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春(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醫師)

張京春(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醫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京春,女,醫學博士、博士後,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知名專家,北京名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陳可冀學術傳承人及傳承博士後,並獲全國優秀繼承人稱號,北京市中醫局名中醫身邊工程專家團隊負責人。兼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範推廣項目評審專家、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慢病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從事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已有30餘年,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數十人,主編著作《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清宮醫案精選》、《陳可冀學術思想及醫案實錄》、《走進清宮學養生》等,第一負責人主持在研或完成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發表論文100餘篇。曾獲北京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受邀聯合國日內瓦、美國舊金山、墨爾本、港澳台等學術交流,北京衛視“養生堂”、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主講嘉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京春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5年2月
  • 籍貫:北京市
  • 臨床職稱:主任醫師
  • 教學職稱: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畢業院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
  • 所學專業:中西醫結合臨床
  • 執業地點: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 所在科室:心血管病中心
診治範圍,出診時間,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學術思想,科研成果,獲獎情況,學術兼職,社會活動,出版著作,主要論文,

診治範圍

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調治房顫、早搏、緩慢性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及冠脈介入術後、心力衰竭、高脂血症、胸悶痛、心悸、頭暈及其它內科雜病,同時運用宮廷代茶飲及膏方調理。

出診時間

1、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周一上午、周四上午(知名專家門診),周三下午、晚間(特需門診);
2、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周二上午(特需門診);
3、京城名老中醫雲會診中心:周二下午。

教育經歷

1983年9月-1989年6月,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4年9月-2007年6月,山東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獲博士學位;
1996年-2001年,曾先後到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等進修心內科及冠脈介入治療一年余;
2003年9月-2006年9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持,師承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陳可冀院士師帶徒學習。

工作經歷

1989年7月-1995年11月,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住院醫師;
1995年12月-2003年11月,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治醫師;
2003年12月-2008年11月,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醫師;
2007年12月-2010年11月,中國中醫科學院著名中醫藥專家陳可冀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後;
2008年12月至今,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醫師。

學術思想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包括心律失常(早搏、房顫、緩慢性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及冠脈介入術後、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將個人臨床實踐經驗與名老中醫經驗傳承、宮廷醫學研究進行有機整合及創新,提出“從肝論治”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學術思想,特別在心律失常方面,結合宮廷醫學相關理論,擬定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早、房早、房顫等)的“調肝益氣定悸方”,填補現代中藥成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伴精神心理問題的空白。傳承導師陳可冀院士清宮醫案等宮廷醫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拓展至歷代宮廷醫學,主編《走進清宮學養生》、《清宮醫案精選》、《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等著作;成立了國內首個宮廷醫學研究領域專業學術團體“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並任主委。作為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陳可冀名醫傳承工作室、岳美中名家研究室負責人,多次主辦並參加其學術思想傳承系列研討會,主編《陳可冀學術思想及醫案實錄》。作為項目負責人在研或完成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清代宮廷原始醫藥檔案、宮廷醫學、名老中醫經驗研究等課題十餘項,培養碩、博研究生及博士後多名。

科研成果

主持國家自然基金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1項、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畫項目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目2項、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項目4項、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1項、首發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特別資助課題1項、中國博士後面上課題1項。
1、2021年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調肝益氣定悸顆粒院內製劑開發”;
2、2021年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宮廷醫學四季養生文化的傳播與普及”;
3、2019年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北京中醫藥文化資源之宮廷醫學專題調查”;
4、2015年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益氣活血中藥對慢性間歇性低氧複合胰島素抵抗介導的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SREBP-1c/FAS通路的影響”;
5、2013年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慢性間歇性低氧對高血壓血管內皮p38MARK/NF-kB信號通路的影響及清眩顆粒的干預機制研究”;
6、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臨床基地行業專項課題“補腎清肝法對合併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性的干預研究”;
7、2008年中國博士後特別資助課題 “中藥對高血壓伴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患者血管內皮保護機制的研究”;
8、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薪火傳承3+3工程”-“陳可冀名醫傳承工作站”;
9、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薪火傳承3+3工程”-“岳美中名家研究室”;
10、2007年中國博士後面上課題 “清宮醫案方藥與病證的關聯性研究”;
11、2006年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陳可冀診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經驗套用研究”;
12、2006年首發基金 “基於原始醫藥檔案的清宮醫派研究”;
13、2004年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畫“陳可冀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研究”;
14、2003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 “解毒活血法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基礎研究”。

獲獎情況

1、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首都中醫藥文化資源普查先行榜樣人物,2022;
2、中醫藥干預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相關心血管疾病的基礎及臨床研究,2019,中國中醫科學院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3、慢性間歇性低氧複合胰島素抵抗介導的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SREBP-1c/FAS信號通路的作用及益氣活血中藥的干預效應研究,2017,中醫藥傳承創新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一;
4、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2015;
5、基於原始醫藥檔案的清宮醫派研究,2015,北京中醫藥學會2015年度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排名第一;
6、冠心病“瘀毒”病因病機創新的系統研究,2015,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五;
7、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瘀毒”病因病機理論創新的系統研究,2012,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五;
8、陳可冀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的系統研究,2008,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9、陳可冀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的研究,2008,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博士後傳承創新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10、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三批繼承工作優秀繼承人,2017;
11、活血化瘀中藥干預冠心病介入治療後再狹窄的多中心臨床及機理研究,2005,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排名第十;
12、北京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1999。

學術兼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範推廣項目評審專家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華中醫藥學會慢病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京市中醫局陳可冀、岳美中名醫工作室負責人
北京中醫管理局北京名中醫身邊工程專家團隊負責人
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秘書長及常務理事
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

社會活動

1、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病的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多年:在治療心律失常(房顫、室早、房早、緩慢性心律失常等)、高血壓、冠心病及介入術後、心力衰竭、高脂血症方面積累了獨到的經驗,並擅長運用宮廷代茶飲及膏方調理,臨床療效突出。作為主要負責人在研或結題高血壓、心律失常、動脈粥樣硬化、宮廷醫學等相關課題多項,培養碩博研究生及博士後十餘名。
2、從肝論治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理論創新及臨床實踐,臨床效果突顯:將多年來臨床經驗與名老中醫經驗傳承、宮廷醫學研究、現代雙心醫學進行有機整合及創新,提出“從肝論治”心繫疾病。在從肝論治心律失常方面,結合宮廷醫學相關理論,擬定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早、房早、房顫等)的“調肝益氣定悸方”,獲“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心血管重大攻關項目”支持,填補現代中藥成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伴精神心理問題的空白。以此為理論指導臨床實踐,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病患就診,效果突顯。
在心血管病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病理機制、中醫藥干預靶點及效應方面有開創性發現:作為主要負責人結題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內容涉及高血壓血管內皮保護及清眩顆粒的干預機制研究,益氣活血中藥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還主持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性的干預研究”,發表論文多篇。
3、繼承導師陳可冀院士在清宮醫案等宮廷醫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並拓展至歷代宮廷醫學:參與陳可冀院士主編的《清宮醫案集成》;主編《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清宮醫案精選》《走進清宮學養生》等著作;成立了國內首個宮廷醫學研究領域專業學術團體“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每年召開學術年會暨紫禁城國醫論壇進行學術交流,組織學會成功舉辦了宮廷醫學文史展、宮廷醫學發展戰略專家諮詢會等多個學術活動;主持多個與宮廷醫學相關的課題;其主持的“中國宮廷醫學的傳承和發展”成功入圍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表彰為“2022年度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首都中醫藥文化資源普查先行榜樣人物”。
4、傳承名老中醫經驗,促進了個人臨床經驗的提升:完成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研究等課題四項。繼承並發展陳可冀院士在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方面的研究成果,主編《陳可冀學術思想及醫案實錄》。作為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陳可冀名醫傳承工作室、岳美中名家研究室負責人,多次主辦並參加岳美中學術經驗傳承座談會及陳可冀學術思想傳承系列座談會。
5、服務大眾,健康科普:在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知識、宮廷醫學養生保健理論的科普、推廣方面,作為北京衛視“養生堂”、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主講嘉賓,通過電視節目、廣播電台、網際網路直播等方式與百姓科普、交流。
電視節目
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
2013年8月9、10日—“中醫遇上高血壓”
2014年5月10、11、12日—“皇家御方來治病(積食、傷風、婦科)”
2014年7月28日—“皇家御方治頭暈”
2014年7月29日—“皇家御方降血壓”
2014年7月30日—“皇家御方治心慌”
2014年7月31日—“皇家御方治胸悶”
北京衛視《養生堂》
2014年3月17日—“傳自宮廷的養生方之清宮醫案眩暈”
2014年3月18日—“傳自宮廷的養生方之清宮醫案胸痹”
2014年3月19日—“傳自宮廷的養生方之清宮醫案心悸”
2014年3月20日—“傳自宮廷的養生方之清宮醫案養生”
2016年2月12日—“金猴獻瑞送健康——楊洪基的降壓海鮮”
2017年1月27日—“年夜飯里的養生經”
2017年11月10日—“一藥三用巧通心絡”
2018年8月4日—“宮廷養心正當時”
2018年8月5日—“宮廷消暑正當時”
2019年5月6日—“祛病輕‘心’巧度夏”
2020年4月11日—“宮廷里的香味養生”
2020年11月12日—“宮廷里的養心法”
2021年5月21日—“宮廷醫案里的養生法”
2022年11月25日—“宮廷里的養心法”
北京衛視《全民健康學院》
2019年9月19日—“宮廷里的長壽護心方”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2019年7月4日—“今夏祛濕護心秘方,乾隆御用三清茶”
2019年11月15日北京衛視特別節目《養生大派對》
網際網路直播
北京廣播電視台-台北時間直播
2023年1月20日—“迎新春養生大Party”
2023年1月8日—“新冠期間,如何保護心血管”
北京廣播電視台-健康520直播
2022年2月11日—“小心節后綜合症”
2021年6月18日—“心慌無小事”
新華網-新華大健康直播
2021年11月15日—“中醫治療高血壓的優點”
2021年1月4日—“房顫、早搏等心律失常疾病的臨床診斷及個人自檢”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直播
2022年10月17日—“中國宮廷膏方在現代養生及心血管慢病中的套用”
北京廣播電視台-京津冀之聲
2022年6月30日、2022年7月1日—“心血管夏季養護”
2023年7月22日—“茶文化與宮廷避暑的風雅趣事”
6、積極推進中醫藥特別是宮廷醫學的國際學術交流和發展:受邀聯合國日內瓦、美國舊金山、澳大利亞墨爾本、港澳台地區學術交流。國慶七十周年之際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舉辦“中醫藥走進聯合國萬國宮”本人受邀做“中國宮廷醫學在抗衰老、養生及在心血管疾病調治中的作用”演講。曾帶領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走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演講,並在舊金山電視台直播分享宮廷中的醫療養生內容。受邀澳洲全國中醫藥針灸學會聯合會,分享“宮廷醫學養生與心繫疾病治療”,並於全澳華語廣播華廈之聲直播。受國家中醫局指派前往聯合國世衛組織在澳門舉辦的培訓班上分享宮廷醫學養生、治病知識。將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的防治及宮廷醫學的相關研究成果推廣到全世界。

出版著作

1、《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0年;
2、《清宮醫案精選》,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20年;
3、《走進清宮學養生》,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年;
4、《陳可冀學術思想及醫案實錄》,主編,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年;
5、《清宮醫案集成》,編委,科學出版社,2009年。

主要論文

截至2023年7月,共發表文章100餘篇,近十年發表SCI論文9篇,國內雜誌46篇。
[1]楊玉霞,張京春.基於宮廷醫學探討張京春教授治療心悸的用藥經驗[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23,21(09):1720-1722.
[2]邢雅璇,張京春,艾玉珍等.瓜蔞皮注射液“從痰論治,痰瘀同調”治療冠心病理論探析[J/OL].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6[2023-07-22].
[3]高安冉,張京春,艾玉珍等.從肝論治不同年齡快速性心律失常[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23,21(05):949-952.
[4]徐琪武,張京春,艾玉珍等.基於宮廷醫學“調肝健脾法”治療心房顫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23,21(04):755-757.
[5]徐嘉唯,蔣躍絨,張京春.基於數據挖掘的冠心病合併抑鬱的中醫藥診療規律及機制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22,20(22):4065-4074.
[6]邢雅璇,張京春,艾玉珍等.《太平聖惠方》心悸證治淺析[J].四川中醫,2022,40(11):40-43.
[7]邢雅璇,張京春,艾玉珍等.從《本草崇原集說》管窺清代醫家對藥性的認識[J].中醫學報,2022,37(07):1400-1404.
[8]艾玉珍,馬林沁,鄔春曉, 鄭喬仙,邢雅璇,閆龍美,張京春.松齡血脈康對慢性間歇性低氧介導的高血壓小鼠血管內皮損傷的保護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2022,38(04):323-327.
[9]喬羽,張京春,劉玥等.人參-川芎有效成分通過PPARγ/PGC-1α/UCP1通路調控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機制研究[J].中草藥,2022,53(02):478-483.
[10]艾玉珍,馬曉娟,邢雅璇,閆龍美,高安冉,徐琪武,許志傑,吳弦宇,高慧容,張京春.基於網路藥理學分析調肝益氣定悸藥對甘松-仙鶴草治療心律失常的分子機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22,28(03):204-211.
[11]邢雅璇,張京春,艾玉珍等.《普濟方》治療胸痹心痛用藥規律數據挖掘[J].中醫雜誌,2021,62(23):2092-2097.
[12]閆龍美,張京春,艾玉珍等.基於數據挖掘技術探討孫思邈《千金方》治療心悸用藥規律[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21,19(19):3355-3359.
[13]毛婷,張京春,張珊等.調肝益氣定悸方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合併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的單病例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21,19(17):2871-2878.
[14]閆龍美,張京春,艾玉珍等.痰熱清注射液輔助治療心力衰竭合併肺部感染的系統評價[J].海南醫學院學報,2022,28(22):1741-1747.
[15]雷舒雁,張京春,張珊等.《中華醫典》收錄文獻中治療心悸組方的用藥規律[J].北京中醫藥,2021,40(08):921-923.
[16]潘秋,張京春,艾玉珍等.中藥調節腸道微生物治療慢性間歇性低氧誘發血脂異常的療效與機制進展[J].中華中醫藥雜誌,2021,36(05):2851-2854.
[17]張珊,張京春,艾玉珍等.李時珍《本草綱目》治療心繫疾病的用藥規律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21,19(07):1098-1102.
[18]徐嘉唯,蔣躍絨,張京春.活血化瘀中藥干預抗血小板治療後殘餘血小板高反應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21,41(12):1526-1530.
[19]艾玉珍,張京春,馬曉娟等.調控腸道菌群的中藥口服製劑干預脂代謝紊亂有效性與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21,19(05):705-711.
[20]張京春,雷舒雁,喬羽.清代宮廷從肝論治多系疾病醫案分析[J].北京中醫藥,2020,39(09):965-968.
[21]張京春, 益氣活血中藥對慢性間歇性低氧複合胰島素抵抗介導的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SREBP-1c/FAS通路的影響. 北京市,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2020-06-09.
[22]張京春,劉玥,雷舒雁等.振源膠囊治療氣陰兩虛證穩定型心絞痛合併糖脂代謝異常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臨床研究[J].中醫雜誌,2020,61(06):502-508.
[23]毛婷,張京春,劉蓓等.基於網路藥理學探討甘松-延胡索組方治療房顫的作用機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20,26(13):190-198.
[24]毛婷,張京春,王躍秀等.西地那非通過上調電壓依賴性鉀通道抗低氧刺激的人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J].中國藥理學通報,2020,36(03):321-328.
[25]劉蓓,張京春,張珊等.張京春教授研究宮廷醫學及治療心律失常的臨證診療經驗[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20,18(02):368-370.
[26]馬林沁,張京春,劉玥等.益氣活血中藥配伍對間歇性低氧複合胰島素抵抗細胞模型SREBP-1c/FAS信號通路的干預效應[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9,21(11):2516-2525.
[27]喬羽,張京春,劉玥等.基於網路藥理學研究人參、川芎藥對有效成分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機制[J].中醫雜誌,2019,60(18):1587-1592.
[28]毛婷,張京春,劉玥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對冠心病患者房顫風險影響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19,19(04):404-411.
[29]孫欣麗,張京春,喬羽等.疏肝法治療高脂血症療效的Meta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19,17(05):664-669.
[30]馬林沁,張京春,劉玥等.益氣活血中藥配伍對慢性間歇性低氧複合胰島素抵抗介導的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的干預效應[J].中國中藥雜誌,2019,44(01):141-149.
[31]鄔春曉,張京春,劉玥等.間歇性低氧誘導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損傷機制研究[J].醫學研究雜誌,2018,47(11):23-28.
[32]喬羽,張京春,馬林沁等.中藥荷葉製劑對脂代謝干預效應的Meta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18,16(01):5-11.
[33]鄔春曉,張京春,劉玥等.補腎清肝中藥配伍對間歇性低氧誘導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損傷模型p38MAPK/NF-κB信號通路的干預效應研究[J].中國中藥雜誌,2017,42(23):4661-4664.
[34]雷舒雁,張京春,劉玥等.基於雙心醫學淺析中西醫結合診療心血管疾病的現狀[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16,14(15):1807-1810.
[35]馬林沁,張京春,劉玥等.中藥人參製劑對胰島素抵抗干預效應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16,16(07):819-827.
[36]張京春,馬林沁,劉玥. OSAHS相關心血管疾病的中醫學認識及防治[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專業委員會.第十一屆活血化瘀研究進展高層論壇論文集.第十一屆活血化瘀研究進展高層論壇論文集,2016:109-110.
[37]馬林沁,張京春,劉玥.慢性間歇性低氧動物模型的比較[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6,32(04):445-450.
[38]趙瑩科,張京春,劉玥等.合併OSAS的高血壓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誌,2016,8(02):144-149.
[39]趙瑩科,劉玥,張京春等.高血壓病合併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中醫證素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醫雜誌,2015,56(24):2108-2111.
[40]張惠,張京春,劉玥等.從肝論治冠心病的治法與方藥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15,13(11):1281-1286.
[41]趙瑩科,張京春,鄔春曉等.從肝論治心繫疾病探討[J].世界中醫藥,2015,10(04):503-506.
[42]蔣躍絨,謝元華,張京春等.陳可冀治療心血管疾病血瘀證用藥規律數據挖掘[J].中醫雜誌,2015,56(05):376-380.
[43]鄔春曉,張京春,陳可冀.關於JNC8高血壓指南的評述[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4,34(12):1417-1419.
[44]馮妍,張京春,王以新等.超敏C反應蛋白在活血解毒中藥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中的臨床意義及其輔助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7):1964-1968.
[45]馮妍,張京春,王以新等.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半年內發生終點事件的隨訪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2):3049-3052.
[46]陳可冀,趙福海,張京春.2013年ESC高血壓指南解讀[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13,11(09):1025-1026.
[47]Yan L, Ai Y, Xing Y, Wang B, Gao A, Xu Q, Li H, Chen K, Zhang J. 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mbined with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3 Feb 1;10:1107672.
[48]Ai Y, Xing Y, Yan L, Ma D, Gao A, Xu Q, Zhang S, Mao T, Pan Q, Ma X, Zhang J.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Depression: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From 2001 to 2021.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2 Feb 16;9:775329.
[49]Mao T, Zhang J, Qiao Y, Liu B, Zhang S. Uncovering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9 Dec 23;2019:8691608.
[50]Ma LQ, Zhang JC, Liu Y, Qiao Y, Sun XL, Lei SY, Zheng QX, Mao T. [Intervention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on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composite insulin resistance ApoE~(-/-) mice model]. 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 2019 Jan;44(1):141-149. Chinese.
[51]Ma L, Zhang J, Qiao Y, Sun X, Mao T, Lei S, Zheng Q, Liu Y. Intermittent Hypoxia Composite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Mediated Atherosclero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Role of SREBP-1.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9 Feb 4;2019:4862760.
[52]Qiao Y, Zhang J, Liu Y, Liang Z, Wang Y, Zheng W, Shi 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henyuan Capsule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bnormal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arallel-Controlle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8 Apr 26;2018:1716430.
[53]Ma L, Zhang J, Liu Y. Roles and Mechanism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and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in Atherosclerosis: Evidence and Prospective.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6;2016:8215082.
[54]Wu C, Zhang J, Zhao Y, Chen J, Liu 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ushen qinggan formula for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endothelial injur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clinical tria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4;2014:804171.
[55]Wu CX, Liu Y, Zhang JC.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 and hypertension: a review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Chinese medicine. Chin J Integr Med. 2013 May;19(5):394-4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