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口市第十二中學
- 所屬地區:張家口市城區
- 占地面積:6318平方米
- 教學班:14個
- 在籍學生:740人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師資力量,教學理念,教學成就,新近措施,開創未來,家長會形式,學校團隊機構,
地理位置
張家口市第十二中學位於城區南部,工業路建工街10號,交通便利,非常適合國中生就讀。乘坐1,7路公車到公共運輸總公司下車、乘坐3路12路公車到南小區站下車。
歷史沿革
學校始建於1965年,初名為張家口市第二職業學校,1967年改建為全日制完中,更名為延安中學。1968年再次更名為張家口市第十二中學,延用至今。學校於1981年裁減高中,只辦國中,並於1986年轉為區辦中學。
師資力量
學校領導班子樹立“團結、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在班子的帶領下,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協作,勇於拼搏的教師隊伍,師資力量雄厚,師德修養高尚,“德高、業精、博學、善教”。現任的67名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研究生學歷1人,並有本科學歷29人。學校現有高級教師13人,一級教師37人。此兩項占專任教師的64.2%。
教學理念
十二中秉承“團結、拼搏、勤奮、健美”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本著“夯實基礎、培養能力、開拓創新,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校園內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的辦學宗旨和營造“清潔寧靜的環境、文明禮貌的語言、尊師愛生的風尚、勤奮學習的氣氛、嚴肅自覺的紀律、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辦學理念,把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辦學質量作為中心工作來抓。形成了嚴謹博學敬業愛生的教風,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學生信任老師.擁戴教師在我校已蔚然成風。師生們的行動處處體現著團結進取勤奮健美的校訓精神。“今天我以十二中為榮,明天十二中以我為榮”已成為十二中學子奮進的方向。最近幾年來,學校積極探索和推行素質教育,把傳統的辦學模式和新型的教育理念融為一體,不斷創新,勇於改革,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國中辦學新路子。
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校本教研工作,進一步確立科研興校的思想,增強教師參與科研活動的能力,加快教師向專家型轉化的步伐。在教學上我們提出了“教科研是現代教學的生命之源“的理念,在全區率先成立了校級教科研中心,並以此為龍頭;帶動教科研活動,加快了我校向現代化教學邁進的步伐。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對外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開拓辦學思路,謀求學校的特色發展,逐步形成學生“進得來、留得住、有出路”的辦學局面。
教學成就
十幾年來,學校共為張市一中輸送了近200名優秀學生。在2004年中考中,我校第一名以536分的優異成績被一中錄取。另外,在市、省、全國組織的各項單科競賽中,我校共有144人次獲獎。在市級計算機技能大賽、中日少年兒童繪畫書法大賽等各種專業比賽中有近百人獲獎。
新近措施
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從2001年到2005年在上級的支持和學校的努力下,學校投資38萬餘元用於學校硬體建設。目前,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完備,有現代化實驗室、儀器室和準備室,有音樂、美術、圖書、閱覽教室,有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和語音教室。2005年3月學校又投資25萬元重新裝備了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和語音教室,使學校的現代化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學校圖書館藏書40000冊,各類期刊雜誌300餘種,生均圖書30餘冊。正在建設中的校園網,將於2005年10月投入使用,為實現“校校通”工程打下了硬體基礎,並且2006年我校要實現“班班通”,加快我校向現代化教育教學邁進的步伐。
學校還努力實現了管理的科學化、法制化。學校通過多年來的實踐和研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各項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德育工作上,學校還提出了愛國主義從身邊做起的口號,通過加強個人道德修養,愛心幫助,人文關懷等工作使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人心。
開創未來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給十二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全校師生將繼續發揚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精神,為開創十二中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工作。
家長會形式
2010年11月19日下午,張家口市第十二中學召開了2010-2011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家長會,各班師生共同努力,開出了水平,開出了特色。
家長會是家校溝通的平台,利用好這個交流的機會是十二中創新教學模式的同時,在創新家長會的形式,加強家長力量、社會力量支持教育方面,進行的有益嘗試。
展示、交流、激勵、評價為主的理念滲透到家長會中,讓人大開眼界:有的孩子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長,有的用英語和禮物表達了對父母的愛,有的學生展示了自己的講解水平,個個儼然小老師,通過互動、交流、展示,使家長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國中生活,同時深刻地感受到新的教學模式在短短兩個月來給孩子帶來的巨大進步。
只要我們挖掘,學生及家長的潛能是無限的。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親職教育是第一教育資源,只有將家庭、社會、學校有機整合在一起,構建三維立體式教育,才能做成功的教育。
學校團隊機構
團隊名稱 | 管理 團 隊 | 團隊目標 | 總體目標 | |||
團隊管理責任人 | 團隊直接責任人 | 團隊管理執行人 | ||||
工作室團隊 | “頭雁”名師工作室 | 楊玉林 冀子英 | 徐 平 | 董志明 路繼果 付曉紅 | 互助成長 教師培養 課題引領 | 激發潛能 互助提高 團隊作戰 共同發展 |
“蓓蕾”青年教師工作室 | 閆新茹 郭春蘭 | 劉亞坤 | 周曉偉 蔣偉偉 蒙麗媛 | |||
教研團隊 (下設備課團隊) | 語文 | 楊玉林郭春蘭 | 劉艷東 | 單曉芳蔣偉偉劉艷東 | 校本教研 質量跟蹤 學科引領 | |
數學 | 高 燕冀子英 | 付曉紅 | 白志雲李英芳李金亮 | |||
英語 | 楊玉林 | 尚衛東 | 夏玉翠閆笑萍劉艷香 | |||
政史地 | 李慶利 | 張東江 | 席恆雲趙 玲王嵐峰 喬艷娥路繼果賈培峰 | |||
理化生 | 閆新茹 | 徐舒宏 | 周 鵬趙 琳乜冬梅 董志明郭海林 | |||
體音美 | 郭萬金 | 何培雯 | 何培雯張海東袁 玥 | |||
現代技術教育 | 楊玉林 | 劉彥鵬 | 白海燕武曉佳吳莉莉 | |||
年級團隊 | 七年級 | 閆新茹 | 李慶利 | 蘇 斌(教師教學) 馮超群(班級學生) | 抓規範 打基礎 謀創新 | |
八年級 | 高 燕 | 冀子英 | 劉明芳(教師教學) 徐平(班級學生) | 抓穩定 減分化 尋突破 | ||
九年級 | 楊玉林 | 喬樹東 | 劉麗清(教師教學) 劉艷香(班級學生) 王芳蘭(班級學生) | 抓鞏固 提質量 求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