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世紀革命之特色

廿世紀革命之特色

《廿世紀革命之特色》是張君勱所著作品,出自於《張君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廿世紀革命之特色
  • 作者:張君勱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張君勱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今世界各國可分為三類:一常態國家,二變態國家,三由變態進於常態之國家。國家健全與否之最強試驗,莫如戰爭,健全者雖經對外戰爭,責人民以種種負擔,而人民安心忍受,此其內部同心協力之表示也,英、法、美等在戰爭中之內閣,曾經種種變遷,然不至因此破壞其國法與國體,此之謂常態下之國家。反是如俄國者,平日政治之組織,素為人民所不滿,及至戰爭,人民乘機竊發,不獨舊國體破壞,即新國體亦不能立於以民為主之基礎上;又如義大利者,國體在戰期內暫保現狀,而對外政策與內部安寧,舉無以慰人民之望,終致原有政治組織反破坏於戰爭結束之後。此二國者,距歐戰已逾十年之久,而政治尚在變態之中。若德國歐戰前之責任內閣及普魯士三級選舉制,皆為人民集矢之點,加以戰事失敗,人民饑寒交迫,革命乃一發不能止,然不及一載,憲法公布,議會成立,一變其政治制度與英、法同,此所謂由變態而進於常態者也。
若以一七八九年至一八四八年間歐洲各國之革命為十九世紀之革命,則歐戰以來,俄國之共產革命、義大利之泛〔法〕西斯主義,可謂為廿世紀之革命。取此二世紀之革命而比較之,確有絕不相同之點,為吾人所不容忽視,今舉其最顯者言之。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張君勱(Carsun Chang,1887-1969),本名張嘉森,字君勱,又字士林,號立齋,祖籍江蘇寶山(今屬上海),是近現代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多重面向的重要人物:他畢生追求民主,更因在《中華民國憲法》的起草和創製中的關鍵作用而被尊為“中華民國憲法之父”;他在五四後期肇端科玄論戰,首倡“新宋學之復活”,晚年致力於儒家思想復興的撰著和宣揚,被公認是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還是20世紀中國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最重要的理論代表人物,1930年代“國家社會黨”、1940年代“民主社會黨”的黨魁,“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民盟”)的首要發起人,國共之間所謂“中間力量”(“第三種力量”、“第三勢力”)的領袖人物。編者簡介:翁賀凱,1975年生,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學士、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後,現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西政治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兼任《政治思想史》(季刊)編委,主要著譯有《現代中國的自由民族主義:張君勱民族建國思想評傳》(專著,法律出版社,2010)、《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譯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