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寬鄉

張寬鄉位於清河縣城東北10.8公里處。東與故城縣交界,南與黃金莊、連莊兩鎮接壤,北隔清涼江與南宮市段蘆頭鎮、候町鄉為鄰。轄13個行政村,有2926戶,1223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寬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面積:24.3平方公里
  • 人口:12238人
基本概況,所轄各村簡介,

基本概況

1958年屬黃金莊公社,1961年分置,建立公社,1984年改鄉。境北靠清涼江,民興渠在境內由東南向西北流入清涼江,面積24.3平方公里,耕地2363畝,其中水澆地15789畝。1949年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1989年糧食達418公斤,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穀子、棉花等。鄉辦企業有修造站、麵粉廠、皮毛廠、磚廠、合金廠、軋花廠等。有中學2所,國小13所;衛生院1所,村辦醫療站3個;敬老院1所。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有公路相通。
張寬鄉

所轄各村簡介

西張寬:為鄉政府駐地。逢農曆二、七日為集市。有445戶,1815人;耕地3119畝,其中水澆地1800畝。個體商業有菸酒、日雜、食品加工、飲食業等。此村位於清涼江南岸。原名張寬。據傳,明朝以前,江北有一小趙莊。有“靖難之役”中焚毀,僅剩1戶,戰後便遷到此地,後又有馮、張等氏遷來,村名未變,此村與東張寬東西排列,僅一小河(蔡河)相隔,村莊坐落於小河西岸,故名西張寬。
東張寬: 位於鄉政府駐地東偏南1公里處。有270戶,1092人,耕地2262畝,其中水澆地950畝。據傳,村莊建於明朝以前,因居於蔡河東岸,故名東張寬。
東野莊: 位於鄉政府駐地北偏西2公里處。有227戶,1092人,耕地1683畝,其中水澆地983畝。有果園1處,魚塘1處。此地曾是明朝“靖難之役”古戰場,死人甚多,成了亂葬崗。崗上夜間常有鬼火(當時有迷信思想的人稱磷火為“鬼火”,經常鬧鬼的地方稱野)出現,故名野莊,後來村西又建一小野莊村。村名冠以方位,稱東野莊、西野莊。
西野莊: 位於鄉政府駐地北2公里處。有110戶,495人;耕地704畝,其中水澆地400畝。
軍營: 位於鄉政府駐地東北3公里處。有346戶,1346人;耕地2906畝,其中水澆地2000畝,有磚廠2座。據傳,此地在春秋戰國時曾是趙將廉頗安營紮寨之地,故名軍營。
南贊固 :位於鄉政府駐地東北2.2公里處。有196戶,791人;耕地2025畝,其中水澆地1600畝。據傳,村中南海菩薩廟中曾有鐵磬,上有銘文記載,此村建於明永樂前,原名“南葬骨”。永樂提間,寧氏先祖寧志剛從山西洪洞縣遷此,改稱“南贊古”,“文革”後改為“南贊固”。
前段莊:位於鄉政府駐地東南2.5公里處。有174戶,756人;耕地1711畝,其中水澆地1561畝。家庭工副業精梳山羊絨。和後段莊均系明朝段氏所建,兩村僅一灣相隔,原名段二莊。村民稱前街、后街,後演變成前段莊、後段莊。
後段莊: 位於政府駐地東南2.2公里處。有250戶,862人;耕地1464畝,均為水澆地。家庭工副業精梳山羊絨。
西趙莊 :位於鄉政府駐地南2公里處。有169戶,667人;耕地1308畝,其中水澆地708畝。有魚塘1處。西趙莊原名趙莊。東趙莊原名小趙莊。兩村東西相鄰,均系明朝以前土民趙氏所建(今趙姓絕)。明永樂年間,崔、孫等氏,分別從山西洪洞縣遷居趙莊和小趙莊。因為小趙莊發展較快,只戶均超過了趙莊,便改稱東趙莊,趙莊也改稱為西趙莊。
東趙莊: 位於鄉政府駐地南2公里處。有240戶,1048人;耕地1953畝,其中水澆地1803畝。
段沙土: 位於政府鄉駐地西南2.5公里處。有230戶,994人;耕地1623畝,其中水澆地720畝。家庭工副業合金刀具。明萬曆年間,段氏始祖段聰從山西遷此定居,因此地多沙土,故定村名為段沙土。
田沙土: 位於政府鄉政府駐地西南2.8公里處,有226戶,886人;耕地1623畝,其中水澆地1200畝。家庭工副業有合金刀具、精梳山羊絨。明初田氏居民所建,因當地土質多沙,故取名為田沙土。
鄭沙土: 位於鄉政府駐地西南2.5公里處。有96戶,426人;耕地812畝,其中水澆地600畝。明萬曆年間,鄭氏遷此定居,因土質多沙,故定名鄭沙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