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十四五”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

《張掖市“十四五”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已經張掖市政府同意,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4月21日印發,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掖市“十四五”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4月21日
  • 發布單位:張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第一章 總  則
一、規劃背景
“十三五”期間,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中央、省、市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以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為重點,大力實施道路改擴建、供水供熱供氣工程服務保障能力提升、污水垃圾處理提質增效等城建項目,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十四五”時期,是張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及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謀劃好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市政基礎設施發展藍圖,構建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形成未來城市發展新優勢,努力譜寫城市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二、規劃範圍
本項目的規劃範圍為《張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20)》及五縣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城區範圍。
三、規劃內容
本規劃的內容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主要涵蓋道路工程、給水工程、排水工程、污水工程、再生水工程、供熱工程、燃氣工程、環衛工程、園林綠化工程等。
四、規劃期限
本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規劃年限為2021年至2025年。
五、規劃依據
1.《甘肅省城市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導則(試行)》(DB62/T25-3091-2014)
2.《甘肅省“十四五”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21年7月)
3.《張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20年)》
4.《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2021年4月)
5.《張掖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6-2030)》
6.《城鎮燃氣規劃規範》(GB/T51098-2015)
7.《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範》(GB50282-2016)
8.《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範》(GB50289-2016)
9.《城市公共設施規劃規範》(GB50442-2008)
10.《城市供熱規劃規範》(GB/T51074-2015)
11.《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範》(GB50318-2017)
12.《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GB/T51328-2018)
13.《城市環境規劃標準》(GB/T51329-2018)
14.《城市綠地規劃標準》(GB/T51346-2019)
第二章 “十三五”發展回顧
全面系統評估“十三五”時期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客觀評價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進展成效,深入剖析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總結提煉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做法,為進一步做好“十四五”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持續推動各項任務順利實施、全面開啟建設現代化城市新征程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一、“十三五”時期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我市搶抓國家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政策機遇,遵循“一個尊重,五個統籌”城市工作要求,堅持規劃引領、民生優先的原則,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體系、補齊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短板、提升供水供熱供氣服務保障能力為重點,統籌謀劃,合理布局,精心組織,市縣區共實施道路改擴建、供水供熱供氣工程服務保障能力提升、污水垃圾處理提質增效等城建項目723項,完成投資295.2億元,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和規模擴張,達到83.36平方公里,市政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主要指標提速進位,城市建設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市政道路工程。新建城區道路99條、96.35公里,改拓建城區道路70條、101.2公里,打通城區斷頭路8條、15公里,改造背街小巷41條15.3公里,改造六縣區出城口道路53.9公里;完成六縣區主要街道等路燈精品化改造項目,甘州區、臨澤縣率先實施城市道路路燈智慧型化改造項目,大幅降低了運維費用。
——公共供水工程。建成甘州區城區備用水源地、濱河新區三水廠建設及擴容,臨澤縣新建水源地及供水廠建設,山丹縣城區供水管網雙迴路等工程,全市新增供水能力3.57萬立方米/日,改造更新供水老舊管網38.9公里,同步開展城市供水規範化管理工作,及時檢測並公示供水水質,水質合格率達到100%,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
——污水處理工程。新建改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網551.85公里,實現城市污水管網全覆蓋,生活污水全收集的目標。積極推進雨污分流、清污分流,新建道路全部執行了雨污分流體制。擴容及提標改造六縣區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張掖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工程,全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7.19%,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再生水利用工程。加強城市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六縣區城市再生水利用工程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敷設再生水輸水管網75.56公里,擴大再生水利用量、面,在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建築施工以及生態景觀等優先使用再生水,全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5.34%,極大提高了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
——黑臭水體治理工程。按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和《張掖市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採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截污納管、清污分流、活水保質、生態修復6項工程措施和強化組織領導、科學制定方案、多方籌措資金、市區聯動攻堅、建立長效機制5項組織措施,紮實推進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完成了飲馬河河道、東環路蘆葦池、東泉乾渠、黃水溝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實施老城區八大明渠水系連通工程,實施城區清水補給工程,持續開展水質監測及評估工作,各項指標均達標,水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高。
——集中供熱工程。加快集中供熱工程建設、清潔能源推廣利用和供熱系統改造最佳化,完成六縣區城區集中供熱擴容改造工程,拆除燃煤供熱小鍋爐255台、857.8蒸噸,改造老舊供熱管網63.7公里,集中供熱覆蓋率達到97%,已形成“以集中供熱為主、多種供熱方式為補充”的格局。
——燃氣利用工程。持續推進天然氣門站、調壓站、應急氣源站和供氣管網建設,市區天然氣利用工程進入市場開發階段,臨澤縣建成天然氣儲配站1座,高台縣城區天然氣利用工程主調壓站加緊實施。全市新建和改造城市供氣管網78.1公里,新建天然氣加氣站6個,發展居民用戶14.4萬戶,供氣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全市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100%。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建成張掖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一、二期項目及甘州區城區餐廚剩餘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六縣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均達到無害化處理等級二級以上;建立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一體化機制和資金補貼制度,形成以焚燒處理為主、衛生填埋為應急處理方式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園林綠化工程。依託“一園三帶”生態示範工程,大力實施“小公園、小綠地”和城市園林綠化精品工程建設,通過規劃建綠、拆舊建綠、破硬補綠、見縫插綠等方式,建成城市“小公園、小綠地”58處,新增城市綠地263.03公頃,建成區綠地率達31.69%,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6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9.54平方米。
二、“十三五”時期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成就
“十三五”時期是張掖城市建設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城市建設工作得到顯著成效。五年來,我市住建系統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市關於城市建設的工作安排,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作為全部工作的統攬和主線,堅持築牢守好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城市建設事業,實現新發展、取得新進步。“十三五”時期,市政基礎設施發展的重大成就,為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城市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政設施體系初步形成。我市市政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持續加大,累計完成投資295.2億元,較“十二五”時期投資增長251.2%,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穩步推進,設施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城市供水、排水、燃氣、污水垃圾處理等服務已經普及,張掖城區與縣城市政基礎設施水平差異逐漸縮小,逐步實現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鄉統籌、區域共建共享有序推進,市政基礎設施與城市發展的有效銜接、各行業各環節的統籌協調,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完備、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城市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
——綠色低碳理念得到運用。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運用新理念新技術,引導市政基礎設施向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的方向發展。充分認識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性,加快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強化再生水的開發利用,逐步擴大再生水利用範圍和利用量,推進水資源節約和可持續利用,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的現狀;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市政道路改擴建工程中,建設智慧城市建設試點,逐步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形成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建設模式,並通過以點帶面、示範引領,促進基礎設施整體水平的提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更加注重系統性,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內涵。
——城市宜居性大幅提高。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秉持生態優先、民生優先、品質優先的原則,不斷加大城市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因地制宜解決出城口交通擁堵、公廁布局不合理、公共停車設施不完善、城市內澇、垃圾圍城等“城市病”,全市主次幹道系統骨架基本形成,斷頭路基本打通,行人、非機動車的出行空間得到進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全收集、全處理,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不斷提高。
城市黑臭水體得到全面整治,2018年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任務,消除水體黑臭現象,2019年成功申報“全國第二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按照“生態城、綠茵城、文化城”的理念和建設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的要求,堅持“城區園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園化”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城市園林綠化精品工程建設,城市園林綠化水平逐年提升,先後榮獲“甘肅園林城市”“甘肅綠化模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等稱號。
排水防澇設施日趨完備,分布均衡、結構合理、環境優美的城市綠地系統加快構建,獲得“省級節水型城市”稱號,城市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城市安全命脈得到維護。嚴格落實市政公用設施運行安全、環保屬地和行業監督管理責任,建立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管理法律法規,制定出台關於加強市政公用設施運行監管的規範性檔案。不斷提高市政設施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安全運行檢查,建立檢查台賬,對存在的安全隱患能夠及時、全面進行整改。建立健全以城市道路為核心、地上和地下統籌協調的市政設施管理體制機制,在道路改擴建工程中同步配套地下管線,完成市區主要幹道架空線路遷改入地工程,杜絕“拉鏈馬路”現象。整合城市管網信息資源,建立城市市政管網電子檔案,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水平。
——融資機製得到創新發展。根據中央、省、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相關政策,在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熱、供氣、公共運輸、公共停車場等市政公用領域,鼓勵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甘州區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及臨澤、高台、民樂縣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採取PPP模式投資運營,特別是市區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作為國家發改委存量PPP項目典型案例,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提高了社會資本參與市政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的積極性,增強了市政公用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三五”時期,我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在雖然取得了突出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
——城市道路方面。隨著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城市道路系統性、通達性不能滿足現狀需求,尤其是老城區道路交通尖峰時段擁堵現象依然存在,區內道路路網容量不足,通道數量和通行能力有限;機動車停車供需不均衡,老舊小區停車配建數量偏低,獨立用地公共停車場尚不能滿足需求。
——城市供水方面。一是部分供水管網建設年代久遠,老化嚴重,存在跑冒滴漏現象,缺少壓力平衡系統,改造資金嚴重缺乏;二是部分縣城(民樂縣)無備用水源,影響城市供水安全;三是市縣區均存在夏季綠化用水占比較高,造成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得不到滿足,降低了城市公共供水效益;四是供水規範化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方面。排水管網缺乏有效的規劃與管理,部分老舊排水管網缺乏改造資金,超期服役,降低排水運行效率;民樂、山丹縣城區雨污分流工作推進緩慢。
——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方面。再生水利用方向較單一,全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有待提高;未出台有償利用再生水的價格收費政策;沒有出台相關鼓勵污泥資源化利用的合理政策。
——城市供熱方面。一是受到改造資金不足、工作量大等因素的影響,難以短時間內解決縣城供熱二級管網年久失修、熱損失大和跑冒滴漏的問題,致使供熱效果不理想;二是部分供熱公司虧損嚴重,常年負債經營,政府也無力補貼,資金短缺問題嚴重;三是住宅小區二級供熱管網由開發商敷設,存在監管力度不夠、部分管網質量不過關、出現漏點難以確定等問題;四是甘州區、臨澤縣新城區部分新建小區入住率較低,存在供熱浪費問題。
——城市供氣方面。氣源緊缺,尤其是進入冬季採暖高峰期後天然氣仍有缺口,若發生極端天氣和突發事件,部分天然氣用戶供熱將無法保證;各縣城管道天然氣工程推進緩慢,山丹縣、民樂縣尚不具備用管道燃氣的條件;液化石油氣供應站分散經營,隱患較多;調峰儲氣設施建設滯後,城市供氣保障能力不足;農村地區燃氣的套用率較低,城鄉差距明顯。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缺乏專門的建築垃圾、有害垃圾處置設施;各縣區未建立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經費保障機制;甘州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緩慢。
——城市園林綠化方面。一是綠地總量仍然不足,目前我市城市綠地率剛剛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距離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還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綠地布局的均衡性系統性有待提高,各縣區均存在綠地分布不均勻的情況,中心城區綠地普遍較少,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普遍低於80%,距離國家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三是綠地管理尚存在薄弱環節,社會綠地、單位綠地占全市綠地面積的一半以上,但是其管理力量仍然非常薄弱,整體綠地面貌質量一般,遠未發揮出應有生態效益;綠地養護資金未納入財政預算全額撥付,對綠化養護管理也帶來一定影響。
——建設資金保障方面。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目前絕大多數建設項目仍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投資,項目融資難、投融資渠道少等問題逐漸突出,PPP等融資方式套用不夠,社會化融資能力不足,民間資本參與程度不高,無法及時有效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建設資金總量不足,資金來源單一,缺少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資金來源難仍然是困擾我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大難題。
第三章 “十四五”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張掖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將面臨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要認清“機遇和挑戰並存、困難和希望同在,但機遇大於挑戰、希望多於困難”的總體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一、發展機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了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檔案,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國家縱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使張掖發展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發展格局下,沿海內陸共同發展的態勢更加明顯,我市的區位、資源、通道優勢和國家戰略疊加優勢也更加凸顯,張掖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市政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形成向西為主、多向並進的樞紐通道優勢,張掖有條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
“十四五”時期,無論從《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及省委省政府貫徹實施意見等政策分析,還是從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張掖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張掖特殊地理位置分析,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逐步深化、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政策等方面利好疊加,都為我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二、面臨挑戰
儘管我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隨著城市空間布局拓展和城市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人民對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市市政基礎設施總量不足、體系不完善、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存在,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仍需不斷提高;傳統城市管理模式與水平有待提升。我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單一,地方政府債券等其他社會融資模式不成氣候,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政府財政和傳統的銀行貸款解決,建設資金短缺一直是制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瓶頸。
第四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以及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嚴格遵循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一個尊重,五個統籌”工作要求,牢牢抓住國家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政策機遇,以推進城市現代化為目標,堅持規劃引領、民生優先的原則,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體系、補齊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短板、提升供水供熱燃氣服務保障能力為重點,堅持新發展理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統籌謀劃,合理布局,精心組織,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型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推進我市城市建設高質量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規劃引領,統籌發展。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強化規劃引領,發揮規劃的控制和引領作用,增強項目實施的前瞻性,有序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有效促進城市功能提升。根據市政基礎設施系統化、網路化要求,合理利用城市各類資源,統籌考慮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的規劃和布局,突出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加強城市內外各類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的協調和配套,提高市政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水平。
——以人為本,保障民生。民生優先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最基本的原則,堅持先地下、後地上,優先加強供水、供氣、供熱、電力、通信、排水防澇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老舊市政基礎設施提標改造,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供給,提高設施水平和服務質量,切實解決好民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滿足人民民眾對市政基礎設施的需求,增強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城市運行安全。
——低碳環保,持續發展。立足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增強基礎設施建設的綠色環保意識,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城市建設道路,全面落實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等生態文明理念,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繼續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加強綠色、低碳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節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科學合理規劃各類市政基礎設施,推廣低影響開發模式,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實現張掖社會、經濟、環境與資源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創新機制,增強活力。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財政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創造條件,最佳化市場配置,創新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採取多元化投融資方式建設和運營城市基礎設施。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和運營,激發社會投資積極性,增強發展活力動力,形成多元主體和適度競爭的格局。
——科技引領,智慧市政。突出智慧型化,聚焦高效、便捷、精準管理,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加速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市政基礎設施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設數位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基於網路化的城市管理基礎資料庫和信息系統,不斷提升市政設施管理的精細化、智慧型化、人性化水平,推動市政基礎設施管理工作從數位化、網路化向智慧型化加速躍升。
——改革體制,健全法制。提高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水平,在科學規劃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堅持質量安全第一,認真落實國家工程質量責任制度,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保質保量完成規劃目標,進一步強化建設運營管理,建立責權明晰統一、管護動態精細、執法規範有力、運轉協同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推進政府職能作風轉變,減少行政審批,最佳化審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堅持以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縣城)發展目標為統領,以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為目標,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著力解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統籌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系統完善、高效實用、智慧型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樞紐城市、河西走廊區域中心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公用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進一步擴大公共供水服務範圍,最大限度滿足城市用水需求,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的用水保障;進一步提質增效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成完善的城市排水體系,提高城市排水排澇能力;著眼長遠,立足當前,以節約和高效利用能源為前提,調整供熱結構,積極推進清潔能源供熱,提高全市供熱能力和保障水平;擴大城市天然氣的套用領域與套用規模,提高供氣應急保障能力。
——生態文明水平持續提升。加強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加大社區公園、街頭遊園、郊野公園、綠道綠廊等建設力度,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景觀水平和提升市民生活質量方面;大力實施甘州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縣積極探索推進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一步提高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及再生水利用率,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加快建設海綿城市,營造天藍水清、城綠地淨的城市人居環境,城市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智慧城市建設成效顯著。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向智慧化、標準化和精細化發展。以解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積極發展民生服務智慧套用,重點推進城市公共管理信息服務平台及典型套用、智慧社區、城市格線化管理服務等領域的智慧套用建設,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和發展水平。
第五章 主要任務
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按照“統一規劃、適度超前、合理布局、整體推進”的原則,統籌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構建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堅持新發展理念引領城市建設,建立綠色、低碳、集約、高效的城市建設發展模式,推動城市建設轉型升級。健全城市管理機構,完善法規和標準體系,理順執法體制,推進綜合執法,實現城市管理規範化、精細化、網路化。
一、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網路建設
以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化的城市道路體系建設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各縣區城市道路與高速公路出口、312國道、省道、鄉鎮道路出入口的銜接,提升城市車輛出入能力;按照“小街區、密路網”的理念,加強交通擁堵路段、節點的改造建設,著力實施老城區主要街區精品化改造,持續推進濱河新區及各縣新區道路建設和老城區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建設,最佳化城市道路網結構和布局,提高城市道路網密度,形成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等多層次、立體化的路格線局,提升現代化城市形象;積極發展城市道路智慧型照明系統,結合街道和藍綠格線,構建連通城市和城郊的綠道系統,配套建設城市公共停車場。
二、加快布局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根據《甘肅省張掖市主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合理安排建設時序,試點推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確定入廊管線,統籌安排管線在綜合管廊內部的空間位置,協調綜合管廊與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關係,統籌各類市政管線規劃、建設和管理,解決反覆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觀、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
三、切實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
以保障城市居民飲用水水質水量安全為目的,統籌推進水源建設、水廠升級、水質監測、管理體制改革,限期關閉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的自備水井,實現城市居民24小時供水全覆蓋,飲用水水質和應急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切實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加快對現有管網的技術排查,從根本上減少管網的漏耗,對超年限服役、漏損嚴重、管材不合標管道,擬定更換計畫,有序推進供水老舊管網改造;加強城市供水規範化管理,落實城市供水設施運行、安全、環保、應急四個監管責任,健全完善水質化驗檢測制度、城市供水反恐怖防範工作長效機制和供水水質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打造供水安全保障體系;根據城市供水實際,進一步修訂完善《張掖市城市供水管理辦法》。
四、加強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進一步加強城區生活污水管網建設與改造工作,對年久失修、淤積漏損嚴重的污水管道、排水口、檢查井進行維修改造,對管徑過小的管段進行更換,確保收集的污水水質和水量穩定;臨澤、高台、山丹、民樂要完成污水處理廠三期提標改造任務,肅南縣要積極推進污水廠三期提標改造的立項建設工作,全市各縣區污水處理能力要在現有基礎上再上一個台階,不斷滿足城區擴張發展的需求;配套建設市區、山丹縣污水處理廠污泥規範化處理處置設施,徹底解決污水處理廠設施不完善、處理能力不足、處理標準不高、運行負荷低、污泥處理不及時等問題,形成“廠網並舉、泥水並重、再生利用”的建設格局;逐步改造各縣區新老城區雨污合流管網,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縣區,應採取建設調蓄設施,增大截流倍數等措施,控制雨污合流引起的溢流污染;結合智慧城市建設,甘州區建立和完善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地理信息(GIS)系統,實現管網信息化、賬冊化管理。
五、積極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嚴格落實《張掖市進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實施方案》,甘州區要結合北郊濕地修復工程及元寶楓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臨澤、高台、山丹、民樂要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建設調蓄工程、輸水管網等措施,全力提升再生水的利用率;開展公共建築安裝中水設施的示範推廣,確保2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築配套安裝建築中水設施,中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使用,並採取合理、有效、成熟的處理工藝和設備;建立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補償機制,將污水處理後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的再生水納入非常規水資源調配範圍,擴大再生水利用範圍和利用量,出台有償利用再生水的價費政策,探索再生水用於生態灌溉、河道生態補水的水量置換等量常規水資源,通過這部分常規水資源的市場配置收益補償城市污水處理,促進其持續發展。
六、加強城市排水防澇工作
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排水專項規劃,逐步配套建設排水設施,使城市排水設施能夠滿足城市日益增長的排污需要和防汛需要;進一步完善《城市排水防澇應急預案》,做到“人員、物資、機械設備、通訊”四到位、四落實,組織人員開展排水防澇應急演練;切實做好排水系統的維修保養工作,積極籌措資金,制定工作計畫,對破損、老化的排水管網進行更新維修,確保排水系統安全運行;強化排水設施日常管理維護制度建設,明確建設和管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護,建立健全市政設施管理維護制度,保證排水系統運行正常、合理養護,避免“有人建,沒人管”的現象發生;整合氣象、河流水文和城區內澇信息,健全暴雨內澇監測預警系統,及時提供預警信息,科學決策內澇搶險工作。
七、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
嚴格落實《張掖市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張掖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整合住建、生態環境、水務等部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黑臭水體監管長效機制,加強日常巡查工作,依法查處設定入河違法排污口的行為,有效開展常態化監管;建立全民參與監督、治理的群管群治機制,把民眾是否滿意作為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首要標準,健全公眾參與機制,鼓勵公眾全程參與,為民眾暢通黑臭水體污染舉報渠道,並及時公布黑臭水體整治的問題清單、核實情況、落實單位、治理效果等信息,形成公眾參與、社會監督、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同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工作,引導民眾不向水體、雨水口違法排污,不向水體丟垃圾,自覺維護、鞏固治理成果;實施甘州區城市水生態修復、黑河弱水灣生態治理項目,一體化推進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建設項目,將這個項目做成全國的樣板工程、示範項目。
八、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依託我市“雪山黑河綠洲”“一山一水一古城”的自然稟賦和生態資源,建設具有西北生態敏感地區特色的自然滲透、自然積存、自然淨化的生態海綿城市。充分利用河湖濕地、草地等生態空間,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單位、小區、和大型公共建築安裝雨水收集裝置。大幅減少城市硬覆蓋地面,推廣透水建材鋪裝,大力建設雨水花園、儲水池塘、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等雨水滯留設施,提高城市排水排澇能力。
九、提升供熱保障能力
持續推進城市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供熱項目建設,積極推進老舊供熱設施改造,統籌考慮市區濱河新區、智慧型產業製造園和大數據產業園等片區用熱需求,進一步修改完善《張掖市城區供熱專項規劃》(2018-2035年),做好市區第二熱源廠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適時啟動建設張掖綠洲現代物流園區電供熱二期項目,提升市區供熱保障能力;堅持“統籌規劃、清潔高效、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的原則,指導各縣加快編制、修編供熱專項規劃,補齊城市短板;有序推進老舊管網升級改造工作,重點改造材質落後、管網腐蝕老化嚴重、接口滲漏或存在泄漏等隱患的老舊管網;督導供熱供氣企業落實各項保暖保供措施,提高供熱服務品質,強化應急處置能力建設,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風險。
十、加快燃氣設施建設
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和提升民眾生活質量為目標,督導管道燃氣企業推進天然氣門站、調壓站、應急氣源站和市政管網建設,加快推進各縣天然氣入戶項目建設,努力擴大燃氣管網覆蓋率,切實最佳化供氣結構。加快推進氣化鄉鎮工程,督導各管道燃氣企業及時開展調研,制定詳細計畫,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將燃氣管網向鄉鎮延伸,提高鄉鎮管道燃氣氣化率。加快建設氣化站、應急氣源站等天然氣應急調峰儲配設施,完成張掖LNG儲備中心項目二期工程建設,為我市天然氣保障供應奠定紮實基礎。強化城鎮燃氣安全監管,持續深入推進安全隱患排查,確保燃氣行業健康發展。
十一、全面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
嚴格落實《張掖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以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為原則,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全力推動甘州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加快城市餐廚剩餘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深埋式垃圾站點等城鎮生活垃圾收集、中轉和無害化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健全完善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一體化機制。廣泛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市民民眾自覺參與到移風易俗、垃圾分類行動中來,不斷形成生活習慣和行動自覺,確保2025年達到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目標要求。深入推進農村“垃圾革命”,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所有鄉鎮垃圾轉運場(站)、村莊垃圾收集點、收集車輛、無害化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全市“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區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高效運行。
十二、著力打造全面公園化的城市景觀風貌
全面貫徹“城市公園”理論,加快推進“一園四帶’綠地建設和森林城市建設,強化養護管理,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市綠地生態網路體系,努力構築“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體。開展公共綠地建設工程,增加城市綠地總量,實施服務半徑掃盲公園建設,完善城市綠地空間布局,實現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大力推進外環生態廊道專項工程建設,結合“城市更新計畫”,大力實施城市綠地更新工程;實施老舊公園改造,提升公園服務能級;實施綠地和公園的分類分級管理,全面推進綠地的精細化管理,不斷提升綠地品質,提高存量綠地的質量和效益;開展園林綠化重點領域攻關,建立城市園林綠化管理信息技術平台,解決行業發展技術難題,為園林綠化發展提供技術保證。到2025年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力爭建成更高水平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形成布局更均衡、結構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的城鄉綠地系統,建成宜居、宜游的美麗張掖。
十三、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存
按照“歷史為根、文化為魂、西部風貌、張掖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定位,在保留原有歷史風貌、空間格局、城市街區、景觀環境的基礎上,採取修繕整治原有建築、調整使用功能、最佳化交通組織等方式,整體性保護恢復城區大佛寺、明糧倉、西來寺、木塔、高總兵府片區、甘泉公園片區、文廟巷(民勤會館)、勞動南街、泰真堂等集中成片歷史文化遺產和建築街區。根據保護等級、建築類型和實際情況,讓歷史遺存保留原味的同時,適當植入休閒旅遊和歷史文化展示等業態綜合服務功能,實現歷史文化保護利用雙贏。
十四、有序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深入開展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全面掌握現狀底數,明確智慧型化建設和改造任務,全面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設、推動智慧型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協同發展智慧城市和智慧型網聯汽車、建設智慧型化城市安全監管平台、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推動智慧型建造和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和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建設。強化標準協同、系統對接,推進應急、市政、交通、衛健、社區等公共領域部門間數據整合共享,推進與市縣平台跨層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建設綜合性、一體化大數據套用平台,推動公共領域智慧化套用,支撐城市健康高效運行和突發事件快速智慧型回響,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智慧型化水平。
十五、提高城市精細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
緊緊圍繞打造乾淨整潔、靚麗有序的城市環境,持續鞏固提升城市十大精細化整治,不斷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利用智慧張掖大數據指揮中心,對城鎮供水、排水、燃氣、熱力、停車場等市政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和智慧型化管理,構建“集中監控、統一指揮、網路覆蓋、行業拓展、全區域管理”的智慧化城市治理體系;加強居住社區建設,以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為目標,打造“大社區”,推進城市“大物業”管理髮展模式,深入挖掘物業服務潛能,打造“網際網路+智慧物業+社區養老”等多渠道供給服務平台,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建立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法規體系,制訂建設標準、管理規範和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健全以城市道路為核心、地上和地下統籌協調的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重點加強城市管網綜合管理,儘快出台相關法規,統一規劃、建設、管理,規範城市道路開挖和地下管線建設行為,整合城市管網信息資源,消除市政地下管網安全隱患,杜絕“拉鏈馬路”、窨井傷人現象。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籌協調、各部門協同配合、指揮順暢、運行高效的城市管理體系;強化住建部門城市管理職責,統籌協調、指揮監督、綜合評價城市管理工作,推行城市治理“一網統管”,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六、強化城市運行安全保障
加強城市交通、供水、排水防澇、供熱、供氣和污水、污泥、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過程中的安全監督管理,嚴格落實安全防範措施;強化與市政設施配套的安全設施建設,及時進行更換和升級改造;加強消防站點、水源等消防安全設施建設和維護;科學規範設定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完善行人過街安全設施。
對城市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辨識評估,建立城市安全風險信息管理平台;明確風險管控的責任部門和單位,完善重大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城市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快實現城市安全管理的系統化、智慧型化,不斷提高城市安全發展水平,爭取創辦“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法治保障
建立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管理法律法規,制定出台關於加強市政公用設施運行監管的規範性檔案,堅持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推進地方性法規規章合理化、完善化,增強法規規章的針對性;依法公開各政府部門的職能以及行政權力,嚴格按照管理職能和流程辦事;強化人大對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檔案的備案審查,完善規劃性檔案管理,依法撤銷和糾正不合法或不適當的規範性檔案,建立健全備案審查責任追究制度。
二、政策保障
加快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實施有利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規範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行和管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向企業和社會的開放程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建設項目手續辦理,市政府應出台相關簡化審批程式的政策,規範項目管理,提高效率,積極爭取上級審批機關的支持。市、縣政府都要形成指導、協調和推進重點項目的工作機制。
三、資金保障
拓寬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融資渠道,加強重大建設項目的資金傾斜力度,優先安排涉及民生、公共服務和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的財政支出和項目投入,市財政局應將專責小組的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堅持項目建設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作市場化導向,通過利用資本市場、創新投融資模式等手段,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爭取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在棚戶區改造、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專項建設資金和低息貸款,積極爭取中央、省級建設專項資金、地方債券在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的資金支持。擴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PPP建設模式,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門檻,對於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通過投資補助、資金注資、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支持,完善投資回報機制,調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城市建設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提升我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政策解讀

一、背景依據
“十三五”期間,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中央、省、市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以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為重點,大力實施道路改擴建、供水供熱供氣工程服務保障能力提升、污水垃圾處理提質增效等城建項目,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十四五”時期,是張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及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謀劃好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市政基礎設施發展藍圖,構建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形成未來城市發展新優勢,努力譜寫城市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二、目標任務
“十四五”時期,我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堅持以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縣城)發展目標為統領,以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為目標,全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著力解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統籌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公用設施體系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水平持續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成效顯著,著力構建系統完善、高效實用、智慧型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樞紐城市、河西走廊區域中心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主要內容
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按照“統一規劃、適度超前、合理布局、整體推進”的原則,統籌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改造,構建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堅持新發展理念引領城市建設,建立綠色、低碳、集約、高效的城市建設發展模式,推動城市建設轉型升級。健全城市管理機構,完善法規和標準體系,理順執法體制,推進綜合執法,實現城市管理規範化、精細化、網路化。
規劃領域主要包括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網路建設、加快布局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切實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加強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加強城市排水防澇工作、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提升供熱保障能力、加快燃氣設施建設、全面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著力打造全面公園化的城市景觀風貌、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存、有序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精細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強化城市運行安全保障等16個方面。
四、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法治保障、政策保障、資金保障,為《規劃》的落地實施提供保證。  
五、環境影響評價
主要從規劃協調性、環境資源承載力、規劃環境影響等方面對《規劃》環境影響進行了分析評價,並提出了減緩不良環境影響的措施,最終認為本規劃的實施是可行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