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成,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人,東山宋金棗傳統製作工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
張振成是東山蜜果廠的一位下崗工人,家住在銅陵鎮演武社區,也是“宋金棗”守候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振成
- 國籍: 中國
- 主要成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等
- 籍貫:福建省
- 性別:男
- 姓氏:張氏
傳承人簡介,傳承技藝,
傳承人簡介
張振成,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人,東山宋金棗傳統製作工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
張振成是東山蜜果廠的一位下崗工人,家住在銅陵鎮演武社區,也是“宋金棗”守候人。
宋金棗的製作過程:正常是農曆十月採購新鮮金棗,回來清洗蒸煮,然後加鹽醃製10多天,退掉苦水後再曬乾儲藏起來備用。當要製作成品時,再清洗蒸煮半個小時,加上配料(秘方藥粉)搓成丸狀,曬乾就是成品。
傳承技藝
關於宋金栆
由於以前的東山是孤島,交通不便,醫藥緊缺,就醫不便,民間治病多以草藥為主,產生了不少民間偏方和祖傳秘方。早在宋朝時,便有人開始製造金棗蜜果,故有“宋金棗”之稱。明清兩朝,東山與台灣兩地的漁業、商業和運輸業的往來更加密切。尤其是清廷統一台灣之後,東山人須服兵役戍守台、澎地區,異地生活常出現水土不服、胃腸不適的症狀,許多人隨身攜帶,有備無患。傳說,有一次一位駐守澎湖的士兵在巡邏時,突然肚子疼痛難忍。巡邏路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這該怎么辦呢?同行的一位東山籍士兵拿出從家鄉帶來的宋金棗給他服下,休息片刻後就止住疼痛又開始上路巡邏。從此,宋金棗的神奇療效在澎湖、台灣地區越傳越神,以致許多台灣人都委託出海作業的漁民到東山別忘了帶宋金棗回去。
由於以前的東山是孤島,交通不便,醫藥緊缺,就醫不便,民間治病多以草藥為主,產生了不少民間偏方和祖傳秘方。早在宋朝時,便有人開始製造金棗蜜果,故有“宋金棗”之稱。明清兩朝,東山與台灣兩地的漁業、商業和運輸業的往來更加密切。尤其是清廷統一台灣之後,東山人須服兵役戍守台、澎地區,異地生活常出現水土不服、胃腸不適的症狀,許多人隨身攜帶,有備無患。傳說,有一次一位駐守澎湖的士兵在巡邏時,突然肚子疼痛難忍。巡邏路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這該怎么辦呢?同行的一位東山籍士兵拿出從家鄉帶來的宋金棗給他服下,休息片刻後就止住疼痛又開始上路巡邏。從此,宋金棗的神奇療效在澎湖、台灣地區越傳越神,以致許多台灣人都委託出海作業的漁民到東山別忘了帶宋金棗回去。
東山宋金棗為清晚時期百年老店鋪"壽全堂"研製。東山醫藥世家張瑞仙(張振成的爺爺)、歐光華(原姓張,隨母姓歐)兄弟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採用新鮮金棗與丁香、甘草、川貝、陳皮等十多味地道中藥材,按祖傳秘方精製而成,具有消食、祛風、健脾、益胃等功效,尤對食積腹脹、胸悶、水土不服等更具獨特療效。該金棗鹹淡適中,風味獨佳,沖含兩宜。"壽全堂"宋金棗自創製以來,在廈門、台灣、新加坡等地享有盛譽,成為居家旅行必備品與饋贈佳品。
但是,隨著時光飛逝,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蜜果更新換代迅速,種類繁多,對傳統張家宋金棗的市場帶來較大的衝擊,加上缺乏行銷策劃和產品宣傳,張家“壽全堂”宋金棗目前只傳到張振成這一代以家庭作坊的形式進行小規模的生產。不過張振成已將宋金棗開發成丸狀、片狀,一鹹一淡兩種類型,雖然現在的總銷量大不如前,但除東山人外,還有四個顧客群是較穩定的,那就是台胞、東南亞僑胞、廈門旅客和泉州漁民。
現在,宋金棗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開發。
現在,宋金棗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