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慧法院、促進綠色發展、成效分析報告

2021年8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體新聞發布廳發布《建設智慧法院 促進綠色發展 成效分析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設智慧法院、促進綠色發展、成效分析報告
  • 發布時間:2021年8月24日
報告介紹,內容,

報告介紹

《報告》從服務人民民眾、服務審判執行、服務司法管理三個方面分析了智慧法院套用相較傳統線下方式對於減少出行、降低能耗、減少碳排、節約紙張、節省成本等方面的成效。

內容

一、在服務人民民眾方面
全國法院充分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在全國法院的共同努力下,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國各級法院全面建成並套用訴訟服務網、訴訟服務大廳、12368訴訟服務熱線,中國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台、電子送達平台等。曾經有律師統計,線下方式完成一項訴訟需要往返法院近6次,智慧法院通過推行電子訴訟極大方便人民民眾,減少出行成本,能夠支持“一次都不用跑”。
在網上立案方面,2020年,全國法院接收網上立案1080萬件,占一審立案量的54%;1/5以上立案申請在非工作時段提交;約1/10立案申請在非工作日提交;用戶實際套用效果顯示,理想狀態下當事人20分鐘即可通過網抗訴訟服務平台完成立案申請。相比於傳統線下法院現場立案方式,2020年,全國法院通過網上立案幫助當事人、律師等訴訟參與人減少出行約24.5億公里,節約出行成本約15.9億元,相當於節約標準煤8萬噸、減少碳排量16.3萬噸;節約紙張約1.2億張;節省當事人、律師等訴訟參與人時間約4860萬小時。
在網路司法拍賣方面,2020年,全國法院共使用網路司法拍賣平台累計上拍標的物57.3萬件,共有39萬人報名參加拍賣,成交額4013億元,相比線下拍賣方式節約當事人佣金123.6億元。
通過調研、分析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證據交換、網上開庭、網上調解、跨域立案、12368訴服熱線、網路破產會議、網路司法拍賣9項信息化套用成效,評估得出:2020年全國法院通過信息化手段全方位保障當事人訴求,減輕民眾訴累,相比傳統訴訟方式減少民眾出行約8800萬人次,減少出行約63億公里,相當於節約標準煤20萬餘噸、減少碳排42萬餘噸;節約紙張約2.7億張;節省民眾出行時間約1.2億小時;各類套用節省當事人、律師等出行成本、印製成本共42億餘元。
二、在服務審判執行方面
為提升審判執行工作效率,全國法院全面推行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套用,要求所有案件材料均掃描、編目形成電子卷宗,解決案件卷宗調閱、流轉、存儲、歸檔等問題,改變法官基於紙質卷宗辦案的傳統辦案方式。為助力“破解執行難”,全國法院建成全國統一、內外聯動的執行信息化體系,實現財產網路查控、跨部門聯合信用懲戒、遠程執行指揮等,改變以往執行法官“登門臨櫃”的辦案方式,實現了執行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網路執行查控實現與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等10多家單位、3900多家銀行聯網,對當事人各類財產形式“一網打盡”,執行法官辦案過程中即可一鍵發起網路查控,財產調查效率呈幾何倍數提升。2020年,全國法院通過總對總網路執行查控系統查詢16.7億次、劃扣凍結3392萬次。如果採用線下方式查詢被執行人存款、證券、車輛等信息,需要兩名執行法官攜帶法院文書前往當地銀行、證監會、車管所等機構,耗時費力,無法達到信息化條件下“一網打盡”的效果。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國法院通過網路查控系統累計凍結資金13219.58億元,查詢房屋、土地等不動產信息18950.07萬條。
全國法院大力推動遠程音視頻套用方面,全面建成全國四級法院執行指揮管理平台支持法院聯動指揮,建成遠程視頻會議系統支持全國法院視頻會議、遠程培訓,建成遠程審理系統提高辦案效率。2020年,全國法院開展遠程執行指揮5.2萬餘次、舉辦遠程視頻會議約3.6萬餘次、舉辦視頻培訓1.5萬餘場、開展遠程審理23萬餘次,有力保障了法院幹警疫情期間溝通交流、業務協同等需求。
通過調研、分析電子卷宗跨院調閱、遠程執行指揮、“總對總”網路查詢、“總對總”網路劃扣凍結、“點對點”查控、省內執行委託、省外執行委託、遠程提訊、遠程培訓、視頻會議等10項套用成效,評估得出:2020年全國法院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審判執行工作質效,如果採用傳統線下方式達到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效果,需要幹警公務出行約73億餘人次,出行里程約870餘億公里,相當於消耗標準煤430多萬噸、排放二氧化碳890多萬噸;需要耗費紙張約132億張;需要耗費幹警時間約145億多小時,相當於728萬人全年工作時間;需要耗費出行、印製等成本780億餘元。
特別說明的是,這裡評估的是線下工作方式與信息化方式相同效果下需要的耗費,因此這裡的用詞是“需要”而並非“減少”。從評估結果可以看出,傳統線下方式人民法院的人力、資金等資源遠遠不能實現信息化條件下的審判執行工作效果,可以說信息化推動了審判執行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三、在服務司法管理方面
全國法院普遍建設辦公平台,實現了對公文往來、公告通知、工作動態和人、財、物的規範管理;通過使用電子簽章,滿足人民法庭、電子訴訟平台、協助執行文書等蓋章需求;建設全國統一送達平台,逐漸替代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託送達、郵寄送達等傳統送達方式。
2020年全國法院運用網上辦公平台辦理電子公文約710萬件;通過電子送達方式送達文書2400多萬次;通過電子簽章方式蓋章檔案8800萬餘次,提升司法管理工作效率,節約紙張約10億餘張,節約印製成本5億餘元。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2020年,人民法院通過信息化手段服務人民民眾、服務審判執行、服務司法管理,相對傳統線下方式,節省民眾、幹警出行約935億公里,相當於節約標準煤46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41萬噸,節約紙張145億張,保護了108萬顆樹。傳統方式若要達到信息化條件下的工作效果,需要耗費約740萬人全年工作時間,耗費出行成本、印製成本、司法拍賣佣金等約952億餘元。
按照同樣的指標和測算方法,我們分析了2018年、2019年智慧法院促進綠色發展成效:2018年,全國法院通過信息化套用,相比傳統方式,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654.76萬噸;2019年減少二氧化碳757.15萬噸,較2018年提升15.64%;2020年減少二氧化碳941.44萬噸,較2019年提升24.34%;2018年,全國法院通過信息化套用,相比傳統方式,節省出行、印製、司法拍賣等成本701.45億元;2019年節省成本802.35億元,較2018年提升14.38%;2020年節省成本952.86億元,較2019年提升18.76%。
關於本《報告》的相關數據來源,全國法院信息化套用成效數據來自於人民法院大數據管理和服務平台等信息系統,以及各地法院的調研結果;對於傳統線下立案、開庭等方式的出行、印製等能耗需求來源於河北等地法院數據抽樣分析;對於能源、碳排、成本等測算方法來源於公開發表數據及測算方法。
下一步,人民法院將繼續深化智慧法院建設,堅持服務人民民眾、服務審判執行、服務司法管理,促進“節能降碳,綠色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