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高(四川大學特聘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培高,男,福建上杭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哲學博士,四川大學宗教所博士後,四川大學特聘研究員,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榮獲四川省第十二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十四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稱號。研究方向:宋明哲學,漢唐經學,儒學與馬克思主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培高
  • 畢業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宋明哲學,漢唐經學,儒學與馬克思主義
  • 職務:博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獲獎記錄,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張培高,男,福建上杭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哲學博士,四川大學宗教所博士後,四川大學特聘研究員,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宋明哲學,漢唐經學,儒學與馬克思主義。

主要成就

一、代表性論文(一作或獨著):
1.《論宋代理學家對“誠”的不同詮釋》,《中州學刊》2013年第6期。
2.《論智圓對“中庸”的詮釋》,《宗教學研究》2014年第3期。
3.《論胡瑗對<中庸>的詮釋》,《中國哲學史》2015年第1期。
4.《論周敦頤對<中庸>的詮釋》,《中州學刊》2015年第7期。
5.《論王安石對<中庸>的詮釋——兼論與二程詮釋的異同》,《哲學研究》2016年第2期。此文榮獲第十二屆四川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一等獎(2017)。
6.《鄭玄、孔穎達與朱熹對<中庸>詮釋的異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
7.《契嵩的<中庸>詮釋》,《宗教學研究》2016年第3期。
8.《“性無善惡”與“窮理盡性”——蘇軾的<中庸>詮釋解析》,《哲學動態》2017年第4期。
9.《伏羲、神農、黃帝納入儒家道統譜系的由來、變遷及其原因》,《中國哲學史》2017年第2期。
10.《范仲淹的<中庸>詮釋及其影響》,《哲學研究》2018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1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1.《論毛澤東對“中庸”的詮釋》,《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
12.《論智圓的“性情”思想》,《宗教學研究》2020年第1期。
13.《氣論視域下的儒釋之辨——論周敦頤、張載對佛教徒批評的回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20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20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4.《司馬光<中庸>詮釋的特色及其不足》,《現代哲學》2020年第6期。
15.《宋儒以義理釋<論語>之濫觴——論胡瑗的<論語>詮釋》,《中國哲學史》2021年第3期。
16. 《“至善者,心之本體”與“無善無噁心之體”的緊張及其和解——兼論佛、道對於陽明的不同影響》,《哲學動態》2021年第8期,人大複印2022年第1期全文轉載。
17. 《胡瑗的性善論及其仁學》,《倫理學研究》2022年第1期。
18. 《<中庸>地位提升的主因:宋初儒士推崇》,《四川大學學報》2022年第3期。
19. 《“疏不駁注”與“疏必破注”:從<中庸正義>看鄭玄、孔穎達解經方法之異同》,《哲學與文化》(A&HCI)2022年第9期。
20. 《宋儒仁學建構的激勵者——契嵩批評韓愈仁學的三重進路》,《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22年第10期。
二、主持或參與的主要項目
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乾嘉漢學的經學詮釋問題”(10YJC720007),參與,結項。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乾嘉漢學的解釋學模式研究”(11CZX030),參與,結項。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道教善書與社會治理研究”(11CZJ016),參與,結項。
4.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道家與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14ZDB118),參與,結項。
5.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兩宋《中庸》學及其現代價值研究”(15BZX061),主持,結項。
6.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宋《四書》學研究”(2015M582562),主持,結項。
7.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北宋《四書》學研究及其現代價值研究”(2016T90867),主持,結項。
8.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仁學發展史(多卷本)”(19ZDA024),參與,進行。
9.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視域下的中華生命智慧研究” (22ZDA082),子課題負責人,在研。
10.四川省社科規劃一般項目“《論語鄭氏注》研究”(SC22B123),提交結項。

獲獎記錄

榮獲四川省第十二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十四批“學術與技術帶頭人”稱號。

社會任職

2.中華孔子學會,理事。
3.中華孔子學會·蜀學會,副秘書長。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