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疃村

張家疃村

位於夏格莊鎮鎮駐地東南4.75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張姓由本縣狼埠村遷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張家疃。居住姓氏僅張氏一姓,2001年有居民243戶,834口人,2400畝耕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家疃村
  • 地理位置夏格莊鎮鎮駐地東南4.75公里處
  • 人口:834口人
  • 耕地:2400畝
萊西市夏格莊鎮,政區人口,經濟狀況,社會事業,平度市門村鎮,村莊由來,政區人口,經濟狀況,優勢產業,社會事業,山東省平度市蓼蘭鎮,村莊由來,政區人口,經濟狀況,社會事業,基礎設施,人口,經濟,文化教育,

萊西市夏格莊鎮

政區人口

(東經120°27′18″、北緯36°39′3″)位於夏格莊鎮鎮駐地東南4.75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張姓由本縣狼埠村遷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張家疃。居住姓氏僅張氏一姓,2001年有居民243戶,834口人,2400畝耕地。

經濟狀況

以蔬菜種植與養殖業為主,2004年有蔬菜大棚150畝,一般種植園地700餘畝,奶牛存欄400餘頭。2004年,經濟總收入達到115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240元。

社會事業

截止2004年,村中設集資市場1處,設有國小1處,修整街道3條,主街道進行了綠化美化,家家通了自來水,95%的家庭有了彩電,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0%,60%的農戶有了冰櫃、洗衣機等家用電器,95%以上的農戶有農業機械,15%的農戶有汽車,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機,195戶安裝了固定電話,機車已是普通的代步工具。

平度市門村鎮

村莊由來

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張宋由昌邑縣遷來定居,成村落後,以姓取名張家疃。

政區人口

位於804省道以北,2005年耕地面積840畝,居民150戶,490人。

經濟狀況

2005年經濟總收入417萬元,人均收入5003元。

優勢產業

社會事業

住房情況:每戶4間。合作醫療參保率54%,有線電視100戶,固定電話118部。

山東省平度市蓼蘭鎮

村莊由來

據張氏族譜記載,明洪武三年(1370年)始祖張守福由四川遷此建村,以姓取名張家疃。

政區人口

該村位於鎮駐地北部2公里,在侯西莊村東北方,田家廟西南方。全村共78戶280人,現有耕地620畝。

經濟狀況

該村發展以植桑養蠶為主導的養殖業,人年均收入在萬元左右。至2005年,已有固定資產60萬元。

社會事業

自2005年春,整修了村內的主街道,並疏通了路況較差的東西主街。本村有幼稚園1處、衛生室1處。有固定電話62部,有線電視用戶62戶。村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的參保率為90%以上。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