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綜述
《張三豐全集》是2017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書籍的作者是(清)李西月 重編 董沛文 主編 盛克琦、芮國華 點校。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是元明時丹道修煉的代表性人物張三豐的丹道修習及太極、內家拳的集成。在我國歷史上張三豐是一個頗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其修道有成但大多散落民間,清時李西月翻檢大量文獻,搜羅歷史遺著,重編《張三豐全集》,十分注重對史料的
甄別考證,並對一些作品進行了旁徵博引、評跋批註,是一個較為完善的版本。
章節目錄
序一任法融(001)
序二康志鋒(003)
序三董沛文(005)
前言 盛克琦(011)
三豐祖師全集序清·汪錫齡(001)
序清·董承熙(002)
敘清·李迦秀(003)
敘 清·李涵虛(004)
凡例十三則(005)
附錄:凡例十二則 (006)
虛白堂志 (007)
張三豐先生全集總目 (007)
張三豐先生全集 卷一
誥(010)
明天順皇帝敕封誥命 (010)
寶誥一 (010)
寶誥二 (010)
寶誥三 (011)
寶誥四 (011)
寶誥五 (011)
參禮如來宣賜佛號並贊 (011)
傳(012)
列 傳(《明史》)(012)
列 傳(見《征異錄》) 祗園居士(013)
列 傳(見《七修類稿》) 明·郎瑛(013)
列 傳(《淮海雜記》) 明·陸西星(014)
三豐先生本傳 汪錫齡(014)
三豐先生傳 圓嶠外史(017)
道 派(018)
大道淵源 (018)
前歷祖傳 (018)
後列仙傳 (020)
列仙派演 (022)
正 訛(026)
顯跡類(030)
度沈萬三 (030)
寓金台觀 (031)
隱太和山 (031)
寄常遇春 (031)
見蜀王椿 (032)
寓指揮家 (032)
寓開元寺 (032)
三卻廷詔 (033)
滇南踐約 (033)
游鶴鳴山 (034)
題詩警禍 (034)
混跡京師 (034)
一晤因緣 (035)
道示明玉 (035)
明殿飛升 (035)
玄光表異 (036)
七針先生 (036)
贈角黍翁 (036)
詩挫番僧 (037)
一戲方士 (037)
二戲方士 (038)
三戲方士 (038)
四戲方士 (039)
五戲方士 (040)
六戲方士 (040)
七戲方士 (041)
道觀題詩 (041)
大鬧魏祠 (041)
道逢呂祖 (042)
枯梅復生 (042)
青雲障暑 (042)
西溪假寐 (042)
補 輯(044)
金箔交輝 (044)
夢裡傳方 (044)
度汪夢九 (045)
秦安溷跡 (046)
張三豐先生全集 卷二
古 文(050)
陳雷谷傳 (050)
陳中行傳 (050)
完璞子列傳 (051)
慧通子列傳 (052)
沈線陽小傳 (054)
余氏父女傳 (055)
蘆汀夜話 (055)
四皓考 (056)
八遁序 (056)
自題《敕封通微顯化真人誥命》後跋 (057)
與明冰壺《道法會同疏》(058)
跋《道法會同疏》後 (059)
跋《蓬萊仙奕圖》(059)
與完璞書 (060)
《永樂大典》記(061)
“悟真”字解(061)
刀尺賦 (061)
《玄要篇》自序(062)
湖南山中與胡給事夜話 (063)
隱 鑒(064)
張三豐先生隱鑒書法四條 (064)
元 (064)
無有先生/064 劉夢吉/065 蕭彝尊/065 仇山村/065 裘元量/066
吳伯清/066 陳茂叔/066 杜伯原/066 戴汝翼/066 武伯威/067
張光弼/067 吳淵穎/067 許白雲/067 王原吉/067 陶宗儀/068
蔡清真/068 顧仲瑛/068 李高岡/068 楊廉夫/068 王山農/069
明天淵/069 張伯雨/069 虞伯生/069 趙子常/069 汪德輔/070
謝子蘭/070 沈元吉/070 徐仲由/070 黃子運/070 張惟中/071
王仲光/071 陳克昌/071 梁不移/071 程摶霄/071 徐方舟/072
韓公望/072
明 (072)
焦始謨/072 孫太初/072 王廷珪/073 王先生/073 徐延之/073
王原夫/073 俞古章/073 徐勉仁/074 許澹初/074 沈啟南/074
方元素/074 程叔朋/074 秦仲孚/074 董蘿石/075 吳康齋/075
婁克貞/075 陳白沙/075 薛敬軒/076 張海觀/076 金元玉/076
唐伯虎/076 羅達夫/077 趙淮獻/077 沈子登/077 陳寄委/077
顧英玉/077 朱君佐/078 徐先生/078 來矣鮮/078 羅整庵/078
謝子佩/078 陸子傳/079 李印南/079 虞長儒/079 安我素/079
姚公綬/079 周叔大/080 陸嗣端/080 聞隱鱗/080 陳仲醇/080
殷方叔/080 朱白民/081 李因仲/081 謝匯先/081 陸茂璩/081
黎左岩/081 方密之/081 劉念庭/082 張昊東/082 魏叔子/082
劉欽爾/082 夏元貞/082 林明俊/083
清 (083)
黃太沖/083 仇知幾/083 陶存存/083 顏欽明/084 沈越溪/084
程伍喬/084 張幻花/084 金壽門/084 李客山/085 趙鷗白/085
殷果園/085 吳竹橋/085 羅兩峰/085 翁澹生/086 徐洄溪/086
張三豐先生全集 卷三
大道論(088)
上 篇 (088)
中 篇 (091)
下 篇 (092)
玄機直講(095)
煉丹火候說二篇 (095)
返還證驗說 (097)
服食大丹說 (099)
一粒黍米說 (100)
登天指迷說 (101)
注《九皇丹經·龍虎鉛汞論》(104)
注呂祖《百字碑》(104)
道言淺近說(108)
附:三豐先生輯說 (114)
張三豐先生全集 卷四
玄要篇上(120)
仿古二章 (120)
上天梯 (121)
親口訣 (121)
答永樂皇帝 (122)
道情歌 (122)
煉鉛歌 (123)
先天一炁歌 (124)
鉛火歌 (124)
了道歌 (125)
打坐歌 (125)
道要秘訣歌 (126)
大道歌 (127)
真橐籥歌 (130)
玄關一竅歌 (130)
煉鉛歌 (130)
金丹歌 (131)
金液還丹破迷歌 (132)
龍虎還丹指迷歌 (134)
注《九皇丹經》三月生魂金丹三還一返歌 (135)
注《九皇丹經》四月生魄金丹四還二返歌 (135)
注《九皇丹經》七月開心七竅金丹七還五返歌 (135)
注《九皇丹經》十月形神堅固金丹十還歌 (136)
固漏歌 (136)
了道歌 (137)
迴文詩 (138)
金丹詩三十六首 (138)
詠先天鼎 (149)
金丹詩二十四首 (149)
大丹詩八首書武當道室示諸弟子 (155)
瓊花詩 (156)
七絕 (157)
玄要篇下(158)
登高台 (158)
天仙引 (159)
一枝花 (161)
詠蟄龍法 (163)
漁父詞 (163)
蟄龍吟 (163)
美金華二首 (164)
一訣天機 (165)
玄關交媾曲 (166)
陰陽交會曲 (166)
洞天清唱六疊 (167)
麗春院詞二首 (168)
西江月 (169)
自題《無根樹詞》二首 (169)
鷓鴣天 (169)
賣花聲 (170)
無根樹道情二十四首 (170)
四時道情 (176)
青羊宮留題道情四首 (177)
五更道情 (178)
五更道情 (180)
五更道情 (181)
五更道情 (182)
五更道情 (184)
九更道情 (188)
嘆出家道情七首 (190)
天邊月道情九首 (193)
一掃光道情十二首 (195)
鷓鴣天 (198)
五更道情 (198)
玄機問答 (199)
張三豐先生全集 卷五
雲水前集(202)
《雲水前集》序 圓通弟子(202)
雲水集 (202)
登華表山/202
游遼陽諸山作/202
甲子秋遊燕京作/203
呈廉閣老/203
題止善堂呈主人/203
廉平章以書薦余名於劉仲晦太保感而詠此/204
送廉公之江陵/204
博陵上仲晦相公/204
有感/204 答
劉相公書/204
讀先子房傳有感/205
家居無事,忽有邱道人見訪,臨別詩以贈之/205
遙挽劉仲晦相公/205
三十二歲北游/205
上曲/206
恆岳/206
悠悠歌北嶽作/206
東遊/206
贈棠邑令家希孟弟/206
游岱宗步希孟弟原韻/207
日觀早起觀日/207
山中尋張忠高隱處有作/207
丹岩山/207
徂徠山/208
河東/208
雷澤晚行/208
游中條山/208
中州紀行/208
王屋山/209
嵩岳/209
西遊/209
關中旅寺有懷/209
華岳/209
扶風明月山中,有清風洞,過而口占/210
寶雞晚行/210
小廬題壁/210
書懷/210
終南呈火龍先生/210
出終南二首/211
丹成作歌/211
由夔府下江陵作/211
遼陽積翠村二首/212
燕趙閒遊,晤邱長春,遂同游西山/212
津門柳/212
兩湖吟/212
赤壁懷古/213
洞庭晤呂純陽先生/213
題陽台/213
蜀市題/213
太和山道口占二絕/213
題武當山/214
衡岳/214
登岳陽樓用杜韻/214
道走河南,公卿頗有聞余名者,書此笑之/214
晚步鹹陽/214
帶月過武功飛行至棧/215
錦江/215
江上吟/215
游廬山/215
越吟/215
元杭省左司員外郎家光弼昱廬陵人,余游杭州相遇於湖,自謂將有湖山之志,書此壯之/216
天目閒居歌/216
贈廣海和尚/216
遇家伯雨外史杭州人/216
游金陵贈沈萬三/217
別萬三/217
西湖二首/217
贈金粟道人/217
還蜀吟/217
歸秦/218
大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暮秋,金台觀遊魂七日,歸來付楊軌山一偈/218
入蜀/218
漁父詞/218
贈焦始謨先生/218
余閱山水多年,所嘗留意者,蜀之大峨、楚之武當,因各構一廬,為往來棲真之所。出則青鸞萬里,入則白雲一窩。佳夕澄清,在武當棲雲廬,望大峨留月廬作此/219
棲雲廬閒望/219
閒吟/219
將之巴蜀,示門人邱元靖/220
題玄天觀寄蜀王/220
成都留題姜氏家/220
卻聘吟/220
讀元故提舉楊廉夫先生集/220
嘗作《八遁篇》,並為《八贊志》,景仰也。今錄其贊於此/221
外有焦孝然先像贊一首,今附於此/222
將之雲南,先寄故人/223
滇南會沈子三山,兼贈令倩餘十舍/223
贈沈線陽、余飛霞兩女仙/223
夜郎/224
曲靖到黔陽/224
平越福泉山禮斗吟/224
由思南過黔江題烏鴉觀/224
巴岳山贈僧定一/224
北津樓/225
凌雲峰/225
鶴鳴山/225
贈完璞子見訪武當/225
贈王先生歌/225
答永樂皇帝/226
朝真作/226
南京道觀崇清寺題壁/226
讀《蒲庵集》/227
隱居吟/227
西苑宮詞/227
雲水後集(229)
《雲水後集》序
圓通弟子(229)
大峨遇夢九觀察口占贈之/229
赴西池仙會/229
天外來/229
游峨眉小雷門/230
訪夢九石堂溪上清暉精舍/230
快快吟/230
石室山用五言全仄書石上/230
過圓通靜室/231
題夢九丹房/231
鬧中苦/231
靜中樂/231
留題天竺院賜葉居士/231
山行/231
自述與汪子/232
採蓮歌/232
聽夢九子思敏讀書/232
籋雲歌賜夢九/232
御風吟/232
能仁院留題/233
晚晴/233
靜室/233
題夢九院中/233
初秋夜行千風寺聽人彈琴/233
紫芝洞題石/233
晚景/234
長清院/234
示夢九/234
山行戲裝地仙狀/234
山行夜過清暉閣/234
九峰山/234
閒眺/234
初春/235
岳陽樓晚步/235
歸去來/235
石帆山高道士草庵/235
維揚口占三絕/235
游陳道士菊軒/236
詠紅葉示人/236
西峰亭/236
山中吟/236
臣瀘硤子中行/237
遊戲/237
廬山雨後題石/237
過三香閣贈居士/237
與夢九/237
能仁院/237
游南峰/238
題陳道人像/238
梅嶼/238
馬蹄月/238
黃山題石/238
石生泉/239
天亭山/239
自題畫像/239
四言/239
再過台城/239
遊戲吟/239
題圓通綽綽山房/240
雲水三集(241)
《雲水三集》序 李西月(241)
雲水三集 (241)
重遊劍南歌/241
白雲庵/242
瀟湘吟/242
漁父詞/242
七夕雨/242
游蜀/242
寒冬遊峨/243
與遁園/243
農人引/243
題涵虛金丹詩/243
泌水洋洋/243
示槃山/243
雙清閣和髯仙原韻/243
附:髯仙雙清閣原韻/244
冬至/244
元夕軒然台/244
清漪觀/244
西江月/245
道院即事/245
書軒然台匾/245
仙家樂用涵虛韻/245
附:原作/245
老遊仙圖/246
附:呂祖和作/246
附:涵虛同作/246
附:藏崖同作/246
附:蟠山同作/246
老隱仙圖/247
附:呂祖和作/247
附:涵虛同作/247
附:藏崖同作/247
附:蟠山同作/247
南峰/248
潮陽宮/248
山齋夜集/248
烏尤絕頂/248
游青衣山/248
游砥柱山/249
竹抱齋聽門人楊蟠山讀予《雲水前集》/249
宴聽潮軒送李西來之閬中/249
題竹抱齋/249
花酒吟/250
題印月、涵日二池/250
天門引二首/250
詩仙院祀太白、東坡/250
元夕過楊子新築蟠山草堂/250
軒然台/251
江樓/251
長乙山房留題/251
題《道德經東來正義》/251
自焚畫下火偈/252
軒然台/252
用長乙韻/252
最淒涼/252
和呂純陽先生元韻/252
雙清閣同飛仙聯句限十五鹹韻/252
冬日自蓬萊至蜀之行雲閣/253
聞涵虛山人彈琴/253
得句示居士/253
聯句/254 清吟/254
初春偕李長乙過蟠山小飲/254
贈李圓陽/254
重九日,與回翁及藍養素、白玉蟾同游峨眉/255
重陽後一日/255
約諸子游青城洞天二首/255
新津老君山/255
長生宮/255
飲鶴巢亭/256
天師洞木橋/256
青城山聯句/256
白雲青雲兩溪/256
鶴鳴山/256
天谷洞/257
贈長乙山居主人/257
秋晚至岳雲樓/257
縹緲山戲招圓陽、
長乙/257
游潮洋寺/257
游羅浮山/257
雨後看峨眉坡仙句作起/258
登瓦屋山/258
附:蟠山同作/258
江漲/258
早秋山居/259
雨中看覆篷山/259
漢張桓侯誕日/259
即景六言/259
久雨/259
元夕後一夕同諸子集聽吟風館/259
示隱士二絕/260
題王生持平子宅/260
攜諸子游龍泓二絕/260
回軒然台/260
暮春/261
清溪令/261
即景示諸子/261
銷夏/261
夏杪軒然台二首/261
新秋/262
新秋夜雨示團陽、持平二子/262
高樓秋夜/262
秋雨/262
秋夜聞雁/262
秋晴示團陽、持平二子/263
九日登軒然台/263
寒露/263
秋夜萬景樓/263
秋日東坡樓/263
瓶梅/264
晚景/264
對景/264
秋日與諸生集軒然台飲酒雜唱/264
秋夜與諸生復集軒然台/264
月里江山/265
秋夕/265
堪嘆/265
笑呵呵/265
與諸子定雨/265
愛竹堂/265
喜光於來岳雲樓/266
樂樂樂/266
曉吟/266
示朱生、李生/266
題族人德軒墓/266
示劉白酒、李魚溪/267
尋幽/267
新秋即事仿回翁體/267
送閬泉閬山歸閬中同碧城道人聯句/267
仲春初旬示諸生/267
飛吟/268
題麻仙姑聽何仙姑吹笙圖/268
張三豐先生全集 卷六
天口篇(270)
正教篇 (270)
儒書篇 (271)
禪旨篇 (271)
玄音篇 (272)
五德篇 (273)
孝行篇 (273)
淫惡篇 (274)
施報篇 (274)
盈虧篇 (275)
毀譽篇 (276)
修短篇 (276)
窮達篇 (276)
人品篇 (277)
快活篇 (277)
能讓篇 (278)
忠恕篇 (279)
虛無篇 (279)
養生篇 (280)
五劫篇 (280)
敬神篇 (281)
愛人篇 (282)
醫藥篇 (282)
相卜篇 (283)
堪輿篇 (283)
訓世文(285)
戒淫說 (285)
戒淫文 (286)
敬日月文 (286)
勸世修理墳墓文 (287)
地理說 (287)
張三豐先生全集 卷七
九皇經(290)
斗母元尊九皇真經 (290)
三教經(296)
前三教上聖靈妙真經 (296)
中三教大聖靈應真經 (301)
後三教大聖靈通真經 (304)
洞玄經(307)
洞玄度人寶懺諸天無上真經 (307)
菩提圓妙經(315)
邋遢靜光佛代傳普陀大慈明心神咒(317)
鐘偈(318)
張三豐先生全集 卷八
閒談類(322)
水石閒談 (322)
題贈類(342)
古今題贈 (342)
累 記(358)
隱鏡編年 (358)
匯 記(361)
時地 (361)
時地補 (362)
名號 (362)
遺 跡(365)
平越靈跡 (365)
金碧舊居 (366)
劍南顯化 (366)
烏江觀潮 (366)
巴岳遺物 (366)
凌雲留像 (367)
青衣別島 (367)
鶴鳴柏樹 (367)
鶴鳴玩易 (367)
名臣求訪 (367)
峨眉棲真 (368)
筆墨遊戲 (368)
道壇記(370)
序傳外記(372)
三豐先生傳 (372)
吳鎮響雲洞天刻《玄要篇》序 (373)
岳雲壇序 (373)
附錄一
祖師玄要篇鄧靈謐、張靈機 敬刊(376)
重刻《玄要篇》序 張靈機、鄧靈謐(376)
皇明天順皇帝敕封三豐張真人誥命 (376)
《玄要篇》自序張玄素 撰(377)
金丹論/378
金丹內外火候總論/380
金液還丹破迷歌/380
大道歌/382
了道歌/384
道髓歌/385
南宮詞/385
雁兒落/388
折桂令/389
一枝花/390
橐籥/391
先天炁/392
金鉛接命/392
木汞一點紅,金鉛三斤黑/392
紅鉛接命/392
認藥採取/393
真口訣/393
總詠大丹/393
詠先天鼎/393
內外金丹詩十六首/394
無根樹歌二十四首/397
敵魔/401
再求玄關/401
總論玄關/402
平越府還丹題/402
道成雜詠/402
別杭州友人/402
跋/402
附錄二
三豐丹訣(406)
張三豐傳 (406)
金液還丹歌/409
大道歌/411
煉鉛歌/412
了道歌/413
一枝花四首/413
未遇外護詞二首/415
取先天/415
聞道/416
鑄劍/416
敵魔/416
築基/416
煉己/416
玄關/417
後天培養/417
先天下手/417
辨先天鉛/417
先天鼎器/418
下手/418
黃婆/418
瀟灑/418
了脫胎/418
別杭州友人/419
辨真鉛/419
辨真汞/419
以鉛養汞/419
分胎/419
轉制通靈/420
地元功滿/420
天元神丹/420
至藥/420
總詠/420
總詠外事/421
無根樹二十四首/421
鷓鴣天/421
一封書二十四首/421
青羊宮留題四首/426
附錄三
玄 譚(428)
玄歌 (429)
玄譚 (430)
附錄四
張三豐真人玄譚集(436)
張三豐真人自序 (436)
三豐真人小像跋 (437)
三豐真人玄譚全集 (438)
玄 譚/438 正道歌/447
三豐張真人破疑直指全卷 (448)
論言直指/448 金丹破疑直指/448
附錄五
《無根樹詞》二注 劉悟元注、李涵虛解(452)
序 何西復(452)
《無根樹解》序 悟元子(452)
三豐張真人源流 (453)
永樂皇帝訪三豐書 (454)
三豐托孫碧雲轉奏書詞 (454)
自題無根樹詞二首 (454)
張三豐祖師《無根樹詞》註解 (455)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董沛文
河北灤縣人,1958年出生。全真龍門派第二十六代傳人,道號董崇文,號文道子。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博士。現任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道教協會會長、河北省道學院院長、唐山玉清觀住持。
執行主編簡介:
盛克琦(曾用名盛克奇),1972年生,河北唐山人。全國
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北省道教協會副秘書長、唐山市道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七代、大江西派第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