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學苑博物館於2015年9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位於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內,地處張家界景區交通樞紐地段,分設武陵木雕藝術館與名匾博物館,內含湘軍統帥曾國藩、著名貪官和珅、蔣介石、王陽明等名人真跡,木材範圍涉及到酸枝木、烏木與金絲楠木等,是張家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張家界文化之魂。
武陵木雕藝術館兼具自然之偉力,藝術之精湛,木雕展品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古樸神秘的儺面具,莊重肅穆的陰沉木十八羅漢,氣勢磅礴的九五之尊,華美大氣的金絲楠大茶几。這些埋藏千年的古木走出歷史風塵,綻放出令世人驚艷的藝術生命力。
名匾博物館是少數以收藏匾額為主的博物館,分民俗廳、名人廳、狀元廳、湖湘廳依次展覽。分別陳列有民俗壽喜匾,王陽明、林則徐、蔣介石、等軍政名人題字匾,狀元、榜眼、探花匾,曾國藩、劉長佑、彭玉麟、等抗擊太平天國或晚清重臣的匾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界市學苑博物館
- 外文名:Zhangjiajie Xueyuan Museum
- 類別: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 地點:湖南省張家界市張家界學院
- 竣工時間:2015年
- 開放時間:9:00~18:00
- 門票價格:120元/人次
名匾博物館,民俗廳,名人廳,狀元廳,湖湘文化廳,藝術館簡介,儒道廳,儺面廳,佛國廳,民俗廳,金絲楠木廳,開放時間,交通指南,
名匾博物館
匾額是懸掛於門屏上作裝飾之用,反映建築物名稱和性質,表達人們義理、情感的木牌,橫者為匾,豎者為額,通常統稱為匾。匾額起源於秦代,2000多年來,它融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為一體,集字、印、雕、色之大成,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奇葩。匾額可分為堂號匾、牌坊匾、壽喜匾、字號匾、題字匾。比較受人歡迎的是文人題字匾和座右銘式的匾。著眼於匾額材料的不同,匾額大致可分為木刻匾、石刻匾和灰制匾。
本館藏品1000餘件,共分四廳:民俗廳、名人廳、狀元廳、湖湘文化廳。民俗廳主要展示民俗壽喜匾,正堂中央的神龕為我國最大的神龕之一,兩邊陳列的太師椅和千工床(滴水床)為古代民俗家具珍品。名人廳藏有王陽明、林則徐、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蔣介石、林森、譚延闓等軍政文化名人具名題字匾。狀元廳共收狀元、榜眼、探花匾108塊,是全國收藏狀元木匾真跡較多的。其中“闈分兩廣”匾為明初永樂狀元曾棨所題,是我國現存較早的狀元木匾真跡,距今600餘年。湖湘廳主要陳列的是湘軍將領和其他湖湘軍政文化名人匾,其中有曾國藩、曾國荃、劉長佑、劉坤一、彭玉麟等人具名的匾和碑。
本館所藏匾額,數量多,品相好,題材廣闊,意蘊深厚,具有重要的認識、教育和審美價值。
民俗廳
主要展示民俗壽喜匾,正堂中央的神龕為我國最大的神龕之一,兩邊陳列的太師椅和千工床(滴水床)為古代民俗家具珍品。正堂兩邊陳列的太師椅和千工床(滴水床)為古代民俗家具珍品。正堂兩角陳列有蔣中正題寫的“永式慈徽”石刻和清光緒年間雕刻的《奉天敕命》一噸重聖旨石碑,以及林則徐題寫的木匾《文魁》、《為善最樂》、《文元》。
名人廳
主要展示王陽明、劉鴻、和珅、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于右任、林森、譚鐘麟、譚延闓等軍政文化名人以及薛岳、陳誠、羅卓英、郭伯禮等抗日名將具名題字匾。其中有集心學之大成,並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的王陽明(即王守仁)所題對聯。
狀元廳
展出狀元、榜眼、探花匾108塊,是全國博物館收藏狀元木匾真跡數量之最。其中“闈分兩廣”匾為明初永樂狀元曾棨所題,是我國現存較早的狀元木匾真跡,距今600餘年。
湖湘文化廳
主要陳列湘軍將領和其他湖湘軍政文化名人匾,有曾國藩、曾國荃、劉長佑、劉坤一、彭玉麟、席寶田等人具名的匾和碑。本廳精品眾多、重器雲集。主要代表作品有:湘軍將帥旗幟“龍蟠”;湘軍首領曾國藩、水師統帥彭玉麟奏請光緒帝冊封水師提督成發翔為振威將軍的漢白玉聖旨碑;南宋寶慶二年(1226年)狀元王會龍題寫的狀元石刻真跡“宋故通判朝請雷君”墓志銘;明洪武申戍年賀守貞題寫的木匾《功在社稷》等。
藝術館簡介
木雕藝術是一種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獨特藝術樣式。木雕藝術創作,七分自然,三分雕飾,兼具自然美和人文美,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著眼於創作題材的不同,人們習慣於把木雕藝術區分為建築構件木雕、家具木雕、工藝品木雕、宗教和祭祀木雕等類別。
武陵山區木材資源豐富,人文精神獨特,自古以來,木雕藝術創作世代相傳,木雕藝術作品獨樹一幟。在木雕藝術大家族中,武陵木雕藝術占文化復興之天時,得山青水秀之地利,兼民族融合之人和,其審美風格,素以樸野粗獷、清新自然而著稱於世。
本館是武陵木雕藝術精品的匯萃集成。展品500餘件,共分五廳:儒道文化廳、佛國廳、儺面具廳、民俗廳、金絲楠木廳。依題材而言,本館展品以工藝木雕、宗教和祭祀木雕為主;依地域而言,本館展品來自武陵山片區11個地、州、市;依影響而言,來自湖南洞口縣的洞口傅氏木雕是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來自貴州黔東南地區的儺面具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依材質而言,本館展品有華麗的金絲楠木、名貴的陰沉木(烏木)、堅硬的酸枝木、巧奪天工的樹根樹瘤等。所有這些展品,形制或有大小,質地或有細粗,色彩或有妍媸,影響或有遠近,價格或有高低,情調或有莊諧,但無一不是武陵山區各民族文化精神的生動寫照,無一不是武陵木雕藝術獨特審美風格的燦然呈現。
儒道廳
春秋戰國是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形成了儒、墨、道、法、名、陰陽諸子百家。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對後世影響極大,形成儒道互補的文化格局。
本廳展品,選材多用楠木、酸枝木、陰沉木等材質各異的千年古木,木雕大師因材施工,緣木賦形,以巧奪天工之絕技,藝術呈現了孔子、老子等儒道歷史文化名人的風神氣韻。
儺面廳
儺文化是集儺儀、儺祭、儺戲、儺技、儺面具、儺俗於一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於遠古原始人狩獵扮獸驅趕舞,經千年流布,形成東亞儺文化圈,衍生出趕鬼、打鬼、不怕鬼的儺文化精神。
面具是神靈的象徵,民間有“戴上面殼(具)是神,取下面殼(具)是人”之說。本廳展出的近百件儺面具,文武旦丑角色各異,性格鮮明,或溫善,或兇殘;或忠義,或奸佞;或英武,或妍麗。雕工刻法各不相同,是我國民間雕刻的藝術瑰寶,其五首連體的對柱面具更是世所罕見。
本廳展出的十二獸首,全部採用千年陰沉木(烏木)雕刻而成,獸首的形狀和尺寸比例取自北京圓明園實物(黃銅製作,部分已流落海外),尤顯珍貴。
佛國廳
佛教乃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約在兩漢之際即公元1世紀前後傳入中國,經文化碰撞融合,逐步演化為中國化的佛教。儒、道、佛合流,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本廳藏有十八羅漢、彌勒佛、達摩、九五之尊等木雕作品。其中的《九五之尊》以9頭獅子5個童子圍繞彌勒佛的形象構思,經由4名雕刻大師耗時一年半時間完成,其紅樟木香味沁人心脾。《達摩》面壁沉思之智者形象令人過目難忘。
民俗廳
中國文化自周公旦制禮作樂以降,十分注重生活化、民俗化。多姿多彩、意蘊深厚的民俗文化以其“剛健清新”(魯迅語)之氣,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泉。
本廳多以神話傳說和民間生活為題材,雕刻作品有《天女散花》、《二龍戲珠》、《漁翁垂釣》、《仕女凝眸》、《碩果纍纍》等。材料多選用楠木、香樟木、紅櫸木等名貴木材,寄託了創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期冀嚮往。《天女散花》作品中的牡丹花、喜鵲鳥的陰刻手法尤為精細絕美,巧奪天工。
金絲楠木廳
金絲楠木是我國南方特有的珍貴木材,在明朝末期已瀕臨滅絕。歷史上金絲楠木專用於皇家宮殿,少數寺廟建築偶見之,由此可見其材質之尊貴。
本廳展品多為未經雕刻或稍作雕刻的天然金絲楠木,觀者可近睹原生態的紋理脈絡,品味自然天成的金黃色彩。
開放時間
張家界學苑博物館除春節法定假期外,全年開放,時間為9:00-18:00,遇到重大活動或特殊情況也會延長或縮短開放時間,請隨時注意張家界學苑博物館官方網站的公告。
交通指南
公車:從張家界火車站口可坐6路公車,到終點站下車即到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進入校門口往前步行百餘米。
從市區搭乘7路公車,到終點站下車即到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進入校門口往前步行百餘米。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