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侯

張建侯

張建侯,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他早年研究對應狀態原理,獲得重要成果,後在化工物性數據工作中有重要貢獻。畢生主要從事化工教育,在中國率先創建無機物工學專業和基本有機合成專業,培養了大批化工科技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建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泰興縣
  • 出生日期:1914年4月6日
  • 逝世日期:1991年
  • 職業: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麻省理工學院
  • 主要成就:培養了大批化工科技人才
  • 代表作品:《化工過程分析和計算機模擬》
生平概況,無機化工,對應態原理,科研成就,治學嚴謹,人物簡歷,主要論著,

生平概況

張建侯,祖籍江蘇泰興,1914年出生於一個教師世家。1923年人其父所辦的泰興城廂第一國小學習,1928年考人泰興初級中學。由於家境貧寒,1930年轉入免費的揚州中學師範科學習,1933年畢業。1935年夏,經考試獲南開大學特種獎學金,人化學工程系學習。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楊石先教授經常把他的作業和實驗報告作為範本在同學中傳閱。1937年,“七七”事變後,張建侯隨校南遷昆明,在西南聯合大學學習,1939年畢業,因成績優秀,被推薦為斐陶斐榮譽勵學會會員,留校任教。1943年,張建侯同時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美和中英庚款留英,194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1948年,張建侯被聘為麻省理工學院助理研究員,1950年夏獲該校科學博士學位,並因學習成績優秀被推薦為榮譽學會西格瑪.克賽和卡帕·卡帕·西格瑪會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建侯懷著熾熱的愛國之心,辭去麻省理工學院的聘任,衝破重重阻力,回國投身於中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被聘為南開大學教授。1952年,調任天津大學教授,先後任化學工程系系主任、名譽系主任等職。
張建侯是天津市第六屆至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第九,十,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他還歷任國家科委化工專業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石油化工專業學會副理事長及《化工學報》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工卷》編委,《化學工業與工程》主編等職。多次赴英、美、日等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考察和講學。張建侯從事高等教育事業50餘年,兢兢業業,為發展中國的化工事業、培養化工專業技術人才作出了貢獻。

無機化工

50年代初,國家要求全國高等院校進行調整,增設新專業。1953年,張建侯在天津大學主持創建無機物工學專業,在全國屬第一批。1955年,他又主持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基本有機合成專業。張建侯為這兩個專業的課程設定、教學環節安排和制訂教學計畫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許多高等院校相繼派教師來天津大學進修,共同探討新專業的建設問題。由此培養了大批專業師資,為這兩個專業在全國普及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張建侯多年負責全國高等院校上述兩專業及工科物理化學教材的編審工作。他在編審和編寫教材的過程中,參閱大量中外書刊,做到概念清晰、內容翔實。由他主編的《基本有機合成理論基礎》一書,被許多院校定為有關專業的必修教材。1952年開始,他指導研究生學習,1981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先後共培養了研究生42人,其中博士生6名。他對研究生的課題選定、實驗設計、理論構思和論文寫作等每一環節都認真準備,耐心指導,嚴格要求。他經常教育研究生在學習和研究中,既要勇於進取,又要一絲不苟;對自己、對他人、對成績都要正確對待,做到恰如其分,絕不能拔高自己,沽名釣譽。張建侯的為人和治學態度,教育和影響了幾代學生,他的許多學生在教學和科研等工作崗位上都起著骨幹作用。
張建侯於1957年起負責化工系的教學工作,先後主講過“膠體化學”、“固定氮工學”、“無機物工藝過程原理”、“基本有機合成工藝學”和“基本有機合成理論基礎”等多門課程。他在課前總是認真備課,因而授課時語句精煉、條理清楚、剖析透徹、便於理解,給歷屆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為表彰張建侯在教育戰線上幾十年辛勤耕耘的突出成績,1988年,天津大學授予他首批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

對應態原理

1881年,范德華提出對應狀態原理,使得缺乏實驗數據的物性預測成為可能。但是,范德華關於對應態方程的準確度太差,一直未獲實際套用。1946年,張建侯在美國發表論文,提出了修正的對應狀態原理和普遍化的范德華型狀態方程。在其修正原理中,張建侯提出理想臨界體積Vci=RTc/Pc和理想對比體積φ=V/Vci的新概念,推導出普遍化范德華型狀態方程:π=θ/(φ-1/8)-(27/64)/φ2。其中,對比壓力π=P/Pc對比溫度θ=T/Tc;Pc和Tc分別為臨界壓力和臨界溫度。
《物理化學》
該方程是一個定量的氣體普遍化方程,在直到臨界點的密度範圍都相當準確,而且經廣泛實驗數據擬合而得的兩通用常數與理論值相符。在同期的另兩篇論文中,張建侯根據其修正的原理,提出普遍化的三參狀態方程和普遍化的B-B(Beattie-Bridgeman)方程,具有更高的準確度。
張建侯的研究成果,是范德華對應態方程提出後經過廣泛驗算、具有重要套用價值的狀態方程之一。它標誌著對應狀態原理由定性向定量發展的重要轉折,提高了對應狀態原理的準確性和適用範圍的層次。不久,該成果被編入當時的《物理化學》教科書。時過幾十年,一些專著和文獻還在引用這項成果。
作為氣體狀態方程工作的繼續,在液體狀態方程領域,張建侯也作了艱辛努力,取得突出成績。1988年,張建侯發表論文,把液體過冷態與飽和態關聯,提出普遍化壓縮液體體積方程:
其中,π為對比壓力;ω為偏心因子;下標s表示飽和態;aj、bj、c和D為通用常數。
該方程形式相對簡單,且又相當準確,經廣泛驗證,準確度優於同類文獻中提出的方程,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

科研成就

《流體力學與熱工學》
張建侯長期從事化工科研工作,研究領域涉及流體熱力學、傳遞性質和化學反應等多方面,且取得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果。
50年代,張建侯為了開發和節約能源,對複雜的碳和水蒸氣系統在流化床中的動力學和熱力學作了研究,特別是對反應產物的阻滯作用和灰分的催化作用進行了定量考察,提出了受注意的J線規則:J=[CO]/([CO]十CO2)=a十bF。式中,F為水蒸氣分解率;a和b為兩通用常數,據此可估算反應氣組成。他還對有重要工業套用前景的糠醛氧化、糠醛加氫、有機醇胺化等反應進行了研究,其成果都發表在重要學術刊物上。
張建侯對有機物質熱力學性質估算和預測作了長期系統研究,取得許多有價值的成果。1986年發表了三參數蒸汽壓方程:1ogP=A十BTn。式中,A、B和n均為常數。該方程是以克拉貝隆方程為基礎,結合有關熱力學數據分析經推導得到的半理論方程。在1979年發表的報告中表明,它對435種氣體熱容與溫度的關聯,平均偏差僅為0.16%。1988年及以後,在張建侯指導下,還發表了流體過量性質關聯、臨界性質預估方法等多篇論文。
在傳遞性質方面,張建侯於1986年發表了二元液相擴散係數與濃度的新關聯方程:1n(D/BCv-Cn)=φ1lnD。j2十φ2l。D1。
由於液相擴散係數隨濃度而變,實測數據相當缺乏,而張建侯提出的方程,可由無限稀釋二元擴散係數推算任意濃度的擴散係數,準確度較高,因而很有實用價值。
1989年,張建侯提出局部流度的概念,推導出液體黏度與自由體積關係的基本方程和適用於不同情況的液體黏度方程。此外,他還發表了氣體常壓黏度的關聯等研究成果。
張建侯還對大量有機物質的熱力學性質和傳遞性質進行了測定方法研究,測定和發表了大批原始數據,其中包括液相擴散係數、高壓液體黏度和流體臨界性質等研究成果,填補了許多物質性質數據空白。其中,“有機物質熱力學性質和傳遞性質的研究”項目,獲國家教委1988年科技進步二等獎。

治學嚴謹

張建侯從小勤奮好學,以優秀成績完成自國小到大學的學業,並以全“A”成績結束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學習,奠定了良好的英語基礎和化工科學素養。
在教學科研工作中,隨著化工科學的發展,張建侯不斷用新理論和新知識充實自己,使自己對化工有關領域有著廣闊的認識和較深的造詣,而且一直處在本學科的前沿,成為中國有機化工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晚年,張建侯還研讀了最新引入化工學科的“圖論”、“平衡和非平衡統計熱力學”和“計算機模擬”等課程,並與他人合作,發表了《化工過程分析和計算機模擬》等專著。
張建侯素以治學嚴謹著稱。對論文著述,總是字斟句酌;對公式推證,總是追根朔源,反覆演算。他要求研究生在寫論文、創新成果時,一定要寫明他人的工作基礎,絕不能為突出自己而抹煞他人的工作。他在長期擔任《化工學報》中文版與英文版副主編及其他所有編審工作中,總是十分認真、細緻,甚至對稿件中的參考文獻,他都不惜耗去大量時間,親自去圖書館逐一查閱核對。有的研究生勸他無需這么認真,他嚴肅地說:在科學上不能有半點馬虎;查閱參考文獻,對於清楚理解作者研究成果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很重要的。凡與張建侯合作過的出版社、編輯部和同事、學生都深深感到,經他審閱的文稿,極少錯誤和欠妥之處,令人有“安全感”。
張建侯為人正直,尤其在科學問題上,一貫堅持原則,從不附庸時勢,隨波逐流。50年代末期,面對否定科學真理、否定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極“左”思潮,面對被污為“白旗”而被拔掉的風險,張建侯始終堅持和捍衛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正確原理,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錚錚鐵骨。
張建侯十分珍惜時間,爭分奪秒地為科學和教育事業傾注自己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直到逝世的前一天,還在審閱博士研究生論文,還與他的同事約定討論系裡的工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張建侯正是這樣一位令人敬仰的好老師。

人物簡歷

《化工學報》
1914年4月6日 出生於江蘇省泰興縣。
1923年1月—1928年7月 江蘇省泰興城廂第一國小學習。
1928年8月一1930年7月 江蘇泰興初級中學學習。
1930年8月—1933年7月 江蘇揚州中學師範科學習。
1935年8月—1937年7月 南開大學化工系學習。
1937年8月—1939年7月 西南聯合大學化工系學習。
1939年8月—1945年7月 任西南聯合大學化工系助教。
1945年8月—1950年7月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獲科學博士學位。
1950年12月—1952年7月 南開大學教授。
1952年8月—1991年1月 天津大學教授、化工系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等職。
1991年 在天津逝世。

主要論著

1 張建侯.基本有機合成理論基礎。北京:工業出版社,1961
2 張建侯,馬沛生,徐明.兩個液體蒸汽壓關聯式的提出.化工學報,1986,1:69-79
3 張建侯,袁繼堂.液相擴散係數與濃度的新關聯方程和實驗考察.化工學報,1989,40(1):1-9
4 張建侯,許錫恩.化工過程分析與計算機模擬.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