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市村志

張市村志

《張市村志》是《張市村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市村志
  • 作者:《張市村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陳海龍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科學發展觀作為編纂指導思想。 二、本志遵循“明古詳今”和“厚今薄古”原則,力求達到“存史、教化、資治”之目的。 三、堅持“以人為本”和“重揚善,不播惡”的原則,把每個村民寫入村志。 四、記述時間因事而異,上限追溯發端,下限至2006年12月31日,“大事記”等編章延伸至2007年出版前夕。

作品目錄

封面
張市村志
江澤民同志論修志
題詞
作者系原紹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作者系越城區政協副主席、越城區委統戰部部長
作者系中共靈芝鎮委副書記、行政負責人
中共張市村總支委員會名單
張市村村民委員會名單
《張市村志》編纂委員會名單
圖片
《張市村志》編 纂委員會成員合影
張市村鳥瞰圖(衛星影像圖)
張市村立面圖:南立面
張市村立面圖:東立面
張市村立面圖:西立面
里東盪
敢闖橋畔
1 古馬面踏道(船坊漊)
2 古屋下水踏道(李家)
3 古側樓(高家)
4 船坊漊
5 磚砌花窗(王寶和)
6 古牆門(小漊沈家水門)
7 小漊沈家牆頂
8 小廟石香爐
前木橋
後石橋(船坊漊口)
後木橋
渡船橋
龍圖橋(原群力大橋)
群英大橋
敢闖橋
張巿大橋
倒橋壩橋
渡風橋
改建後的鎮龍殿(小廟)
改建後的趙家庵
改建後的大廟
改建後的後庵(慈雲庵)
擴建後的小漊財神殿
改建後的前庵
巷口漊老娘娘廟
村老年活動室(後木橋)
村民在老年活動室喝茶
荒盪畈路亭
村文化廣場
張市完小
學生接送車
學生候車亭(潤澤亭)
珠寶大樓
職工在檢驗珍珠飾品——珍珠塔
外商在育珠場考察和洽談業務
農貿市場
商業街(一)
商業街(二)
供銷超市
農業銀行張市分理處
靈芝鎮人民醫院
商業銀行張市分理處
村衛生室
村委大樓
村大會堂
村民花園
集體榮譽(部分)
古老平屋
古老樓屋
左:80年代樓房
右:90年代樓房
村民新居
2000年11月2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貴鮮(左三)在省政協主席劉楓(左二)陪同下視察喜臨門集團。
1992年10月31日,沈祖倫副省長(左二)來張市村視察村辦企業。
2001年6月5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斯大孝(前右二)視察越州輕紡工貿園區。
1994年4月7日,紹興市委副書記陳章方(中)視察多種經營。
2002年8月21日,王永昌市長(前一)在越城區委書記施淑汝陪同下來張市村調研新農村建設。
紹興市越州輕紡工貿園區有限公司
紹興市雲磊集團有限公司
紹興市富達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喜臨門集團有限公司
紹興市白鷺印染有限公司
紹興市海馬紡織有限公司
紹興市張市紡織有限公司
紹興市正大集團有限公司正大裝飾商城
紹興市芝軒紡織有限公司
紹興市盛業紡織有限公司
紹興市雲翔化纖有限公司
後木橋古牌坊
廟灣古戲台
大漊古石亭
台門(大門已改)
正廳南立面
祭田碑記
祠前旗桿石
避風牆挑閣
牆沿磚雕
磚雕共16塊,這是其中4塊
正廳剖面
壁畫
日記62部,記自民國十九年(1930)一月二十三日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二月二十二日。
氏族考九部。寫於民國時期
周恩來紀念館塑像後背右側牆上刻有此詩
絕賣文契(清鹹豐六年)
農民協會會員證
選民證
供銷社社員證
兵役證
民國時期住宅分布圖
張市村區域圖
民國時期
二○○五年
一九五六年前的前木橋(木板橋)
民國廿三年(1934)前的後木橋(木板橋)
民國廿三年(1934)建造的後木橋(石橋)
牛車盤(耕牛牽引車盤給農田灌水的工具)
鐵木腳踏軋稻機
是耕牛牽引翻土和平整田面的工具
石籮
磉子頭
畚箕
踏車
土箕
捻:用於括河底淤泥
水車:腳踏水車灌水的工具
木礱:用人工牽礱去掉稻穀殼的器具
蓑衣:用於雨天干農活
中石磨:用於把各種糧食(麥、米、玉米等)碾成粉的工具。(用手拉椎操作)
稻桶:手工脫粒稻麥的工具
風箱:風選收穫後稻穀等農作果實的工具
大石磨:也叫推磨,是碾粉的工具
田裝大船 長8m左右,寬2.5m,載重量3-4噸
木划船 長5m左右,寬1.10m,深約0.5m,載重量400kg左右
排攤船 長6.5m左右,寬1.5-1.6m,載重2噸左右渡船約2m均方,高約0.5m
渡船 約2m均方,高約0.5m
凡例
目錄
大事記
第一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理位置
第二章 地質地貌
第三章 江河水系
第四章 地域氣候
第五章 自然災害
第二編 建置沿革
第一章 建置及由來
第二章 村內地名
第三章 村外地名
第三編 人口姓氏
第一章 人口概況
第二章 流動人口
第三章 姓氏構成
第四章 計畫生育
第五章 人口變化
第四編 文化勝跡
第一章 牌樓古宅
第二章 木石橋樑
第三章 庵堂廟宇
第五編 解放前的張市村
第一章 概況
第二章 交通工具
第三章 農工商貿
第四章 災荒人禍
第五章 村民生活
第六編 解放後的張市村
第一章 解放初期
第二章 合作化時期
第三章 公社化時期
第四章 生產大隊時期
第五章 交通運輸
第七編 改革開放後的張市村
第一章 村辦工業企業
第二章 村辦農副業企業
第三章 民營企業
第四章 村民生活
附一:歷年村級經濟遞增一覽表
附二:集體榮譽一覽表
第八編 文教衛生
第一章 文化教育
第二章 村級醫療
第三章 合作醫療
附:紹興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辦法(試行)
第九編 政權建設
第一章 民國時期的村級政權
第二章 新中國成立後的村級政權
第三章 村級民眾團體
第十編 人物傳錄
第一章 歷史人物
沈復生
沈家楠
沈家楷
丁萬森
陳華根
第二章 當代精英
沈家楨
蔣新源
蔣決心
俞寶興
李阿根
李阿兔
丁富根
沈海銘
徐百泉
沈雲來
蔣菁
陳雲海
蔣虹
蔣丹
何國興
陳阿裕
丁正良
蔣凡
俞鳴
蔣寧
陳國建
李榮偉
李建龍
第三章 張市村復員退伍軍人名錄
第四章 大專以上學歷名錄
第五章 贊助公益事業名錄
第六章 村慈善基金會捐款名錄
附:關於建立“張市村慈善基金會”的倡議書
第七章 贊助《張市村志》名錄
第八章 主要編 纂人員簡介
李炳雲
陳海龍
陳紀祥
高偶法
第十一編 文獻輯存
(一)紹興市歷史沿革
(二)張市村村規民約
(三)張市村計畫生育村民自治章程
編後記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