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鹿圖(弘曆哨鹿圖)

哨鹿圖

弘曆哨鹿圖一般指本詞條

《哨鹿圖》由清朝畫家郎世寧創作的絹本著色畫,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該畫作描繪的是清乾隆六年(1741年),皇帝到木蘭行圍(即打獵)的實況記錄。畫中的乾隆皇帝佩帶紅錦“撒帶”,騎著大白馬,背景是木蘭山區的山體和樹木。畫中的人物具有西方肖像畫模樣,馬匹有立體感,衣物很細緻,場面宏大,氣氛生動逼真。這幅畫反映了乾隆皇帝的勇略,在創作上有中西畫法融合的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哨鹿圖
  • 作者郎世寧
  • 創作年代:清代
  • 規格:縱267.5cm,橫319cm
  • 畫作類型:著色畫
  • 材質:絹本
  • 現收藏地: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哨鹿圖
哨鹿圖
此圖描繪乾隆六年秋季,乾隆皇帝即位後首次赴木蘭同場哨鹿打獵的故事。描繪弘曆帝及其侍從一行打鹿結束後,騎馬結隊盤山繞道緩緩行進返回營地的情景;馬隊前列第二騎白馬者即為乾隆皇帝,其餘諸多騎者為隨行的王公官員。乾隆弘曆騎著一匹精健之馬,昂首闊步行進,他身上佩帶紅錦“撒袋”(即裝弓的袋),面目清秀,昂頭挺胸,於執馬韁,神采奕奕面向觀者,傳達出他狩獵大獲而歸的喜悅心情:馬隊後面,沒有被射殺的鹿,跟著浩浩蕩蕩的馬隊行進。此外為突出木蘭行圍的主題,還描繪了狩獵場的自然環境,以此為背景作陪襯。描繪了周圍的崇山峻岭,山巒起伏,周同樹木從牛,濃郁的樹蔭,成為射騎者最好隱蔽場所,層林染上了黃赭色,一派秋天的氣象。

創作背景

本幅無作者款印,據乾隆甲午季秋于敏中所書“御製題寫照哨鹿圖”曰:“此圖乃辛酉年初幸木哨鹿,命郎世寧所為者,彼時扈從諸臣,年長於予者如來保輩,頗多少於予者如傅恆輩,共十有二人,今皆不見,憮然有懷。”知此圖由郎世寧繪於乾隆六年(1741年),內容為乾隆帝初幸木蘭哨鹿的活動,扈從者共十二人。
“木蘭哨鹿”是清王室經常舉行的一項活動,發祥於東北白山黑水的滿族,精於狩獵騎射,以武功奪取天下,故歷朝君王都十分重視弓馬騎射的訓練,康煕時在修建承德避暑山莊同時,澄湖之北荒地開闢為木蘭圍場,每年舉行春搜、秋獮之禮,即至木蘭圍場開展狩獵、騎射和軍事訓練等活動。其中有獵獲麋鹿項目,用模仿鹿聲的口哨引來鹿群,再加以射獲,故稱“哨鹿”。春搜秋獮之制曾於康熙晩年中止,乾隆六年重行恢復,此幅《哨鹿圖》繪辛酉年初幸木蘭哨鹿”,乃記錄乾隆恢複製度後的首次春搜活動。

藝術鑑賞

這幅畫是描繪行圍的全體行列剛剛進入木蘭山區的景象。乾隆和近景的一些主要人物,都具有西法肖像畫的特點。可以看出是寫生的作品,衣物馬匹刻畫精細入微,立體的質感很強,但明暗的反差相當柔和,與純粹中國書法的背景山樹統一和諧。大隊人馬在行進中的氣氛生動逼真,由於遠近人物的此例適中,更增加了畫面的深遠。
此畫的山石樹木部分由唐岱補畫完成。人物衣紋馬匹刻畫精細入微,立體的質感很強,但明暗反差相當柔和,與純屬中國畫法的背景山石樹木統一和諧。此畫幅雖沒有署郎世寧的名款,但根據汗巾敦一段題字:“此圖乃辛酉年初幸木蘭哨鹿,命郎世寧所為者,”所以,從此題字中可以確定圖中的人物、馬匹、鹿都出自郎世寧手筆,而山石樹木的畫法,講究皴染,則為傳統中國畫的風格。

名家點評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畫面弘曆及坐騎描繪最精,當由郎世寧親繪。其他人物寫照和畜獸亦多西法,可能出自郎氏的諸位中國弟子之手。山水樹木背景以傳統畫法為主,可能由中國宮廷畫家所繪。

作者簡介

郎世寧(1688—1766年),義大利米蘭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時期受到系統的繪畫訓練,後來加入了歐洲基督教下屬的宗教組織耶穌會,並於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傳教士的身份離開歐洲來到東方,次年抵達澳門,起漢名郎世寧,繼而北上京師,隨即於康熙末期進入宮廷供職,開始了他長達數十年的中國宮廷藝術家的生涯。郎世寧在清宮廷內為皇帝畫了多幅表現當時重大事件的歷史畫,以及眾多的人物肖像、走獸、花鳥畫作品,還將歐洲的焦點透視畫法介紹到中國,協助中國學者年希堯完成了敘述這一畫法的著作《視學》,成為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寧在北京病逝,終年7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