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長嶺鐵礦石榴石和磁鐵礦的成因礦物學研究》是由武漢地質學院、成都地質學院、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陳光遠、黎美結、汪雪芳、孫岱生、應育浦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弓長嶺鐵礦石榴石和磁鐵礦的成因礦物學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820184[00521]
- 第一完成單位:武漢地質學院、成都地質學院、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820184[00521] |
項目名稱 | 弓長嶺鐵礦石榴石和磁鐵礦的成因礦物學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 | 武漢地質學院、成都地質學院、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陳光遠、黎美結、汪雪芳、孫岱生、應育浦 |
主題詞 | 鐵鉛榴石;磁鐵礦;晶體結構;光學性質;在成分;物理 |
成果摘要
根據對弓長嶺磁鐵礦481個晶體的統計研究,可知它們的粒度分布及歪形與雙晶發育受定向壓力的影響,故物質供應的等向性差,異向性強。形態、特徵、分布特點及同一晶體上下晶面蝕象的強弱不同,證明它們為熱射氣來自下伏元古代花崗岩。磁鐵礦歪形及應力雙晶愈發育,蝕象也們均受古斷裂帶剪下裂隙的控制。它們的成分、晶胞參數、顏色飽和度、反射率、硬度、比重、磁化率、居里點、熱 電係數、氧同位素均與其它成因類型的磁鐵礦不和包體成分測定也證明它們為氣成型,其成分接近人工純磁鐵礦。但在同分帶上,由於應力和氣化作用不同,它們的形態、物性、成分等又各明顯的礦物分帶性。弓長嶺磁鐵礦應力雙晶及究有助於確定下伏岩體為花崗岩而非混合岩;根據它們的分布規律,還及被古斷裂切割的富鐵礦層內,由其鐵質活化運移而形成的富鐵礦株或鐵鋁榴石出現於太古代矽鐵建造中,晶體最大直徑達15cm。從石榴石的產組合、礦物包體、穆斯鮑爾譜的特徵,以及前人包體測溫、同位素年齡說明它們成膠體搬運沉澱,先經受太古代區域淺變質,後又經受元古代熱變質。化學分析資料與光譜分析資料進一步證實,它們的物質來源來山噴發。在地層層位上,從下往上,石榴石由{110}轉變為{211},Eh、pH值遞增,故礦石礦物由磁鐵礦向上轉變為赤鐵礦。在鄰近古斷裂的地段,石榴石呈沿L3歪晶,對稱型由3L4 4L3 6L2 9PC降為L1,且不服從面角恆等定律,顯示晶體生長的強烈影響,故對弓長嶺鐵鋁榴石的研究可以提供礦物、岩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