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臻

張代臻,男,漢族,1979年1月生,博士,研究員,鹽城師範學院江蘇省灘涂(鹽土)生物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海洋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江蘇省鹽城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動物學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代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青島
  • 出生日期:1979年1月
學習經歷,工作經歷,承擔的教學任務,主要教學成果,主要科研成果,

學習經歷

1999.9-2003.7,煙臺師範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大學本科。
2003.9-2006.6,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2013.9-2016.6,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工作經歷

2006.8-2013.7,鹽城師範學院,江蘇省灘涂(鹽土)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
2013.8 -至今,鹽城師範學院,江蘇省灘涂(鹽土)重點實驗室、海洋與生物工程學院,副研究員,研究員。

承擔的教學任務

主講分子生物學、動物學等課程。

主要教學成果

2009年,江蘇省鹽城市優秀論文成果二等獎。
2009年,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灘涂生物多樣性研究”。
2011年,江蘇省鹽城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年,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1年,江蘇省鹽城市優秀論文成果二等獎。
2012年,江蘇省精品課程(動物學)。
2013年,江蘇省鹽城市優秀論文成果二等獎。
2013年,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2014年,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2014年,江蘇省動物學會理事。
2014年,江蘇省鹽城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15年,江蘇省鹽城市優秀論文成果三等獎。
2016年,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灘涂生物活性物質發掘與利用” 。
2017年,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一等獎(指導老師)。
2018年,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競賽優秀成果一等獎,指導老師。
2018年,江蘇省微課教學獎。
2018年,江蘇省鹽城市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灘涂資源生物學”,團隊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學、生物地理學、分子與進化生物學

主要科研成果

(1)主持或參加的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淺海口蝦蛄種群的譜系地理格局及演化規律研究,2014.1-2016.12,主持人。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轉錄組學探討海洋甲殼類適應淡水生境的分子適應機制,2018.1-2020.12,主持人。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江蘇沿海灘涂口蝦蛄種群遺傳評價及優質種質資源篩選,2011.1-2014.12,主持人。
江蘇省鹽城市科技計畫項目,江蘇沿海灘涂口蝦蛄種群的遺傳多樣性研究,2011.1-2012.12,主持人。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微衛星和線粒體DNA雙標記的灘涂厚蟹的遺傳多樣性研究,2009.1-2011.12,主持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線粒體基因組不同基因結構模式的異孔亞派蟹類系統學研究,2017.1-2020.12,主要參與,排名第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東部補血草屬植物野生居群的遺傳多樣性分析及保育研究 ,2011.1-2013.12,主要參與,排名第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血藍蛋白螢光指紋圖譜的胸孔亞派蟹類系統學研究,2011.1-2013.12,主要參與,排名第二。
江蘇省高校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灘涂圍墾對動物多樣性及其生境質量的影響,2012.1-2014.12,主要參與,排名第二。
江蘇省高校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江蘇沿海灘涂生物資源及其濕地生態系統的研究,2008.1-2011.12,主要參與,排名第二。
(2)近年來發表的論文
①Zhang DZ, Ding G, Ge BM, Zhang HB, Tang BP*. Molecular evolution of mitochondrial coding genes in the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pathway in malacostraca: purifying selection or accelerated evolution? Mitochondrial DNA(part A), 2016, doi.org/10.3109/24701394.2016.1149827. (SCI)
② Zhang DZ, Ding G, Ge BM, Zhang HB, Tang BP, Yang G*.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dispersal and genetic divergence of themantis shrimp Oratosquilla oratoria (Stomatopoda: Squillidae) in China Sea.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16, 65: 1–8.(SCI)
③Zhang DZ, Ding G, Ge BM, Zhang HB, Tang BP*. Molecular Dating of a Marine Species, Eriocheir japonica (Decapoda: Grapsidae), Corroborates Cenozoic Tectonic Events and Sea Level Fluctuation.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15, 63:45-50. (SCI)
④Zhang DZ, Ding G, Ge BM, Zhang HB, Tang BP, Yang G*. Comparative Phylogeography of Two Marine Species of Crustacean: Recent Divergence and Expansion Du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Gene, 2014, 550: 141–147 (SCI)
⑤Zhang DZ, Ding G, Ge BM, Zhang HB, Zhou CL, Tang BP*. The redivision of geographic population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Eriocheir in the West-Pacific Ocean. Gene, 2012, 503: 126-130(SCI)
⑥Zhang DZ, Ding G, Ge BM, Zhang HB, Tang BP*.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mantis shrimp (Oratosquilla oratoria) revealed by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s. Russian Journal of Genetics, 2012, 48: 1232-1238(SCI)
⑦Zhang DZ, Ding G, Ge BM, Zhang HB, Tang BP*.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 loci of Oratosquilla oratoria (Crustacea: Squillidae). Conservation Genetics Resource, 2012, 4: 147-150(SCI)
⑧Zhang DZ, Ding G, Wang GY, Zhang HB, Tang BP*, Sun HY. Structure and 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eats (VNTRs) of the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 in Mitten Crab Eriocheir (Crustacean: Brachyura).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1, 38: 4935-4940(SCI)
⑨Zhang DZ, Ding G, Zhang HB, Tang BP*. Molecular Authentication of the Fashionable Dainty 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Bar Coding.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9, 230: 173-178(SCI)
⑩Zhang DZ, Ding G, Zhang HB, Tang BP*.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10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Helice tientsinensis (Brachyura: Varunidae). Conservation Genetics Resource, 2009, 1:1-3(SC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