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執教楚中稱第一 功顯陸川祀名宦
張氏入瓊始祖自莆陽涵頭裡(今福建莆田涵江)因宦落籍瓊山薛村。祖上有隱逸之士張友蓮遷居蓮塘村,到張子翼這一輩已傳了九代。家族內人才濟濟,“登薦書者五,歷監胄者六,授邑博者三”(張子翼《祭塘記》),不少優秀的後生被舉薦為官或入讀國子監及縣學。
張子翼自幼聰穎,博覽群書,20歲便以第二名的成績奪取鄉試亞魁,和海瑞的侄子海鵬(右所人,蒼梧知縣,梧州府通判,升同知)同為嘉靖丙午科(1546年)舉人。中舉後,他被授武昌教諭,任上謝絕贈禮,扶危濟貧,拿出俸祿幫助生活有苦難的學生;還合理編排學習進度,按期考核學生的課業。他一方面注重身正垂範,立德樹人;一方面推行科學施教,重視督導。他不僅得到了學生的敬重與愛戴,也被當地長官所認可,稱得上是楚地教師中的第一人!(《本傳》:“卻贄濟貧,立程課士,當道以為楚中廣文第一。”)
因在楚地成績斐然,張子翼於嘉靖四十年(1561年)被擢升為廣西陸川知縣。陸川雖處鄙遠之地,但張子翼篤定此處鐘靈毓秀,是他報效朝廷、建功立業的地方。正所謂:“粵南到此真形勝,如帶關河拱帝京。”(張子翼《陸川六景》)在廣西的四五年任期中,他勤勉為政,事功卓絕:“遷文廟以作人文,浚新河以開水利,造敵樓以禦寇,建茶亭以濟人。”(《本傳》)
陸川自宋代起設學宮(府學、州學和縣學統稱為儒學。儒學和孔廟合稱學宮),明代曾四易其址。張子翼到任後,見學宮地勢低洼積水,牆垣又常損毀傾塌,一直籌劃著名將學宮遷建於高爽乾燥的地方。然而,這個過程卻頗為曲折、悲壯。
《廣西通志》記載,張子翼有妻卜氏(《瓊山縣誌》作“陳氏”),瓊海人。當時張子翼被抽調到省城任考官,流寇趁機作亂攻城。“夫人率民兵拒守,援絕城陷,墜樓死。”據傳,卜氏親自率領哨兵布陣守城,然而賊多兵寡,援兵久不至。眼見著賊寇攻入縣衙,卜氏登樓罵賊,而後跳樓自盡(《瓊山縣誌》記:“咬賊手肉,賊怒,刃死。”)。陸川學宮也毀於這次兵災。待張子翼返回任上,賊寇已經平定。後選址城北,復建學宮。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學宮落成,張子翼作《祭陸川遷學告廟文》,希冀“詩禮自此彬彬,科第從今弈弈”。
妻子的罹難給張子翼及家人帶來了延綿不絕的悲痛。在為岳父母寫的祭文中(據瓊州方誌記載,張子翼有妻邢氏、陳氏、李氏,《代家父祭青山嶽父文》《祭高塘岳母文》未具逝者名,可能是為陳氏而作),張子翼追憶平日裡去探望中年喪女的岳父母時,岳母總免不了西向而泣,喃喃道:“我的女兒在哪啊?怎么沒和你一起回來?”卜氏葬於陸川萬丈坡,當地人為她建的貞烈祠就在陸川學宮之右。清雍正三年,知縣謝錫侯重修其墓,並作記旌表。乾隆二十年,知縣石崇先“爰集各名人詩勒石貞珉,以志不磨”(石崇先《重修卜夫人墓記》)。後人有詩記頌這位巾幗英雄:“赴省難邀縣令歸,守陴悉聽夫人遣。黑雲四合城欲傾,孤軍力竭無援兵……一代朱顏事可哀,忠孚義感起風雷。蛾眉雄略有如此,肩蟒腰犀真愧哉!”(商盤《卜夫人守城歌》)陸川,是張子翼的功成之地,也是他痛失愛妻的傷心之城。
任有史筆追循吏 已成嘯詠山水間
宦遊五年後,張子翼將父親接到陸川奉養,得享天倫之樂。張父仁慈好施,和兒子說起廣西天氣濕熱,在這樣的氣候下,每看到那些“褻於獄、役於官”的囚犯、苦役常口渴難耐,就於心不忍。於是,張子翼捐出自己的俸祿,置田給人耕種,使其供給每年的茶役。又在監房門口置了一口井、一座亭。這樣,除了衙門的眾差役,服刑的、服役的、沾了官司的,都可以在亭內飲茶,一解乾渴。《張事軒摘稿》存《熱水亭》詩:“列岫層懸戟,溫泉決溜渠。山川瀦異氣,天地此洪爐。溥博心源闊,炎涼世味殊。冱寒堪煖浴,萬里慰征途。”(溥博:周遍廣遠。冱寒:極為寒冷。)燠熱中得飲粗茶一杯,是惠政,亦是仁道,或可慰藉山高水遠的人生苦旅。
“長官置吏,本以為民。”(《贈趙三山榮獎序》)地方官吏要注重對政令剛柔寬緩的把握,這與民生福祉休戚相關:“夫吏治惟令於民最親且重,亦最劇且艱。大抵長於操守者,才猷或疏,銳於精明者,渾厚則少。”(《送張古濠謝政榮歸序》)張子翼稱,自己平日吃食取自民脂民膏,設亭供茶只是給百姓的小恩小惠。假使自己為政有害於民,那設一百個茶水亭也無濟於事;假使無害於民,提供茶水這種小事不過是細枝末節罷了!“亭乎亭乎,當不能掩爾百姓矣”(《茶水亭記》),不能因為一點政績工程就忽視百姓的真正需求。
張子翼宦遊所至,口碑載道。後因忤於時政而罷官,掛冠拂衣,歸田教子。其子張紹初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學業有成,後官至貴陽同知。張子翼以子贈承德郎,妻追贈安人。萬曆年間,張紹初卸任後遷居瓊山南部的嘉樂湖村;康熙年間,第三代張震蕃於此地曾建陸川公祠,仰承祖望,興教辦學。可謂名副其實地踵事增華、長傳家風了!
王弘誨(1541—1617,定安進士,南京禮部尚書)與張子翼是姻親,在為《張事軒摘稿》寫的序言中稱:“其於一切世味,泊如也。所謂慕經世而未究其施,希出世而不離乎其俗者,殆幾也。”大意是說,張子翼歸隱後甘於淡泊,像他這樣無論在官還是居家都能泰然自若的人可不多啊!正如張子翼給友人的一篇序言中所說的:“達人大觀,無施不可,隱顯果有二哉?”(《送張古濠謝政榮歸序》)。大意是:通達之人,沒有什麼不能幹成的,出仕與退隱又有什麼不同呢?
文如其人。王弘誨這樣評價張子翼的詩歌:登仕以前接丘濬文風,豪邁跌宕、超況不矜,有經世謀略;歸田以後遠承白玉蟾氣度,澹雅優遊,瀟灑不憂,有出世之風。而張子翼的詩歌並不是蹈襲前人,而是能“隨境寓情”,煉詞、立意、音韻等都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王弘誨《張事軒摘稿序》:“其氣昌,故其詞雄;其思深,故其旨遠;其識趣峻潔,故其音節清亮而和平。”)
張子翼退隱後除葛布野服、嘯歌山川外,還與海瑞、王弘誨等人常有詩簡往來。隆慶二年(1568年)春月,王弘誨北上進京,張子翼與他餞別於江亭。觴詠之間,有詩曰:“三秋物候惟雙鯉,五柳吟身已二毛。”(《江亭餞別四首送太史王忠銘北上·其四》)。天地雖大,眼中惟見漁歌閒趣。他已過不惑之年,以追慕“五柳先生”陶淵明而悠然自適。王弘誨到京後,和詩中有“中散知君疏懶甚,可能書札寄山濤”句(中散:王弘誨自稱),變相“吐槽”親家最近沒給他寄信。若不是真摯的厚誼深情,或許後人難見張子翼那些信筆而成卻功力深厚的雄文漫稿了。
主要代表作品
迎春即事
露冕尋芳曉出封,淡桃細柳露華穠。人逢歲首春偏富,鳥囀枝頭花正濃。
便遺佩刀來買犢,盡令編甲去歸農。旬宣近喜民風勝,飽煖謳歌處處逢。
寒雨二首
寒雨苦不止,同雲滿太虛。漓漓花易綻,脈脈歲將除。
烹茗徐添火,扃門懶著書。有懷多晝寐,淒寂欲何如。
雨寒霜氣襲,風急晝雲垂。歲暮陰陽短,庭空鳥雀飢。
愁來詩未遣,老去鬢先知。奇字無人問,清齋信杖藜。
文家人感文山事
秀野開堂舊,簪纓捧匣新。粵南求世系,宋室一孤臣。
千里還喪日,三朝報主身。春來看杜宇,帶血瘴江濱。
九日旅懷
嚴城九日起寒煙,無客無朋祇晏眠。何處瀼西追杜甫,誰家莊上有藍田。
授衣始覺催邊信,落帽何妨倚醉筵。人事天時成寂寞,牛山今古淚潸然。
主要成就
廣西陸川知縣期間,勤勉為政,事功卓絕,“遷文廟以作人文,浚新河以開水利,造敵樓以禦寇,建茶亭以濟人”,祀名宦,現存詩190首。
人物評價
張子翼“穎悟異常,研精六藝,漁獵百家”、“卻贄濟貧,立程課士,當道以為楚中廣文第一。”——《海南叢書》第五冊《張子翼傳》
張子翼其文膾炙人口,其人的不朽之處卻並不在於這些翰墨文辭,而在於無論是為官理政還是卸任居家,都大有五柳之高風。當官,能做到清廉、謹慎、勤勉;居家,品德堪稱世人典範,操守更是光明磊落。——根據海瑞《張事軒摘稿·序》
“試問今日居官,而能曰清曰慎曰勤者誰乎?曰惟事軒。”——海瑞
“其氣昌,故其詞雄;其思深,故其旨遠;其識趣峻潔,故其音節清亮而和平”——王弘誨《張事軒摘稿·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