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育土

弱育土

弱育土是指土壤發育程度微弱,土壤剖面層次分異不明顯,母質特徵顯著,土壤保持相對的幼年階段,並明顯區別於地帶性土壤的一些土壤類型。

其剖面類型多為A—C或A—R型。弱育土相當於美國分類中的始成土(inceptisol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弱育土
  • 外文名:Inceptisols
  • 又稱:始成土
  • 發育程度:微弱
  • 剖面類型:A—C或A—R型
  • 所屬學科:地理學
成土條件,母質,地形,氣候,植被,時間,人為因素,主要性狀,診斷層和診斷特性,形態特徵,理化性質,地理分布,利用與改良,

成土條件

弱育土分布範圍廣,成土環境多種多樣,沒有一致的代表性成土背景。但弱育土各土類的形成中都存在著一個或多個阻礙土壤向成熟方向發育的因素,使土壤長期處於相對幼年階段。

母質

特殊母質母岩是弱育土形成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一定的生物氣候條件下,某些母質或母岩的性質對土壤形成起很大延緩作用,如風沙土、紫色土、石灰土、磷質石灰土、火山灰土等的形成都深受特殊母質和母岩的影響。
風沙土的成土母質是氣流轉運形成的再沉積物,風積物來源有岩石就地風化物,有河流沖積物、湖泊沉積物、洪積物、坡積物等,濱海風沙土的母質來源為濱海沉積物。
紫色土的母岩主要是白堊紀和第三紀的含碳酸鈣紫色頁岩、砂頁岩和砂岩。
石灰土的成土母岩主要是以方解石文石為主的石灰岩,其次是以白雲石為主的白雲岩和其他過渡類型的碳酸鹽岩。
磷質石灰土的母質為珊瑚灰岩和珊瑚貝殼碎屑砂,其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含量可達950克每千克土以上。
火山灰土的母質為火山噴出物(如火山灰、浮石、火山渣、玄武岩)、火山碎屑物。

地形

坡度陡峻及高低起伏的地形易於造成土壤侵蝕,不利於土壤的發育而成為弱育土,如石質土多見於陡峭的石質山地;粗骨土多發育在陡峻的山地或丘陵;黃綿土分布的地形以峁狀、梁狀地形為主,切溝密布,地形破碎;紫色土分布的地形多為方山、單面山、豚背式丘陵等低山丘陵,地表起伏大。

氣候

弱育土分布廣泛,各地的氣候條件相差很大。乾旱多風的氣候有利於弱育土的形成,如乾旱半乾旱地區的風沙土,其分布區降水量少,氣候乾燥。
中國大致以賀蘭山為界,東部年降水量200—500毫米,年蒸發量1500毫米以下,西部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還不足10毫米,而年蒸發量高達3400毫米,乾燥度由東部的1.5—4.0增大到西部的4.0以上,最高可達78。同時風沙土分布區溫差大,物理風化強,沙源豐富,風大而頻繁,在風的吹蝕下,礫石殘留,細土飛揚,沙粒在地表流動,以致流沙蔓延。
高溫多雨,降水變率大的氣候也有利於弱育土發育,如石灰岩、紫色砂岩地區,降水豐沛,為土壤侵蝕提供了水動力條件。黃綿土分布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降水變率大,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易發生土壤侵蝕。粗骨土的形成也與降雨量和降水強度大有密切關係。

植被

弱育土上植被大多較為稀疏,尤其是森林植被的覆蓋度更低,有的地方甚至為不毛之地。如石質土、粗骨土、黃綿土、風沙土上的植被大多生長不好。
紫色土上的植被也很差,除散生的外,少見有成叢樹木,唯某些草本植物針茅、狗尾草、白茅、雞眼草等尚可成小區群落。
也有些弱育土上的植被生長較茂盛,如石灰土上的植被在未經破壞的情況下,生長十分茂密,以藤本灌叢和草本植物為主,間有散生林木,其種類隨地區不同而有變化,然而都是喜鈣的,這些植物對石灰土的形成起著較明顯作用。
磷質石灰土的植被以喜鈣喜鹽的種類居多,喬木有麻風桐海岸桐等,灌木多見草海桐、銀毛柴等,草本植物也以耐鹽、耐旱、抗風的種類占優勢,由於植被生長繁茂,為海鳥栖息的良好場所,島上以紅腳鰹鳥等為主的海鳥活動極其頻繁,其鳥糞的堆積,對土壤的發育影響甚大。
火山灰土的植被因分布區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中國騰衝火山灰土的主要植被是禾草草甸和雜類草禾草草甸,海南島火山灰土上的植被為熱帶灌叢草甸,五大連池火山灰土的植被多為雜類草草甸(五花草塘),這幾類植被為火山灰土的有機質積累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來源。

時間

成土時間短暫也是形成弱育土的一個重要因素。成土時間短暫使得土壤未能得到充分發育,形成完整的土壤剖面。在最年輕的沉積物或新鮮露頭上發育的土壤多為弱育土。

人為因素

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土地,有可能造成土壤退化,使原來發育較好的土壤演變為弱育土,如超畜過牧,毀林開荒、順坡種植等掠奪式經營,都會使土壤受到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弱育土。

主要性狀

診斷層和診斷特性

弱育土發育很弱,土體分異很不明顯,在地表至50厘米範圍內缺少為鑑定其他土綱用的診斷層或診斷特性。弱育土可以有厚度薄的腐殖質層,或有機表層或發育弱的人為表層,但一般缺乏診斷表下層。

形態特徵

弱育土的剖面分異很不明顯,其剖面構型多為A-C型。表層的發育很微弱,厚度很小,有的只有幾厘米厚,向下即過渡到母質層或母岩層。土體的顏色隨母質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全剖面均顯示粗骨性。

理化性質

弱育土的成土作用微弱,土壤在很大程度上繼承著母質的特性。弱育土一般土層淺薄,土壤的顆粒組成以粗顆粒為主,粘粒含量較少,礦物風化程度低,土體中含有較多的原生礦物
土壤有機質含量和陽離子交換量一般都很低,養分含量少,肥力條件差,如石質土、粗骨土、黃綿土、風沙土等都是十分貧瘠的土壤。但有些弱育土,如紫色土、磷質石灰土、火山灰土等,因受母質和植被的影響,某些養分含量較豐富。

地理分布

弱育土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地,分布較零散,與周圍其他土壤類型的過渡界線明顯,多分布於植被覆蓋稀疏、土壤侵蝕嚴重的地區,乾旱半乾旱的沙漠地區,熱帶亞熱帶的石灰岩、紫色砂頁岩地區,死火山口附近。
全世界弱育土的分布面積未有確切統計數據。弱育土在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乾旱半乾旱的沙漠地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四川盆地雲貴高原等地。中國弱育土分布面積約為105.3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1.05%。

利用與改良

弱育土分布於各個氣候帶,發育在多種母質、多種地形部位上,因此各種弱育土的利用方向和改良途徑也有較大的差異。
有些弱育土是較肥沃的土壤,如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在當地多霧的氣候配合下,其農業利用價值是很高的,是當地糧、棉、油、麻生產的良好基地。
石灰土也是中國熱帶、亞熱帶地區比較肥沃的一類土壤,開墾後多種植禾穀類、豆類和薯類等作物。但對於大多數的弱育土來說,其農業利用價值是很有限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少,土層淺薄,土質疏鬆,易產生水土流失或風沙危害,有的還在很大程度上危害農業、牧業、工礦、交通和居民點。
因此利用和改良弱育土應以水土保持為主,採取山、水、林綜合治理。在山地丘陵坡度較大的薄層土壤,應以保護為主,以林為主,保護其原有植被,或發展經濟林或用材林。已開墾為耕地,但水土流失嚴重的陡坡應退耕造林種草。在風沙土地區,應採取固沙造林措施,限制流沙面積擴大。對地勢較平坦、土層較厚,水源條件較優越的初育土,其開墾利用也應採取有效的保土防蝕措施,修築梯田,等高種植,採取間作、套種、輪作,增加作物覆蓋度,並解決好農業灌溉用水,還應廣辟肥源,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過酸或過鹼等不良性狀,增強養分的有效性,不斷提高土壤肥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