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可

張廷可

張廷可,男,漢族,1958年4月生於開封市,籍貫南陽內鄉,畢業於河南大學、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現為開封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正縣級調研員,政協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開封政協》美術編輯。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分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政協書畫院常務理事,河南省花鳥畫研究會理事,河南省書畫學會副秘書長,開封市老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名人名家》編委會編委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廷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8年4月
  • 畢業院校:河南大學
  • 職業:書畫家
  •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分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河南分會會員
  • 出生地:開封市
  • 代表作品:《月光曲》、《雙清圖》、《賞竹圖》、《春風諧韻》
藝術簡介,藝術評價,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

繪畫作品《秋風鶴舞》入選蘇、魯、豫、皖四省二十一市書畫展,《竹鶴圖》參加慶祝建黨八十周年開封書畫展覽並獲一等獎,《高瞻遠矚》參加晉、豫兩省六市書畫展並被編入作品集,《月光曲》、《雙清圖》、《賞竹圖》、《春風諧韻》先後入選河南省美協舉辦的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花鳥畫展覽並被編入作品集(部分獲獎),《全國詩書畫家創作年會》榮獲特等獎,《中國書畫百年》回顧展榮獲金獎。入選全國《竹韻.竹頌》畫展並被中國文聯出版社編入作品集,入選河南省《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書畫展並獲三等獎,入選《魅力中原.錦繡河南》書畫展並榮獲三等獎,入選河南省政協《弘揚紅旗渠精神》書畫展覽並榮獲三等獎,墨竹《高風亮節》入選中國翰園碑林並被刻碑,為《抗日戰爭話開封》一書設計封面等。
張廷可
張廷可作品
書法作品入選河南省書法家協會舉辦的第四屆、第五屆民眾書展並獲優秀獎,入選“峨眉杯”全國書畫競賽,入選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畫作品聯展,榮獲全國優秀學員,入選開封文聯舉辦的書法篆刻藝術展,首屆篆刻、小楷展,宣和印社年展,作品入編《甲骨文書法藝術大觀》、《宣和印社社員作品選》等。
書畫篆刻作品多次發表於《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等專業報刊雜誌。一些作品被紀念館、展覽館、博物館等收藏,傳略收入《開封文藝家辭典》、《河南書畫名家志》、《世界文化名人辭海》等,出版《張廷可中國花鳥畫》。
《開封日報》、《汴梁晚報》、《開封廣播電視報》、《名人名家》雜誌名人專訪,榮獲開封市老藝術家熱心文化事業楷模榮譽稱號等。

藝術評價

淳樸清新典雅
——記我市花鳥畫家、書法家張廷可
田宏傑
張廷可
張廷可作品
藝術之家勤奮探索
在開封,凡是了解張廷可的人都知道,他的書畫是“世襲”父輩書畫才藝加上自我不懈努力而自成一家的,無論從國畫、還是書法,他的創作靈感更多是從傳統而來的,當然其中也少不了從父輩、兄長那裡廣博約取而來的創作元素。提到父親張道生,他自然就會講到父親的老師、著名書畫家謝瑞階、葉桐軒、武慕姚,說起兄長張廷相,便會聯想道老師龐白虹、陳玉璋、張光斗、力群(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版畫家協會名譽主席)等人。通過耳濡目染,張廷可受到了藝術上的薰陶從而受益匪淺。張廷可出生於一個普通的書香家庭,良好的親職教育使得他自小就對書畫具有較高的悟性和欣賞水平,但他學習書畫、創作,還是從上世紀80年代。憑著他對藝術“真、善、美”的追求和抒情達意的渴望,張廷可拿起了畫筆,開始學畫畫。一入手,他就表現出了非凡的創作才能,那種“不與相機爭功”的創作初衷和創作激情,讓他一發而不可收,經過苦練和思考,他的畫技進步很快。他的多幅繪畫作品在各類比賽中連連獲獎,《秋風鶴舞》入選蘇、魯、豫、皖四省二十一市書畫展,《竹鶴圖》參加慶祝建黨八十周年開封職工書畫展覽並獲一等獎,《高瞻遠矚》參加晉、豫兩省六市書畫展並被編入作品集,《月光曲》、《雙清圖》、《賞竹圖》、《春風諧韻》先後入選河南省美協舉辦的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花鳥畫展覽並被編入作品集(部分獲獎),2011年入選全國《竹韻.竹頌》畫展並被中國文聯出版社編入作品集,2011年入選河南省政協《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書畫展並獲三等獎,2012年入選《魅力中原.錦繡河南》書畫展並榮獲三等獎,2013年入選省政協《弘揚紅旗渠精神》書畫展覽並榮獲三等獎,墨竹《高風亮節》入選中國翰園碑林並被刻碑,為《抗日戰爭話開封》一書設計封面。書法作品入選河南省書法家協會舉辦的第四屆、第五屆民眾書展並獲優秀獎,入選“峨眉杯”全國書畫競賽,入選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畫作品聯展,榮獲全國優秀學員,入選開封文聯舉辦的書法篆刻藝術展,首屆篆刻、小楷展,宣和印社年展,作品入編《甲骨文書法藝術大觀》、《宣和印社社員作品選》等。他的書畫篆刻作品多次發表於《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等專業報刊雜誌。一些作品被紀念館、展覽館、博物館等收藏,傳略收入《開封文藝家辭典》、《河南書畫名家志》、《世界文化名人辭海》等。書畫同源在他身上體現到淋漓盡致,在他的作品中,好的國畫作品配上他靈動飄逸的書法題款,顯得格外雅致而韻味十足。在今天,他能夠凝神靜氣地沉潛下來,安心畫畫,精心創作,不為功利所誘惑,是難能可貴的。
藝術感悟借景抒情
談到自己為何要學習繪畫和書法,張廷可說,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寄情於書畫是他多年來的追求。他感到個性越強烈,形式越簡約;個性越微弱形式越繁瑣,他非常欣賞齊白石的大寫意畫,又非常佩服王雪濤的小寫意畫,所以他的畫取決於大寫意與小寫意之間的寫意,實現了傳統筆墨意境向現代筆墨構成的轉化,賦予了花鳥畫高亢昂揚又饒有生趣的內在精神。他認為,寫意畫更重視“意”的表達,不追求對象刻畫的逼真,而以抒寫精神意趣為追求,以可視的“象”表達不可視的“意”,尤崇尚“意在象外”。在寫意畫中,畫家表達的意、抒發的情,既是個性的,又與讀者產生共性。他認為“走傳統繪畫之路,力求創新”,古人畫竹一般不帶鳥,而他畫竹卻能兼有,並能使畫面更有情調,相應相襯,栩栩如生,給畫面帶來無盡的情趣、意趣、雅趣,他還認為,書畫中,蘊含的不單單是技巧的東西,還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文化、境界、社會閱歷、綜合素質等。情來自生活感悟,意源於藝術修養,他父親生前曾經對先師葉桐軒的國畫作品推崇之至,問其原因,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就在於葉老的畫總能體現出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讓人賞心悅目,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感到振奮。他對藝術的感悟也是對人生的感悟,畫品即人品,畫風即是創作這個人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生活的閱歷和人生觀的行成過程,也是張廷可創作的不竭源泉。高中畢業後,張廷可下過鄉,後來又穿上軍裝,來到昆明軍區,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榮立了戰功,從部隊回到開封之後,他被分配到廣電系統工作,又到河南大學學習,憑著堅韌的毅力,學完了中文系的全部課程。後來,他調到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負責教科文衛和書畫工作,為了儘快提高自己的書畫技藝,他中午從來沒有休息的習慣,不是習字,就是煉畫,或者看書畫理論方面的書籍。在家中,他每天總要抽出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學習,周六周日更是在自己的畫室里一泡就是一整天。生活中的張廷可一直保持低調,樸實正直,精神向上,物質向下。
張廷可
大吉圖
近觀張廷可的國畫作品,不難發現,他的作品中蘊含著他的人生追求,比如他筆下的竹子,就與他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追求密不可分。在他眼中,竹子揭示著生命的價值和生存的品位。通過30多年的畫竹,他對竹子產生了更加特殊的感情,竹子的韌性和品格已注入到了他的血液之中,在他描繪竹子的過程中,心不知有手,手不知有筆,只有意念,只有感覺,只有用心去碰撞,他的整個內心世界,整個思想靈魂,都在對竹傾訴,與竹交流……如果說,繪畫是張廷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愛好,那么,書法在他精神世界中所占的比重同樣不可小視。張廷可在練習繪畫的同時,不斷對古代碑帖悉心臨摹,憑著他對藝術的悟性,練就了紮實的書法基本功。在練習書法的同時,他還自學了篆刻,經常請教我市著名書畫家桑凡先生,他並不敢奢望自己對詩、書、畫、印能達到精通的境界,但能將其融為一體、互相參照借鑑從而不斷給自己帶來感悟,是他對書畫藝術終極的追求。平時,不斷有拍賣公司通知他,說有人願意出高價購買他的作品,對此,他總是淡淡一笑,說,我並不是單單為了市場價位而創作,只是為了內修內練,完成自我追求的目標,如果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書畫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那往往只會迎合市場使自己更加浮躁,絕不會創作出什麼好作品的。張廷可他對公益事業卻非常熱情,有一股奉獻精神,2008年文川地震,他與某單位組織書畫家,對作品進行義拍義賣,所得善款九萬餘元全部寄給災區。2010年組織部分書畫家,同時將一幅作品《春暖》捐獻給我市救助協會進行扶貧助殘,2013年雅安地震,市老藝術家協會發起震災行動,張廷可積極回響,精心創作數幅作品進行拍賣,支援災區,還有助殘日捐贈等等。
藝術傳承培養新人
張廷可
張廷可作品
說到自己的家庭,張廷可感到驕傲的是除了他的哥哥張廷相六十年代已是我市著名書畫家,就是自己的兒子張育甲,兒子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重慶大學藝術學院油畫專業,2009年又以該學院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為美術學碩士研究生,曾任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院辦助理、研究生助管、助教。現為黃河科技學院美術教師,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展覽並獲獎。2012年帶領學生去安徽寫生採風,在寫生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學生在寫生過程中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並在2013年全國美育大展中獲得優秀的成績,其中一人榮獲一等獎,六人榮獲二等獎,並得到了多方的認可和肯定。其中2012年國畫作品《高原情懷》入選河南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人物畫展覽並被編入作品集,2013年被評為全國第六屆美育大賽優秀指導教師一等獎並且作品榮獲教師組一等獎。張廷可認為,繪畫的靈魂是藝術思想,而藝術思想靠文化去支撐,中國畫更是一種富有寫意精神的文化,是一種自覺的文化,畫家畫的是文化,觀者領略的也是文化。所以培養兒子從最基礎的文化抓起,從歷史發展規律上看,後來者居上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自己的藝術水準雖然很難說超沒超過父輩,但兒子肯定已經超越了自己。兒子受到的高等美術專業教育,自己在這一點上沒法跟他比,而自己的生活閱歷,也希望兒子能夠再多一些。
30多年來的漫長藝術之路,張廷可感到很充實、很踏實,如今他對生活和藝術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人生要藝術化的人生,藝術要人生化的藝術。他說,到了這個年齡,並不追求有多么大的發展,他要做的就是抓住現在的激情和大好時光,在藝術上再攀登一步,去追尋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之夢。

作品欣賞

張廷可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