絕大部分物流企業都不具備冷藏運輸設施,全市冷鏈運輸費用占比仍在25%以上。
3.應對區域競爭、開展差異化發展的研究謀劃亟待開展。張掖市儘管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產業、通道、物流節點等發展優勢,但由於周邊區域物流產業的迅速發展,對張掖物流業從一定程度帶來巨大的競爭和壓力,張掖冷鏈物流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是蘭州、武威陸港建成投入運營,酒泉和哈密等物流園區發展對張掖市形成的虹吸效應;另一方面是中西部同等城市引發的要素重新布局帶來的競爭壓力。張掖市在激烈區域競爭下,冷鏈市場空間受到擠壓。與先進地區相比,目前針對冷鏈物流的研究和規劃還較少,發展冷鏈物流的理念思路還不夠清晰,應對產業發展機遇和區域競爭合作、實現區位差異化發展的準備還不夠充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冷鏈物流水平提升和冷鏈產業發展動能的釋放。
(三)發展路徑
1.發揮區位優勢,加快建設張掖現代流通體系。近年來,張掖市藉助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等經濟走廊,加快與沿線國家農副產品的貿易升級、農業領域的深度合作,為金張掖農業發展拓展了更大市場空間。張掖市農產品在中亞和俄羅斯已形成了穩定的市場,截至2020年底,有7家企業從事對中亞、俄羅斯等地的出口供貨貿易,4家公司在霍爾果斯口岸設立了辦事處,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建立農產品直銷點;部分縣區在阿拉木圖購地建成倉儲設施,積極開展對外貿易。因此,張掖須將發展冷鏈物流服務業作為區域發展樞紐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作為服務地方發展戰略、最佳化資源配置、實現降本增效、滿足民眾品質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放大區位優勢,在政府政策引導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快冷鏈物流技術、規範、標準體系建設,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培育冷鏈物流企業,建設一體化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 
2.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催生冷鏈物流供應鏈構建。綠色農產品和肉牛特色產業已成為本市重要支柱產業,也是發展現代冷鏈物流的主要支撐,針對張掖冷鏈物流的產業鏈、供應鏈管理體系缺乏、難以形成有效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等問題,要充分發揮綜合服務的優勢,圍繞全產業鏈,打造銜接產地銷區、從田頭到餐桌的冷鏈物流體系,打通冷鏈物流的“最先一公里”,構建冷鏈物流生態閉環。“十四五”期間,應規劃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快布局一批冷鏈物流設施和基地,培育一批冷鏈物流領軍企業。依託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建設規模適度的預冷、貯藏保鮮等初加工冷鏈設施,打通冷鏈物流的“最先一公里”;另一方面,要加快區域性冷鏈物流中心建設和城市冷鏈配送體系建設,發展以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保鮮加工配送設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冷鏈配送信息系統。
3.利用好政策紅利,強化冷鏈物流短板補強。冷鏈物流涉及民生等重點領域,備受國家高度關注,2016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推出一系列相關政策,涉及冷鏈基地打造、農產品、疫情工作要求、產業數位化等相關內容,從多維度指導推動冷鏈物流行業健康發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為張掖冷鏈物流產業轉型發展明確了目標和方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期, 切實利用好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紅利,強化冷鏈物流短板補強,加快區域性專業市場、產地專業市場和集散市場等農產品流通網路建設,推動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重點縣鄉農貿市場建設,重點打造以張掖市國家骨幹冷鏈基地、張掖市15萬噸冷鏈物流建設項目、張掖冷鏈物流中心、張掖公路物流港項目、張掖現代城市後勤補配物流科技園為核心的冷鏈物流樞紐建設,以此帶動全市冷鏈物流網路體系的建設,全面提升全市冷鏈物流設施服務水平。
4.強化核心輻射和帶動作用 彰顯區域物流樞紐功能。緊抓區位優勢、政策利好等重大機遇,發揮綠洲經濟優勢,發展綠色農產品冷鏈物流和國際物流,按照甘肅省物流發展“十四五”規劃,以打造河西走廊中端的商貿物流基地為契機,強化區域交通樞紐和經濟通道功能,建設國家現代農業試驗示範區、大型制種基地、河西走廊經濟區重要樞紐和生態文明先行區。加快構建“通道+區域樞紐+網路”的現代物流運作體系,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時,充分發揮張掖冷鏈物流樞紐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張掖冷鏈物流樞紐為核心,帶動冷鏈物流產業鏈創新綠色發展,推動張掖與周邊區域冷鏈物流的協調、協同、共同發展,形成梯度發展、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物流產業協作體系,推動全市冷鏈物流的高質量發展。
5.科技賦能冷鏈物流平台建設,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冷鏈物流數位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張掖冷鏈物流發展應加快數位化轉型步伐,發展智慧冷鏈物流,打造智慧冷鏈物流港。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數位技術為基礎,著力完善數位化供應鏈服務體系、數位化冷庫管理體系、智慧型化冷鏈物流追蹤體系、立體化冷鏈物流網路體系建設,提昇平台競爭力和服務力。進一步挖掘物流信息資源在質量追溯、供應鏈配套服務、管理以及企業信用評價等領域的使用,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供應鏈金融,促進資金鍊與供應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強供應鏈風險防範管理,為冷鏈物流及上下游企業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按照甘肅省“十四五”物流發展規劃,深入推進供應鏈創新與套用試點,帶動動感技術在製造供應鏈關鍵節點的套用,依託張掖冷鏈物流樞紐信息平台建設,最佳化整合全市物流場站基礎運營平台信息與資源配置,聯通周邊區域集拼集運物流信息平台,貫通行業信息,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國際冷鏈物流的智慧型化綜合運營平台。
總之,未來一段時期,張掖市冷鏈物流將進入快速發展期,但機遇與挑戰並存,重點是要發揮和放大自身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物流;補齊短板,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和網路建設。
在產業培育和發展方面:重點發展果蔬、肉類、乳製品等農
產品冷鏈,逐步提高優勢產品冷鏈物流比例,穩步提升細分產品規模。
在發展舉措方面:要推動優勢產業提質升級,完善基礎設施設備,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構建內通外聯、高效集約的網路體系。
在發展策略方面:要突出張掖特色,加強與周邊協同發展,立足河西走廊和橫向通道延伸,突出區域樞紐功能,按照產業聯動、項目帶動、區域互動的路徑,緊緊抓住未來5年發展戰略機遇期,實現全市冷鏈物流的高質量發展。
第四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按照“三新一高”總要求,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國家及省級戰略,堅定不移落實市委市政府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總體部署,按照《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提高冷鏈物流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率為中心,積極構建“樞紐+通道+網路”的多層級冷鏈物流樞紐運行體系,加強基礎設施網路和運營服務的建設,大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促進樞紐要素集聚,發展樞紐經濟,支撐和引導全市冷鏈物流業持續健康向好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市場為主,政府引導。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現代物流發展規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
位,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市場活力,發揮企業內生創新動力。發揮政府在規劃、標準、政策等創造需求的引力作用,持續為冷鏈物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2.問題導向,補齊短板。針對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冷鏈設施短板,冷鏈物流市場發展不充分、空間布局不合理、信息化存在“孤島”現象等問題,對標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水平,著力補齊短板,整合冷鏈物流存量資源,合理布局建設冷鏈物流設施,加強新技術新模式推廣套用,完善內集外疏冷鏈物流網路,建立健全適合張掖實際的城鄉冷鏈物流體系,提升冷鏈物流輻射帶動能力。
3.城鄉融合,產業聯動。緊緊圍繞農產品產地配送“前後一公里”等突出問題,抓兩頭、帶中間,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努力形成貫通全產業的冷鏈物流產業體系;精準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將冷鏈物流作為推動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和實現張掖綠色發
展的重要抓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高質量發展。
4.創新驅動,增效降本。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吸
收消化在創新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冷鏈物流建設水平,加強生產、儲藏、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技術的改造與提升,鼓勵新興冷鏈技術的套用引進,推進自動化冷鏈技術和庫房管理系統、真空預冷技術、無損檢測與商品化處理技術、運輸車溫度自動控制技術等先進技術,提高冷鏈流通效率;整合全市物流資源,最佳化物流組織方案,著力降低冷鏈運營成本,提升冷鏈物流競爭力;提高冷鏈產品附加值,擴大冷鏈產品市場規模和競爭力。
5.低碳為本,綠色先行。牢固樹立“生態紅線”意識。以全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為硬性約束,以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為總體目標,將低碳環保約束作為規劃的關鍵因素,嚴格開展過程管理和監督檢查,優先發展綠色環保、低碳高效的冷鏈裝備;加快新興技術的推廣套用,大力發展智慧冷鏈物流,提高冷鏈物流作業效率,打造綠色低碳冷鏈物流系統。
6.完善標準,規範發展。積極探索制定地方性冷鏈物流標準和規範,推廣冷鏈物流標準化,形成覆蓋全冷鏈的物流技術標準,促進張掖冷鏈物流各環節無縫化銜接,推動冷鏈物流網路節點的整合,提高張掖市冷鏈物流體系的運行效率。
(三)戰略定位
1.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十四五”期間,圍繞支撐構建“四橫四縱”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幹通道網路的基本要求,結合本市農產品生產、流通空間格局、大型消費市場以及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區域分布,依託本市作為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北部大通道承載城市開展基地建設,引導冷鏈物流設施向國家物流樞紐集聚。高起點規劃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完善暢通高效的物流大通道,強化張掖冷鏈物流中轉集疏功能,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和區域特色的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
2.“一帶一路”國際冷鏈物流重要節點。緊抓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優勢,發揮張掖通道經濟優勢,依託金張掖國際物流園、張掖公路物流港等建設,建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節點城市的密切聯繫,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的國際冷鏈物流節點城市。
3.冷鏈智慧物流示範基地。按照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關於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實施意見的通知》的要求,加快發展智慧物流,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依託,以供應鏈整合、城鄉融合為主攻方向,以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智慧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建設為重點,打造以“綠色、節能、智慧、專業”為核心的智慧冷鏈物流示範基地,打造獨具張掖特色的智慧冷鏈物流模式。
4.河西走廊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充分發揮張掖作為河西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優勢,融入蘭西城市群規劃建設,構建以張掖為中心、輻射周邊區域的1小時集疏圈,以“一核、六園、多節點、全覆蓋”為重點的冷鏈物流網路,充分挖掘產業發展和消費升級需求,提升物流輻射服務能力,打造河西走廊最大的冷鏈物流集散中心。
(四)發展目標
1.冷鏈物流樞紐功能凸顯。到2025年,建設成為連線“一帶一路”和面向內陸城市的重要區域性冷鏈物流樞紐,形成層次合理、協同聯動的“一核、六園、多節點、全覆蓋”的物流樞紐空間體系,構建“出甘入疆、 對接國內、銜接國際”的物流通道體系,形成“基礎設施+運營服務”的冷鏈物流網路體系,基本建成“樞紐+通道+網路”的多層級冷鏈物流樞紐運行體系,區域冷鏈物流樞紐功能顯現。
2.冷鏈物流對外開放水平較大提升。積極推進冷鏈國際化進程,推動航空冷鏈、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冷鏈發展,把張掖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亞、西亞、南亞地區富有競爭力的“菜籃子”產品冷鏈供應基地。
3.集約型冷鏈運營模式推廣套用。以大型冷庫為載體,對集線上交易、線下體驗、分撥配送、流通加工、金融支持、尾菜處理等為一體的集約式冷鏈運營模式進行試點,並列為政策優先扶持的重點項目,力爭在全市建設5—6個集約型冷鏈運營基地。
4.冷鏈物流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全市冷鏈物流靜態庫容超過180萬噸,全市果蔬、肉類、奶類冷鏈流通率分別提高到30%、60%、70%以上,冷藏運輸率分別提高到60%、95%、90%以上,可追溯率分別提高到40%、85%、85%左右,流通腐損率明顯降低,分別降至10%、7%、8%以下。
5.冷鏈物流設施不斷升級。全市新增現代化靜態庫容40萬噸,冷新增冷藏運輸車100輛以上,冷藏貨櫃企業自備,新增智慧型生產。冷鏈物流網路體系基本完成,冷鏈物流設施基本健全,基本滿足“內需與外銷”的冷鏈設施需求。積極開闢西部內陸地區新的國際貿易通道,積極開行甘肅張掖—重慶—北部灣班列、“防城港—懷化”、中歐班列等,打造張掖國際聯運新品牌。
6.冷鏈物流服務功能明顯增強。推動數位化轉型和現代信息技術套用,冷鏈物流信息化、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普遍實現冷鏈服務全程可視、可追溯,生鮮農產品和易腐食品冷鏈流通率、冷藏運輸率顯著提高,腐損率明顯降低,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五)未來目標展望
按照《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到二○三五年,全市經濟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更高台階,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建成現代化創新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基本建成特色鮮明的生態城市。覆蓋城鄉、功能完備、支撐有力的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構建,內外兼顧、陸海聯動、向西為主、多向並進的開放新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樞紐城市、河西走廊區域中心城市。按照這一發展目標,冷鏈物流在張掖產業占比將大大提高,冷鏈物流流通體系對張掖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將十分重要,智慧冷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冷鏈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使得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得到更大發展,同時,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將融合發展,農業產業鏈條延長,“兩個一公里”的問題極大改善,張掖冷鏈物流產業將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服務,樞紐集聚作用進一步顯現,物流成本將大幅度降低,產業生態鏈更趨於完善和理性,冷鏈物流將在張掖推進西部大開發、區域協同發展做出卓有成效的貢獻。
第五章 空間布局
(一)冷鏈物流樞紐體系布局
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戰略,對接甘肅省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結合張掖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布局、資源環境、市場需求、區域規劃等因素,重點規劃建設“一核、
六園、多節點、全覆蓋”的冷鏈物流樞紐空間體系(見表5-1),率先構建“骨幹基地-園區-集散(分揀)中心-配送網點”四個層級的冷鏈物流功能布局體系,真正形成以“基地為龍頭、園區為互補、中心為支撐、網點為末梢”的一個功能齊備、配套完善、信息互通、物流通暢、結構穩定的供產銷鏈條。
(二)物流通道布局
發揮張掖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區位優勢,著力打造以張掖為中心,打造“連線東西、銜接南北、十字交織、對接國內、聯通國際”的河西走廊區域冷鏈物流樞紐,構建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承接省內物流疏解功能的國際化、立體化、樞紐化、 高質量的現代冷鏈物流通道體系。
1.聯通國際冷鏈物流通道
(1)張掖--憑祥(東南亞)通道:依託G30連霍高速、G0611張扁高速、G75蘭海高速等交通幹線,重點發展公路運輸。向蘭州方向對接G75蘭海高速,主動銜接憑祥口岸,構建面向東南亞經濟圈的物流通道。
具體線路:張掖—蘭州—重慶—貴陽—憑祥
(2)張掖--霍爾果斯通道:依託G30連霍高速、G0611張扁高速、G75蘭海高速、蘭新鐵路等交通幹線,重點發展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及公鐵多式聯運;銜接霍爾果斯口岸,構建面向中亞經濟圈的物流通道。
具體線路:張掖—酒泉—哈密—烏魯木齊—霍爾果斯
(3)張掖--歐洲通道:依託隴海蘭新鐵路、中歐班列,重點發展鐵路運輸。主動銜接中歐班列、陸海貿易新通道張掖專列運行線,構建面向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經濟圈的物流通道。
具體線路:①中歐班列:張掖—酒泉—哈密—烏魯木齊—霍爾果斯;②陸海貿易新通道:張掖—蘭州—重慶—憑祥
2.對接國內冷鏈物流通道
(1)張掖--京津冀通道:依託312國道、307國道、G6京藏高速、G7京新高速、蘭新鐵路、包蘭鐵路、太中銀鐵路、石太客運專線等交通幹線,重點發展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及公鐵多式聯運。北上融入G7京新高速通道、G6京藏高速,對接呼和浩特、 北京等地,構建面向京津冀經濟圈的物流通道。
具體線路:張掖—巴彥淖爾—呼和浩特—張家口—北京
(2)張掖--川渝通道:依託G30連霍高速、G0611張汶高速、蘭新鐵路、蘭渝鐵路等交通幹線,重點發展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及公鐵多式聯運。向蘭州方向對接蘭渝運輸通道,構建面向成渝經濟圈的物流通道。
具體線路:張掖—武威—蘭州—隴南—重慶
(3)張掖--長三角通道:依託G30連霍高速、G2012定武高速、G36寧洛高速、隴海蘭新鐵路、京滬鐵路等交通幹線,重點發展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及公鐵多式聯運。向蘭州方向對接隴海蘭新鐵路、京滬鐵路運輸通道,構建面向長三角經濟圈的物流通道。
具體線路:張掖—武威—延安—鄭州—上海
(4)張掖--粵港澳通道:依託G30連霍高速、G65包茂高速、隴海蘭新鐵路、武廣鐵路等交通幹線,重點發展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及公鐵多式聯運。向蘭州方向對接隴海蘭新鐵路、武廣鐵路運輸通道,構建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的物流通道。
具體線路:張掖—蘭州—重慶—貴陽—廣州
3.構建區際網路通道
(1)構建融合發展的物流綜合網路通道。以張掖冷鏈物流樞紐為中心,整合冷鏈物流資源,構建東西、南北幹線交通為骨幹的冷鏈物流密集帶。適應城際、城鄉間多層次、差異化運輸需求,打通區際信息網路通道,著力擴大交通物流網路覆蓋範圍,加快形成高效連通城市、廣泛覆蓋城鄉、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交通、物流、信息融合發展的物流網路體系(圖5-1)。
(2)打造高效銜接的區域內物流通道。緊密銜接國際、國內冷鏈物流通道,發揮冷鏈物流節點的物流組織作用,構建覆蓋全市,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及時、經濟和綠色的區域分撥配送網路通道。 
(3)完善暢通城鄉的公共配送通道。推動縣城周邊具有乾支銜接功能的大中型公共物流場站(所)建設,引導企業創新城市配送集約化組織模式,支持發展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和共同配送,加快實施城市貨運綠色配送,統籌城鄉配送網路協調發展。
(三)產業空間布局
1.促進物流樞紐與產業融合發展。圍繞本市價值鏈高、產業鏈長、協同性強的商貿服務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肉牛加工等實體產業,依託相關產業的生產區、專業市場、大型市場等流通基礎平台,物流樞紐提供基本配套物流服務的同時,結合供應鏈管理平台,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推動供應鏈創新與套用,完善產業物流配套體系,進一步加強物流樞紐與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商貿物流、工業物流、農產品物流產業集聚發展格局,推動全市冷鏈物流產業快速發展。
2.培育“冷鏈+商貿”物流產業。依託國內國際冷鏈大通道和張掖海關監管點建設,為區域性商貿活動、城市大規模消費等商貿服務業提供國際商貿物流服務、保稅物流、轉口加工貿易、區域性商貿物流等服務;搭建“冷鏈+商貿”物流供應鏈平台,整合區域性商品交易平台,建設具備信息發布、撮合交易、金融、結算、供應鏈管理等增值服務的線上交易市場,與跨境流通供應鏈平台、農產品供應鏈平台和城鄉高效配送信息平台相對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區域性商貿業提供基本物流服務和增值物流服務,促進“冷鏈+商貿”服務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 形成冷鏈物流樞紐與商貿物流業融合協同、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3.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樞紐經濟。重點推進“出甘入疆、對接國內、銜接國際”的物流通道建設,加快彌補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提高鐵路、公路等互聯互通水平,逐步實現鐵路、高等級公路進站、進園區,推動運輸方式高效銜接,促進交通與物流深度融合。加快冷鏈物流樞紐體系建設,以物流帶產業,以樞紐聚產業,形成樞紐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商貿物流+冷鏈物流+農產品物流”的張掖現代物流業模式,加快發展高鐵經濟、公路經濟、臨空經濟等,把冷鏈物流樞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 提升冷鏈物流樞紐經濟整合水平和開放水平,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整合現有平台資源,實現線上線下融合互通,推動冷鏈物流樞紐信息化、智慧型化、一體化運行。通過推動冷鏈物流樞紐交通一體、產業連結、生態共建、服務共享、功能互補,形成以樞紐帶產業,以樞紐促經濟的發展新格局。
4.推進產城融合持續發展。堅持產城融合的理念,以產業發展提升品質,按照頂層設計漸進式地進行招商儲備和引資,處理好物流與經濟、物流與環境的關係。加快建設冷鏈物流樞紐,積極鼓勵和扶持冷鏈物流企業進駐物流園區,提高產業融合發展能力,為產城融合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統籌協調和合理布局樞紐城市功能和產業功能,明確冷鏈物流業和城市功能的發展節奏與實施路徑,帶動人口集聚、產業集聚、空間集聚,推動城鎮化進程,促進樞紐經濟發展,形成產城融合示範。
(四)最佳化用地空間布局
針對物流樞紐建設用地規模大、要求高的特點,根據全市土
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最佳化布局,合理規劃,盤活資源,統籌兼顧”的原則,對全市已有的物流園區、工業園區、集散中心等規劃用地建設使用情況進行排摸,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估,提高土地利用率;統籌安排土地利用計畫,不斷拓展建設用地空間,提高土地利用率,儘可能在不增加、不突破城鄉建設用地擴展邊界的情況下,進一步最佳化物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空間布局。既要保障現代冷鏈物流發展用地,又要支持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提高自有工業用地或倉儲用地利用率、容積率,提高物流項目用地強度,使得物流用地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實現冷鏈物流的高質量發展。
第六章 樞紐型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一)最佳化節點空間布局和分類
冷鏈物流節點是指負責從生產、存儲到銷售各環節冷凍冷藏、展示交易的場所。在確定空間布局目標後,應按照布局合理、層級清晰、功能互補、銜接緊密的原則,為實現張掖冷鏈物流體系全覆蓋目標,可規劃由“冷鏈物流集群發展區、冷鏈物流園區、城鄉配送中心和產地倉儲保鮮中心、基礎性末端冷鏈服務站”四級節點構成的冷鏈物流設施體系(見圖6-1),以完善“最後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功能布局。 一級節點一般為冷鏈物流集群發展區,二級節點為冷鏈物流園區,三級節 點為城鄉配送中心和產地倉儲保鮮中心,四級節點為基礎性末端冷鏈服務站。考慮到裝卸成本、運輸時效等問題,各層級之間應一般以串、並聯結構展開,以達到物流成本最最佳化的目的。
按照“一核心、六園區、多節點、全覆蓋”的冷鏈物流樞紐節點布局目標,未來規劃創建262個不同層級示範節點,推動張掖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服務質量、標準化管理、網點協同等要素整體邁上新水平。
一級節點(規劃建設2個) 依託張掖冷鏈物流基地、張掖區域物流樞紐集群發展區為核心創建,位於交通運輸便利、聯運基礎條件好的城市重要交通節點處,依託“公、鐵、空”聯運和資源集聚的優勢,為眾多企業提供冷鏈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冷鏈物流產業集聚區,是實現幹線運輸、中轉轉運、集運分撥、批量存儲、冷鏈貿易等業務集約化發展的核心集聚區。
二級節點(規劃建設10個):依託張掖城區和縣域冷鏈物流
園區、六大物流園區創建,發揮物流集散地優勢,為區域及周邊農產品生產、消費、集運提供規模化、專業化物流服務的節點。布局在產業富集、消費密集、路網便利的區域。同時,也可定位於立足城市、面向園區合理輻射半徑的區域性冷鏈物流設施,以提供農產品的集散、轉運服務,二級節點間距須保持在100公里內,冷庫靜態容量大於5萬噸,其中冷鮮庫庫容占比超過10%,具備分區存儲或調溫轉換存儲功能,配備分揀、分級包裝、自控門等設施設備,庫前裝卸和停車區域面積達到10000平方米以上,有可視化信息管理系統。
三級節點(規劃建設50個):主要以規劃區域內集散中心、城鄉配送中心、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大型商超為依託,發揮城鄉交通便利性優勢,布局在人口富集區域設立,為城區、近遠郊區和農村地區提供中小批量、多頻次、高時效性的冷鏈物流配送服務的節點,為農產品中末端消費需求提供物流服務。主要負責區域儲備、批發、包裝、零售;冷庫靜態容量超過2000噸,其中冷鮮庫庫容占比超過15%,具備分區存儲或調溫轉換存儲功能,庫前裝卸和停車區域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擁有包裝設施,有可視化信息管理系統。
四級節點(規劃建設200個):以基礎性末端冷鏈服務站為主,是社區、鄉村設定的冷鏈配送設施,提供小批量、多頻次的冷鏈物流配送服務的終端節點,為農產品末端消費需求提供物流服務。設施布局可結合社區、辦公樓、校園、政府機關、農村村委會等設定,可依託普貨、快遞等末端配送體系實現共同配送。主要負責產地採摘和禽畜屠宰後的預冷、包裝、轉運,城鎮社區零售期間的保鮮;其中生鮮冷凍食品零售型節點布局應充分考慮市民購買便利性,原則上中心城區和其他區縣中心區域每3公里範圍、鄉鎮每5公里範圍內至少布局1個。主要包括生產、零售、轉運等類型。
生產型:臨近產地,具備產後預冷、保鮮貯藏、分級包裝等基礎設施,有採集產品預冷數據的信息系統,能夠實現即產即冷。
零售型:臨近銷售地,具備銷售期間冷凍、冷藏、展示等基礎設施,有採集產品零售期間保冷數據的信息系統,能夠確保銷售期間保冷。
轉運型:臨時轉運場所,具備冷凍、冷藏倉庫,有可視化信息管理系統,確保轉運期間保冷。
對規劃創建的冷鏈物流節點按照其功能用途和規模能力,實行掛牌管理,成熟一個掛牌一個。通過物流節點創建,推動冷鏈物流網路體系中各個節點之間的物流聯繫和規模化發展,促進資源合理利用和城市物流環境的改善,使本市冷鏈物流節點空間布局更加科學、合理。
(二)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1.整合集聚冷鏈物流存量資源。以落實《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依託本市作為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北部大通道承載城市開展基地建設為契機,構建冷鏈物流服務體系,有效整合集聚本市存量冷鏈物流市場供需、存量設施以及農產品流通、生產加工等上下游產業資源,發揮冷鏈物流系統整體功能的核心作用,促進本市冷鏈物流運行體系的構建和供應鏈的形成,從根本上解決本市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散、亂、小、雜”的問題,解決冷鏈物流資源重複配置、管理條塊分割、市場區域割據、城鄉渠道不暢等弊端,促進冷鏈物流降本增效。大力扶持和培育具有雄厚供應鏈資源的冷鏈物流企業,整合開放內部冷鏈物流資源,推動平台化發展模式,提升冷鏈物流組織化、規模化運營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2.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路。依託區位和產業基礎,加快在農產品產地和部分田頭市場建立規模適度的預冷貯藏保鮮設施,逐步推進冷鏈加工、儲運企業基礎冷鏈設施改造與升級,重點加強綠洲、嘉禾等大型批發市場多溫區冷庫建設,鼓勵社區試點配備冷藏配送櫃(城市冰櫃),推廣使用冷藏車進行幹線運輸,逐步提高城市配送新能源冷藏車套用比例,構建結構合理、多溫並存、布局科學的冷鏈設施網路體系。
3.提升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智慧型化水平。圍繞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提質增效,鼓勵龍頭企業引入智慧型化自動分選線、多溫區立體冷庫、標準化移動式冷庫、可追溯冷藏車等先進設施設備,發展建設節能型綠色物流設施。重點在標準化冷庫的集約利用、蓄能設備的開發、冷媒技術的更新、分揀聯檢一體化套用等方面進行技術層面指導和政策支持,著力提升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自動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水平。
4.加快冷鏈設施設備技術提升。大力推廣節能環保技術和設施套用,鼓勵在鮮活農產品流通中採用低能耗、低排放設備設施,推廣節能環保技術;發展建設節能型綠色倉儲設施,鼓勵加工、包裝、分揀、裝卸、存儲等環節的設備更新改造,降低流通環節的能耗。
5.提高現有冷鏈設施的利用效率。發揮冷鏈物流樞紐和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在甘州區、高台、臨澤、民樂等試點建設多品類協同共用共享冷庫;在政府或園區的積極引導下,推進果蔬、肉蛋奶、藥材的應季儲存和反季銷售,提高冷庫的利用率,解決目前很多果蔬冷庫大部分時間閒置的問題,引導冷鏈物流企業集聚,提高利用率。
(三)推動冷鏈物流業態模式創新發展
創新張掖冷鏈物流轉型發展,推動冷鏈物流雙向均衡發展,實施“冷鏈物流+”模式,推動冷鏈物流、商貿流通、金融等協同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1.推進“冷鏈物流+農業”業態模式創新。嵌入張掖優勢農產品供應鏈,鼓勵張掖農投、發年、星海等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積極拓展產地預冷、標準化包裝、極速配送、冷鏈運輸等增值業務,推動“產地直供+電子商務”“產地直供+智慧型保鮮櫃+生鮮宅配”等業態創新,破解“最先與最後一公里”難題,聯動發展帶動農產品附加值、出口比例、品質等全方面提升。
2.探索“冷鏈物流+批發市場”業態模式創新。不斷完善綠洲、嘉禾等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設施,探索建設線上平台,創新“農批市場+金融+網路行銷”“農批市場+生鮮宅配”模式,引入專業冷鏈物流服務,提高冷鏈物流效率,最佳化農產品雙向流通渠道。
3.深化“冷鏈物流+流通加工”業態模式創新。鼓勵流通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口岸、城市近郊或周邊規劃建設具有集中採購、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現代化低溫配送中心。加快補齊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短板,鼓勵有條件的冷鏈物流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在果蔬、畜禽、水產等農產品產地和部分田頭市場適度建設預冷、儲藏保鮮等初加工冷鏈設施。加強面向城市消費的低溫加工處理中心和冷鏈配送設施建設,支持企業在城區市場開闢冰鮮、冷凍畜禽及果蔬產品專賣區。提高生鮮農產品產地預冷技術,有效降低高原夏菜等農產品腐損率。加快推進張掖農投冷鏈物流建設項目、張掖交通投資有限公司冷藏運輸項目、甘肅前進冷鮮恆溫庫及保鮮車輛購置項目、張掖市祁連牧歌冷鏈改造冷藏保鮮運輸項目以及臨澤蓼泉萬噸出口商品蔬菜產業園等一批項目,實現果蔬、肉類、食用菌產品等農產品原產地的檢測檢驗、分級分揀、清洗加工、包裝儲存、物流配送等功能,打造上有生產加工企業、中連批發市場、下接零售市場和終端消費者的增值服務樞紐節點,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由基礎服務向增值服務延伸。
4.推進“生鮮電商+冷鏈宅配”業態模式創新。城市冷鏈配送工程主要抓好兩個環節。一是抓好批發市場,二是抓好以超市為核心的農超對接。積極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購置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開展城市配送服務,鼓勵果蔬、肉類和食用菌產品加工、流通和銷售企業購置預冷保鮮、冷藏冷凍、低溫分揀加工、冷藏運輸工具等冷鏈設施設備,提高城市冷鏈配送能力。將餐飲、醫藥和果蔬畜禽批發配送行業規模企業、原材料生產基地納入冷鏈物流體系,為實現食品“原汁、原味、原生態”和食品安全提供支撐。鼓勵大型商超、連鎖便利店與物流企業長期戰略合作,實現高原夏菜等農產品錯時定植,錯峰收穫,合理減輕冷鏈物流企業收儲運送壓力,縮短送貨時間。
5.探索“冷鏈物流+金融”業態模式創新。探索農產品“冷鏈物流+金融”發展模式,創新線上服務與電子簽章,鼓勵企業與銀行合作,加快開展倉單質押、存貨質押、集中授信等供應鏈金融業務,試點推行移動式冷庫共享租賃模式。
6.探索“冷鏈物流+高鐵(民航)”業態模式創新。探索張掖高鐵站與客運場站接駁,高鐵快件安檢,高鐵貨運方式與航空、陸運緊密銜接、靈活轉換以及高鐵生鮮快件集散分揀的解決方式;探索通過利用高鐵、民航運遞生鮮快件試點,推動與公路、航空運輸部門聯合建設生鮮快件張掖集散處理中心。
(四)健全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
制定冷鏈物流標準和規範,推動冷鏈物流標準化,打造冷鏈物流張掖特色模式。
1.加強冷鏈物流標準落實與制定。積極推行符合國際規範的質量安全認證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落實好國家關於易腐食品溫控強制性標準,探索與國際標準的對接。研究制定並儘快實施張掖市重點果蔬、低溫奶製品、特色水產品等易腐食品溫控地方強制性標準,探索制定高於現行國家及行業標準的易腐農產品產地預冷作業規範、技術要求和鮮切花溫控技術要求,並積極爭取轉化為地方標準,乃至上升為國家標準,推動與其他地方標準的對接、協同與互認,打造冷鏈物流“張掖標準”。
2.科學確定冷藏溫度控制標準。根據農產品品類、氣候條件等,以“低碳環保、節能降耗”為基本要求,研究形成覆蓋全鏈條的冷鏈物流技術標準和溫度控制參數,率先推進智慧型化控制系統,並制定相關地方建設規範。
3.組織開展張掖市冷鏈物流標準化示範創建活動。推進冷鏈物流企業的技術設施和服務水平提升,制定《張掖市冷鏈物流儲運銷地方標準》,開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化園區以及冷鏈企業示範創建活動,鼓勵大數據產業園參與張掖市冷鏈物流標準化的建設,全面提升張掖市冷鏈物流標準化水平。
4.加大區域冷鏈物流標準化的合作和套用推廣。支持成立跨區域整合上下游服務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化企業聯盟,積極推動冷鏈物流設施和技術裝備標準化,支持和推廣標準化冷藏貨櫃、0.6×0.4米標準化周轉箱、1.2×1.0米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減少農產品中轉損耗。
(五)加大冷鏈物流關鍵環節卡控
1.生產環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創品牌、建基地。利用物聯網建立以銷定產新型模式,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與消費市場及時對接,根據人群不同需求特點,引進和培育高品質、高附加值的新品種,積極推廣綠色有機標準化生產技術,建立金張掖夏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2.預冷環節。鼓勵企業因地制宜選購適用型的冷水預冷、冷風預冷、真空預冷或混合預冷設備,解決產地源頭預冷普遍缺失問題,把握收割、採摘、宰殺後產品品質下降最快的2小時關鍵期,提高預冷銷售率。
3.運輸環節。大力推動第三方冷鏈物流,有效提高企業冷運能力,增加節能、環保、高效、安全的幹線、末端低溫運輸工具,運量大的企業鼓勵購置或租用冷藏貨櫃,大幅度提升冷藏運輸能力,減少“斷鏈”問題。
4.倉儲環節。對老舊冷庫進行技術改造,推動建設封閉式裝卸站台、電動滑升式冷藏門和防撞柔性密封口等設施,實現全封閉式作業。新建冷庫重點發展變溫庫、氣調庫、立體自動化冷庫等智慧型型高端冷藏設施。鼓勵利用LNG冷能建設多溫層大型冷庫。大力推進一批傳統冷庫的功能拓展,建設低溫加工區,發展增值服務。積極占領國際市場,在甘肅高原夏菜主要出口國越南、哈薩克斯坦、孟加拉國等國家和地區,規劃建設張掖高原夏菜展示展銷中心、服務中心、物流倉儲平台以及冷鏈物流配送網路。
5.零售環節。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協會運作形式在農產品主銷區建立聯銷組織或銷售聯盟,開展企業間銷售合作,統一配送、統一價格、均衡供應,避免低價惡性競爭,維護“金張掖”夏菜品牌形象。推動零售商完善冷藏設施,擴大低溫零售品類,建立規範的冷藏溫度記錄製度,確保冷鏈產品可追溯。
(六)強化冷鏈物流信息技術開發
積極引入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推動建設重點農產品全程質控與追溯平台、張掖冷鏈資源交易平台、張掖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佳化資源配置,強化信息互聯互通與共享整合。
1.加快冷鏈物流信息技術套用。推廣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在鮮活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普及套用,提高冷鏈物流設施智慧型化和信息採集能力。鼓勵生鮮企業利用信息平台開展大數據分析,合理安排採購、庫存、配送,拓展電子商務服務,實現及時、準確、高效數據處理,提高供應鏈全程管控能力,打造智慧冷鏈物流生態圈。2025年,隨著線上經濟的迅速增長,我市生鮮電商規模得到快速提升,基本實現冷鏈電子商務全覆蓋。
2.鼓勵冷鏈物流企業加大信息化投入。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強化在庫存控制、倉儲、運輸和交易等各個環節信息化建設,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加強北斗導航、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先進信息技術在冷鏈物流領域的套用,加大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投入,為收發貨人提供全程定位跟蹤和溫度監控服務,推進冷鏈上下游企業信息共享,實現訂單處理、運輸倉儲、城市配送、結算等業務環節的有效對接,促進資源最佳化調度和業務協同。
3.推進張掖冷鏈物流信息平台開發。建設開放的張掖冷鏈物流信息平台:(1)張掖市重點農產品全程質控與追溯模組。以高原夏菜特色農產品為重點,充分利用現有企業管理和市場交易信息平台,建設全程溫濕度自動監測、控制、記錄系統和便捷高效的可追溯系統;(2)張掖冷鏈物流公共信息模組。以建設張掖樞紐型冷鏈物流為契機,及時開放在售商品冷鏈數據,實現冷鏈信息全過程掃碼查詢。引導行業協會和企業積極參與,搭建第三方市場化冷鏈服務系統,提供冷鏈貨源、車輛、包裝、運輸等信息服務,提高冷鏈物流運行效率。鼓勵各級冷鏈節點、冷鏈物流運輸單位、冷鏈服務企業使用第三方冷鏈信息平台並接入公共服務平台,減少信息建設資金重複投入。鼓勵企業自建的冷鏈物流信息平台開放接口,接入公共信息平台,實現共享共用;將農產品流通企業、從業人員等信用狀況納入全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通過“信用中國(甘肅張掖)”網站依法公開;到2023年試點啟動張掖市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3)張掖冷鏈資源交易模組。依託張掖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搭建冷鏈資源交易平台,功能定位為冷鏈物流資源智慧型匹配、線上交易、供應鏈融資投保、支付結算、車輛跟蹤、供求信息服務等。積極推動中國物通網、華夏易通、鮮易控股等國內龍頭企業參與平台建設。
(七)培育壯大冷鏈物流市場主體
加強國內外代表型冷鏈物流企業引進,加快本地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培育,推動冷鏈社會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在甘州、臨澤、高台、山丹、民樂等節點城市,支持建設一批重點冷鏈物流園區(中心),重點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開展倉運配、集采分銷和供應鏈金融一體化服務,培育形成一批全國性溫控供應鏈集成服務企業和冷鏈優質服務企業,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按照“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的主體生產模式和“加工—預冷—儲藏
—運輸—銷售”完整冷鏈運營模式,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併聯合、合資合作等方式, 進行資產重組、業務融合和流程再造,建設集預冷、加工、冷藏、配送、追溯等功能於一體的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深入落實甘肅省政府與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中外運長航集團等簽署的戰略合作協定,支持各類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在本市設立總部或基地,爭取境外冷鏈物流企業在本市設立分支機構,促進本市商貿物流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通過規模化經營,全面提高冷鏈物流服務的一體化、網路化水平,到2025年,培育3—5家本地第三方冷鏈物流龍頭企業。
(八)提升冷鏈物流運輸服務
1.規範冷鏈物流運輸。推廣標準化冷鏈物流運輸,增加冷藏車輛、冷藏載具、冷藏包裝供給。引導適冷農產品市外長途幹線運輸、市內冷鏈物流節點之間運輸使用冷藏車輛。適冷果蔬農產品和肉類產品推廣使用合規冷藏運輸車輛運輸,不能及時運輸的引導進入預冷場所。鼓勵企業之間加強協作,發展冷鏈零擔運輸和冷鏈共同配送;積極探索多渠道運輸方式,鼓勵使用包裝冷鏈技術進行冷鮮產品城鄉終端配送。
2.實行冷鏈物流綠色通道管理。整治不符合要求的冷鏈運輸方式,加強冷藏車輛信息化建設,推廣冷藏車輛配備具有遠程讀取溫度和報警功能裝置,便於實施信息化管理;統一城市配送冷藏車輛標識,對統一外觀標識的城市配送冷藏車輛,充分保障並優先發放城市配送綠色通行證。在無停靠區域的大型商超附近劃設臨時專用停車區域,合理設定臨時停車時間,加強交通疏導,保障合規冷藏車輛進出、停靠和裝卸。
(九)補齊和完善醫藥冷鏈物流體系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市應急醫藥和冷鏈物流薄弱、航空物流能力不足等短板,進一步完善應急物流網路,做好人力資源儲備,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體制,健全各級疾控機構冷鏈系統建設,在體制機制、指揮流程、協同機制、職責分工上有法可依;加強應急物資保障大數據平台建設和儲備體系建設,合理安排儲備規模及結構,充分發揮鐵路、公路、航空、倉儲配送等的比較優勢,構建立體、綜合、現代的應急物流網路;以張掖冷鏈物流中心建設為重點,根據生物醫藥冷鏈技術要求,對標國家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溫度控制條例(TCR)》等規範標準,高起點建設生物醫藥冷鏈物流設施,大力發展醫藥、生物醫藥航空物流。
(十)加快冷鏈物流人才培養
1.精準引進高級管理人才。利用我市現有人才優惠政策,加大引進具有國際供應鏈管理經驗的供應鏈採購、倉儲、物流運輸、金融服務等高端人才的力度,加快融入全球供應鏈管理體系,推動冷鏈物流上游、下游鏈條的貫通。
2.完善冷鏈人才教育體系。圍繞冷鏈運輸、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保鮮技術、流通加工與包裝、儲存、冷藏、冷凍等集成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依託河西學院和培黎職業學院,建立冷鏈物流技術研究與套用人才培養體系;推進職業院校冷鏈物流專業群建設,促進冷鏈物流專業教育錯位發展,形成分類合理的職業人才培養體系。
3.加強冷鏈供應鏈管理套用培訓。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供應鏈高端管理人才培訓方案,分期分批進行套用培訓,重點培訓冷鏈基本知識、操作規程和流程,提升供應鏈採購、供應鏈物流和供應鏈金融等管理能力。2025年培訓各類冷鏈物流人才200人次以上。
(十一)推動冷鏈物流的國際化發展
1.發展進出口冷鏈業務。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鼓勵我市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進一步擴大出口量。重點加強與霍爾果斯、憑祥口岸、東協、歐盟國家的農產品貿易;提升中歐班列、陸海貿易新通道冷鏈運輸能力,積極在中歐班列上開展國際冷鏈物流相關業務,建立保稅區,簡化海關手續,發揮大數據在冷鏈物流監管體系建設運行中的作用,通過對數據的收集、分析和管理,完善事中事後監管,為發展冷鏈進出口業務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2.推動冷鏈跨境物流體系和國際通道建設。搶抓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機遇,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跨境物流體系和國際通道建設,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國際貨運樞紐,發揮區域物流樞紐功能,增強進出口貨物集散能力;加強與航空口岸、鐵路口岸及海關特殊監管區之間有效銜接,推進口岸對外開放,拓展地方特色服務功能,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3.擴大國際冷鏈物流行銷網路。以中歐班列、陸海貿易新通道甘肅張掖班列為抓手,推進貨運班列和包機常態化運營,並有針對性地選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冷鏈物流中心、展示展銷中心、物流倉儲平台和冷鏈物流配送網路,發揮張掖在“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和區域物流樞紐作用;用好中國(蘭州)、中國(天水)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平台,完善線上綜合服務功能,積極探索建設海外倉和分撥中心, 促進國際行銷網路體系建設。
4.堅持進出口物流並重,雙向發展。隨著本市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潛力不斷釋放,進口冷鏈物流量也在呈現逐步增加的趨勢。未來要堅持進出口物流並重,努力增加全市進口的冷鏈適箱貨物量,儘可能減少冷藏車空運量,降低物流成本,產生“以進帶出”的良好效應。
(十二)完善冷鏈物流通道體系
加快張掖至扁都口高速公路、甘州至臨澤一級公路、張掖至肅南一級公路、肅南至祁連二級公路、丹霞通用航空機場投入運營、現代有軌電車S1線、永昌王信堡至民樂扁都口高速公路、甘州廿里堡至金塔鼎新鎮高速公路、張掖機場改擴建工程、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工程等建設。儘快形成物流通道體系,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為指導,加快融入通道內聯輻射範圍,銜接成渝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東南亞經濟圈等國內國際地區,為冷鏈物流樞紐融入國家冷鏈物流樞紐網路提供堅實基礎。
(十三)強化疫情防控和冷鏈物流運營安全管理
新冠疫情的暴發,對冷鏈供應鏈安全管理提出了嚴峻考驗和
更高要求,冷鏈物流在疫情期間,對保障民生及醫用物資的及時到位、保障流通貨品的品質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冷鏈運輸環節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很容易出現“斷鏈”或者卡控措施不落實的問題,使得冷鏈食品疫情傳播風險增大。因此,“後疫情時代”冷鏈物流安全管理的要求不僅僅是溫控加濕控,疫情預防和控制更是冷鏈物流運營安全重中之重的任務,要按照國家發布的《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實現全流程閉環安全管控可追溯。要切實做好冷鏈物流從前端產地、中端流通生產、倉儲、分揀、包裝、運輸、溯源、再到終端入庫、小包裝出庫、直到末端的簽收的安全卡控。結合本市實際情況,按照《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簡稱“兩個技術指南”)以及交通運輸部《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等基本要求,進一步細化相關落實措施,強化部門協同聯動,壓實責任,明確分工,科學防控,確保冷鏈源頭管理和運輸等每一個環節,都能嚴格按規定作業,按要求防護;同時,要加大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執行力度,卡住冷鏈物流運營安全的關鍵環節,確保冷鏈物流運營的絕對安全。
第七章  樞紐型冷鏈物流建設重點工程
(一)區域型冷鏈物流樞紐工程
統籌推進“一核、六園、多節點、全覆蓋”的冷鏈物流樞紐
空間體系布局建設,促進形成“樞紐+通道+網路”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路發展格局。以整合最佳化區域內現有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物流設施為主,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適當遷移或新建樞紐設施,大力推進冷鏈物流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冷鏈物流樞紐功能配置。加強全市冷鏈物流樞紐與國家冷鏈骨幹物流基地間業務對接,促進樞紐間要素流動、信息互聯及標準協同,發揮冷鏈物流樞紐引領帶動作用和規模效應,建設服務張掖乃至全省、輻射全國的重要物流樞紐,推動我市場冷鏈物流樞紐專業化發展。
(二)物流園區冷鏈設施提升改造工程
為加快張掖樞紐型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擴大樞紐輻射區域、發揮集聚效應、提高服務功能、提升運行效率,真正體現物流樞紐在全國冷鏈物流網路中的關鍵節點、重要平台和骨幹作用,集中對規劃的“六園區”冷鏈設施進行提升改造,重點補齊冷鏈短板,真正發揮其在冷鏈物流體系中的對上支撐物流樞紐運營發展,對下滿足區域產業、經濟活動物流需求的作用,逐步形成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區域物資集聚和物流組織中心,未來向省級區域綜合物流樞紐培育。重點補齊園區物流信息化平台,配建理貨、分揀等冷鏈配送設施,保障農產品全程冷鏈保存和運輸,減少農產品產後的損失,帶動農產品跨季節均衡銷售。
(三)區域冷鏈物流集散工程
1.區域冷鏈物流工程。以張掖冷鏈物流樞紐為核心在各縣區有針對性規劃建設一批區域性、專業特色突出的冷鏈物流集散工程和配套中心,主要滿足縣域生活生產需要,同時支撐冷鏈物流樞紐和重點物流園區運營發展。
2.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改造工程。針對創新冷鏈物流轉型發展,實施“冷鏈物流+”模式的要求,集中推動一些農批市場擴建市場、升級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集中連片發展,積極承接中心城區的相關業態市場的外遷和疏解任務。鼓勵其與果蔬菜生產基地對接,推動跨區域反季節果蔬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建設具備集中採購、低溫加工、跨區域配送能力的果蔬低溫配送中心和中轉保鮮庫,探索發展生鮮電子商務,適時推進生鮮宅配業務。
3.電商物流園延伸冷鏈業務工程。鼓勵建設冷鏈倉配中心,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雲倉+物流+金融服務”模式,加強跨境電商、金融服務、冷鏈倉儲、冷倉速運等功能建設,構建倉配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鼓勵郵政速遞公司進一步完善“物流電商+蔬菜生鮮”模式,探索冷鏈物流技術,帶動產業業態創新;引導順豐冷運等知名冷鏈物流企業加大冷鏈基礎設施投入,擴展生鮮水果蔬菜品類,提升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冷鏈物流服務質量,不斷擴大“張掖高原夏菜”輻射區域。
(四)城市共同配送工程
大力推進城市冷鏈共同配送,謀劃建設大型共同配送中心,積極布局城鄉末端配送公共站點,打造保障民生供給和食品安全的城鄉高效冷鏈配送體系。
(五)縣鄉冷鏈網路體系建設工程
依託張掖近年來以“合作社”形式發展起來的特色種業、養殖業、果蔬等基地和232個電商網點,分類梳理整合,重點解決“布局不合理、分工不明確、定位不準確、特色不突出、渠道不
暢通”等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冷鏈設施“散、亂、小”的問題,按照“一縣一中心,一鄉一站點,一村一門店”的發展模式,建設或改造一批縣域冷鏈物流節點,建設面向終端的城鄉網點,打造產業協同、上聯下通、暢通農產品上行渠道、帶動農民增收的分級物流節點體系。
第八章  環境保護
(一)環境保護總體要求
1.指導原則。堅持環境建設、經濟建設、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促進環境、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地發展,在實現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同時實現環境保護目標。
2.環境保護的依據和標準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年12月修訂)
(2)地表水環境質量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
(3)環境空氣品質執行《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
(4)廢水排放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三級標準
(5)施工期間噪聲執行《建築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即晝間≤85dB,夜間≤55dB
(6)《關於嚴格控制新建使用含氫氟氯烴生產設施的通知》(環辦〔2009〕121號)
(7)《甘肅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作戰方案(2018—2020 年)》
(8)《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意見》(甘政發〔2006〕71 號)
(9)《張掖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2015-2020年)》
(10)《張掖市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行動計畫(2021-2023年)》
(11)《張掖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2021.6)
3.環境保護目標
(1)空氣:規劃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應保持二級標準,不得惡化環境質量。
(2)水質:區域環境保護以水環境保護為重點。黑河流域斷面水質100%應達到地表水質量Ⅱ類水體標準。
(3)噪聲:區域環境噪聲達到或優於區域聲環境類別。
(4)垃圾:無害化收集100%,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50%以上。
(二)主要污染物來源
1.冷庫主要污染源。冷庫主要用於水果保鮮,簡稱CA,採用二氟一氯甲烷(R22)作為製冷劑對冷庫進行製冷。製冷設備的控制部分採用PLC自動控制系統。R22在常溫下為無色,屬於安全的製冷劑,安全分類為A1;加壓可液化為無色透明的液體。R22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均很高,特別是在沒有水分存在的情況下,在200℃以下與一般金屬不起反應。在水存在時,僅與鹼緩慢起作用。但在高溫下會發生裂解,R22 是一種低溫製冷劑,可得到-80℃的製冷溫度,符合當前環保要求。但按照2016年10月《蒙特婁議定書》第28次締約方會議重點審議了關於 HFCs削減控制的修正案,中國等主要開發中國家,自2024年HFCs開始凍結,2029年削減10%,最終2045年實現削減80%,因此,在製冷設備選型和HFCs使用中,須考慮物質減量化和替代方案。
2.建設期和運營期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有:噪聲、廢水、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建築廢料、生活垃圾、廢氣等。
(三) 規劃建設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為了避免規劃建設過程中的環境問題,使本市冷鏈開發建設納入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的良性軌道,從規劃開始,就要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以推行清潔生產、污染集中控制、污染物達標排放為主要手段,突出預防為主的原則,以控制和減緩其開發建設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1.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各建設單位要設定專門的環境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負責環保,加強宣傳教育,設立兼職環境保護
監督員,共同管理和監督基地內各企業及公共設施的環保工作。
2.合理規劃環保基礎設施布局。根據規劃區域內的自然環境、資源狀況和不同階段的污染源,科學制定環境保護規劃,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要求,合理布局環保設施,為污染物集中控制處 理創造條件,減輕治理負荷。功能區布設既要考慮對外環境的影響,又要考慮到各功能區之間的影響,儘量做到環境影響最小化。
3.最佳化產業結構,嚴格企業入駐條件。嚴格控制、篩選入駐冷鏈物流園區、基地的項目,限制清潔生產水平低、高耗水工藝和裝備的套用,最大限度降低水資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產生量。明確企業入駐條件,嚴格禁止引進不符合園區、基地產業發展方向的企業和國家明文規定屬於限制類、淘汰類的新建項目,合理規劃功能區布局,要求具體入駐園區、基地項目須進行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執行“三同時”制度,貫徹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理念,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
4.開展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以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指導規劃,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產業活動全過程,在生產過程中注重污染治理,通過選用清潔原料,降低生產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以循環經濟為指導,發展與冷鏈物流主導產業相關聯的下游產業。生產工藝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再循環材料,高效利用原料所蘊含的能量,最大限度減少“廢棄物生產”,開展廢棄物回收利用,提高廢棄物和資源回收利用率。
5.做好規劃實施過程中的環境保護。針對規劃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帶來噪音、揚塵、廢水、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等環境污染問題,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強文明施工,將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引入到施工規範中,並要委派專人進行施工管理與維護,確保各項施工環境保護措施落到實處。冷鏈設施投入運營後,要以實現“產業結構合理化、區域布局集聚化、企業生產清潔化、環保管理規範化、執法監管常態化”為目標,推進冷鏈物流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綠色環保全全冷鏈物流示範基地。要嚴格落實環評檔案要求,以碳中和碳達峰為目標,嚴格控制新建使用含氫氟氯烴生產設施的要求對其進行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的條例,避免產生以“氟利昂製冷劑代替氨製冷劑”的簡單化做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儘可能採用載冷劑間接製冷系統等替代方案,從而減輕對臭氧層的消耗。對運營期間產生的尾菜、腐爛農產品尾菜等,應在各片區建立易腐垃圾回收點,建設專門易腐智慧型化處理設備進行處理;同時,還要完善環境應急保障體系,明確基地環境風險防範和應急處置措施,不斷提升基地環境風險防控和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6.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物流業作為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行業之一,要按照碳達峰、碳中和為總體目標,依據國家節能降耗的總體要求,立足基地的實際,有計畫、分步驟地開展節能減排。牢固樹立節能減排和綠色物流的理念,認真全面引入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觀念,落實冷鏈物流各個環節節能減排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園區、基地的能耗和污染排放;充分運用供應鏈理論等現代物流管理實用技術,加強物流運輸組織和運力調配,有效整合社會零散運力,綜合利用回程運力,降低車輛空駛率,提高貨運實載率,降低能耗水平,全面提高環保節能技術水平。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
將冷鏈物流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全市“十四五”重點建設內容,建立冷鏈物流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和各縣區人民政府及相關協會、企業共同參與工作推動機制。市發改委負責日常協調推動,發揮各成員單位職能作用,共同推進規劃實施,確保各項政策措施有效落實。定期召開協調調度會,研究解決冷鏈物流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規劃項目加強監督和跟蹤,加快冷鏈物流基礎建設進度,加大冷鏈市場監管,確保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二)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將冷鏈物流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有關詳細規劃,在用地布局、審批以及不動產登記方面予以支持。對省、市級重大冷鏈物流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要求各縣市區應報盡報,爭取省級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項目所在地縣市區及時保障供地。田間地頭服務於農業生產的預冷設施,在不修建永久性建(構)築物、不破壞耕作層、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納入設施農用地管理。鼓勵和支持利用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建設符合規劃的冷鏈物流設施或提供冷鏈物流服務,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和租賃的,政府有關部門開設綠色通道按規定及時辦理土地有償使用手續。
(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城鄉冷鏈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經貿規〔2021〕817號)的要求,以申報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為動力,科學規劃張掖冷鏈物流中心,包裝和打造一批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建設項目,有關部門協助有關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甘肅省有關扶持資金,加大對冷鏈物流項目的投資,加快補齊我市冷鏈物流短板;在冷鏈保險設施、冷藏運輸工具、冷鏈物流技術研發、產品質量認證和追溯、冷鏈物流標準制定及標準化示範、冷鏈物流平台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區縣通過投資入股等方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鼓勵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股票上市、發行債券、增資擴股等有效途徑籌集建設資金,加大對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推動轄區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冷鏈物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利率、期限等貸款要素,支持冷鏈物流行業加快發展。
(四)強化政策扶持
根據國家有關冷鏈物流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張掖市冷鏈物流產業發展扶持和促進政策。一是將冷鏈物流重點建設項目作為準公共服務設施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在用地布局、審批以及土地登記方面予以傾斜;二是積極推動冷鏈物流企業用水用電用氣價格與工業同價;三是繼續執行鮮活農產品的“綠色通道”政策;四是加強城市配送冷藏車標識管理;指導、完善、最佳化城市配送冷藏車通行和停靠管理措施,給予車輛通行便利政策。
(五)拓寬融資渠道
不斷拓寬冷鏈物流投融資渠道。按照市場化運作原則,進一步拓寬企業對冷鏈設施投資的融資渠道,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冷鏈物流企業加大投融資支持,創新配套金融服務。針對制約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突出短板,探索鼓勵社會資本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等多種方式參與投資建設。對技術先進、管理規範、運行高效的冷鏈物流園區優先考慮列入示範物流園區,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在積極爭取國家、省在冷鏈領域的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由政府層面引導引進全國性綜合性的領域龍頭企業,加大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全鏈條的冷鏈流通率,提高冷鏈物流效率。相關部門套用好專項資金扶持冷鏈基礎設施建設,避免“陽光普照”型財政補貼措施,造成小型冷鏈企業為享受財政補貼重複建設低端冷鏈設施。積極探索其他區域性綜合開發投融資模式,在符合國家及地方規劃的前提下對冷鏈物流園區成片區域進行系統性地改造、建設和運營,最大程度的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本市冷鏈物流的建設中來。
(六)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建立柔性靈活的人才激勵機制,將高層次冷鏈物流業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的引進納入市縣人才工程重點支持範圍,享受我市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鼓勵市域內有條件的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冷鏈物流相關專業,培養冷鏈物流專業人才;推動政企、校企合作,設立實訓基地,開展專業化冷鏈物流人才職業培訓、冷鏈物流標準化專項培訓、冷藏加工企業機房和設備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在職培訓等;徹底解決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運營與管理人員業務不精、管理水平不高、服務意識差的實際問題,促進冷鏈物流人員綜合素質得到迅速提高。“十四五”期間,要積極推進深化校企合作,探索“產學研戰略聯盟”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河西學院、培黎職業學院等高等院校設定冷鏈物流相關專業和課程,建立冷鏈人才實訓基地,並組織專業團隊圍繞冷鏈物流業發展瓶頸問題開展課題研究,為本市冷鏈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七)完善法規監管
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推進冷鏈物流產業升級,逐步建立與冷鏈物流發展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加強冷鏈物流行業綜合管理,完善冷鏈物流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對冷鏈物流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加強法規層面的監管,尤其在食品安全、綠色節能、品質保障等方面要動態跟蹤新的變化,及時制定和修訂地方法規和標準。
(八)強化統計分析
依據建立冷鏈物流行業統計制度,加強行業數據收集、分析、發布等基礎工作。發揮行業協會、第三方冷鏈物流信息營運平台作用,開展行業統計分析,為科學判斷行業狀況、預測發展態勢,指導企業經營決策和政府部門制定行業發展政策提供依據。加強物流統計人員培訓,完善物流行業統計制度,建立冷鏈物流統計資料庫。引導物流行業協會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作用,共同推動冷鏈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解讀

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張掖市“十四五”樞紐型冷鏈物流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我市冷鏈物流業發展成效,客觀分析了“十四五”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冷鏈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及未來目標展望,是“十四五”時期全市樞紐型冷鏈物流業經濟發展的基本遵循,是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檔案。
一、編制背景及重大意義
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短板,科學規劃冷鏈物流基地布局,補齊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後冷鏈物流短板,將有助於提高冷鏈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路化水平,倒逼張掖加快冷鏈物流節點建設,打通冷鏈物流發展瓶頸,是張掖落實國家冷鏈物流各項戰略部署一項重要舉措。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放大區位優勢,是張掖錯位、差異化發展的主要途徑。以基本形成的綜合交通體系為依託,推動張掖樞紐型冷鏈物流的建設對張掖實施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構建節點物流體系都具有重要保障意義,將有力帶動張掖乃至區域物流網路體系建設。
二、主要內容
規劃正文共分九大部分:
第一部分,規劃背景。對張掖市區位概況、規劃意義、規劃範圍和規劃依據進行了介紹,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科學規劃冷鏈物流基地布局,補齊冷鏈物流短板,提高冷鏈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路化水平的重大意義,有助於推進張掖加快冷鏈物流節點建設,打通冷鏈物流發展瓶頸,是張掖落實國家冷鏈物流各項戰略部署一項重要舉措。
第二部分,規劃基礎。介紹了張掖市冷鏈物流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客觀分析當前產業發展現狀和不利因素。發展現狀主要通過相關產業發展現狀、物流通道發展情況、“十三五”張掖冷鏈物流發展情況3個方面進行闡述。不利因素則緊密結合張掖市情實際,主要在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綜合交通樞紐、產業綜合度等7個層面進行客觀分析。
第三部分,發展機遇、挑戰與路徑。這部分主要明確未來五年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的機遇、挑戰和發展路徑。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物流業工作系列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推進冷鏈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引領,突出循環的綠色發展方向,著力構建現代物流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努力打造河西地區重要的商貿流通樞紐,確保我市物流業在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現代化建設上繼續高質量發展。
第四部分,總體要求。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未來展望五個部分,闡述了堅持新發展理 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國家及省級戰略。堅定不移實施市委、市政府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以提高冷鏈物流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率為中心,積極構建“樞紐+通道+網路”的多層級冷鏈物流樞紐運行體系,加強基礎設施網路和運營服務的建設,大力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產業集群、延伸產業鏈,促進樞紐要素集聚,發展樞紐經濟,支撐和引導全市冷鏈物流業健康向好發展。
第五部分,空間布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戰略,對接甘肅省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結合張掖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布局、資源環境、市場需求、區域規劃等因素,重點規劃建設“一核、六園、多節點、全覆蓋”的冷鏈物流樞紐空間體系,率先構建“骨幹基地-園區-集散 (分揀)中心-配送網點”四個層級的冷鏈物流功能布局體系,真正形成以“基地為龍頭、園區為互補、中心為支撐、網點為末梢”的一個功能齊備、配套完善、信息互通、物流通暢、結構穩定的供產銷鏈條。
第六部分,樞紐型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主要從最佳化節點空間布局和分類、推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冷鏈物流業態模式創新發展、健全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等十三個方面,全面介紹了冷鏈物流業發展的重點任務,創新張掖冷鏈物流轉型發展,推動冷鏈物流雙向均衡發展。
第七部分,樞紐型冷鏈物流建設重點。圍繞區域性冷鏈物流樞紐工程、物流園區冷鏈設施提升改造工程、區域冷鏈物流集散工程、城市共同配送工程及縣鄉冷鏈網路體系建設工程,統籌推進“一核、六園、多節點、全覆蓋”的冷鏈物流樞紐空間體系布局建設,促進形成“樞紐+通道+網路”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路發展格局。以整合最佳化區域內現有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物流設施為主,必要情況下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適當遷移或新建樞紐設施,大力推進冷鏈物流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冷鏈物流樞紐功能配置。
第八部分,環境保護。明確環境保護總體要求和主要污染物來源,清掉規劃建設過程中的環保措施。
第九部分,保障措施。通過強化組織保障、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等方式,保障實施好規劃,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著力完善法規監管,確保張掖市冷鏈五路業態高質量發展。
三、規劃亮點
(一)戰略定位精準可行。《規劃》根據國務院、國家有關部委、甘肅省有關發展冷鏈物流產業的要求以及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規 劃期限為 2020~2025 年,展望到 2030 年。規劃範圍涵蓋張掖市所轄 6 個縣區及山丹軍馬場;本規劃是張掖“十四五”期間,發展冷鏈物流的 重要依據和指導性文本。
(二)框架結構系統科學。《規劃》從體例上米看,共分九大部分,既有產業發展思路措施,又有規劃實施對環境影響評價及效果分析;從發展成效和目標上來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對發展成效和預期目標均有量化指標,數據準確、研判科學;從重點任務上來看,按照區域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方向,明確了13項重點任務,既有工作手段要求,又有具體工程建設對應,虛實結合、措施有力,整體框架結構層次明了、科學合理。
(三)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規劃》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圍繞推進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新常態角度,在產業模式、功能拓展、信息化建設、對外合作等方面突出更“新”,在形勢研判、區域布局、問題挑戰等方面突出更“準”,在目標定位、重點任務、支撐保障等方面突出更“實”。同時,《規劃》與各轉型升級實施方案關係密不可分,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