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畔

基本概況 張家畔鎮位於靖邊縣西北部,是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土地面積212.2平方公里,全鎮轄有5個社區居委,16個行政村,人口11.3萬人。該鎮北靠毛烏素沙漠,南臨白于山區,蘆河由南向北穿城而過,地域平坦、交通便利,榆靖(榆林至靖邊)沙漠高速公路起於該鎮,目前已全線建成通車,靖王(靖邊至王圈樑)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全鎮轄5個社區居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家畔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靖邊縣西北部
  • 面積:212.2平方公里
  • 人口:11.3萬人
資源狀況,建設發展,特色農業,工業企業,設施農業,社會聲譽,

資源狀況

張家畔鎮水土資源豐富,蘆河由縣城穿流而過,有大型庫壩3座。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飲食、文化、娛樂業發達,有著深厚的陝北文化底蘊。人民相對富裕,具有“純尚忠勇、粗礦不羈、純樸厚實”的品格和鄉風民俗。境內天然氣資源豐富,石化、建材、皮毛等工業發在,商貿企業林立,是全縣外來資金投入集中之地。農業高科技種植業初具規模,是全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之一,是西部大開發中率先發展起來的明星鎮之一。

建設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張家畔鎮歷經三次大規模的改造規劃,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縣域油氣資源的開發,使該鎮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轉變。城區由6個具有地方經濟特色的區域和縱橫14條主街道組成,城東有年產能100多萬噸的榆林煉油廠,城西有全國矚目的長慶石油天然氣基地辦,城北有亞洲最大天然氣淨化廠。
近年來,張家畔鎮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良好機遇,以“發展經濟,增加村(居)民收入,加快二、三產業發展”為主線,按照 “改革推動、科技驅動、產業啟動”的發展思路,大力加強兩個文明建設。目前,以鄉鎮企業和高效農業為特色的區域經濟體系已基本形成。2002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794萬元;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2.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50元;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3100元。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特色農業

張家畔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全縣“兩高一優”農業生產基地,目前初步形成以高樁洋蔥、日光溫棚蔬菜種植、苗木花卉種植和養殖業為主的特色農業體系,建成了林家灣、胡伙場科技日光溫室基地、瓦房村千畝園林綠化基地、千畝苗圃基地等一批新興特色產業示範基地。

工業企業

張家畔鎮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猛,全鎮集體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累計發展到3000多家,從業人數達27000多人,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0多萬元。以商業、服務業、運輸業為主的二、三產業產值已經占到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設施農業

靖邊縣張家畔鎮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壯大畜牧養殖業,實行農民科技培訓計畫,快速推進城郊型農業經濟成長步伐,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達到5000元。
針對全鎮地處城區的優越地理位置,鎮黨委、鎮政府瞄準城區居民的“菜籃子”,全鎮8000農戶有40%以上種植蔬菜,成為省農業廳認證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開春以來,他們充分發揮張伙場“蔬菜協會”和新伙場“洋蔥協會”的積極作用,由協會聯絡農戶指導種植,擴大無公害蔬菜種植和溫棚集中連片種植面積,計畫種植以辣椒、洋蔥、西紅柿為主的大田無公害蔬菜1.2萬畝,精心打造無公害蔬菜品牌。同時因村而異,因地制宜,乘著靖邊縣推廣設施農業的東風,鼓勵農民推廣種植50畝以上的成片或連塊大棚蔬菜。引導四柏樹村大海則組農民建設沙芥種植示範基地,打造特色新農業。
由於受蘆河水污染和蘆西渠垃圾的影響,目前該鎮18個村小組的水地面臨灌水不足的制約,鎮裡在取得有關部門的項目支持後,正積極改造3400畝水澆地。同時實施各村農網改造工程,保證農業灌溉用電。解決了農田“水”問題,他們加快普及農作物優良品種、發展專用品種增產增收,在寨山村建設300畝紫花白洋芋良種繁殖基地,全鎮種植脫毒洋芋5600畝,種植地膜夏洋芋7000畝。
近年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對肉蛋的需求量很大。該鎮重點在生豬、牛羊、禽類的規模化、專業化、良種化養殖上下功夫,積極引進豬、羊優良品種,加大畜禽良種改良。人工種草2000畝,種植飼料玉米8500畝,實現羊子飼養量3.8萬隻,生豬和奶牛的飼養量突破6000頭。並成立郭家廟村養殖協會,聯建海則畔村規模以上養殖場一處。
為提高農民科學種田、科學餵養、科學管理和熟知市場的綜合素質,該鎮將搞好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作,以張伙場等村的“農民科技夜校”為平台,邀請市、縣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舉辦培訓班,深入田間地頭和養殖戶家中,完成青年農民科技培訓1200人次以上。

社會聲譽

張家畔鎮近年來先後被命名為省級“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幼兒教育先進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鄉鎮”、“小康鎮”和“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張家畔鎮既是亟待建設開發的新興城市,又是環境優美的風景區。城鎮兩翼的五台山和煙墩山,經過多年的治理,由過去的荒山禿嶺變成了人工綠色屏障,站在五台山眺望張家畔鎮,高樓在綠蔭掩映中顯露崢嶸,高大的煙囪直指天空;入夜,城內萬盞燈火通明,交相輝映,映照出張家畔鎮宏偉壯觀的發展雄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